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戰敗國德國,再度統一被美國扶植,並且成為高端製造代名詞

2020-12-12 騰訊網

對於歷史,我們是痛恨德國和日本,但是對於現在,我們卻是對這個兩個國家另眼相見。世界發展到今天,歐洲的人民已經原諒了德國,而對於一戰二戰時期,德國的惡行,到了今天世界卻把對他們的目光從仇恨變成了欽佩。

德意志不僅是國家名稱,也是這個國家民族和諧,團結的意志。為什麼德國能夠二戰分裂後再度團結?為什麼德國能夠迅速發展成為歐洲第一經濟體。不僅如此,如今的歐盟實際意義上的老大不再是英國,而是德國。那麼德國取得一系列宏偉的成就,究竟靠的是什麼?

二戰失敗,德國被分為東德和西德

德國納粹給歐洲乃至於世界造成了極為慘重的疼痛,同時他們也遭到了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仇恨,從盟軍開入德國柏林那一天開始,德國就開始了他們的贖罪之旅。「分裂德國」是同盟國一致意見,英法美蘇四國分割德國,形成了最初的德國四分的狀況。

後來在美英法的商議下,自己控制的德國實現了第一次一統,組建成為了聯邦德國,而東部的德國故土,蘇聯一直咬著不放,蘇聯看到西部德國組建的政府,於是蘇聯也組建了東部德國的政府——民主德國。此後,本來是統一國家的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之間的矛盾和爭端也因此開始。

幾十年的分裂歷史中,德國其實是極為自卑的,歐洲的國家都稱他們「戴罪的民族」。德國在國際上只要有一點僭越爭端,那麼國際上都會一致把矛頭指向德國,這也是德國最灰暗的歲月,他們不斷地為戰爭而贖罪,幾十年來,德國人一直抬不起頭。

柏林圍牆:阻止不了民族情

後來蘇聯的崛起,讓美國感受到了壓力,而德國以東的國家都成為了蘇聯引導的華約勢力範圍,德國成為了華約和北約勢力衝突的核心地區。在歐洲地域,兩個勢力的衝突很多都是發生在德國,西德在美英法的要求下,拒絕東德人民的湧入,甚至無奈建築了柏林圍牆。

而東德在蘇聯的命令下,將囚犯和一些社會敗類都丟入柏林圍牆的一端,小小的柏林圍牆卻蘊含著背後美蘇兩個大國的博弈,而處在夾縫中的東德和西德雖然明面上對立的,但實際上,兩國的元首都認為同一個民族,彼此仇視是對民族的不負責。

因為這種罪惡感,西德雖然建立柏林圍牆阻擋東德人民的流入,但很多時候,西德也有人性化的一面,一些東德愛國主義分子反對蘇聯,因此遭到東德的追殺,這些人無奈翻過柏林圍牆;原本認為他們必定難逃一死,但是西德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接納了他們,而追捕他們的東德士兵也心照不宣地追到柏林圍牆就直接收隊回去。

在這種默契下,東西德國其實在不斷地聯絡民族感情,畢竟同一種族,同一民族還是血濃於血的,他們擁有共同的過去的輝煌,他們不想成為美蘇大國博弈的棋子,但國家被大國們限制的死死的,所以他們無法反抗,只能尋找機會。

東歐劇變,德國抓住機遇再度統一

煎熬幾十年,德國迎來了機會,因為東歐劇變的影響,許多東歐國家社會主義政權發生劇變,有的直接垮臺,而蘇聯對於東歐的控制也開始力不從心,在這個條件下,美、英、法、蘇四國展開了會議,會議內容就是有關德國一統的問題。

到了這個時候,蘇聯其實已經落於下風,會議其實已經被英法美操控,會議結束後,東德和西德最終達成統一條約;1990年,民主德國加入了聯邦德國,於是分裂幾十年的德國再一次完成統一,兩國組建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然而,德國統一了,英法兩國對於這個昔日兩次攪動歐洲局勢的德國是心有餘悸(德國先後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猜疑和壓制一直是縈繞在德國頭上的一座大山,德國想發展,英法偏偏壓制他們發展;德國想實施政策,英法就在他們的政策中挑毛病,只要德國做什麼,英法就會站出來以東道主的身份對其進行指責。

德國真心悔改,務實發展經濟

對於咄咄逼人的英法,德國沒有任何辦法,因為本身他們就是戰敗國,不允許有軍隊,外交受到限制,在國際地位和話語權上,沒有任何優勢,也沒有什麼國家會幫助自己,德國人從很早就明白,能夠幫助自己的就只有自己,德意志民族意識到,只有發展才能強大,只有強大才能有機會再度崛起。

