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課稿

2020-12-13 教習網

本文轉自教習網,轉載請註明出處。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文是教育部審定的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孟子》二章中的第二篇,是歷代傳統的議論文名篇,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的環境中造就的,他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都說到了,在由個人說到國家進而導出本文中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者抓住論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語言作扼要的論證,觀點鮮明突出,讀後發人深思。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習文言文要品讀關鍵詞句,深層挖掘作品內蘊這篇文章邏輯嚴密,觀點鮮明,論證有力,氣勢充沛,語言精闢,讀後發人深思,頗受啟迪基於這兩點,我設計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

(2)理解課文大意,進而理解課文闡述的道理――人才要經過艱苦磨鍊,才能夠造就。最後理解課文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正反對比論證,從而達到熟讀成誦。

2、在讀中品味文言韻味,在讀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文章內蘊,在讀中鑑賞語言的精闢,在讀中質疑探疑解疑,因此我設計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是:讀出節奏、讀中品味,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鑑於課文內容,我設計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讓學生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含意,並從中得到教益,增強憂患意識,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

(三)說教材的重、難點以及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採用反覆讀——引導探究——知識拓展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文意,把握作者是怎樣用事實和事理論述觀點的鼓勵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教師適當點撥、分析。

二、說學生: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年文言文的積累,具有了閱讀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對於本文的學習應該說並不存在太大的困難,但還是要加強閱讀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勇敢的面對挫折和憂患意識。

三、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反覆誦讀、不斷引導的方法使學生來理解重點字詞、重點句子的意思。接著利用拓展探究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而進行德育教育,最後通過展示讓學生來積累,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四、說過程:

1、創設情境,用《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首先展示生字詞,舜(shùn) 孫叔敖(áo) 畎(quǎn)畝 傅說(yuè) 鬲(gé) 奚(xī) 法家拂(bì)士,讓學生共同識記。

接著,誦讀課文,加深理解。(1)一生讀,師指出不足。(引導劃分節奏)(2)師範讀,學生聽讀。(3)生齊讀。

緊接著,師介紹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明確:留——保留原有的專有名詞

刪——刪除一些語氣詞

換——將單音節實詞替換為雙音節詞語

補——添加出容易省略的主語、介詞或賓語

調——倒換原句顛倒的語序

最後,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字詞、理解內容。(師逐字逐句逐字考察)

3、引導探究,總結方法。

教師提出三個問題,加深對課文理解。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本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3)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論證觀點的?

師引導分析:首先列舉6位名人事例,接著說明人才必先經過一番磨練,然後從正面論述個人身處逆境需努力奮發,從反面論述國家無憂患意識易滅亡。最後,得出結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拓展探究,知識擴充。

把課堂交給學生,擴大學生知識面。《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的磨練。請根據查找的資料,補充一些例子,說說你的看法。

1、(生自由發言,師給與鼓勵)

2、點撥明確:

(1)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

(2)愛迪生:愛迪生小時候一邊賣報一邊作化學試驗。有一次,不慎在火車上引起了火,被車長打聾了一隻耳朵。由於他的刻苦努力,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家。

(3)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

(4)貝多芬:即使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音樂創作。

5、引導小結,德育教育。

教師提問:學習完這一課,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學生陳述觀點,進行總結,教師引導鼓勵。

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能沉溺於安逸舒適的環境當中,要有憂患意識,一旦遇到困難挫折,要善於思考,付諸行動,改變現狀,這樣才能有所作為。

6、課外積累,打好基礎。

沒有偉大的意志力,就沒有雄才大略—巴爾扎克

1、困難越大,戰勝困難就越榮耀——莫裡哀

2、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4、人無遠慮,必在近憂。——(論語)

5、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6、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唐 魏徵)

7、布置作業,積累鞏固。

對於不同類學生,布置了不同的作業,鞏固所學。

A:練習冊課外文言文。

B:課後題第2題、第4題。

C:文中重點實詞及通假字。

五、說反思:

1、優點:

(1)故事導入,學生興趣濃厚。

(2)逐字逐句引導,便於學生理解。

(3)設置問題合理,逐層深入。

(4)德育教育到位。

(5)板書設計合理,精煉美觀。

2、不足:

