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學習:基於UMU的科創學習場景重構——以「科創啟航」課程...

2020-12-15 中國教育在線

  戰「疫」下混合式學習:基於UMU的科創學習場景重構——以「科創啟航」課程為例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實驗小學  張翼文 張又予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疫情與教育」專項課題《實現平臺多樣化 增強學生獲得感——疫情背景下蔚藍風「N+X」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課題編號:2020YQJY551)階段性成果。課題主持人: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實驗小學 張翼文

  【內容提要】疫情是一堂人生大課,更是撬動學習方式革新的磅礴力量。基於國家課程體系,適時引入UMU平臺,推動「線上+線下」「平臺+課程」「項目+實踐」加速融合,以「科創啟航」課程為切入口,以科創學習活動手冊引路,開展「科創體驗」「科創實踐」「科創研究」等主題進階科創活動,創設遊戲化、社交化、協作型、問題式、自主型、探究型、項目式等混合式學習場景,從而提升學生的未來科創洞察力與信息素養,為培養具備素能多元、積極向上的全球公民夯實根基。

  【關鍵詞】疫情 UMU平臺 混合式學習 科創課程

  社會也是人生課堂,災難也是教育資源,它傳遞著對生命的敬畏、對自然的尊重、對文化的認同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戰「疫」這堂人生大課,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更對教育模式、學習方式、課程架構、評價策略等產生了深遠影響。

  疫情背景下,如何推動「線上+線下」「平臺+課程」「項目+實踐」加速融合,給予孩子們輕鬆又不失樂趣的在家學習體驗等等,都是學校教育面臨的嶄新命題。在杭州市濱江實驗小學「N+X」課題大框架下,我們以「科創啟航」課程為實驗樣本,選取導入UMU平臺,重構適合學生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資源,讓「做中學」插上網際網路翅膀,切實豐富學習場景與形態,提升學生的科創洞察力與信息素養。

  一、問題聚焦與平臺選擇

  在「停課不停學」的背景下,「科創啟航」課程如何開展?以什麼方式開展?學習方式需要怎樣改變?因此,選擇合適的平臺、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成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戰「疫」科創課程:需要多場景、多交互、多資源的學習平臺

  「科創啟航」課程內容涉及天文暢想、智慧機器人、3D創意設計、虛擬實境技與人工智慧。對於「科創啟航」課程而言,主要的需求有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多個班進行互動教學、師生互動交流、支持多名教師協同合作、支持學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為了調動課堂氣氛、遠程學習應該有更多的互動且能夠讓孩子們在放鬆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以需求出發,結合科創課程學習方式要求,以及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尋找合適的學習平臺,顯得尤為重要。

  (二)UMU平臺選擇:助力疫情下課程學習資源的優化重組

  我們對釘釘、QQ 、CCTALK、超星學習通、雨課堂、藍墨雲班課等直播教學平臺,進行了全方位的比對分析,如下圖所示。

  圖1 以需求為主的多平臺對比圖

  通過對比分析發現,UMU平臺相較於其他學習平臺具有內置互動的優勢,對於科創課程而言非常實用。同時,具有支持課程開發的功能,並且支持多名教師協同合作、溝通交流。教師可以通過二維碼形式發送學習連結到班級,也可以創建學習班級進行項目學習。基於此,以UMU學習平臺搭建科創課程學習資源,以求開展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活動。

  (三)「混合式學習」解讀:基於UMU平臺建構的多元未來學習場景

  UMU平臺是知識分享與傳播的學習平臺。UMU致力於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提升傳統教育與培訓的質量與體驗,讓講師可以更好的與學員進行教學互動,讓學員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效率。UMU連接人與知識,加速知識的流動,讓每個人融入、分享、收穫。

  「所謂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這是何克抗教授對混合式學習的解析。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於混合式學習的思考也有很多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混合式學習是指學習策略的混合、學習資源的混合、學習環境的混合、學習模式的混合亦或者是教與學的混合等等。但不管何種對「混合式學習」的理解。其主要特點都是以優勢互補優勢。

