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談之日本漫畫與政治①|《政治最前線》中的權、錢、色

2020-12-17 澎湃新聞
【編者按】:漫畫,可以說是日本的一個文化符號。將「漫畫」一詞引入中國的豐子愷先生認為,漫畫的特點在於「洞察人生,刻畫世態,揭發隱微,暴露現實」。日本漫畫不僅秉承這一特點,還呈現出百花齊放之態。在日本,漫畫的讀者群非常廣泛,橫跨年齡、職業、性別等各領域,社會上不僅有漫畫博物館,甚至還有專門的漫畫圖書館(明治大學)。《七龍珠》、《聖鬥士星矢》、《灌籃高手》、《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海賊王》等也都是幾代國人共同的記憶。「外交學人」今起推出的兩篇文章藉助漫畫這一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試著引領讀者了解幾十年來日本政治的生態和風雲變幻。

現代意義上的「漫畫」,是一個日語舶來詞。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大眾面前是在1925年的《文學周報》,由著名畫家、文學家豐子愷先生引進。1935年2月19日,他在《談日本的漫畫》一文中寫道,「日本人對於生活趣味特別善於享樂,對於人生現象特別善於洞察。這種國民性反映於藝術上。在文學而為俳句,在繪畫而為漫畫。漫畫在日本特別熱鬧而花樣繁多,其主要原因大約在此」。

在市場化與網絡媒體的衝擊下,日本漫畫的年度銷售額雖然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在2017年度仍然高達266億人民幣(參見日本全國出版協會2017年公報),可見在當下日本漫畫依然「熱鬧而花樣繁多」。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漫畫的傳統功能大致有兩種,一為諷刺,二為娛樂(參見清水勲《漫畫の歴史》)。但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娛樂性成為了漫畫主要的特徵。因此,內容過於寫實,或題材過於嚴肅的漫畫難以在市場上獲得生存的機會。為數不多的政治漫畫也屬於此類。因此,即使是在漫畫市場興盛的日本,政治漫畫也只是「非主流」的存在。但是,弘兼憲史的作品《政治最前線》卻一枝獨秀,受到日本社會以及精英階層的廣泛認可。

「政治漫畫,首推《政治最前線》」

《政治最前線》的日文版名稱為《加治隆介の議》,刻畫了出身於政治世家的加治隆介在父親橫死後,放棄公司職員的工作憤然躋身政壇,試圖改造日本政治中不合理現象的艱辛之路。作者從日本體制內的視角出發,對日本政治金錢權色的內幕冷嘲熱諷、針砭時弊。

這部作品前後共20卷175回,在《MISTER MAGAZINE》漫畫雜誌上從1991年連載至1998年,其內容的故事背景也選擇了90年代。這一時期,日本剛經歷泡沫經濟崩潰,社會不安,輿情彷徨。國際局勢上,蘇聯解體與海灣戰爭也給日本外交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後冷戰時期,日本政治將何去何從?這正是《政治最前線》的思考出發點。因此,這部作品雖是虛構,但卻是當時日本政治與社會生態的一個縮影。

《政治最前線》第一卷書影

同時,這部虛構的漫畫還與日本的現實政治發生著相互作用。該作品一度流行於東京大學的校園,東京大學正是日本官僚最大的孵化基地。曾擔任過日本防衛大臣、農林水產大臣、自民黨幹事長的石破茂就談到,「提到政治漫畫,首推《政治最前線》。連載開始時的1991年,我還只是第二次當選議員。成功登上首相寶座的主人公加治隆介當時是我的偶像」(參見《NEWSポストセブン》2016年9月2日)。其他,例如時任日本官房長官的河村建夫在記者招待會上談及增稅改革時,也引用《政治最前線》藉以表達支持改革(參見《朝日新聞》2008年10月21日)。

漫畫中的中日、美日關係

《政治最前線》採用的是前後故事情節連貫的章回體,但可以看出作者分別對各項主要議題進行了著重討論。此處,我們首先觀察關於中日關係的描寫。

主人公加治隆介在擔任外務大臣後訪問中國。在釣魚臺迎賓館住下後,部下向其提出了兩個核心問題。1,中日之間究竟何時才能擁有真正的友好關係?主人公答,只要日本不放棄日美同盟關係,中日兩國只能是在摩擦中求發展。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仍有許多值得借鑑之處。2,如果中美發生摩擦,日本站在哪邊?主人公答,依情況而定,目前原則上是支持美國。這是該作品對中日關係的綜合描述,反應了美國對中日關係的走向具有重大影響的基本認識。