(1)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沒有想像中的好。

(2)由於學生基礎差,理解課文內容佔用了大量時間,導致拓展部分不到位,課外積累部分未展示。

教習網是一家專為中小學老師提供備課資料下載、在線組卷和教學經驗交流學習的網站。網站擁有各類精品備課資料300多萬套,試題400多萬道,涵蓋了K12教育階段的各年級、學科和教材版本,是中小學老師教學的好幫手。

相關焦點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複習資料整理
    點明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分三層)第1層(人恆過……而後喻):從正面講人必須經過挫折、困苦,才能長進和有所作為。第2層(入則無……國恆亡):由個人推論到治理國家,進一步論證艱苦磨鍊的必要性。第3層(然後知……安樂也):點明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填空題1.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下)》作者是(孟子),名(軻),字(子輿)。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 文言文閱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7)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外如果沒有與之匹敵的國家和外來國家的憂患。出:在外面,指在國外。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  (28)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這樣之後才知道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生於憂患:憂患使人謀求生存。死於安樂:安逸享樂使人死亡。
  • 《語文提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是什麼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從一個人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道理。
  •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注釋、譯文及原文填空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朗讀(建議WiFi狀態下觀看)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孟子》舜發於畎quǎn
  • 八年級上冊二十一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知識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知識點一、文學常識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出處是《孟子》,《孟子》是孟子和幾位弟子共同撰寫的
  • 【2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課文朗讀+批註+字詞
    2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 | 孟子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注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 | 孟子舜發於畎畝之中①,傅說舉於版築之間②,膠鬲舉於魚鹽之中③,管夷吾舉於士④,孫叔敖舉於海⑤,百裡奚舉於市⑥。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⑦,空乏其身⑧,行拂亂其所為⑨,所以動心忍性⑩,曾益⑪其所不能。
  •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教學實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課堂實錄濰坊渤海實驗學校  王鳳菊 一、導入新課
  •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譯: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4.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樂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譯:一個人嫦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惑,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出來。
  • 【初中複習】《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習題集含答案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節選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  越王句踐①反國,乃苦身焦思②,置膽③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稽之恥邪?」
  • 初中八年級語文文言文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文言文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通過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從卑微到顯貴的事例和有關道理,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
  • 2020初中語文八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翻譯及習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八上文言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最新中考題一網打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乙】上①問侍臣:「創業與守成②孰難?」房玄齡曰:「草昧③之初,與群雄並起角力而後臣之,創業難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業之難。徵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難。
  • 八年級期末必備:《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考題一網打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選自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乙】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出遊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①當世之君矣。」求說周顯王。
  • 早讀2:高考名句名篇巧記(魚我所欲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①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第443期】初中語文經典佳作管錐解讀(四)縱橫捭闔的孟子散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導讀
    縱橫捭闔的孟子散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導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歷代傳誦的散文名篇,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要求背誦篇目。文章氣勢充沛,感情洋溢,充分體現了孟子散文縱橫捭闔的雄辯特點。作者先舉例,再說理,最後歸納中心論點,層層深入。
  • 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通假   1、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3、衡於慮。衡通橫梗塞。   4、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
  • 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注釋及其翻譯|一起學古文
    作者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鍊而終於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著,作者從一個人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道理。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結論。
  • 生於暴力死於安樂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對於這段孟子的名言,我按照自己對暴力和暴力溝通的理解,進行了如下修改: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生而受暴,方後能用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內則無順應同化,出則無暴力溝通者,人恆亡。然後知生於暴力,而死於安樂也。
  • 學者: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臺灣應警醒
    原標題:學者: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臺灣應警醒  臺灣《聯合報》23日發表東吳大學教授白文章的評論說,在日本同志社大學裡的大學院,裡面30多位碩士學生,除了有3個是日本學生,其他都是大陸來的學生。日本教授告訴我,不只是同志社,其他日本的大學,也大多是大陸的學生,還有少數的越南學生,都很用功;現在已經很少見到臺灣的留學生了。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在各方面順風順水,但是現實是來自各方面的擔憂總是會層出不窮,憂患總是不可避免地出現,就像即使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也難免會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一樣。人只有在憂患之中,才能夠時時刻刻保持危機感,迫使自己在變換的環境下做出相應的改變,在困境面前敢於冒險。要麼在沉默中死亡,要麼在沉默中爆發,危機會給人一種心理上的暗示,激勵自己戰勝懶惰,不斷突破自己以適應環境,這一點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