  按本課題的理解,混合式學習是指結合UMU學習平臺的優勢,利用「線上+線下」重構科創課程資源,創設遊戲化、社交化、協作型、問題式、自主型、探究型、項目式等未來學習樣態,提供給孩子更加舒適、有趣的多元體驗,提升其科學素養與合作能力。

  二、研究內容與實施路徑

  (一)「科創啟航」定位:「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與進階實施

  在疫情背景下,「科創啟航」課程作為「未來科創洞察力」的綜合實踐載體,整合「線上+線下」平臺資源,是學校蔚藍風N+X課程體系中的分支,是對國家課程實施校本化的拓展與創新,指向培養素能多元,積極向上的全球公民。

  科創課程的設計力爭做到「人人有科創,每人學專項」,分低、中、高段階段性開展。低段旨在讓所有孩子都能認識科創、中段賦予學生自主選擇機會、高段深化學生個性化學習。階段性的課程規劃,既符合學生學習成長特點,又能給予充分的思考時間,確定自己的喜好,發展自己的專項。

  圖2 科創課課程規劃示意圖

  (二)校本化重構資源:「學校+社區+家庭」的串聯共享與混合學習

  學校積極整合周邊資源助力科創課的發展,結合少年宮科技部聯合培養師資,抓住濱江高新園區新技術產業資源,組織爸爸課堂、總裁課堂等綜合性活動,以社會資源、家長資源助力孩子未來科創洞察力的培養。

  圖3 科創課程內容圖解

  課程內容由六個單元組成,每一個單元所培養的側重點不相同。基於以上的課程起點與認知,本課程主題活動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科創體驗」,以興趣為主,熟知各學習單元的基本知識與概念;第二類為「科創實踐」,在科創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項目。創意製作適用於生活的相關作品;第三類為「科創研究」。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相關內容,培養參加競賽的孩子。本課程以實踐性、活動性為主要特徵,引到學習走進科技,感受科技在生活中的運用,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親歷科創文化,並在感受、認識和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未來科創洞察力。

  (三)構建未來學習場:科創學習活動手冊的設計與應用

  在疫情期間,以國家課程《科學》學科為起點,搭建UMU互動學習平臺,讓混合式學習方式發揮優勢,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能,找準切入口是關鍵。課題組認為,研發印製校本化的學習活動手冊,以學習活動手冊串聯線上與線下的學習,才能構建學生嚮往的未來學習場。

  圖4 科創學習活動手冊展示圖

  三、戰「疫」成果與創新亮點

  「疫」路前行,走向未來,科技創造要從小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的種子。科創課程的課程內容以當前社會熱點和新技術出發,以涵蓋「科技」感的天文單元、機器人單元、3D設計單元,與飽含「未來」感的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無人機單元組合而成,根據課程規劃的階段性發展。低、中、高段對於課程內容的學習,主題活動方向又不同。分別表現在:低段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了解所學單元相關的歷史背景、概念基礎;中段根據低段所學,洞察自己熱愛的單元,動手實踐該單元內容;高段個性化選擇,合作探究參加競賽。

  (一)戰「疫」圖景:基於UMU的科創學習實現路徑

  以激發孩子們對科創的興趣,探究「科創體驗」的主題,並且以機器人、3D創意設計與天文三個單元為學習內容開展。每個單元四節課,並將線下的課程修改成為線上的課程。根據平臺特色,以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反饋四塊內容對應平臺基本功能進行改造梳理(如圖5所示)。

  圖5 學習內容搭建實現路徑圖

  (二)戰「疫」協作:依託科創平臺遇見美好成就生命

  1. UMU研學策略——在自我覺醒中提升教學素養科

  創團隊由數學、科學、信息、美術、體育、音樂等任課教師組成,受疫情影響,研發科創課程的時間與空間受到了影響,而藉助UMU互動學習平臺的「協同」功能可以提高備課效率,也能夠有效的對科創內容進行合作修改。而UMU自帶的培訓課程便於教師自學,只要學習完自帶的培訓內容,就能夠熟練掌握學習平臺的使用方法(如圖6所示)。