德國從1990年開始一直都是小心翼翼,謹慎細微,埋頭苦幹事業,而從不參與國際爭端;德國的務實精神,讓他們的產品和科技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的認可,但諸國還是對德國心有猜忌,特別是猶太人,他們對德國是深惡痛疾。

其實早在1970年,在華沙的猶太隔離區紀念碑上發生了經典的一幕,西德的總理在紀念碑上以一國的元首的身軀,對猶太遇害者進行下跪懺悔,德國總理這麼一跪讓世界都為之動容。而從這之後,每一屆德國總理都會主動承擔二戰帶來的惡果,也從沒有推脫過任何責任,德國政府負責人的態度,讓世界也開始原諒德國的罪行。

德國被限制發展軍隊,美國扶植德國

遠在大西洋一端的美國卻看到德國蘊藏的潛力;德國是得到美國的扶持,這一點從德國成為世界第四經濟體就可以看出;其實美國對德國的扶持一點都不亞於英法,相反美國對英法有猜忌,但是對德國的猜忌心卻並不重,這是為什麼呢?

德國從投降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和日本一樣被限制了國家發展,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不得發展攻擊性武器,不得發展核武器,一旦發現聯合國將迅速佔領德國;基於這個條約的限制,美國認為德國就是一個拔掉牙的老虎,只要沒有牙齒,德國就威脅不到美國。

相反英法就不一樣,首先他們有核彈,並且還可以大力發展攻擊性武器;雖說三國都是同一種政治體制,但是國與國之間是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英法也絕對得不到美國的無條件信任。

並且英國一直想著要重複日不落帝國的榮光,這一點美國是絕對不允許,本來扳倒一個蘇聯就極為費勁,再出個英國,那不得攪亂世界局勢;對於美國而言,世界超級大國就只能有自己,其他國家是不可以達到那種高度。

德國從不主動參與他國內政,卻成為世界高端製造者

在這種歷史條件下,美國扶持起德國作為提升歐洲競爭力的一把利劍;並且德國還可能成為美國在東歐的一個底牌,然而,德國卻並不是這麼想,德國人經歷兩次失敗,他們再也不會隨意的相信別人,發展到現在,德國也不主動參與他國內政,也不跟著美國去制裁其他國家,就連制裁俄羅斯,德國其實都是做做表面,實際上德國從沒有真正地去制裁俄羅斯。

如果不是美國的要求,德國估計還會主動引入俄羅斯的天然氣,畢竟俄羅斯的天然氣便宜;而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德國人堅韌的意志和嚴謹的精神,德國製造成為了世界高端製造的代名詞,德國的工業發展的也極為迅速,政府大力扶持民企發展,德國的知名工業品牌就很多,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和大眾,以及優質的西門子都是德國品牌。

相反英法國家內的知名工業品牌卻並不多,由此可見,德國人做任何時期都是很認真優秀,在他們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指引下,德國迅速地超越英法而湧進了世界經濟大國領域。

結尾

知恥而後勇,德國從失敗、分裂到統一、輝煌,只用了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他們對待任何事的認真鑽研精神,也是這個國家民族優秀的品質,更重要的是,德國知錯就改,勇於認錯,勇於承擔責任,直到二戰結束很多年,德國依然主動履行二戰賠償。

寫到這裡,除了對德國表示佩服之外,對於我們那個鄰居,向我們學習了一千多年的學生,直到現在都不承認在我國犯下的戰爭罪行,日本雖然崛起了,日本產品雖然也進入了世界的高精端領域,但卻得不到亞太人民尊敬,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於日本所作所為,我們應當引起警覺。

