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影學堂5】2020年中考文言文真題(生於憂患—5次)

2022-01-02 竹心柳影

八年級上冊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越王勾踐世家》閱讀練習及答案(2020年廣西賀州市中考題) 

三、文言文閱讀,完成10-14題。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採,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①貧吊②死,與百姓同其勞……使範蠡與大夫柘稽行成③,為質於吳。二歲而吳歸蠡。

  至明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勾踐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

  其後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弊④,輕銳盡死於齊、晉。而越大破吳。

(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有刪改。)

[注釋]①振:救濟。②吊:慰問。③成:講和,和解。④弊:同「疲」。

10.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A.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舉:選拔,任用

B.人恆過      過:錯誤

C.越王勾踐反國  反:同「返」,返回

D.厚遇賓客  遇:對待,招待

11.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舜發於畎畝之中      屬予作文以記之(《嶽陽樓記》)

B.行拂亂其所為  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置膽於坐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D.而越大破吳     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

12.下列對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開篇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事例,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論述了發現和和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B.【乙】文寫的是:越國戰敗後,越王勾踐立志發憤圖強,臥薪嘗膽,通過禮賢下士、與民同勞等一系列措施,最終大敗吳國。

C.【甲】文第二段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論證經受磨練的好處,最終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D.【乙】文中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而終破吳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論點的事實論據。

13.請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勾踐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

14. [甲]文中六位歷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10.B    11. C    12.A

13.①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不斷增加他原來不具有的才能。

②勾踐攻打吳國,吳國的軍隊戰敗了,(勾踐)於是殺了吳國太子。

14.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經得起艱苦的磨鍊,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業。現實生活中我們如

(15)夕陽漸漸落下,遊子騎著瘦馬浪跡天涯,歸家無期,心中無比痛苦。

(16)景語有: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黃昏下的烏鴉;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的茅屋;荒涼的古道,蕭索的秋風,消瘦憔悴的馬,夕陽。情語是: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貞觀政要》閱讀練習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題)

(五)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題。(10分,每小題2分)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貞觀①初,太宗謂侍臣日:「為君之道,必須先存②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著耽③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人。」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敞④」,不知時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重⑤,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⑥」。

(節選自《貞觀政要》,有刪改)

[注釋]①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②存:撫恤。 ③耽:沉溺。④敞:通「 蔽」。⑤九重:深宮之內。⑥存意:用心操勞國事。

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 分)

(1)餓其體膚      餓:     ▲           (2)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喻:     ▲   

(3)猶割股以咦腹   股:    ▲            (4)若耽嗜滋昧        嗜:    ▲    

22.給[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用「/」在句中標出。(限劃2處,2分)

莫   以   天   下   無   事   四  海   安   寧  便   不   存  意。

23.翻譯下面句子。(2分)

(1)人恆過,然後能改。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敝。

24. [甲][乙]兩文從個人發展與國家興亡的角度闡述了治國之道。[甲]文強調潤國家興盛內要有「      ▲      」 ,外要有「     ▲    」;[乙]文強調為君之道,首先是「   ▲    」  其次是'___▲   ' , 還要廣開言路,居安思危。(用原文作答,2分)

25. [甲]文畫波浪線部分從正面人手運用了___▲   論證方法,[乙]文畫波浪線部分從反面著筆運用了____▲    論證方法。 (2分)

  

【分析】參考譯文:

【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裡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並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被消滅。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乙】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做國君所應當遵循的原則,必須首先關心百姓。如果用損害百姓的辦法來滿足自身的享樂,那就像從自己腿上割肉來充飢一樣,肚子填飽了,人也就死了。再說,我從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求。常常思索使人身體受到損害的原因不在別的,都是由於自己貪慾才釀成的災禍。如果一味沉溺於吃喝,沉湎於聲色,那麼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損害也就越大,這樣既妨害國家大事,又擾亂百姓。」貞觀六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古代的昏君,他們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的失敗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過錯,於是漸漸導致國滅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宮之內,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們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為國家太平,邊疆安寧,就不用心操勞國事了。」