  圖6 UMU學習平臺教師自學使用方法

  2. UMU操作功能——在協同交流中豐盈混合式學習形態

  UMU自帶班級建設功能,可以同時創建多個甚至十餘個班級,並導入班級學員名單,按照課時計劃就能夠以班級的形式開展學習。在疫情期間,UMU的班級搭建功能能夠有效把孩子們聚集在一起,通過內置班級學習群和「協同」功能,師生可在學習群進行實時交流,多名教師可以通過協同功能共同管理班級,並逐步營造混合式學習形態。

  3.在線學習評價——在欣賞鼓勵中遇見最美的學生

  直播課程的短板,在於無法像線下課程一樣能夠及時的給予學生評價,會導致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孩子難以適應網絡學習。如圖7所示,UMU平臺提供了一套積分模版,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何種行為能夠積分進行修改。給予教師選擇性的同時,也能夠從學習形式上幫助孩子適應網絡學習氛圍。

  圖7 UMU平臺課程基本規則搭建部分截圖

  4.多維積極反饋——混合式學習過程看見師生成長足跡

  課程反饋除了學生對於課程的接受度,喜愛程度等等。UMU學習平臺還有小節參與度、課程積分榜、課程達成榜、卓越學習榜、積極學習榜等給予學生的反饋。另外教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信息進行課後反思。

  (三)戰「疫」亮點:搭建資訊時代的多元課程資源平臺

  分析了科創課程的實際需求,探索出UMU互動學習平臺的實際功能與用法。科創組團隊利用「協同」功能分工,合作搭建「科創啟航」UMU學習資源平臺。

  1.平臺深度優化——重組單元拓展科創學習項目

  根據三個單元每節課的內容進行技術支持分析與平臺呈現形式。以洞察未來為主題,機器人單元主要以機器人的歷史發展、醫用、工業、人型機器人等展開探究;3D設計單元主要以UFO主題探索3D列印的使用;天文單元主要以探究太陽、星座為主要學習內容(如圖8、圖9所示)。

  圖8 內容搭建步驟

圖9 科創課程三單元內容匯總

  2.資源深度整合——技術支持分析及多維應用

  根據機器人的學習主題,主要以機器人的歷史發展、醫用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和人型機器人四節課呈現。那麼首先根據資源進行技術支持分析。四節課都是對機器人的普及教育,因此需要視頻播放功能;另外,關於醫用機器人還有很多相關的文章可以進行閱讀。因此需要文章閱讀功能。若平臺僅僅只是微課視頻的播放平臺是不夠的,平臺還需要具有一定的互動功能。例如:小遊戲、提問、討論等等。

  3.學習方式變革——構建了科創主題「八步式學習」模式

  機器人單元教學內容的設計,可從機器人歷史知識入手,讓學生對機器人有個整體認識之後,分應用場景對相關主題進行探索,讓學生根據實際生活常態思考這些機器人帶給我們生活怎樣的便利。因此,從內容結構上,通過「視頻導入+教師分享+課前提問+反饋評價+遊戲互動+合作研討+思考發現+關注提醒」八步學習法,推進科創主題的混合式學習。同時,根據資料整理與內容分析,機器人組內的老師進行協同合作搭建學習資源之後進行發布,關注每個班的學習情況。UMU平臺提供教師能夠實時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未按時參加學習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發送信息提醒的方式進行督促。平臺教學內容呈現形式如圖10所示。

