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標籤有很多:二戰源頭、啤酒之鄉、足球強國、精工品質等等……不勝枚舉。
其中,德國精工品質,是最讓全球最刮目相看的。
今天的德國製造堪稱全球製造業頂級標杆,他們對於細節的把控更是精益求精,專注某一個領域或者產品,很少以價格競爭同行業產品,其關注的重點永遠是質量和價值。
事實上,在20世紀初,「德國製造」曾一度和中國製造一樣,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那就是低劣產品的代名詞。
那麼德國人是如何在百年時間實現了逆襲,並以嚴謹的設計和良好的品質,打造出來了德國製造的硬牌子?
抄襲
早在18世紀的時候,英國已經通工業革命,走到世界強國之列。
而那時的德國還只是一個地域概念,以農業為重的落後分裂的國家,工業遠不如大英帝國。
普法戰爭後,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成功統一了北德意志聯邦和巴伐利亞,建立德意志帝國。
此時的德國藉助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勢,將德國的魯爾區打造成了歐洲最大重工業區,鐵路、交通、運輸、鋼鐵、煤炭、機器製造、金屬加工得到迅猛發展。
短短時間內,德國達到中等規模以上的企業佔比全國六成以上。
如今很多德國企業都在抱怨其他國家仿冒他們產品。
可是200多年前,德國在工業之初的時候,尤其是在未統一國家之前,可是說是以竊取英國高端工業技術起家的。
那時的世界市場英國一家獨大,想在這樣強大的對手面前分一杯羹談何容易,要想在夾縫中得以生存,除了低端製造業和代加工外似乎無其他路可以走。
再加上德國資金和市場都非常欠缺,本國生產的產品質量也無法得到工業強國的認可。
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一直掌握著機械製造領域創新核心科技。
想要在製造業有所突破,就要解鎖其中關鍵秘密。
於是,德國很多商人使出渾身解數分批派人前往英國刺探,進行間諜活動,其中包括埃伯哈德.赫施、阿爾費雷德.克虜伯和哈尼尓兄弟等眾多大人物。
其中開創經濟間諜活動的要數布呂格爾曼。
布呂格爾曼委託朋友卡爾.阿爾伯雷西特.德利烏斯去英國學習製造水力紡紗機,多次嘗試後,德裡烏斯從英國帶回第一臺水力紡紗機和一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
很快德國第一家機器紡織廠賺大錢的消息,驚動了普魯士王國官方。之後由國家出資,組織大批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進行別有目的的商業考察旅行,任務就是讓英國人說出技術秘密。
直到19世紀中期,商業間諜使命才算成功結束,而這個時候的德國已經把英國、法國等先進國家的工業技術學了個遍。
各種各樣的機械設備被源源不斷地運回德國國內。
因為欠缺技術工人,德國給技術移民的英國工人待遇非常優厚,並嚴格限定外國使團到到德國工廠內部參觀。
隨著德國進入工業化後,大量仿製英、法、美國的機器產品湧入世界市場,為了讓自己的產品銷售行情好,德國生產的產品一律打上英國製造的標籤,這對市場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這一惡劣行為觸怒了英國廠商,他們強烈指責德國仿製品破壞了英國產品的聲譽。
並在1887年 8 月 23 日的議會上修改了《商標法》,規定所有由德國出口到英國的物品都必須標明「德國製造」,藉此區別「德國製造」的劣質產品與英國的優質產品。
逆襲
在受到大國的霸凌後,德國製造陷入尷尬境地,仿冒無以為繼,卻要生存發展。痛定思痛下,他們決心生產屬於自己國家的品牌,期望一次改變德國在世界市場的舞臺上帶來的惡劣影響。
為了擺脫「德國製造」的侮辱性標籤,德國在完成原始積累後,開始將賺來的財富投資於研發和人才培養,循環往復促使德國產品品質逐步穩健提升。
德國克虜伯兵工廠
德國科學機構也緊密結合工業實踐,設立機械學校、植物學校、美術工藝學校和商業學校。
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質的勞動大軍和科技隊伍,極大的滿足了工業化發展的需要。在國家的大力建設下,教育強國成為德國經濟發展最大的資本,也是躋身列強的穩定保障。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製造的產品質量已經優於英國。從抄襲到超越,德國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
二戰結束後,德國被打爛,但是似乎並沒有影響到德國人對工業產品精益求精的追求,他們繼續精心打磨,不僅僅從製造方向發力,而且他們更是以人為本,為工業打造良好的社會基礎。
