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的辦法不能解決新的問題。解決現代的新問題需要嶄新的思維,而革新最好的起點莫過於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對幼兒的教育。教育家們普遍認為美國學生的思考素質正在下降,而現代生活要求更富於創造力更有活力的思維。
儘管華德福教育起始於九十多年前,很多人相信華德福教育的充分成功在二十一世紀思,而不是二十世紀的。從七十年代起華德福教育在世界各地迅速成長,九十年代成長加速,而不是二十世紀。從七十年代起華德福教育在世界各地迅速成長,九十年代成長加速,都顯示出華德福教育正在被廣泛接受,因為它培養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思維方式。
與此同時,許多其他的教育模式正在倍受攻擊。比如美國公立學校,正面臨思維危機,無數的教育專家在研究其中原因。如媒體報導和教育學術會議上的討論,這個危機有三個關鍵徵兆。在學前班,在學習為主的幼兒園裡,很多孩子顯現出壓力過大和思考能力滯後。教育家現在推薦回歸到玩耍為主的幼兒園,但不是過去二十年流行的學習為主的那種。在小學,人們常常聽說四五年級的孩子被功課壓垮。九歲之後,很多孩子不再想學新東西。再看高中,教育家認為很多學生不善思考。問他們一個有明確答案的問題,要求用對錯或多項選擇回答,學生大都沒什麼問題。但要學生思考一個問題並且解釋他們的答案,很多學生感到困難。很少有教育家看出這三個危機之間的關聯,但從華德福的觀點,小學和高中顯現的問題是緊跟在幼兒園問題之後的,就如黑夜緊跟白天一樣必然。
美國社會非常擔心高中生不善思考的情況,因為社會需要更好的思考的能力。教育界正在苦苦思索怎樣教會學生思考。簡·希莉(Jane Healy)在文章中很好地描述了思維危機。這位教育家對腦科學研究和思維發育很有興趣。她在《受危害的思維》一書(1990年出版)中寫道:教會思考技巧是現在教育系統裡的又一個運動,是出於對學生思考能力弱於閱讀能力的擔憂。試圖教會思考技巧的規劃在教師會議和研習會上極受歡迎。但是批評家們刻薄地指出,指望靠習題集、練習冊和電腦操作等等來提升認知能力,實在是自相矛盾。
希莉進一步指出,如果學生要成為良好發育的思考者,他需要兩種智能行為:分析和創造。
良好的思考要求良好的分析技巧,但它同時依賴於想像力。它需要大腦的兩個半球一起工作,而不只是線性的語言分析的左半腦。更形象更直覺的右半腦提供靈感,左半腦跟上做枯燥的計時員和實現者--一些觀察家,擔心創造性思考和想像力下降,鼓吹刺激右半腦的教學方法和課堂實驗,但是,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真正的創造性想像力來源於更深的發育根基,那是很容易被家裡和學校忽視的。
作為一個華德福的幼教工作者,我對這些更深的發育根基有濃厚興趣。分析思維是現代生活中思考的極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和創造性思維一起努力培養。但因為這在現代社會裡已經得到重視,儘管可以大量討論怎樣把分析思維結合進創造性的課程中,我只準備簡單涉及。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因為媒體的衝擊,數小時的枯燥學習,和標準化考試帶來的壓力,創造思維很容易萎縮。如果我們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兩方面的思維都活躍成熟,現在和將來十分需要的新型的思維是可能形成的。如果我們要解決環境問題之類的大事,創造性的,多學科的綜合訓練是必要的。有很多討論認為發散思維是適合未來需要的一種形式。這樣的思考被定義為「創新的,有想像力的而且靈活的思考,對一個問題找到多種豐富的思路或答案」。家長和教育家說他們常常在華德福的畢業生身上看見這樣的思維方式。