  圖10 內容分析呈現方式圖示

  四、反思啟示與未來展望

  疫情猶如一次「大考」, 我們只有尊重生命規律、把握教育規律、順應學習規律,才能交出一份健康生活、課程學習、素養提升的高分答卷。

  對照這次疫情下的科創混合式學習研究探索,我們有收穫、有喜悅、有成長,UMU學習平臺的接入融合,給「科創啟航」課程學習融入了信息DNA,也給教育者提出諸多的挑戰、思考與暢想,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在線教育資源的儲備開發,意味著教師素養需要有機更新

  在未來的教育當中,我們不但要儲備在線教育資源,指導學生學習,還要培養學生自主選擇學習資源和駕馭這些資源的能力。

  教師作為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職業,終身學習成為每一位教師的必備能力。終身學習除了對自己專業素養的學習,同樣包含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如何運用技術來解決教育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一種實際辦法,更是一種新時代應該具備的思維能力。國內很多有效的教學平臺,比如UMU互動教學平臺、雨課堂、藍墨雲課堂等等都是提升教學的利器,難以進入一線教師的視野,不少教師未能接觸並掌握應用。而掌握這些便於學習與教學的軟體,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有待提高,自身素養也急需有機更新,以適應時代危機的挑戰。

  (二)混合式學習樣態的探索施行,意味著教學空間的打破通聯

  誠如王殿軍所言,我們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放手給學生自己做主的機會,讓他們在新的教育形態、新的學習方式下自我適應、自我成長。

  後疫情時期混合式學習方式的延續,立足於學生生命素養培育,讓我們深度去思考學習空間的串聯、通聯與整合,打破時空界限,推進混合式學習,打造「學校+社區+企業+基地+平臺」等匯融的未來學習社區,人人都是教育者,個個都是創造家,處處都是學習場。或許,這才是未來學校應有的教育場景。

  參考文獻:

  [1]黃榮懷, 馬丁, 鄭蘭琴,等. 基於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 電化教育研究, 2009(01):9-14.

  [2]何克抗.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4,(004):21-31.

  [3] 高立洋. 高中地理教學"+網際網路"的實踐探索——以工業區位為例[J]. 地理教學, 2018, (004):15-20.

  [4]曹偉.基於互動學習平臺構建結構化創新課堂——以UMU互動學習平臺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10):68-69.

  [5]蒙躍平.基於UMU互動平臺的反思性學習導學設計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20(05):89-91+95.

  [6]楊揚,張志強,吳冠軍,張豐,吳勇毅,蘇德,周躍良,王鑑,李政濤,朱德全,李芒,辛濤,袁振國.「疫情下的信息技術與在線教學」筆談[J].基礎教育,2020,17(03):48-60.

  [7]李家成,顧惠芬.疫情之下對教育本質的追尋——基於常州市龍虎塘實驗小學教育實踐的個案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2):21-27.

  [8]田蕊,熊梓吟,Normand Romuald.疫情之下全球教與學面臨的挑戰與應對之策——OECD《2020應對COVID-19教育指南》解析與思考[J].遠程教育雜誌,2020,38(04):3-14.

  [9]崔允漷,餘文森,郭元祥,劉曉慶,徐斌豔,陳霜葉,王小明,劉鈞燕,楊曉哲,王濤,陳建吉,王少非.在線教學的探索與反思(筆談)[J].教育科學,2020,36(03):1-24.