相關焦點

  • 同樣是戰敗國,為何德國可以有自己的軍隊,而日本不可以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時期的戰敗國,在協議上,戰敗國不允許擁有自己的軍隊。然而看看如今,德國正大光明的擁有自己的軍隊,而日本只有自衛隊。要是說起原因,那就得重新回到美蘇冷戰時期。二戰時期本來就是分別以美蘇為首的兩個陣容之間的較量,要不是都有自己的利益,導致各個國家之間都不是誠心合作,趁這時德意日就開始活躍起來。只可惜德意日太狂妄了,最後落得個戰敗國。二戰過後,美蘇冷戰開始。美國和蘇聯幾乎一致的把重心放在歐洲。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美國和蘇聯一分為二。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可以有國防軍,而日本只有自衛隊
    可是德國卻不一樣,在當時,不僅蘇聯佔領的東德,擁有東德人民軍,美英法三國控制的西德,也組建了西德國防軍,就算到了今天,德國仍然保留著17萬的德國軍隊。 同為戰敗國,同樣接受締約諸多限制,為何日本只能擁有守衛本土的自衛隊,而德國卻能組建國防軍,還能加入北約的對外軍事行動呢?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現在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默默無聞
    (麥克阿瑟)那麼,同為戰敗國,為什麼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卻默默無聞呢?所以美國讓麥克阿瑟在日本廣施恩惠,並且大力支持日本的經濟、工業發展,其目的就是要將日本拉入到自己的陣營中來。要知道,日本的海軍實力絕對是不可小覷的。美國想要在海洋上對蘇聯進行U字型包圍,就必須要幫助日本恢復工業和經濟,發展海軍力量。到今天,蘇聯早已經不復存在,而日本又成為了美國同俄羅斯、中國的博弈之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如今的德國和日本,誰的軍事力量更強?
    ,很多人第一回答可能就是德國,這也不奇怪,畢竟在二戰前,德國也屬於王牌資本主義大國中的一個了,他的軍事、經濟等各方面都是位於世界前列。德國是在美蘇兩個最強的國家的夾擊下才失敗的,所以,在那個年代,德國的國力明顯是比日本強出了許多倍。在二戰結束後,日本和德國的軍事發展都同時被限制,因此在軍事上的支出並沒有那麼大。二戰後,日本為了恢復國力,接受了美國的扶植,重視教育,培養各級各類的人才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 二戰結束後戰勝國對戰敗國的軍事限制,哪些是戰勝國哪些是戰敗國
    二戰結束後戰勝國對戰敗國的軍事限制: 一 嚴格控制戰敗國軍隊的數量,戰敗國只能有基本的自衛軍隊。 二 決不允許戰敗國研究軍事領域核能和生化武器 。且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 三 不允許戰敗國生產航空母艦,並限制大型水上艦隻的噸位數。 四 不允許戰敗國建立本國外的軍事用途基地。
  • 從剽竊到精工,德國製造逆襲不易,曾一度是山寨代名詞
    今天的德國製造堪稱全球製造業頂級標杆,他們對於細節的把控更是精益求精,專注某一個領域或者產品,很少以價格競爭同行業產品,其關注的重點永遠是質量和價值。事實上,在20世紀初,「德國製造」曾一度和中國製造一樣,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那就是低劣產品的代名詞。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隨著一戰時德國的戰敗,它的經濟、軍事等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但德國的意志非常堅強,很短的時間內便恢復,隨後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這次戰爭也直接讓世界格局急速轉變,可謂是影響巨大,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雖然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分裂,但之後統一的德國再一次讓自己走上了強國之路。
  • 美國從德國撤軍?
    很多人都以為二戰早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但最近一則新聞將人們的思緒又拉回到七十多年前那波詭雲譎的時代。  新聞稱美國打算在幾個月之內撤走駐德國的9500名美軍。圖-拉姆施泰因美軍基地,美國在德國最大的空軍基地 德國是二戰的挑起國之一,給世界造成了巨大災難。二戰結束後,蘇聯和美國「瓜分」了德國。
  • 一戰戰敗國德國,憑什麼比英、法等國快速崛起?
    但這個所謂的短暫的和平期是建立在戰敗國的利益和基礎上的,德國正是其中之一。 法國想讓德國徹底失去戰爭能力,於是開始瘋狂打壓它;但英國想讓德國保留軍事勢力,因為當時蘇聯在不斷壯大,它想讓德國成為抵擋蘇聯的一個保護屏障。 對於如何處置德國這一方面,兩國發生分歧,法國一意孤行,還是決定實施自己的計劃,於是德國就受到了法國的極力打壓,導致國內發生經濟滯後、貨幣貶值、社會混亂等事件。
  •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分為東德和西德的?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實際是兩個超級大國在戰敗國的德國博弈的結果。1945年5月8日,希特勒無條件投降。按照《克裡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的規定,戰敗的德國將來應該成為一個統一獨立愛好和平與民主的國家,在沒有建成這樣的國家這前,暫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然而,東西方盟國出於自己的立場、目的和利益考慮,對各項協議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對德國的統一和柏林等問題,四國各持己見,鬥爭激烈,互不相讓。
