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個好老師是很重要的。面對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領域,好的老師能夠帶我們逐步培養興趣、深入學習,最終提升我們的水平。
然而,大多數情況是:我們根本找不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尤其是在我們想自學一些小眾的東西的時候。如果沒有導師,我們該如何學習呢?
在寫作這一方面,富蘭克林童年受到的教育最多可以讓他成為一個普通的寫作者,能寫出完整的句子。為了提高寫作水平,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選擇了《觀察者》中自己喜歡的幾篇文章,然後針對文章中的句子寫下簡短的描述。而經過幾天後,富蘭克林根據這些描述,重新寫出自己的文章。
寫完之後,富蘭克林將自己的文章與原文對比,進而發現了自己的問題:詞彙量太少了。這時,他調整了練習方法:將一些文章改寫成詩句,等到過一段時間之後,自己忘記了最初文章中的措辭的時候,再把詩句寫成散文,這個過程促使他去尋找合適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按照類似的方法,富蘭克林還提高了自己寫作的邏輯性。
可以說,富蘭克林訓練自己寫作水平的過程,是一個優秀的學習模範,從中我們也能看出一些自我學習、提高的方法。
富蘭克林的方法,可貴之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富蘭克林對於寫作是非常專注的。這從他會去找別人的文章學習,然後描述大量的句子再複寫,可以說這是一項很龐大的工程,對於寫作者的專注度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而富蘭克林做到了。
第二,找出自己的不足。富蘭克林寫完自己的文章後,並沒有把它們扔在一邊,而是將它們與雜誌上的好文章做對比,然後仔細觀察,看看自己是哪個方面存在不足。
第三,及時糾正自己的問題。發現自己的問題之後,富蘭克林會調整自己的練習方法,「哪裡不足練哪裡」。然後針對不同的問題,他也會為自己設計出不同的練習方法以達到目的。通過不斷地糾正錯誤,富蘭克林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將上面的三個點概括起來,就是「3F原則」,即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和糾正(fix it)。運用這三個原則,就能讓我們在沒有導師的情況下也能達到不錯的學習效果。
既然這個原則很有用,那我們該如何把它應用到我們自己的學習中呢?同樣也是分為三個方面。
這一方面,著重體現在我們做練習的時候。比如說每一次練習,都要投入十分的專注,讓練習達到最大的效果。
如果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很可能就會錯誤百出。這就會導致在下一步反饋的時候,也就沒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存在不足了。
每一次練習結束後,都要及時反饋。這就像是學生做題目,做完之後與答案對照,才知道哪裡錯了。儘管很多事情不像是做試卷那麼直接,但我們依舊可以像富蘭克林那樣,找到合適的練習方式。
譬如說,從網上找一些資料,或者與業內大牛的表現相對比,這些方法都能讓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
反饋之後,就要針對自己的問題來進行糾正。這一步驟中,我們要為自己的問題設計獨特的練習方式,以達到練習效果。
也就是說「哪裡不會學哪裡」,依照反饋中得出的結果,逐個改掉那些不足。這樣就完成了糾正的過程。
沒有人帶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刻意練習》給我們提供了「3F原則」,讓我們能在沒有導師的情況下實現高質量的訓練。
經過不斷的「專注-反饋-糾正」這個過程,我們一定可以在某一領域達到令自己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