相關焦點

  • 【項目學習】基於課程重構的項目式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探究
    基於此,文章構建了基於課程重構的項目式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對其賦權後再次向專家小組徵詢意見,驗證了各級指標權重的合理性。文章旨在提升基於課程重構的項目式學習評價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促進學科課程與項目式學習的有機融合。
  • 每年提供150萬課程項目經費 這個科創實驗班首屆招生開啟
    為了適應未來產業創新的巨大需求,重慶大學、兩江新區管委會、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共同建立明月湖-重慶大學新工科教育科創平臺,依託重慶大學開設明月科創實驗班,重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以項目為驅動的新工科教學模式,培養適應「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的未來產業創新領軍人才。
  • 相遇在金融與科創的交匯點|育科創英才
    >面向園區、孵化器及科創管理部門負責人——科創管理與服務公益課程;01學院2020年開設非全日制金融碩士(技術轉移)學位項目,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創新試點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最新一期訓練營12月將在北京啟航。
  • 公司 | 樂高教育推出SPIKE Prime科創套裝全新中文版科學課程
    據消費日報報導,樂高教育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推出了SPIKE Prime科創套裝的全新中文版科學課程——訓練數據跟蹤器學習單元
  • 《哈嘍蘿蔔雙師科創APP上線 專業家教陪伴孩子成長》
    雙師模式,由精心錄製教學視頻的高品質專業教師與熟悉孩子愛心滿滿的蘿蔔老師組成;而陪伴模式,則是指蘿蔔老師能夠在多場景下(家庭、草坪、公共場所、幼兒園、培訓機構等)進行陪伴式教學。哈嘍蘿蔔平臺雙師+陪伴的模式,不僅是在線學習平臺的一次模式創新,更是最符合當前市場需求,能夠讓孩子愛上學習、學出效果,讓家長放心、滿意的線上學習先進模式。
  • 明月科創實驗班首屆招生30人
    、兩江新區、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共建的明月科創實驗班(以下簡稱「實驗班」)2020年首屆招生正式開啟,將為重慶培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人才。據介紹,實驗班將重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以項目為驅動的新工科教學,打破傳統學科分類界限,促進學生跨界思考以產生新的知識和創意,並在學習、思考和實踐中突破現有學科領域邊界,形成設計思維、工程思維和系統思維等創新核心能力,培養科創領軍人才。據了解,實驗班本科學制四年,將在重慶大學2020級理工科和設計學相關專業新生中選拔30人組成,每年給予150萬元課程項目經費。
  • 乾乾科創教育走進西安40多所小學 提供專業的科學探索課程
    在實踐中,同學們既能接觸到聲、光、電、磁的模塊傳感器,又能和紙模教具結合製作科學場景,還能體驗到用不同方式的編程控制。所有課程均配有教學視頻、教案和習題冊,方便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及評估學生學習情況。基於學生的年齡及認知規律,將學生按照1-2年級分為一個階段,3-5年級分為一個階段。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總目標,傳播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認知,掌握科學方法為目的。
  • 乾乾編程2020年度科創課程研討會在陝西順利召開
    最後,乜勇教授引出乾乾編程的科創課程,他對乾乾科創課程非常看好:「乾乾科創課程正是《科創教育政策解讀》下的產物」。乜勇教授還針對乾乾科創課程對未來科創教育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他說:「未來的科創教育將會呈現出開源硬體更豐富、賽事活動更多樣、教學模式分層化等特徵,期待乾乾編程在科創教育的道路上給我們創造更多的驚喜」。
  • 技術轉移碩士:科創+ 金融+ |育科創英才
    五道口金融學院圍繞科技成果轉化與科創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養需求,逐步搭建了較為完整的教育培訓課程體系,形成科創企業成長全鏈條的人才培養與服務格局。項目結合清華大學國際頂尖金融與科創課程設置和師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針對技術轉移人才和項目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與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提供辦學支持。
  • 如何區分混合式學習課程的優劣