  • 德國法國共同紀念二戰的「指標意義」
    但跟亞洲的日本截然不同,德國在舉辦和參加二戰相關的各種紀念活動時,獲得的是其他國家的掌聲和鮮花、理解和認可。  在二戰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德國(包括統一前的西德)一直在排斥在盟國的各種紀念活動之外,縱使德國加入了北約並與西歐諸國一起建立了歐共體/歐盟,也沒有改變它的西方盟友不給德國發邀請參加各種二戰紀念活動。
  • 德國人嚴謹、細緻的精神,讓「德國製造」成為品質的代名詞
    德國人素來以嚴謹、認真著稱,嚴謹到刻板的地步,甚至有時候表現得有點兒「愚蠢」,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上海生活的朋友可能知道,上海的地鐵1號線是德國人設計的,2號線是我們自己設計的。我們設計2號線的時候,就發現德國有點兒「傻」,他們在1號線的每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臺階,進地鐵口要先踏上這三級臺階,然後再往下走。中國人就覺得這三級臺階設計得太蠢了,添了很多麻煩。另外,德國人根據地形地勢,在每個地鐵出口設計了一個轉彎,不直接連通室外。中國的設計師認為這樣做完全沒有必要,這東西是可以節約的。
  • 家具:"德國製造"是精確與高品質的代名詞
    明天凌晨開賽的世界盃足球賽,將吸引無數目光投向舉辦地德國。很快,那裡將上演不少或驚喜或沮喪的悲喜劇,熱鬧將成為涵蓋所有情緒的主要氣氛。  就在這時,不妨讓我們冷靜地來欣賞一下德國冷靜的家具設計。
  • 油布包裡的德國製造
    於是,1871 年,德國正式廢除了行會學徒制度,開始利用貿易保護政策,全力扶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外向型經濟。 就像一個世紀後的中國製造,德國產品很快就臭名遠揚。 短短幾年後,「德國製造」就在 1876 年的美國費城世博會上遭遇了第一次慘敗。
  • 「日本製造」曾經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他們是如何轉型的?
    如今超過七十歲的美國人都還記得,日本製造曾經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他們供應給美國的聖誕燈條的質量達到了可笑的程度,用手一摸油彩就會脫落,幾乎每一串燈泡裡總有幾個不亮的。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富士膠捲一摔就會裂成兩半,洗照片時不得不把相機一起送過去才行。
  • 二戰日本最害怕的武器,美軍用它所向披靡,製造國卻是德國
    日本之所以能同時在多個地區肆虐,主要由於當時日本軍工技術發展十分完善,並且有著完整的軍工體系,國力十分強盛,但儘管如此,它的自身缺陷是無法避免的。由於資源極度匱乏,日本國內資源根本不足以其大規模作戰,因此便日本開始了對其他國家的瘋狂掠奪。在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一直都是同一個陣營,在軍事裝備方面德國也一直幫助日本。德國的軍事製造實力非常強大,特別是在飛彈和飛機等領域,達到了極高水平。
  • 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發起,但丟棄40%領土,國土面積越來越小!
    「和平」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都是中國外交的代名詞,現如今的世界也是強烈號召「和平」。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仿佛都很「老實」,大規模的戰爭事件不再出現,曾經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發起,可是他自己卻丟棄了40%的領土,導致國土面積越來越小,這是為何呢?
  • 美國「帶路黨」,一個老頭,僅用5年就讓日本製造全面超美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製造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如果與日本製造相比的話,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中國遊客不遠千萬裡跑到日本去買東西了。眾所周知,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但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國際形勢之下,戰敗的日本在發展方面並沒有受到壓制,反而獲得了美國的一系列幫助。
  • 德國海軍博物館收藏著德國二戰期間的秘密武器
    不過今天我來到了德國海軍博物館,體驗一下海軍是怎樣的感覺。我們驅車4小時來到了德國第三大港口城市威廉港。威廉港是德國薩克森州的中心城市之一,位於德國北海亞德灣。並且也是德國天然水深最深的港口和德國最大的石油轉運港。威廉港的中國友好城市是青島市。
  • 二戰結束,對比德日戰敗國高層的選擇,揭穿日本高層武士道謊言
    二戰結束,對比德日戰敗國高層的選擇,揭穿日本高層武士道謊言。二戰失敗後,德國高層將領紛紛飲彈殉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劃者,希特勒在最後時刻保持了些許尊嚴,沒有像日本首相東條英機那樣因怯懦而死,當蘇聯進攻柏林時,「戰爭失敗了,」希特勒感嘆道,「我將留在柏林,到時候,我將用手槍結束我的生命。」他和伊娃·布勞恩都在聯邦總理府的地下室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