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一刻KODAK MOMENTS,可能是上個時代最讓人回味的廣告了,在膠片時代,柯達就意味著美好精彩的照片,而柯達一刻則是美好瞬間的代名詞。其實一直到今天,柯達依舊是照片衝印領域的王者,只是在數位相機方面的失誤,造成了商業史上的經典遺憾。不過老兵不死,柯達一刻還要重返中國,這次他們選擇做了一款基於列印照片的分享社交app,名字就是「KODAK MOMENTS」。而KODAK MOMENTS APP 正是一款帶有社交功能的影像產品定製應用。
2012年柯達破產保護後重組,拆分成了兩個獨立的公司,其中,柯達樂芮繼承了老柯達的個性化影像和文檔影像業務,而KODAK MOMENTS就是個性化影像的新業務。為此我專訪了柯達樂芮消費影像業務總裁兼總經理 妮可·宗榮女士,她對此充滿信心,相信個性化的照片服務擁有巨大的市場。讓我耳目一新的是,柯達樂芮給這款帶社交分享功能的應用注入了新的血液,與眾不同的是在商業化廣告化日趨嚴重的社交軟體領域,KODAK MOMENTS賦予用戶一片純淨的社交藍天,你在App裡看不到任何的商業廣告痕跡,沒有人來打擾你的生活,你可以定義自己的「圈群」,選擇你願意分享的人,而你在選擇數碼分享的同時,也可以列印屬於自己的照片書以及趣味DIY產品,用實物的方式,與朋友分享屬於你自己的Moments。
可能對於很多70、80後的消費者來說,小時候家裡擁有一臺「海鷗」相機,幾卷柯達相紙,家裡再擁有一些柯達相紙衝洗的照片,簡直羨煞其他小夥伴的存在。而在那一刻,柯達就已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童年。這種情懷,靜待激發,而90後甚至00後的年輕消費者,對新鮮事物更為感興趣,對新興科技產品的更換概率更盛,而對於「柯達」這樣的「歷史」品牌並不感冒,如何做出更具有吸引力的個性化產品,提高更新頻率,是應對年輕消費者的重要法門。
不過個性化的照片服務市場,也是一個文化差異化非常明顯的市場,不管在歐美還是亞洲的日本,列印的習慣和列印的基礎設施都非常完備,在照片應用列印方面的消費市場就遠遠高於國內。而國內儘管社交領域非常發達,分享照片、修圖之類的風氣也很風行,但是把這些照片打出來習慣還並沒有養成,他們的分享大多數是以「炫耀」為目的的,希望讓更多人看到,讓更多人「認可」。所以,如何引導消費者去把照片列印出來,改變它們由社交分享轉變為實物分享的使用習慣,可能是未來幾年柯達樂芮最重要的工作了。
照片分享不是圖片分享
儘管KODAK MOMENT APP看上去是一個帶圖片分享功能的列印軟體,但是柯達的思考方式和網際網路公司並不相同。一般的圖片社交軟體更注重社交,而柯達則更注重用戶的隱私和鼓勵分享照片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在App的引導上柯達就會讓你寫下這張照片最觸動你的是什麼?你為什麼要分享他。柯達並不希望做一個公開的圖片社區,你可以選擇與什麼人分享,當然,這並不是這項服務的關鍵,這項服務的關鍵是它關聯著柯達線下的製作中心,你可以選擇把你喜歡的照片衝洗出來,然後寄給你,而在後續的個性化服務中,還會提供更多的照片定製產品。所以KODAK MOMENTS的核心還是在於照片,而非社交,這和傳統的社交分享軟體是完全相反的路徑。柯達甚至認為分享的隱私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指定把照片分享給特定的人看。儘管這個功能在相對更熱愛炫耀,而並不太在意隱私的中國消費者看來,有些多此一舉,比如那些曬娃狂魔,但即便如此,能夠滿足到那些更在意內心感受,希望平靜真實的記錄生活的小眾消費者,以中國的消費人群基數來預計,這個市場規模也是有前景的。
根據柯達樂芮的市場調研,在18-44歲的人群中,66%的人至少每年列印一次,而71%的人都有過定製影像產品的經歷。這個市場至少要超過100億美元,而且具有5%以上的年複合增長率。儘管目前的照片列印無法和過去的衝印相比,但是個性化的需求,比如照片書,各種相框甚至特殊產品上的照片印刷,還是在不斷增長的。而中國的70後和80後還有柯達的情懷,90後則比較喜歡個性化的衝印DIY,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柯達的樂觀雖然艱辛但也不算盲目。柯達在美國是共享列印的模式,因為美國線下的服務網點非常豐富,而在中國則採用中央廚房和物流配送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影像加工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利用了中國物流行業高度發達的優勢。能夠因地制宜的考慮不同的市場策略,增加了這件事情成功的機率。
柯達的挑戰和機遇
KODAK MOMENTS的想法和服務能力顯然是非常出眾的,但是在中國慘烈的競爭環境下,面臨的挑戰也是非常明顯的。首先這個挑戰會來自於傳統手機廠商,目前各大廠商都在主打拍照功能,延伸一下線下列印服務只是分分鐘的事情,這會迅速把市場割裂,讓KODAK MOMENTS缺乏裝進手機的機會。不過柯達對此並不擔心,他們的本意就是促進自己的列印業務,如果手機廠商願意做這個產品,柯達願意以開放的態度來達成合作。我覺得這個角度比KODAK MOMENTS APP推廣要好很多,不過需要柯達樂芮有更強的商務能力,來說服競品不要自建體系。不過如果能找到更多本地合作夥伴,不管是手機廠商還是供應鏈,對柯達業務的拓展還是會大有裨益的,畢竟柯達的核心目的不是做下一個facebook,而是能夠列印更多的照片。
而另一個困難則是當下環境中,推廣app的困難,這已經是一個非常紅海的市場,如果要推廣,可能需要更大的投入,還未必能帶來相應的活躍度。對此柯達可能也會想更多的方法去做自己的推廣。在本地化方面柯達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每兩周都會更新版本,以更適應本地用戶的使用特點。柯達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希望能在三到五年後超越美國市場的規模。當然,從人數講,是肯定沒有問題的,但是從業務來講,習慣的養成還有很多路要走。
其實總的來說,柯達的整個業務邏輯是非常清晰的,基於自己列印照片的優勢基礎,用各種網際網路手段把這個服務移動化,個性化的推廣出去,最後完成自己的網際網路+。單純的去考慮社交網絡,可能要戰勝那些巨頭很有些天方夜譚,但是如果讓這些對手的用戶分享完照片可以在線的方便列印出來,或者列印到各種個性化材質上,倒也確實是個有價值的市場,這才是柯達的核心優勢部分。
還是一個基本的觀點,KM不是社交軟體,更不是修圖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