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公布了第八批762處新的國保單位。其中,河南共有62處入選:古遺址20處、古墓葬3處、古建築27處、石窟寺及石刻3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9處,另外,孟津縣象莊村石象併入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邙山陵墓群。至此,我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到400餘處,位居全國第二。開封有5處上榜,分別為龍亭大殿、大雲寺塔、河南省博物館舊址、開封傘塔、興隆莊火車站站舍舊址。
至此開封市「國保」單位總數達到24處27項,進一步豐富了開市「國保」單位的門類,填補了部分領域的空白,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序列。
入選的古遺址20處分別為:
欒川縣孫家洞遺址、鄭州市二七區老奶奶廟遺址、項城市後高老家遺址、宜陽縣蘇羊遺址、西峽縣老墳崗遺址、汝州市閻村遺址、南樂縣史官遺址、鶴壁劉莊遺址、周口市淮陽雙冢遺址、滎陽西史村遺址、正陽縣閏樓遺址、濬縣新村遺址、滎陽市官莊遺址、商水縣陽城故城遺址、葉縣保安古城遺址、義馬市新安故城遺址、濬縣黎陽故城遺址、三門峽崤函古道石壕段、新密市窯溝遺址、汝州市東溝窯遺址,覆蓋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秦漢、戰國、宋元金等各個時期。
古墓葬3處:
羅山縣天湖墓地、伊川縣徐陽墓地、洛陽西朱村曹魏墓。
古建築27處:
安陽永和橋、登封市三祖安塔、濟源市軹城關帝廟、南召縣丹霞寺塔林、禹州天寧萬壽寺、舞陽彼岸寺大殿、鎮平縣陽安寺大典、汝南縣汝寧石橋、延津大覺寺萬壽塔、杞縣大雲寺塔、葉縣龍泉澧河石橋、原陽縣原武城隍廟、許昌文廟、周口市淮陽區弦歌臺、濟源二仙廟、登封玉溪宮、汝州市侯灣泰山廟、溫縣遇仙觀、扶溝縣大程書院、開封龍亭大殿、偃師九龍廟、禹州市懷邦會館、登封崇福宮、新安洞真觀、宜陽福昌閣、偃師興福寺大殿、鄧州市花洲書院。
石窟寺及石刻3處:
鄢陵縣尹廟碑、濮陽縣迴鑾碑、滎陽市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9處:
開封市興隆莊火車站站舍舊址、河南省博物館舊址、新縣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司令部舊址、鄂豫皖邊特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範縣晉翼魯豫野戰軍指揮部舊址、魯山縣豫陝鄂軍政大學舊址、開封傘塔、滑縣縣委縣政府早期建築、鄭州第二砂輪廠舊址。
開封傘塔
開封傘塔位於禹王臺區南郊鄉幹河沿村南 ,1956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該塔系圓柱形鋼筋混凝土結構,高85米,上部設有3座懸臂式跳臺,是國內著名的國防體育運動設施,也是國內最早、最高的跳傘塔,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傘塔建成之後,曾有數萬人在此接受訓練,還多次舉辦了全國傘塔跳傘大賽。1959年1月8日,我國運動員崔秀英、耿桂芳和郝建華,在這裡以距靶心平均2.69米的成績,打破了1957年蘇聯運動員創造的7.07米的1500米日間集體聯合定點著陸跳傘的世界記錄。開封還是跳傘運動的發祥地,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組織跳傘是在開封完成;1955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支參加國際跳傘比賽的隊伍也是從開封走出國門的。開封作為跳傘運動的發祥地,建國初期組織舉辦了多次大型跳傘運動和全國重大比賽,開封傘塔作為這一時期跳傘運動僅存的歷史見證,對研究建國初期我國跳傘運動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興隆莊火車站站舍舊址
