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增強創新策源能力。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舉辦了36屆,每年共有約30萬餘名中小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成為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的重要賽事。
今日,小錦從市科協獲悉,經過終評答辯和技能測試,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將評選出蓉城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科協主席獎2個綜合獎和4項專項獎,並在12月舉辦的大賽頒獎晚會上進行現場頒獎。評選出的優秀項目還將推薦參加四川省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直指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成都市科協將持續以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為載體,以科技競賽和輔導員培訓為抓手,深入普及青少年科技知識,不斷激發青少年創新熱情,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每年共有30萬餘名中小學生參與
「金點子」頻出撒下創新火種
如何讓貨物搬運更輕鬆?來自石筍街小學的童春霖發明了一款全自動機械式運貨車。小車的原理主要是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驅動其向前,待運貨車到達目的地時將重物取出,彈簧儲能會驅動小車進行往返。「目前在工廠中,兩點間的貨物往返運輸沒有機器代替人力的工具,我的發明主要是為了緩解當貨物過多過重時,造成人手緊缺的問題。」
不僅是全自動機械式運貨車,可以發熱的筆袋、智能除霾吸頂燈、除臭夜光垃圾桶、隱秘智能報警衣服、可以感知環境的智能花盆……在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湧現了很多來自小小科學家的奇思妙想,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由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和團市委共同主辦的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舉辦了36屆,已成為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的重要賽事。每年共有約30萬餘名中小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我們著力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據成都市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通過實踐積累經驗,有力推動了青少年科技教育事業及科技活動的深入開展。
激發青少年創新熱情
蓉城青少年在四川省乃至全國表現不俗
「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通過學習科技知識可以了解事物運行的原理,同時加以應用後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做出一些有益的發明,為人類的社會做出貢獻。」小小年紀的童春霖說道。
童春霖既是2019年蓉城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獎選手,也是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的獲得者。
通過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不斷激發青少年創新熱情,湧現了一大批優秀選手。
成都市科技創新大賽創新力如何?數據是最好的說明。據統計,在四川省第3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成都共摘得47項一等獎、40項二等獎、37項三等獎;在四川省第3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成都共摘得35項一等獎、36項一等獎、34項三等獎。
而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成都同樣表現不俗。據統計,在全國第3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成都共摘得4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在全國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成都共摘得6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
積細小之「跬步」,至千裡之「宏圖」。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賽以來,始終瞄準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
今年11月,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本次大賽以「青春奮鬥·築夢科學」為主題,包括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青少年科學影像活動、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5個項目。
今年,組委會繼續豐富完善了大賽評委庫,特別是針對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的各類學科邀請了高等院校的相關專家教授加入到評審工作中,確保各學科至少有1名專業評委。同時,為提高賽事的評審水平,加強與北京、上海等先進地區的學習交流,組委會首次邀請北京、上海兩地的4名專家評委參與大賽初評和終評,與成都的評委共同交流探討,促進大賽評審水平的穩步提升。
「此外,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首次採用現場作畫的形式,既讓答辯環節更公開更透明,也讓青少年在比賽過程中能夠學習到更多更好的經驗和做法。」成都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
經過終評答辯和技能測試,本次大賽將評選出蓉城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科協主席獎2個綜合獎和4項專項獎,並在12月舉辦的大賽頒獎晚會上進行現場頒獎。評選出的優秀項目還將推薦參加四川省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堅持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齊頭並進
培養一批科技後備人才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在科學家座談會上,這樣的聲音成為共識。
2019年,我市青少年在全國各類科學科創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共獲得一等獎29項。其中,在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總決賽中,1名學生同時獲得物理學科金獎和科學獎金獎(總冠軍)兩大獎項,1名學生獲得物理學科優勝獎;在「明天小小科學家」活動中,我市石室天府中學、新都一中、溫江中學、華陽中學等4所中學的9名同學獲得二等獎5個、三等獎4個,成都市獲獎數創歷年之最;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獲「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
全國各類科學科創大賽中表現不俗的背後是市科協堅持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齊頭並進的生動措施。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以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為載體,以科技競賽和輔導員培訓為抓手,深入普及青少年科技知識,不斷激發青少年創新熱情,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
科技輔導員是廣大青少年追求科學夢的引路人,是直接面向青少年開展科學教育和科技活動的指導者。市科協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考察學習等形式為科技輔導員建立交流平臺、提供培訓機會、分享科教資源,提升科技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素質,為我市青少年科學教育的發展提供基礎和保障。
打造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品牌,讓青少年科普更有趣更優質。我市創新打造「天天向科學——院士專家進校園」品牌。邀請了生物科技、航空、交通運輸、網際網路等多個學科的專家,改變過去單純的授課方式,以訪談對話、遊戲互動、現場問答等方式開展活動。2019年在全市15所中小學校共舉辦15場,現場直接參與師生5000餘人。據統計,在回收的4815份問卷調查表中,學生認為收穫很大的達97.4%。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蒲嬌 記者 宋妍妍 視頻 宋妍妍 市科協供圖 編輯 藺虹豆 校對 楊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