【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後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①句意為:使他忍飢挨餓。餓:使……飢餓。

②句意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你就會知道。喻:知曉,明白。

③句意為:那就像從自己腿上割肉來充飢一樣。股:大腿。

④句意為:如果一味沉溺於吃喝,沉湎於聲色。嗜:愛好。

(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後斷句,反覆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不要以為國家太平,邊疆安寧,就不用心操勞國事了」,據此斷句為: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儘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①中重點詞語有:恆,常常,總是。過,過錯,過失。句意為: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

②中重點詞語有:其,代詞,指昏君。皆,全,都。為,表示被動。蔽,被蒙蔽。句意為:古代的昏君,他們的耳目都受到蒙蔽。

(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語段內容,抓住相關語句來概括即可。

根據「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可知,國家興盛內要有「法家拂士」,外要有「敵國外患」;根據「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可知,乙文強調為君之道,首先是「存百姓」,其次是「不敢縱逸」,還要廣開言路,居安思危。

(5)本題考查論證方法辨別。根據語句內容,結合論證方法分類情況來辨別即可。

「舜發於畎畝之中……百裡奚舉於市」是列舉舜等人的事例來證明人才必須在艱苦的環境中造就的道理,運用的是舉例論證的方法。「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把損害百姓利益滿足自己的欲望的行為比作割大腿上的肉充飢,從方面論證了存百姓的重要意義,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

答案:

(1)①使……飢餓;②知曉,明白;③大腿;④愛好。

(2)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

(3)①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

②古代的昏君,他們的耳朵和眼睛都受到蒙蔽。

(4)法家拂士   敵國外患    存百姓    不敢縱逸

(5)舉例    比喻

【點評】文言文翻譯「六字訣」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

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代漢語的雙音節或多音節詞;

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地補充出來;

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等,在現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

5.調。即對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這種方法在古文翻譯中用得最多,中考幾乎年年考到;

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練習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題)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題,(11 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舜發畎畝之中   每假借藏書之家

B.百裡奚舉於     願為鞍馬

C.必先苦心志   喜洋洋者矣

D.徵於    天山共

19.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用「/」畫兩處)。 (2分)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0,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3分)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請以課文《陳涉世家》中陳勝、吳廣起義為例,談談你對「生於憂患」的理解。(3分)

答案:

18.A

19.(2分)然後/知/生於憂思而死於安樂也(畫對1處給1分,畫對2處給滿分)

20. (3分)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通過這些來讓他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幹)。(採分點:「使動句式」「曾益」各I分,句子順暢1分)

21. (3分)「生於憂患」的意思是說,憂患患和磨難可以使一個人奮發有為,使一個國家興旺發達。(1 分)陳勝、吳廣出身低微,在戍守漁陽途中遭逢大雨,困於大澤鄉,在逃亡也是死、起義也是死的境遇中,選擇了為國事而死,最後建立了張楚政權。如果不是「苦秦久矣」,如果不是身處絕境,就沒有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2分)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貞觀十二年,太宗謂侍臣曰》閱讀練習及答案(2020年遼寧省撫順、鐵嶺中考題)

二、閱讀(滿分60分)

(一)閱讀下面選文,完成9—12題。(12分)

【甲】……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乙】貞觀十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讀書見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輩數人,誠以為賢。然致理比於三、五之代,猶為不逮,何也?」

魏徵對曰:「今四夷賓服天下無事誠曠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勵精為政,比跡於堯、舜;及其安樂也,則驕奢放逸,莫能終其善。人臣初見任用者,皆欲匡主濟時,追縱於稷、契;及其富貴也,則思苟全官爵,莫能盡其忠節。若使君臣常無懈怠,各保其終,則天下無憂不理,自可超邁前古也。」

太宗曰:「誠如卿言。」

9.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其所任用公輩數人

B.必先苦其心志 莫能盡其忠節

C.然後能改  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

D.徵於色  比跡於堯、舜

10.將選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2)朕讀書見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

1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今四夷賓服天下無事誠曠古所未有

12.閱讀選文,回答下列問題。(3分)

