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曾是個侮辱性詞彙,為何現在是品質與信譽的代名詞

2020-12-12 騰訊網

作為全球的工業品製造基地,我們的產品一直以價格低廉著稱。但要說到產品品質,那還得數人家日本和德國。不信你看看當下銷量和口碑最好的汽車品牌,無一例外來自這兩個國家。尤其是德國,賓利、奧迪、保時捷、奔馳、寶馬、勞斯萊斯、邁巴赫這些世界名車,全是他們的傑作。

按說英國在搞工業革命時,德國還只是個農業國家,可為何德國僅用了短短幾十年,工業指數就全面超越英國,始終保持著工業強國地位,產品質量也一直雄冠全球呢?

(普法戰爭)

一、靠仿製和低價起家的工業化。

其實德國在1871年普法戰爭後,也是從仿製和低價策略開始他們工業化的。不過不同的是,德國人對於產品的仿製,走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改進和再創新之路。

比如鐵路是英國人發明的,但是在德國才真正發揚光大。任何熟悉戰爭史的人,都知道德國內線鐵路的強大。

德國進入工業化後所仿製的產品,源源不斷流入它的發明地英法等國。為此英國還在1887年修改商標法,要求德國的出口商品必須註明「德國製造」,而「Made in Germany」在當時,實際上是一個象徵低劣的侮辱性符號。

1890年後,德國科學家跑到美國,發現懂技術的學者大多在辦企業,而不是像德國那樣坐在辦公室搞脫節式的研究。於是也提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工業化方針,大力促進應用科學發展。

憑藉基礎科學的雄厚根基,德國很快將世界一流的理論科學和工業生產結合在一起,領導了「內燃機和電氣化革命」,使得德國工業飛躍發展。

此後,德國從機械、化工、電器、光學等高科技領域產品,到廚房用具、體育用品等輕工日用品,都成為世界上質量最優秀的產品。「德國製造」成了品質和信譽的代名詞,很快湧現出一大批老牌公司。

(有著百年歷史的建築)

二、信譽第一利潤第二。

德意志是個有底蘊的民族,他們喜歡有內容和文化的東西。對於每一件產品都會用心融入自己的特質,力求做到最好,而不是追求短平快和高利潤。

德國人具有懷舊情懷,他們珍惜和懷念曾經擁有的東西,這讓他們對質量格外看重。德國的房子120年都還能住,即使在戰爭中被摧毀,他們也會按照原樣將其重新修建起來。

德國是個工業興國的國家,它們不依靠房地產市場,所以他們的建築項目很少。中標的單位會抓住這難得展示自己的機會,把它設計成一個藝術精品,希望流芳百世。所以在德國,你看不到外觀相同的建築物。

德國人在產品上從不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更看重生產過程的和諧和安全,以及產品的質量和實用性。每一件產品在他們眼中,都是有靈魂的物體。

事實上,在德國,沒有像蘋果、特斯拉這種一夜崛起的企業。他們往往專注於某個領域,某個產品。雖然規模小發展慢,但從來沒有差公司和皮包公司,更不提倡資本運作。

德國的知名品牌大多是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並且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和價值的知名公司。馬牌輪胎成立於1871年;阿迪達斯是個年青品牌,創辦於1920年,到今年也有百年歷史。

(德國的匠人精神)

三、目光長遠持續發展。

德國人不打產品價格戰,不和同行競爭,也不搞同質化仿造,每家企業都靠自己的產品品質和個性特色吸引客戶。他們知道,價格戰只會讓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雖然他們也追求利潤,但也只是在成本核算後加上基本利潤,而不是像某些國家的私企那麼貪得無厭,甚至不惜犧牲質量降低成本。

在德國,所供3歲以下兒童的食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劑,必須是純天然的。奶粉也被列入藥品監管,只能在藥店出售,根本不可能出現含三聚氰胺這樣的毒奶粉。行業監管的到位,也是德國企業自覺提升品質的一個原因。

正是由於每一位德國企業家,都有著辦百年企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所以幾乎所有德國出產的產品,質量都非常過硬。

對於為什麼德國產品,動不動就以「能用100年」作為廣告詞,德國某媒體解釋道,德國資源匱乏,所有的工業原材料都依賴進口,只有把品質做好,延長使用壽命,才能實現對原材料的最大節約。

(參考資料:《德國製造:國家品牌戰略啟示錄》等)