關於美日關係,《政治最前線》並非一邊倒的親美,而是著重描寫了兩國關係中更為複雜的面相。第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作品描寫了美國中情局監聽日本政府官員的竊聽器事件。這在2013年斯諾登事件公布的材料中得到了證實。第二個例子是,作品描寫了美國對日本的左翼革新派有意保持距離,對右翼保守派相對信任的兩面手法。第三個例子是,作品描寫了在自由貿易問題上,特別是農業貿易問題上,美國要求開放,日本主張保守的意見衝突。

美日會談中針鋒相對的橋段

總之,《政治最前線》中所呈現的美日關係不是鐵板一塊,並不是一般理解上的「美主日從」模式。相反,作品著重反映了美日關係中矛盾重重,日本希望獲取更多自主性與尊嚴的這個側面。時至今日,考慮到衝繩美軍基地問題、TPP問題、修改憲法問題等爭論,該作品所描述的美日關係的特徵仍然值得引起注意與思考。

哪種政治家更好?

《政治最前線》在日本內政的刻畫上,毫不避諱日本政客的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自私自利的醜陋一面,可謂入木三分。作者提出了兩個核心問題。1,地方自治體制下,政治家在地方票倉和國家利益之間該如何抉擇?2,清廉但無作為的政治家,有作為但不清廉的政治家,哪種更好?

關於問題1,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政治家雖然要與地方利益形成最大的公約數,獲得地方選區的選票才可能當選國會議員,但是成為國會議員後,應該優先考慮國家整體的格局與利益。關於問題2,作者並沒有給出清晰的答案,而是認為實際上腐敗只是表面問題,派系政治才是背後的推手。在社會富裕的階段,民眾傾向選擇清廉但無作為的政治家,在社會貧窮的階段,則會選擇有作為但不清廉的政治家。在此基礎上,作者借主人公之口闡述了一個基本觀點,政治家不能只唱政治改革的高調,應該更加務實地謀求民眾的實際利益。

主人公街頭競選演講時被西紅柿攻擊的橋段

實際上,在日本的政治體制中,國會議員負責全國的政治議題,地方議員負責各地方的政治議題。但是,兩者的選舉實際上都是要依靠地方選區的選票。因此,希望成為國會議員的政治家,必須要在地方選區中勝出,這樣就必然導致優先地方利益的現象。至今,這也是日本政治的一個困境。對此,《政治最前線》還描繪了國會議員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兩頭奔波的「金歸火來」現象(日語中稱星期五為金曜日,稱星期二火曜日),意思是說國會議員每周需要在周五晚上趕回地方選區打點各類人際關係,保護自己的票倉,周二早上要趕回東京參加國會(因為周二與周五有國會例會)。

漫畫與現實

在國人眼中,漫畫常常只是青少年群體中一種獨有的消遣娛樂方式,難登大雅之堂。但是漫畫的作用,特別是政治漫畫的作用卻不能忽視。根據日本政治學者茨木正治的分析,政治漫畫的功能至少有3種。1,普及政治常識,提升公民水平。2,通過適度的諷刺與分析,稀釋民眾的不滿情緒,增強民眾對政治艱辛的理解,實現官民和諧。3,在國際關係中,體現為本國能夠接受批評的軟實力(參見茨木正治《政治漫畫の政治分析》)。

《政治最前線》在日本社會廣受好評,正是因為它反映的是一種虛構的真實。這部漫畫雖然是出版於上世紀90年代,但是其內容和觀點不僅反映了當時日本政治的生態,甚至還超越了時空先驗了當今的日本現實。但是,在驚嘆作者的先知之明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思考,從經濟泡沫破滅後至今,日本的政治與社會到底是產生了質變,還是仍然在迷茫與彷徨中保持著很強的連續性?