七十年代早期,我還是個年輕教師,決心採用折衷的教育方式。我和幾個朋友創建了一個幼兒園,主要目標是讓孩子的心靈活潑成長。我們都經歷過我們自己所受教育的窒息效果,相信一定有更好的方式來讓孩子心中活潑跳動的火苗長存。當我們第一次接觸華德福教育,我們喜歡那種觀念和方法,但最後是孩子們說服了我。比起我們提供的任何其他方式,這種教育帶給他們更深的滿足感。我們把更多的華德福觀念帶進教室,深受孩子們的歡迎。就象花兒迎向太陽,孩子們對著華德福式的教育盡情開放。他們的反應十分良好,超過我們提供的其他各種教育方式。孩子們讓我知道他們熱愛華德福,但我對這種教育形式的長期效應仍有很多疑問,學生到高中會怎樣思考?他們在大學又怎樣?之後的一生呢?有許多年,我一直用這些問題去打擾更有經驗的華德福教師。
一個華德福高中老師的故事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當他新辦那個高中時,他們鼓勵12年級的學生申請壓力較小的大學,引導他們朝向小型自由的藝術學校。漸漸的,學校的信心增加,它開始鼓勵學生申報常青藤聯盟學校。幾個學生被錄取了。他們去的第一年,高校給這所中學來信:「多送點學生來。他們不一定是抽象思維最強的學生,但他們想問題最全面。」
接觸過華德福學生的其他的教育家也贊同這種看法。比如生物學教授,阿德爾菲大學的醫學預科主任華倫·愛科爾伯格博士,他和一些華德福學生一起工作過。他評論道:
我過去的三十年任教生涯毫無疑問地充滿了變化。在這樣活躍的動態中,價值觀受到衝擊,行為標準被挑戰,我的班上卻時時有一種獨特的穩定影響:華德福學校的畢業生。他們不同於其他人。毫無例外的,他們既是有愛心的人,又是有創造力的學生,有確定價值觀的個體,以及一開口就與眾不同的學生。
華德福的學生能理解深層的東西,別的學生則需要重複解釋。他們對從宏觀宇宙到微觀的細胞結構都有極強的興趣,但他們知道化學生物學和物理不能告訴他們愛的本質。我肯定華德福學生相信宇宙的有序,他們還相信人類智慧可以認識其規律並欣賞那份美麗。
另一個引言表明華德福的學生不只是在大學裡顯現出思維能力的光芒。在加州馬林郡,華德福學校只到八年級,然後學生轉入當地公立或私立高中完成學業。有的轉進馬林私立高中,那裡的歷史老師,詹姆斯·斯普門(1991)這麼描述這些學生:
我發現華德福孩子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們善於思考。對他們而言,思考是一個普通的可以參與的活動。我認為他們本能的知道思考和為考試記住正確答案之間的區別……他們好象很早就有了這樣一個概念:學習是畢生的事情。
這些軼事和評論揭示了華德福學生的一些品質。目前還沒有很多華德福教育的定量分析,但德國的一個的大型研究比較了華德福畢業生和普通大學預科得學生(德語Gymnasia)。波恩大學的教授比較了1460個華德福學生在十分激烈的大學入學考試Abitur中的成績。這項研究在他們和那些Gymnasia學生之間作比較。原本的預期是Gymnasia的學生分數更高,因為這種公立學校的教材設置是圍繞高考(Abitur)的。但事實正好相反。不僅華德福學生的成績比Gymnasia的學生高,而且學生在華德福越久,成績越好。儘管很難去判斷德國高考(Arbitur)是一個創造性思維的測試,這些結果也的確顯示了華德福教育對學生準備這類考試有幫助。
(作者美國人智學學會主席 JoanAlmond)
11月22日來自紐西蘭,曾協助臺灣、成都籌備華德福高中的Robin老師將舉辦為期1天「科學中的藝術——華德福高中的科學課」工作坊,在這個課程中Robin老師會向我們介紹華德福高中課程的設置特點以及各種科學課程設置背後的精神內涵,同時會與大家交流如何幫助孩子的在青春期構建自我?如何幫助孩子從客觀的角度認識這個世界?並會帶領大家體驗尺規幾何的魅力!此次課程我們除了希望有興趣了解華德福課程父母們的參加之外,我們更希望有更多其他學校的高中老師或將來有志於從事華德福教育的老師們參加,若為在校老師我們會有優惠價以示歡迎,報名時請告知。更多詳情請登陸立品圖書網站,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
★「立品圖書」(微信號:tobebooks)致力於中國人的心靈成長與文化重建。
★辛莊師範由立品圖書董事長黃明雨創辦,將華德福教育的精髓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致力「重建大人之學」。更多信息請登錄「辛莊師範新浪博客」
★ 生命泉(微信號:shengmingquan123)立品書友會,更多精彩活動及課程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