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文化丨尖底瓶的身份

2020-12-1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螺旋紋尖底瓶

&nbsp&nbsp&nbsp&nbsp甘肅省博物館展出過一件尖底瓶,豔麗的黃色,莊重的黑色,通過旋轉的水渦紋,達到了和諧統一。

&nbsp&nbsp&nbsp&nbsp這是距今約4800年的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尖底瓶。1971年在隴西縣首陽公社呂家坪出土,泥質橙黃陶,侈口,翻沿,細頸,折肩,腹部下收成尖底,腹部有繫繩用的半圓雙耳。施黑彩,頸部繪平行弦紋,肩部以下繪三組連續旋渦紋。

&nbsp&nbsp&nbsp&nbsp在彩陶中,馬家窯彩陶製作工藝無疑是頂尖的。馬家窯彩陶的殘片斷口,呈現一種淡黃色,比較薄,數千年後,依舊能感受到它的堅硬。而尖底瓶的水渦紋,畫得一絲不苟,流暢婉轉,一氣呵成。馬家窯是彩陶文化的巔峰時期,這件尖底瓶無疑是其中代表性器物。

&nbsp&nbsp&nbsp&nbsp馬家窯文化遺址的發現者是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1923年,他首先發現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馬家窯文化包括馬家窯、半山、馬廠三個文化類型,分布在甘肅中南部地區,以隴西黃土高原為中心,東起渭河上遊,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東北部,北達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涵蓋了黃河上遊幹流及洮河、大夏河、湟水、渭水、莊浪河、清水河等流域。半山類型分布範圍基本與馬家窯類型相同,但已逐漸西移。馬廠類型的分布則更為向西。

&nbsp&nbsp&nbsp&nbsp不過,長久以來,人們對尖底瓶的認識不足:尖底瓶放入水中,能自動下沉,注滿水後,瓶口自動朝上在水中立起。這樣,先民取水就輕鬆多了。

&nbsp&nbsp&nbsp&nbsp對尖底瓶的評價,後人完全誤讀先民的思維。那時,先民尚不能鑿井,從自然河道取水,無需如此複雜。其次,耳上拴繩提水,瓶將會傾倒。近年人們對尖底瓶的用途進一步作出研究。學者們考證眾多考古遺址的出土,並進行檢測分析一些尖底瓶殘留物的成分,認為它是一種釀酒器。尖底瓶像「酉」,《說文解字》中說,酉,酒也。八月黍成,可為酎酒。

