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一門具有長遠歷史但又很年輕的科學。因為,早在古希臘時就已經有了心理學的萌芽,但心理學被確立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還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於心理現象本身的複雜性,心理學在獨立後的一百多年中,出現了各種心理學流派。
主要流派有: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格式塔、精神分析
(文章按此順序出現)
這個學派主張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並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表象、情感三種元素(機能主義主張意識是整體)。
在研究方法上,構造主義重視內省,主張將內省與實驗的方法結合起來。在他們看來,了解人們的直接經驗,要依靠實驗過程中被試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表述。
(比如問患者舔小貓是什麼感覺)
另一方面,構造主義分割了意識的整體性,太過於依賴內省方法而顯得過於主觀。(縱使你和我舔的是同一隻貓,你我的感覺也可能不同)。心理學家顯然無法觀察到患者內心的想法和感受,所以這個流派還是挺短命的。
圖為詹姆斯
機能主義的靈感來自達爾文的觀點:適應性行為在進化過程中得到保留。
關於學科性質,機能主義心理學反對把心理學只看做一門純科學,重視心理學的實際應用。(贊同6.6)
機能主義關注的是我們為什麼會思考,感覺,聞東西。基本上它關注的是行為的作用。
機能主義主張研究意識,但是它認為意識是連續的整體。在他們看來,意識是個人的,永遠變化的,連續的和有選擇性的。意識的作用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
行為主義有兩個重要的特點:
1、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研究行為:
2、反對內省,主張用實驗的方法。
(構造主義是研究意識,重視內省,主張將內省與實驗相結合)
行為心理主張「環境決定論」,認為個體的行為完全由環境控制和決定。認為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
( 華生認為環境決定行為、性格、命運,否定了遺傳等其它因素的影響,認為行為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加以控制。它否定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恩...太過極端了。)
(圖為華生的環境決定論)
華生指出一向認為純屬意識的思維和情緒,其實也都是內隱和輕微的身體變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別是言語器官的變化,後者是內臟和腺體的變化。
(簡單來說,害羞的時候普遍的反應是雙臉發燙,那是因為害羞才雙臉發燙還是先雙臉發燙才感到害羞?華生支持的是後者)
圖為阿爾託大學的Nummenmaa等人
繪製的人體「情感地圖」
行為主義強調用客觀方法研究可以看得見的行為,這對心理學走上科學的道路有積極的作用,但由於他的主張過於極端,有限制了心理學的發展。
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
1、習得律
斯金納把學習公式概括為:"如果一個操作發生後,接著給予一個強化刺激,那麼其強度就會增加。"這裡所說的強度的增加並不是某一特定的反應,而是使這些反應發生的一般傾向。他認為使條件作用的速率增加,關鍵的變量是強化,練習不會使反應速率上升,只是為進一步強化的發生提供機會而已。
斯金納還對不同的強化程式的效果進行了研究,認為不同的間歇、不同的比例以及不同的時間安排對行為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響。(少量的獎勵可能不會讓賭博成癮,但如果獎勵豐富很大概率會讓人賭博成癮)
2、條件強化和泛化現象
斯金納指出,當用強化物強化某一動作時使用某一刺激,這一刺激最終會成為一個條件強化物,和以前的強化物一樣,可以用來強化這個動作其他一些操作。
如果一個條件強化物和許多初級強化物發生聯繫,那這個條件強化物就被泛化了,如金錢就是最好的泛化強化物。
3、消退和遺忘
斯金納認為,消退是由無強化引起的,而遺忘則是隨時間消逝而逐漸衰退的。
(格式塔顧名思義,挺好理解的)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個元素的總和;部分相加不等於全體;整體優於部分而存在,並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
( 弗洛伊德當時觀察到這麼一個現象:醫生讓患者談她的症狀,患者說的越多,提到的創傷性回憶越多,她的症狀就越發得到好轉。
它的理論主要來源於治療精神病的臨床實踐經驗,重視異常行為的分析,並且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的現象。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類的一切個體的和社會的行為,都根源於心靈深處的某種欲望和動機。欲望以無意識的形式支配人,並且表現在人正常和異常的行為中。欲望或動機受到壓抑是導致精神病疾病的重要分析。
( 事實上,弗洛伊德認為,我們每個人都被自己意識不到的心理過程影響著。現在來說,這點是顯而易見,但在1900年,它是完全讓人難以接受。)
所謂的精神分析是指一種臨床技術,它通過釋夢和自由聯想等手段,發現病人潛在的動機,使精神宣洩,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即弗洛伊德真正想表達的是,精神疾病可以通過談話治療和自我探索來治癒。在此之前,精神病患者會被限制在療養院裡做體力活或被銬在床上。)
他提出行為的動機源於強大的內在驅力和衝動,如性本能和攻擊本能。他還認為成人的行為的根本原因是童年經歷所遺留下來的未解決的心理衝突。(突然想到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