相關焦點

  • 從剽竊到精工,德國製造逆襲不易,曾一度是山寨代名詞
    德國的標籤有很多:二戰源頭、啤酒之鄉、足球強國、精工品質等等……不勝枚舉。其中,德國精工品質,是最讓全球最刮目相看的。今天的德國製造堪稱全球製造業頂級標杆,他們對於細節的把控更是精益求精,專注某一個領域或者產品,很少以價格競爭同行業產品,其關注的重點永遠是質量和價值。事實上,在20世紀初,「德國製造」曾一度和中國製造一樣,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那就是低劣產品的代名詞。
  • 家具:"德國製造"是精確與高品質的代名詞
    明天凌晨開賽的世界盃足球賽,將吸引無數目光投向舉辦地德國。很快,那裡將上演不少或驚喜或沮喪的悲喜劇,熱鬧將成為涵蓋所有情緒的主要氣氛。  就在這時,不妨讓我們冷靜地來欣賞一下德國冷靜的家具設計。
  • 德國人嚴謹、細緻的精神,讓「德國製造」成為品質的代名詞
    德國人素來以嚴謹、認真著稱,嚴謹到刻板的地步,甚至有時候表現得有點兒「愚蠢」,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上海生活的朋友可能知道,上海的地鐵1號線是德國人設計的,2號線是我們自己設計的。我們設計2號線的時候,就發現德國有點兒「傻」,他們在1號線的每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臺階,進地鐵口要先踏上這三級臺階,然後再往下走。中國人就覺得這三級臺階設計得太蠢了,添了很多麻煩。另外,德國人根據地形地勢,在每個地鐵出口設計了一個轉彎,不直接連通室外。中國的設計師認為這樣做完全沒有必要,這東西是可以節約的。
  • 「德國製造」曾經是價廉質劣的代名詞,為何如今成為世界的標杆?
    眾所周知,「中國製造」曾經一度被嘲諷山寨、劣質,但是現在Made in China享譽世界。現在德國貨就是質量的象徵,我們日常生活中就經常能接觸到「德國製造」。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國製造的神話同樣充滿著坎坷和艱辛,說多了都是淚。
  • 三問「德國製造」
    新華網法蘭克福10月7日電(記者沈忠浩 饒博)大眾汽車尾氣排放醜聞將「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推上全球輿論的風口浪尖。「德國製造」是什麼?在當今的國際市場上一般來說,它不僅是德國商品包裝上對原產地的標註,更是產品質量與可靠性的代名詞,還是消費者選擇商品的重要依據。
  • 分享會 | 匠心精神與德國製造
    分享會 | 匠心精神與德國製造在國際上,提到工匠精神,不少人很快會聯想到「德國製造」。德國人的嚴謹性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著實令人敬佩,德國製造的自動化、標準化和流程化水平之高令人讚嘆。去年,管理諮詢公司Globeone對中國消費者進行的「德國品牌形象」調查顯示,來自中國的受訪者對德國品牌有著非常正面的評價,87%的消費者都表示「非常喜歡」或「喜歡」德國品牌。那麼德國品牌的強大生命力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孕育出來的?為何德國產品可以成為質量與信譽的代名詞?
  • 從KNIPEX工具看德國製造
    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都有著對德國製造的品質崇拜。德國品牌的BBA汽車在中國熱銷、德國機械在中國有良好口碑,對德國品質的崇拜甚至製造出青島德國下水道的油紙包神話。當然,神話是假的,但是德國製造品質卻是實實在在的。對於德國製造,北京作家薩蘇說過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 德國製造為什麼享譽全球?
    曾有人做過調查,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卻創造出2300個世界名牌。德國的機械、化工、廚房電器等都成為世界上質量最過硬的產品,「德國製造」成為了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德國的小家電:博世Bosch,博朗Braun,美諾Miele,格麗思Greenis,西門子Siemens,這些品牌足以代表了德國家電高品質精髓。甚至他們的科技含量不少於他們的汽車技術。
  • 一把小小的指甲刀看盡德國品質,為什麼德國製造值得敬佩
    "德國製造」是德國的金字招牌,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德國製造享譽全球。如今,德國製造已經成了「質量」、「可靠」、"信譽」的代表。德國人對認真、嚴謹、勤奮、規則有著普遍的認同。雖然德國人給我們一種刻板、強迫症的印象,但正是這些才使得德國在機械製造、精密儀器等領域一直保持著第一的位置。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款有著百年歷史的德國品牌指甲鉗,或許我們從這裡能夠感受一下德國人對產品的追求,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指甲鉗。指甲鉗幾乎是家家必備,如果沒有一把指甲鉗,我們只能用牙啃了。