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只有擁有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讓工業最關鍵的環節-工人,更加安心打造品質。
畢竟飢餓帶來的只能是低層次的競爭,只有富足的社會才能讓人對生活和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二戰以後,德國建立了最為健全的社會福利體系,其中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事故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濟、住宅補助、子女補助和教育補助等,不同層次的社會保障項目幾乎覆蓋了所有階層的社會成員。
根據德國《聯邦休假法》規定,德國在崗工人每人每年至少擁有24個工作日帶薪休假,這還不包括雙休日和節假日,全年假日綜合總數超過150天。並且強制規定,工人每天工作不允許超過8小時,即便加班,之後也要縮短工作時間,以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德國還有專門的賠償條款,用以保護員工不得被惡意解僱。一旦失業,會有完善的失業保障制度來為工人保駕護航。
時至今日,德國的各項福利制度依然位居世界榜首。
可以說,今天的德國製造品質,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
如今,作為國土面積僅有35.7萬平方公裡,人口8000多萬的國家,世界知名的國際化品牌就高達2300多個,其工業品牌,如奔馳、寶馬、阿迪達斯、彪馬、西門子、博世、戴姆勒、大眾等等,各個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山寨無錯!
作為同樣靠模仿起家的日本,也是在二十世紀初開始全方位無死角的抄襲歐美產品,比起當初的德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造車業一直是反覆抄襲,直到後來吃透技術後,才開始創新。當日本的經濟衝到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時,才擺脫「山寨」的稱號,這也是經過幾十年時間沉澱才做到的。
後來的韓國、臺灣都曾經是山寨品的輸出地。
我國改革開放後,這頂山寨的帽子也被強行扣在頭上。
因為任何國家或領域發展初期,都要經歷模仿再超越的軌跡一樣,中國從山寨大國到工業強國也經歷了非常多的坎坷。
但值得我們驕傲的是,中國僅用了三十年,就完成別人一百年的逆襲。
山寨終究不能長久,如今的中國已經慢慢脫去山寨的帽子。
讓世界對「中國製造」刮目相看。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申請專利數最多的國家,超過了四十年榜首的美國。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國高鐵,正以驚豔的技術震撼世界。
無論是車身、電腦、路軌、電路傳送,還是車體橋接,動力系統、列車頭型、震動緩衝、轉向架和降噪系統,都是我國技術人員通過不斷努力自主研發出來的。
有一種新的標準叫「中國標準」。無論德日的高鐵技術多麼領先,但對於中國標準而言,他們生產的高鐵在中國83%都不合格,因為他們造不出一臺和中國一樣安全、穩定、事故率極低的和諧號!
作為世界鋼材領跑者,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鋼材產量能夠超過中國河北唐山!早在2017年,中國鋼材產量就是日本的8倍,美國的10倍。
中國鋼材早就不是人們印象中的質量低下,如今我國鋼材處於世界前五名的位置,所有鋼鐵品種都可以成產,高精煉材料和特殊性能材料都能研製。
美軍都在使用的大疆無人機也是中國科技公司出品,論起科技壟斷,大疆是唯一壟斷全球的科技巨頭。
與華為一樣,大疆也曾被美國政府制裁過,理由是「涉嫌洩密美國重要數據給中國,」禁止美軍在採購大疆產品。只可惜封殺後,美國再難找到一款可以替代的產品,無奈只能給大疆解封。
作為不能被替代的大疆無人機,正以超高性價比、獨立研發、堅持創新等優勢,佔領著越來越多的高端市場。
畢竟想在世界工業中獲取一席之地,必須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個過程企業要敢為人先,勇於創新、國家要重視人的價值,我們的工業才能走得更遠。
今天,德國的工業化之路依然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尤其是社會福利方面,良好社會保障才是工業穩健發展的基礎,也是未來工業之路升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