    (From EdSurge)作者:Rebecca Recco.譯者:齊力穎.編輯:爾瑞近日,眾多學校在向潛在學員推介其校的混合式學習課程。從某種程度來說,這種做法確實有一定意義。混合式學習可將在線教學的靈活性與面授教學的益處相得益彰。「混合式學習」可以有萬千種意味,關鍵在於你如何去定義它。
  • 全新LEGO Education SPIKE Prime科創套裝已經來到!
    Prime科創套裝結合了色彩豐富的樂高®積木顆粒、易於使用的智能硬體和以Scratch編程平臺為基礎的直觀拖放式程式語言,通過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持續培養學生們的審辯式思維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適用於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
  • 學習工具|UMU互動學習平臺
    (來源於UMU官方介紹)    我們打開UMU互動學習平臺網頁版後(網址:www.umu.cn),我們可以看到如下界面,我們點擊免費註冊或者右上角的註冊即可;    ① 註冊登錄後,進入到首頁,我們開始創建班級。
  • 易顯科技獲評2020國際科創節年度科創雙獎
    易顯科技憑藉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場景應用領域的創新榮獲「2020年度科創引領企業」,易顯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馬宏榮獲「2020年度科創人物」。據悉,國際科創節暨全球數字大會旨在構建一個多元、開放的交流與展示平臺,全面展示創新力量的科創成果,傳遞科創精神,聚焦科技最新發展趨勢,以及全球範圍內科技新技術、新應用,為助力科技強國戰略貢獻力量。
  • 樂高教育40年 創建全新動手實踐式STEAM學習方式
    該產品結合了色彩豐富的樂高積木、基於Scratch編程平臺的可編程式智能集線器,以及32個主題課程包。自1980年創立以來,樂高教育已發展成為動手實踐式教學領域的領先品牌,Prime科創套裝將承襲樂高教育一貫的品牌精神,引領STEAM教育的發展及實踐。
  • 大鵬教育出席首屆科創板日報創新論壇,「科技+教育」怎麼玩?
    12月22日,由科創板日報主辦,上海報業集團指導,界面新聞、財聯社、藍鯨財經協辦的首屆「科創板日報創新論壇」在北京開幕。論壇以「5G應用場景與未來想像力」為主題,融合主題演講、互動研討、圓桌論壇等多種形式,分享科創板與5G技術落地一年來的成果。
  • 樂高教育推出SPIKE™️Prime科創套裝全新中文版科學課程
    多知網11月8日消息,昨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樂高®教育推出LEGO® Education SPIKE™️ Prime科創套裝的全新中文版科學課程——訓練數據跟蹤器學習單元。  SPIKE Prime科創套裝是一款專為中學STEAM教育課程體系設計的學習解決方案,曾榮獲多項國際教育獎項。
  • 樂高教育推出SPIKE️Prime科創套裝全新中文版科學課程
    多知網11月8日消息,昨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樂高®教育推出LEGO® Education SPIKE™️ Prime科創套裝的全新中文版科學課程——訓練數據跟蹤器學習單元。SPIKE™️ Prime科創套裝是一款專為中學STEAM教育課程體系設計的學習解決方案,曾榮獲多項國際教育獎項。老師們可以通過訓練數據跟蹤器學習單元提供更有效的融合式學習模式。
  • UMU 學習平臺在高師生職業教育課程中的應用探索
    摘 要: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的課堂互動學習平臺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結合「教育信息化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教學現狀,在課堂教學中基於UMU 學習平臺開展電子籤到、問題引導及觀點投票、智能化知識測驗、高效提問與討論、小組任務驅動互動教學等課堂活動。
  • 德國HABA兒童科創中心首次登陸中國 落座於武漢天地壹方北館
    2019年,HABA Digitalwerkstatt正式入駐中國-德國HABA兒童科創中心。   德國HABA兒童科創中心包括:德國科技展陳、透明機械工坊、德國HABA周邊產品零售、STEAM科創課堂。以人為本,為孩子和家長打造一個可以認識機械結構、進行機械設計、機械組裝、機械檢測、機械修復、機械創新的透明工坊。
  • 華泰紫金科創混合基金今起發行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訊華泰資管旗下華泰紫金科技創新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類:009663、C類:501202,以下簡稱「華泰紫金科創混合基金」)於6月18日起正式發行。華泰紫金科創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俞天甲表示,在投資策略上,將秉承價值投資理念,在市場高估值區間降低股票倉位配置,在市場低估值區間,適當加大倉位,防止泡沫建倉。同時,會將研究力量和投資方向聚焦在生物醫藥,新能源,雲計算等重點賽道和方向,迴避參與主題炒作,通過優選行業和賽道,實現行業配置適度分散,降低組合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