  • 一把德國指甲刀,讓我們看看德國製造和品質,輕輕一磨指甲圓滑
    「德國品質」仿佛已經成為了「好品質」的代名詞,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但凡是德國製造,大家就相信一定會是好東西,但「德國品質」為什麼這麼好呢?真正的德國產品,在生產質量源頭和細節的把控上,做到了絕對的精益求精。
  • 你不知道的3大德國「專改」廠牌,高品質改裝車代名詞
    在它們當中有一些公司十分鐘情於單一品牌車型的改裝,最終成為了該品牌高品質車型的代名詞,在作為汽車工業誕生地的德國自然有著不少技術實力雄厚的「專改老店」。1、ABT如果要說歷史,世界上應該沒有哪個改裝廠商比ABT更有底蘊。
  • 德國製造唯獨缺少電視:原因讓人崩潰
    然而談到製造業強國,德國毫無疑問舉世無雙,以品質聞名天下,當之無愧處在製造業食物鏈的最頂端。德國製造在汽車、醫療、工業領域的造詣無需多言,在家電產品當中也有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美諾、利勃海爾、博世、西門子等等。然而我們也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在諸多德國製造的品牌當中,電視產品的知名度非常低。
  • 中國製造+德國品質:投資德國正當時?
    ——在歐洲大陸,德國無疑是歐盟區經濟的領跑者。近年來,中國企業併購德國「隱形冠軍」們漸成趨勢。「向世界出發·2013企業國際化新挑戰」第六站,筆者來到了德國考察採訪。  一個技術精湛,一個市場廣闊,互補的中德企業合作漸入佳境,將會發生什麼樣的化合反應?併購德國企業有著怎樣的機遇與風險?
  • 油布包裡的德國製造
    ……一些接口零件需要更換,當年建下水道的德國公司已不存在。經同德國聯絡,青島發現存放備件的小倉庫,油布包好的備用零件,依舊光亮如新。」 中國人對汽車的選擇也反映出對德國品質的偏愛。奧迪 A6 長期是中國官車的標配;大眾旗下的車型長期高居中國汽車銷量榜首,燒機油、斷大軸都無法改變人們的購買熱情。德系車迷樸素地認為,德國品牌工藝嚴謹、質量可靠,肯定比日本車更高級。
  • 德國工匠精神:我們不相信物美價廉
    ,你只知道西門子、奔馳、寶馬、拜耳、漢高、阿迪達斯等品牌都是德國的,還成了享譽全球的高品質產品的代名詞。那麼,德國精神是如何得以弘揚的呢?德意志民族是很晚才開始搞工業化的,英、法完成工業革命時,德國還是個農業國。但是如今,在這個只有 8000萬人口的國家,竟有 2300 多個世界名牌。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享譽世界的「德國製造」?
  • 空氣炸鍋選歐諾華 德國製造品質更好
    科技的發展讓廚房電器的變革也如此之快,過去我們所接觸的廚房電器僅僅只存在於電熱水壺、豆漿機、榨汁機、電飯煲,但現在有了空氣炸鍋、破壁機等。尤其是空氣炸鍋,不需要一滴油也可以炸出外皮焦脆的雞翅、雞腿出來。空氣炸鍋品牌,來自於德國的歐諾華品質更好。提到德國,大家對它的製造業並不會陌生,知名汽車品牌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大眾均誕生於此。
  • 二戰戰敗國德國,再度統一被美國扶植,並且成為高端製造代名詞
    對於歷史,我們是痛恨德國和日本,但是對於現在,我們卻是對這個兩個國家另眼相見。世界發展到今天,歐洲的人民已經原諒了德國,而對於一戰二戰時期,德國的惡行,到了今天世界卻把對他們的目光從仇恨變成了欽佩。
  • 德國工匠精神:用8000萬人,打造830家百年企業,2300個世界名牌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僅僅在100多年前,「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都還是一個帶有侮辱性色彩的文字。 甚至當年德國生產的許多產品,都是「抄襲、山寨」其他國家的產品,當年屢屢被抄襲的英國,憤怒地在《商標法》中明文規定:所有從德國進口的東西,必須標明「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
  • 杭州代名詞「生活品質之城」 老外不明白啥意思
    浙江在線02月17日訊昨天上午,在政協民革組討論會上,一個關於「生活品質之城」的話題在會場「炸」開了鍋。  引出這個話題的是張斌委員,簡短的開場白一過,他就亮出一個觀點:「生活品質之城」的說法還需提煉。  張斌委員從事的是文藝編導工作,曾參與了多屆西博會工作,現在是上海世博會藝術總監。
  • 首鋼球迷疑似對威姆斯喊侮辱性詞彙惹爭議
    儘管這是在廣東主場,對於位置因素,北京首鋼的球迷來到現場的佔據大多數,全場幾乎都是北京球迷的喊叫聲,廣東男籃的球迷剛喊沒幾句就被北京球迷的喊叫聲壓了不下去,再加上廣東男籃在常規賽事時間被拉開太大分數,北京球迷的喊叫聲是愈發興奮,就連廣東隊的DJ都顯得有氣無力,為自己的主隊加油本來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可北京球迷在本場比賽的喊叫聲實在是太過不雅,甚至還出現了對外援的侮辱性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