(1)請分別從君臣兩個角度,概括出【乙】中魏徵認為唐太宗功業仍不及三皇五帝的原因。(2分)

(2)魏徵的看法印證【甲】中「                                   」一句。(1分)

 

答案:

1.9.B(都是代詞,指代他A任務;任用C這樣;然而D在;和)10.(1)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2)我在讀書時發現前朝帝王做過的善事,都能身體力行而不知疲倦。11.今四夷賓服/天下無事/誠曠古所未有12.(1)君主待國家太平時就驕奢放縱;臣子待富貴顯達時就思考保全官位。(2)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參考譯文】貞觀十二年,唐太宗對侍臣說:「我通過讀書,發現以前的君王做善事,都身體力行,不知疲倦。他們所任用的大臣,也都很賢德,然而和三皇五帝的時代相比,還是無法企及,為什麼呢?」

魏徵回答說:「現在少數民族臣服,天下太平無事,的確是自古以來都沒有過的盛事。然而,歷代的帝王剛剛即位的時候,都勵精圖治,勤於政務,以堯、舜為楷模,可是等到天下太平了,就開始放縱自己,驕奢淫逸,沒有誰做到善終。至於臣子,在開始被任用時,都懷有匡扶君主、濟世救民的宏願,追慕古代良臣稷、契的風範。等到他們榮華富貴了,就開始處心積慮地盤算如何才能保住烏紗,苟全性命,沒有誰能夠做到盡忠職守。如果君臣雙方都能不懈怠,銘記善終的道理,那麼就可以無為而治,天下無憂了,這樣做的話,自然可以超越古人。

唐太宗說:「正如你所說。」

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戰國策·田單將攻狄》閱讀練習及答案(2020年遼寧省阜新市中考題)

二、閱讀(滿分40分)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 8—11 題。(10分)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田單①將攻狄②,往見魯仲子③。仲子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田單乃懼,問魯仲子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魯仲子曰:「當今將軍東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黃金橫帶⑦而馳於淄、澠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田單曰:「單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勵氣巡城立於矢石⑧之所。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選自《戰國策•田單將攻狄》)

【注釋】①田單:戰國時齊國臨淄人。②狄:在今山東高青東南。③魯仲子:齊國高士。④夜邑:在今山東掖縣。⑤淄:水名。⑥虞:通「娛」,娛樂。⑦黃金橫帶:腰系黃金的帶鉤。⑧矢石:箭和壘石,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行拂亂其所為(拂:擾亂)

C.田單乃懼(懼:害怕)

D.先生志之矣(志:記,記住)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2)將軍攻狄,不能下也。

 

10.用「/」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明 日 乃 勵 氣 巡 城 立 於 矢 石 之 所

11.【甲】【乙】兩文都表明一個共同的道理,無論是治國還是戰爭,享受安樂往往會有導致失敗的危險。兩文中都體現這一道理的句子分別是:【甲】                                               ;【乙】                                  。(請分別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答案:

(一)文言文閱讀(10分)

8.(2分)  B

9.(4分)(1)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2分)。

(2)將軍攻打狄城,不能攻下(2分)。

10.(2分) 明日/乃勵氣巡城/立於矢石之所

11.(2分)【甲】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1分)。

【乙】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1分)。

副      編:玓玏  欒鵬
法律顧問:劉聚才
編      輯:沐沐  塵塵
顧      問:閒人  燕子

合作平臺:聖陶  教育

               童聲讀作文

投稿郵箱:1041076722@qq.com(本平臺長期面向各界徵稿,維護原創,作者文責自負,本平臺不負責版權糾紛。)

說明:讚賞費在帖子發表一周以後核發,作品讚賞作為稿費一周後發給作者,後續追加稿費同樣。

備註:
1.本公眾號開通了學生專欄,面對各個學段學學生,打造一片校園風,歡迎投稿。
2.同時也已開通了「童聲讀作文」,讓最美的聲音演繹你寫的最美的故事,敬請期待!