興隆莊火車站站舍舊址,位於祥符區興隆鄉北部潘樓村隴海鐵路北5米處,由站舍、站長住所、防空洞三部分組成。興隆莊火車站舍建於1913年,由比利時所建,為比利時宮殿廟宇式建築風格,俗稱宮殿廟宇式站舍。興隆莊火車站舍,1915年臨時營業,1916年元月正式投入使用,時為票房和候車室。站長住所,位於站舍的西側,始建於30年代中期,系日本人侵華進入中原時所建,時為日本站長辦公及住宿所用,俗稱站長住所,亦稱站長院,其建築風格為日式風格。防空洞位於站長住所的西側,始建於30年代中期,由侵華日軍建造。興隆莊火車站站舍舊址不僅見證了中國鐵路的歷史,還反映出了中國鐵路在三個不同時期所發揮的作用和重要性,見證了三個不同時期中國的歷史背景和中國歷史的變遷過程,是我國鐵路大動脈的歷史的見證,是一部保存非常完整的中國鐵路歷史文獻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
河南省博物館舊址
河南省博物館舊址位於龍亭區三勝街31號。1927年7月,為保護河南豐富的文物,在馮玉祥將軍極力主張下,成立了「河南博物館」籌備委員會,館址設在開封市三勝街。1928年5月,更名為「民族博物館」,同年10月舉辦《民族模型陳列》正式對外開放。1930年12月1日,復名「河南博物館」。日偽時期,河南博物館更名為「河南省立博物館」。1940年更名為「河南省博物館」。1961年河南省博物館遷鄭州後,在原址成立了開封市博物館並對外開放,直至1987年遷至包公湖畔。河南省博物館原存規模宏大,分為前、中、後三進,前院為配套服務用房區,中院為展覽用房區,皆中國古典園林式布局,建築以傳統磚木結構為主。後院為文物庫房、辦公、會議區,建築以歐式為主,平面呈「回」字形布局。河南博物館在開封期間,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在國外也享有盛譽。其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結合完美,堪稱吸收外來文化、洋為中用的典範。
龍亭大殿
龍亭大殿位於宋都御街北端,是河南省規模最大的高臺建築。龍亭大殿座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為重簷歇山式建築。建築通高26.7米(含臺基),臺基東、西、中三面設踏道可登臨臺頂,殿前正面設72級臺階,中有雕龍陛石。東、西踏道,曲折多變,極具情趣。龍亭作為六朝皇宮所在地,可謂是一處特色鮮明,歷史價值、文物價值極高、體量龐大的高臺建築,是歷史文化名城開封的發展見證。龍亭大殿及附屬文物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其包涵有中國道教文化、石雕石刻藝術和書法藝術。同時以龍亭建築群為主體的景區風光旖旎,碧波蕩漾、垂柳依依的潘楊二湖是開封市作為北方水城的代表,形成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是開封市的象徵。
大雲寺塔
大雲寺塔位於杞縣宗店鄉瓦崗村東北偶距縣城25公裡,始建於唐代,明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重修。大雲寺塔為青磚所砌,樓閣式建築,七級八角形,平面呈正八邊形,現高20.43米,塔基高0.65米,系仿木結構,層層出簷,逐層內收,榫卯相扣,嚴密堅實,造型獨特。從第一層到第六層塔身內外壁共鑲佛40餘尊。大雲寺塔造型獨特,古樸大方,是豫東地區現存為數不多的古塔之一,磚雕花卉及佛像精美細緻,仿木結構鬥拱,榫卯相扣,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是研究明代建築不可多得的實物遺存。
此次新增5處「國保」單位中,按照不可移動文物的分類有龍亭大殿、大雲寺塔2處古建築,河南省博物館舊址、開封傘塔、興隆莊火車站站舍舊址3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涵蓋了建築遺產、教育遺產、軍事遺產、鐵路文物等遺產類別。5處「國保」單位的獲批是開封市頒布實施《開封市文物保護條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重要成果體現。下一步,開封市將深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按照國家文物局的相關要求,及時完善「四有」檔案,注重文物安全,夯實基礎工作,提高保護管理水平,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深化文博研究講好開封故事,進一步發揮「國保」文物在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方面的作用,努力走出一條符合開封實際的文博創新之路。
來源:中國政府網 河南日報開封市文廣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