(作者系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研究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扶桑談之日本漫畫與政治②|時代風雲中的政治、愛情與理想
    【編者按】:本文為「日本漫畫與政治」系列的第二篇,上世紀90年代初的漫畫《革命迷情》描繪的是1960年代日本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而其中提出的種種問題,至今仍值得深思。傳統漫畫,通常使用簡單的黑白線條來誇張地建構詼諧幽默的畫面,以表達作者對現實生活和時事的態度。政治漫畫則將其轉化成武器,以達到揶揄政治對手的目的。傳統的政治漫畫一般是單格或四格漫畫,為了突出核心觀點,所以敘事黑白分明,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與意識形態色彩。在二戰以前的國際關係中,使用漫畫醜化對方、美化自己是較為常見的手法。
  • 扶桑談之日本漫畫與政治④|日本企業「走出去」的困境與啟示
    【編者按】:本文是「日本漫畫與政治」系列的第四篇。在《課長島耕作》中,1980年代日本企業走向海外之後所面臨的軟實力不足的困境,這一問題可以作為同樣大步走向海外的中國企業的鏡鑑。如果時常乘坐日本的電車或地鐵,便會發現一件很奇特的事情。
  • 扶桑談之日本漫畫與政治⑤|大宰相遺產:發達而不獨立的日本
    【編者按】:本文是「日本漫畫與政治」系列的第五篇。戰後擔任日本首相7年之久的吉田茂留下的遺產,至今在日本政壇仍無人能夠撼動,日本從戰後的廢墟中復興,但至今無法擺脫美日安保體系,皆種因於此。觀察今日日本政治與東亞國際格局,吉田茂是一個無法繞過的人物。
  • 扶桑談·動漫與政治②|《吹響!上低音號》與日本型組織秩序
    【編者按】本文是「扶桑談·動漫與政治」系列的第二篇。京都動畫出品的《吹響!上低音號》中吹奏樂部的人際關係,猶如能透過其看到大海的水滴,向我們展示了普遍存在於日本的學校社團、企業、政黨等組織和團體中的秩序結構。
  • 開展政治談話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根據《方案》,政治談話主要圍繞十個方面展開,具體包括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履職盡責的情況;站穩人民立場,樹立正確政績觀,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情況
  • 臨門一腳(2):高考政治漫畫題的解題方法
    當然,不同的漫畫題由不同的要素組成,解答漫畫題,需要找出其組成要素,並從要素中得出信息,再將這些要素聯繫在一起,便可得出答案。具體步驟如下:第一、看要素。所謂漫畫,必須有「畫」,所以政治漫畫題肯定具有「畫面」這一要素,另外作為題目,漫畫題還具有「設問」這一要素。除了「畫面」和「設問」兩大要素,政治漫畫題還可以有「標題」和「文字」兩大要素。
  • 臺灣之胱泌尿科診所《掛號臺》政治漫畫新番
    臺灣之胱泌尿科診所《掛號臺》政治漫畫新番 「臺灣之胱泌尿科診所」有關臺灣政治的漫畫又出新番啦。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陳生洛老師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陳生洛老師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http://kaoyan.eol.cn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  2010-11-04  大 中 小 導語: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 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政治制度
    一、臺灣總督的性質 及其代表的意義1895年,根據馬關條約,清廷將臺灣、澎湖割讓予日本,雖然在法律上,臺灣是日本的版圖,但日本卻在臺灣實施民族差別的殖民政治。
  • 英國政治漫畫:以自嘲和幽默為武器
    他總是理想地希望他的作品能夠成為一部「社會道德宣言書」,能使人們從中看到社會的弊病,並能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社會的不公等等。展覽中展出的豪格斯最著名的三件銅版畫作品《金酒街》(Gin Lane)、《凱旋》(The Triumph)、《哦,老英國和烤牛肉》(O, Old English and Roast Beef )是此類作品中的經典。
  • 政治方向第一彈——「三個有機統一」
    )💡政治關係第十四彈——國際關係(主觀題 )上💡政治關係第十四彈——國際關係(主觀題 )下上一期我們終於結束了全部十四組政治關係,如果能夠掌握恰當,那麼政治過程中涉及的問題,應該說我們同學就不會有特別大的問題了。
  • 高考政治漫畫題特點及解題方法