&nbsp&nbsp&nbsp&nbsp尖底瓶其實是用來祭祀的。 撰文/王文元

相關焦點

  • 仰韶文化遺址的出土的小口陶瓶為什麼是尖底的?
    小口尖底瓶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出土較多的陶製器物,已發現的有半坡型、廟底溝型和馬家窯型三種主要形制。雖然在器型上略有差異,但都保有小口、長圓腹和尖底的共同特徵。該器物最早見於距今 6500 年前渭水流域的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延續至 5000 年前龍山文化早期。
  • 小口尖底瓶真能自動汲水?為什麼這類陶器要被做成尖底形?
    這是一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的小口尖底瓶,器表布滿水渦紋。距今約6000年,高26釐米。發現時表面被土灰色「水鏽」覆蓋,完全看不到花紋。發現它的農民用它盛放機械潤滑油,掛在自家屋簷下,三年間這件尖底瓶竟未有絲毫損壞。
  • 小口,尖底,這樣的瓶子居然是用來裝酒的。
    小口尖底瓶是仰韶化的典型器距,今大約七千年到五千年。外觀比較奇特,最讓人感到好奇的是,他的棗核狀的造型先民們為什麼要把這件陶瓶設計成棗核狀的?最初,人們認為他是用來取水灌溉的集水器,放在水中,可以依靠重力進行大水棗核狀的造型,可以讓瓶子裡的水裝到一半的時候,自動立起來,但是近年來考古學家多次對小口千底平進行實驗,結果發現他並沒有這樣的功能,小口尖底瓶在水中不但不能自動立起來,提起來的時候還有可能翻轉傾覆在流動的水中,甚至連瓶子都沉不下去,那麼這種小口尖底瓶,真正的作用是什麼呢?
  • 走進省博——了解甘肅文化寶藏的前世今生
    秦公銅鼎是迄今所知時代最早、器主身份明確的秦國青銅器。更傳奇的是,秦公銅鼎是上世紀從盜墓者手中收繳的。秦人金飾片。展覽分為文明曙光一大地灣文化彩陶、錦繡彩陶之冠一馬家初綻一仰韶文化彩陶、餘輝流豔一青銅器時代諸窯文化彩陶、文化彩陶、陶苑奇葩和陶藝再現六大部分,系統地反映了甘肅遠古彩陶文化的概況。
  • 甘肅館藏精品丨銅鎏金嵌貝臥鹿鎮
    甘肅館藏精品丨銅鎏金嵌貝臥鹿鎮 2020-06-30 0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Hey,甘肅丨「金」張掖的新故事
    相關閱讀Hey,甘肅丨黃河西來決崑崙Hey,甘肅丨「老區」的日子很「紅火」Hey,甘肅丨花兒裡的幸福之歌Hey,甘肅丨是什麼讓天水人熱火朝天Hey,甘肅丨我是隴南,隴上江南的「南」來源:新甘肅客戶端編輯:高麗萍
  • 甘肅文化丨神奇的西夏竹筆
    1972年,人們在甘肅武威張義堡西夏遺址中,發掘出土了這支西夏竹筆,同時出土的還有其他兩支竹筆。據推測,它們是12世紀西夏人製作使用的硬筆。這支筆,通長9.5釐米,直徑0.9釐米,看不出用過的痕跡。它用一截竹管削成,為了堅固耐用,特意選擇了有竹節的一段。
  • 博物館丨那些絢爛多姿的罈罈罐罐們
    &nbsp&nbsp&nbsp&nbsp那些絢爛多姿的罈罈罐罐們&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旋紋尖底彩陶瓶&nbsp&nbsp&
  • 仰韶文化-中國臺灣網
    主要器類有盆、缽、平底碗、小口尖底瓶、細頸壺、斜沿罐、深腹甕等,還有少量的釜、灶、鼎類器物。石器工具中大量的經過了磨製,但打制石器仍佔相當比例。從經濟類型來看,仰韶文化是一種較發達的定居農耕文化遺存,主要栽培粟、黍。
  • 50度甘肅紅川金自釀濃香型白酒6瓶
    50度甘肅紅川金自釀濃香型白酒價格行情走勢,50度甘肅紅川金自釀濃香型白酒500mlx6瓶整箱裝價格表,50度甘肅紅川金自釀濃香型白酒500mlx6瓶整箱裝價格多少錢?50度甘肅紅川金自釀濃香型白酒口感如何,好喝嗎?下面為您介紹50度甘肅紅川金自釀濃香型白酒500mlx6瓶整箱裝的市場價格行情!
  • 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在北京,那你知道甘肅也有十三陵嗎?
    但是,除了北京的明十三陵,甘肅竟也有十三陵,這是中國明朝肅王墓葬,位於蘭州市榆中縣來紫堡鄉黃家莊村北側平頂峰的南麓,距蘭州市區約15公裡,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稱榆中縣來紫堡平頂峰下的明肅王墓為「甘肅的十三陵」,其實只有十一冢墳墓,埋葬著莊王、康王朱瞻焰,簡王朱祿埤、恭王朱貢琮、靖王朱真淤、定王朱弼桄、昭王朱縉炯、懷王朱紳堵、懿王朱縉、末代肅王朱識鉉和憲王朱紳堯的妻子薛夫人。
  • 導遊甘肅丨祝賀炳靈寺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區,我省5A級景區新增至6個!
    導遊甘肅丨祝賀炳靈寺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區,我省5A級景區新增至6個!》由甘肅經濟廣播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聯合製作推出日前文化和旅遊部確定21家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甘肅臨夏州炳靈寺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區位列其中至此我省5A級旅遊景區數量增加為
  • 【文化甘肅】《陵谷滄桑》:八千年隴文化的歷史長卷
    「此書在甘肅特有文化的層面上,遵照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分門別類地描述了甘肅文化發展的軌跡及其主要成果,構思別致,內容豐富,文字優美,令人耳目一新,讓讀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甘肅文化。」同時,「以全新的文化視角和廣闊的文化視野,生動地展示了華夏文明之源——甘肅——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異彩紛呈的文化圖景,客觀地揭示了甘肅在華夏文明史上的歷史地位和突出貢獻。」
  • 甘肅丨推動文化旅遊服務貿易走出去
    9 月 7 日,記者從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日前該廳組織省內部分文旅企業參加 2020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博覽會,學習借鑑兄弟省市開展文化旅遊服務業對外貿易經驗,尋求文化旅遊服務貿易合作,不斷提高甘肅省文旅企業在國內國際的知名度,推動甘肅文化旅遊服務貿易走出去。
  • 導遊甘肅丨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開始試運營,就等你來!
    導遊甘肅丨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開始試運營,就等你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導遊甘肅
  • 導遊甘肅丨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之「九最」
    導遊甘肅丨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之「九最」 2020-12-08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筆畫與色調的奏鳴,藏在甘肅彩陶紋飾裡的奧秘①
    感受筆畫與色調的奏鳴一探藏在甘肅彩陶紋飾裡的奧秘罐、缽、碗、盆、壺、瓶……讓世界充滿色彩和魅力點、線、面,色彩、圖案……看古人在器物上的創造力!小朋友在展廳探索甘肅彩陶的奧秘甘肅彩陶紋飾裡的奧秘甘肅彩陶紋飾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紋樣,包括植物、動物、人物、景物等;一類是幾何紋樣
  • 名家名作丨京城第一畫魚大家朱明德佳作在甘肅文源藝術館展出
    藝術甘肅|甘肅文源藝術館發現民間珍寶,傳承歷史文化。今天將帶領大家走進甘肅文源藝術館,欣賞國畫大家朱明德書畫長卷《暢遊圖》。朱明德著名畫家,1950年出生於河南商丘,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長、北京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理事、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理事。朱明徳少年時在古都洛陽學畫,心尊齊白石為心師,入伍時攜帶《齊白石水墨藝術》一書,堅持研讀,臨摹學習中國畫,被部隊培養成軍旅畫家。轉業後不斷求學學藝、堅持創作,基本形成了獨特的繪畫語言和風格。
  • 獨家// 陳澤奎:漫話道地甘肅文化和甘肅人
    (三)甘肅,地處我國三大高原的連接點上,獨特的地理區位,使得甘肅在中國的區域文化的版圖上有了自己獨特的身份標識。如此豐富的人文歷史因素,為道地的甘肅文化和道地的甘肅人披上了朦朧的面紗,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這不僅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學術課題,也是一個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甘肅的有意思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