3.歡迎文學愛好者們和各位老師、家長將孩子的作文發送到郵箱:1041076722@qq.com.

(發稿時,請註明孩子姓名、學校,指導老師,同時也請留下您的聯繫方式,以便編輯選稿後聯繫。

相關焦點

  •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譯: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4.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樂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譯:一個人嫦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惑,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出來。
  • 八上文言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最新中考題一網打盡
    (1)請用「/」標示出下面文言文語句的停頓(只標示一處)。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與【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處,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            三、(2017·昆明中考)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9-13題。
  • 初中八年級語文文言文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文言文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通過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從卑微到顯貴的事例和有關道理,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
  • 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通假   1、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3、衡於慮。衡通橫梗塞。   4、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
  • 八年級期末必備:《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考題一網打盡
    【乙】文通過寫蘇秦出遊失敗後遭受家人冷遇,然後刻苦讀書,最後取得成功的事例,證明生於憂患這一觀點,符合【甲】文的觀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可以作為【甲】文的事實論據。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乙】上①問侍臣:「創業與守成②孰難?」房玄齡曰:「草昧③之初,與群雄並起角力而後臣之,創業難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業之難。徵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難。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課稿
    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的環境中造就的,他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都說到了,在由個人說到國家進而導出本文中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者抓住論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語言作扼要的論證,觀點鮮明突出,讀後發人深思。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 文言文閱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選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經註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標題是編者加的。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 中考語文:文言文複習技巧,考前必看!
    文言文作為中考語文的必考點,歷來是複習的重點,更是拉開考生彼此差距的關鍵之處。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乙】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6.
  • 寒假文言文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自我測試含答案
    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指出改正錯誤,戰勝挫折必須經過一番苦心思慮才能有所作為的句子是:「          ,         ,         。 5、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1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二、理解性默寫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用「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闡述了磨難的意義。
  • 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23、《誡子書》
    孟子說過,「生於憂患會使人增長才幹」,「存乎疢疾會使人經受鍛鍊」,這些都是至理名言。  2019年江蘇省淮安市中考題(二〉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充成第7-11題.(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教學實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課堂實錄濰坊渤海實驗學校  王鳳菊 一、導入新課
  • 2020初中語文八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翻譯及習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2020初中文言文知識點之常用實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文言文知識點之常用實詞 ,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常用實詞   知識點總結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及意義,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
  • 2020中考語文文言文想不丟分?這份往年中考真題,務必列印練習
    2020中考語文文言文想不丟分?這份往年中考真題,務必列印練習7月份左右就要中考了,在語文學習中文言文可以是很多學生的痛點,經常容易丟分,因為文言文的內容往往太過於簡化。想要攻克文言文難點,在複習階段,首先得結合工具書,弄懂重難點詞彙,掌握好各項基礎知識,然後多做練習題,熟悉考題的類型,也是進行一個查漏補缺。下面,老師就直接分享往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真題給初三的同學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2013中考語文考點分析指導:文言文複習
    中考文言文考什麼?   《北京市中考說明》中關於「文言文閱讀」的考試的要求:   (1)理解文章中文言詞語的含義。   (2)了解句意,能將文言文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3)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 2020初中語文常考文言文詞語用法之則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語文常考文言文詞語用法之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則   1.(副詞)乃,就是。用以加強肯定語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傷仲永》)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 2019中考語文一輪複習文言文虛詞用法大全
    2019中考語文一輪複習文言文虛詞用法大全 【之】 一、作代詞 (一) 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它(它們)」。 例: 1、 學而時習之《論語》 2、由,誨女知之乎?
  • 初中語文中考常見文言文詞語的用法:然
    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關於中考語文常考的文言文詞語用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然   1.(代詞)這樣,那樣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   父利其然也。 ——《傷仲永》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
  • 2019年初中語文文言文考點之曾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初中語文文言文考點之曾,希望對考生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曾   「曾」是象形字,金文下邊象古代一種蒸飯的器皿,上邊象蒸汽冒出,指古代一種做飯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後借用來表示曾經。   cénɡ   ①曾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