    高考政治試題常有漫畫入題,這不僅使高考試卷給人帶來圖文並茂的美感,而且豐富了高考實現對考生進行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考查的形式。漫畫是語言的藝術。漫畫具有線條簡練含蓄、構圖巧妙、人物造形誇張、充滿相力等特點。運用變形、比擬、象徵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以達到寓莊於諧的效果。漫畫也是評議的藝術。
  • 新浪博客臺灣之胱泌尿科診所《掛號臺》政治漫畫嘲諷藍綠兩黨
    近日,新浪博客上一位名叫「臺灣之胱泌尿科診所」的博主博客因刊發有關臺灣政治人物的漫畫而走紅。這些漫畫的主題為《掛號臺》,有三個人物,嘲諷臺灣政治。臺灣政治漫畫《掛號臺》人物介紹: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就是有藍精靈和綠哥布林這兩個家人。(呆玩是臺語(即閩南話)中「臺灣」的諧音——觀察者網注)藍精靈
  • 「有權不可任性」等政治術語被翻譯
    中央編譯局中央文獻翻譯部主任楊雪冬(圖片來源於網絡)「有權不可任性」、「攔路虎」等30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政治術語首次「尋找」到了對應的外語版本。「蘊含中國政治意圖的術語最難譯」北京青年報(以下簡稱「北青報」):翻譯過程中,哪些詞語的翻譯最有難度?中央編譯局中央文獻翻譯部(以下簡稱「翻譯部」):有兩類術語的翻譯最有難度:一種是蘊含中華豐富文化底蘊的術語,另一種是富有中國政治語言特色、蘊含中國政治意圖的術語。
  • 高中政治篇146:政治中的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的知識提綱
    主要,矛盾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支配作用,對事物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次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想問題辦事情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統籌兼顧,恰當的處理好次要矛盾。6.(2015年江蘇政治28)足球改革是我國體育改革的突破口,發展足球運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納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進行頂層設計和制度改革。
  • 日本街頭政治為何「無人喝彩」?
    【編者按】新一期「定海談」題為「戰後日本的社會運動與社會思潮」,當法國的反勞動法遊行再次引起關於68精神的討論,審視日本的社會運動也可提供某種借鑑思考。"定海談"由定海橋互助社組織,以定海橋社區為基地、以地方經驗為參照,關涉港臺日韓新馬等各國各地的社區文化實踐,團結各界人士,試圖為社會發展與變革提供新觀察與新思想。六十年代日本社會運動。近年的日本街頭充斥著喧囂與憤怒。
  • 2021高考前線|夯實基礎:語言表達圖文轉換:徽標、圖表、漫畫、圖片
    題型三 漫 畫漫畫是一種具有諷刺性或幽默性的繪畫,多從政治事件和生活現象中取材,通過誇張、比喻、象徵、寓意等手法,呈現出幽默、詼諧的畫面,藉以諷刺、批評或頌揚某些人或事。答:解析:《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梅花》是豐子愷先生的名作,也是最具中國文化內涵的作品之一。畫中有三個古典文化代表元素。
  • 理察·伯克談英國政治傳統
    作為劍橋學派的一員,理察·伯克致力於復原愛德蒙·伯克政治生涯的具體歷史語境。2019年起伯克當選劍橋大學歷史系政治思想史講席教授,該講席歷任厄內斯特·巴克爵士、昆廷·斯金納、約翰·羅伯森等名家。此外伯克還當選了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近日伯克教授應復旦大學歷史系之邀來滬講學,《上海書評》請他談了英國的政治傳統與當下政治格局。
  • 大正時代最大瓜西門子事件,日本人集體吃瓜,背後是日本金權政治
    1913年2月,桂太郎下臺,海軍大將山本權兵衛組閣,他上臺後,海軍軍費猛增,一度和陸軍持平。在山本等人的忽悠下,日本最高軍事機構大本營,一度認為海軍比陸軍重要,建設中心也向海軍傾斜。此舉又引發了陸軍的仇視,陸軍又謀劃推翻海軍內閣。在此背景下,海軍西門子事件爆發了。1914年1月,日本媒體曝出西門子東京電氣分公司社員長期向海軍高層行賄。大瓜一出,舉國譁然。
  • 錢錢錢,選舉政治就是個錢坑
    小鄉小鎮小人小事在此就不談了,我們可看看「最公開的灰」。李敖擔任「立委」期間,因為擋軍購,在「立院」噴瓦斯阻擋議程,國民黨雷倩不爽,要求「立院」處分。隔日同僚李慶華捧了兩百萬現金「轉達王金平院長保護李大師之意」,不具理由。李敖快人快語,數次公開大讚王金平送他錢,乃細膩之政治家云云,以致媒體以訛傳訛,大師只好發出聲明澄清饋贈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