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師節(一)
公元1985年9月10日,乃新中國的第一個教師節,而這時的我已在三尺講臺站了一年,因此,慶祝第幾個教師節就表明我從教了多少年,一晃居然教書36載了,時間亦如白駒過隙也。
1985年,第一個教師節
我那時在鹽津縣第三中學任教,學校在我老家的鹽津縣興隆鄉,距離縣城最遠的一所縣級完全中學,這裡也是我讀初中的母校。
教師節那天,全體教職員工受邀到鄉鎮府參加慶祝大會。經過郵電所門口,葉生輝表叔叫住了我,說是有一封我的掛號信。我收到了教師節最好的禮物——雲南師範大學函大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我終於考取大學了!這是第一個教師節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領導講話、表彰獎勵、喝酒吃飯那些都成了浮雲。
1988年,第四個教師節
這一年,因為各種原因,主要是年輕人不諳世故,得罪了當政者吧。剛獲得大學專科學歷具備了初中教學資格的我被調到了鹽津縣落雁鄉中心小學附中,中心小學附設初中是那個年代落後地區的特色。落雁,一個名字很好聽的地方,保持著中國農村純天然的自然景致,因為這裡不通公路、不通自來水、不通電。進出山裡雙腳丈量,洗衣衝涼田裡取水,伏案備課煤油燈下……
教師節,全鄉中小學教師齊聚中心校,喝包穀酒,吃殺豬飯,節日氣氛甚好。我作為一個外鄉人,算是一個異客,似乎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惟有落寞與孤獨。這個教師節好冷!
在這裡一呆就是三年。
1990年,第六個教師節
我終於實現了工作伊始定下的兩個人生目標的其中一個,獲得了雲南師範大學函大中文系的本科學歷,這一年還獲得了鹽津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普通話觀摩演講大賽一等獎。
這個教師節,我不再是看客,而是主人,已融入了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開始喜歡這裡的山山水水,喜歡這裡古樸的民風。
1991年,第七個教師節
成家了,為了解決兩地分居,輾轉到了我執教的第三所學校——鹽津縣艾田鄉中心小學附中。工作上迎接新的挑戰,接受了一個難度很大的任務:擔任初42班的班主任併兼任語文和數學的教學工作,再加上這個班是降分補招的學生,跟同年級的另外兩個班根本就不在同一個檔次。中文系本科生兼教數學,這是特殊年代特殊地域的特殊產物,所有差生編在一個班級,也屬罕見。
這個教師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某領導的講話,他說鄉鎮府為了大家過好教師節,按教師人頭每人撥款7.5元的過節費,這在鄉鎮府是很大一筆支出,足見鎮府的重視。是啊,在全鄉各個單位中,教師是人數最多的一個群體,每人一點雨露,就得大雨甚至是暴雨!
1993年,第九個教師節
這一年,我完成了第二個人生目標,進入了鹽津縣第一中學,為高中生傳道授業解惑,開始了人生新的裡程。
讓我意外的是,教師節表彰的文件裡,我被評為昭通地區「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個人」,這其實是對在艾田小學附中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因為經過兩年的努力,初42班的語文數學班平均分都超越了另外兩個班級,贏得了學生及家長還有學校的認可。
1984年剛參加工作時,為自己定下了兩個人生目標:一是一定要考取大學並獲本科學歷,二是到縣一中做一名高中教師。通過九年的努力,27歲這年,終於實現了,為自己點讚!
1996年,第十二個教師節
三十歲的我,進入而立之年。實現了人生目標的第一次超越,來到了昭通地區第一中學任教,這裡也是我高中的母校,和我曾經仰慕的恩師們成了同事。
初一、初二、高一,三個年級,三個班的語文課,這在我的教書生涯中又是一次挑戰。
教師節,全校教師聚餐,作為新人,而且是一個從專縣借調來的中學二級教師,只能看著他們觥籌交錯。學校書記楊立端老師,是我高中時的政治課教師,可謂德高望重。恭恭敬敬地敬楊老師一杯酒成了這個教師節難忘的瞬間。
1999年,第十五個教師節
借調到昭一中四個年頭了,終於在這個教師節前夕,我正式辦好調入昭一中的所有手續,真正成了學校的一員,心裡還是蠻激動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昭通的人事調動總是凍結,1996年初就借調到昭一中,同年年底鹽津教育局也籤字同意放人了,卻硬生生折騰了三年後才將所有手續辦完,真正領教了調動工作的不易。
這個教師節,被評為學校的「優秀教師」,站在領獎臺上拿到證書和獎金,心裡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幾年的酸甜苦辣鹹全都出來了,差點落淚,不是傷感,是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