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現代社會問題需要新的教育方式——關於華德福教育培養孩子創造性思考

2021-02-08 立品圖書

舊的辦法不能解決新的問題。解決現代的新問題需要嶄新的思維,而革新最好的起點莫過於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對幼兒的教育。教育家們普遍認為美國學生的思考素質正在下降,而現代生活要求更富於創造力更有活力的思維。

儘管華德福教育起始於九十多年前,很多人相信華德福教育的充分成功在二十一世紀思,而不是二十世紀的。從七十年代起華德福教育在世界各地迅速成長,九十年代成長加速,而不是二十世紀。從七十年代起華德福教育在世界各地迅速成長,九十年代成長加速,都顯示出華德福教育正在被廣泛接受,因為它培養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思維方式。

與此同時,許多其他的教育模式正在倍受攻擊。比如美國公立學校,正面臨思維危機,無數的教育專家在研究其中原因。如媒體報導和教育學術會議上的討論,這個危機有三個關鍵徵兆。在學前班,在學習為主的幼兒園裡,很多孩子顯現出壓力過大和思考能力滯後。教育家現在推薦回歸到玩耍為主的幼兒園,但不是過去二十年流行的學習為主的那種。在小學,人們常常聽說四五年級的孩子被功課壓垮。九歲之後,很多孩子不再想學新東西。再看高中,教育家認為很多學生不善思考。問他們一個有明確答案的問題,要求用對錯或多項選擇回答,學生大都沒什麼問題。但要學生思考一個問題並且解釋他們的答案,很多學生感到困難。很少有教育家看出這三個危機之間的關聯,但從華德福的觀點,小學和高中顯現的問題是緊跟在幼兒園問題之後的,就如黑夜緊跟白天一樣必然。

美國社會非常擔心高中生不善思考的情況,因為社會需要更好的思考的能力。教育界正在苦苦思索怎樣教會學生思考。簡·希莉(Jane Healy)在文章中很好地描述了思維危機。這位教育家對腦科學研究和思維發育很有興趣。她在《受危害的思維》一書(1990年出版)中寫道:教會思考技巧是現在教育系統裡的又一個運動,是出於對學生思考能力弱於閱讀能力的擔憂。試圖教會思考技巧的規劃在教師會議和研習會上極受歡迎。但是批評家們刻薄地指出,指望靠習題集、練習冊和電腦操作等等來提升認知能力,實在是自相矛盾。

希莉進一步指出,如果學生要成為良好發育的思考者,他需要兩種智能行為:分析和創造。

良好的思考要求良好的分析技巧,但它同時依賴於想像力。它需要大腦的兩個半球一起工作,而不只是線性的語言分析的左半腦。更形象更直覺的右半腦提供靈感,左半腦跟上做枯燥的計時員和實現者--一些觀察家,擔心創造性思考和想像力下降,鼓吹刺激右半腦的教學方法和課堂實驗,但是,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真正的創造性想像力來源於更深的發育根基,那是很容易被家裡和學校忽視的。

作為一個華德福的幼教工作者,我對這些更深的發育根基有濃厚興趣。分析思維是現代生活中思考的極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和創造性思維一起努力培養。但因為這在現代社會裡已經得到重視,儘管可以大量討論怎樣把分析思維結合進創造性的課程中,我只準備簡單涉及。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因為媒體的衝擊,數小時的枯燥學習,和標準化考試帶來的壓力,創造思維很容易萎縮。如果我們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兩方面的思維都活躍成熟,現在和將來十分需要的新型的思維是可能形成的。如果我們要解決環境問題之類的大事,創造性的,多學科的綜合訓練是必要的。有很多討論認為發散思維是適合未來需要的一種形式。這樣的思考被定義為「創新的,有想像力的而且靈活的思考,對一個問題找到多種豐富的思路或答案」。家長和教育家說他們常常在華德福的畢業生身上看見這樣的思維方式。

七十年代早期,我還是個年輕教師,決心採用折衷的教育方式。我和幾個朋友創建了一個幼兒園,主要目標是讓孩子的心靈活潑成長。我們都經歷過我們自己所受教育的窒息效果,相信一定有更好的方式來讓孩子心中活潑跳動的火苗長存。當我們第一次接觸華德福教育,我們喜歡那種觀念和方法,但最後是孩子們說服了我。比起我們提供的任何其他方式,這種教育帶給他們更深的滿足感。我們把更多的華德福觀念帶進教室,深受孩子們的歡迎。就象花兒迎向太陽,孩子們對著華德福式的教育盡情開放。他們的反應十分良好,超過我們提供的其他各種教育方式。孩子們讓我知道他們熱愛華德福,但我對這種教育形式的長期效應仍有很多疑問,學生到高中會怎樣思考?他們在大學又怎樣?之後的一生呢?有許多年,我一直用這些問題去打擾更有經驗的華德福教師。

一個華德福高中老師的故事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當他新辦那個高中時,他們鼓勵12年級的學生申請壓力較小的大學,引導他們朝向小型自由的藝術學校。漸漸的,學校的信心增加,它開始鼓勵學生申報常青藤聯盟學校。幾個學生被錄取了。他們去的第一年,高校給這所中學來信:「多送點學生來。他們不一定是抽象思維最強的學生,但他們想問題最全面。」

接觸過華德福學生的其他的教育家也贊同這種看法。比如生物學教授,阿德爾菲大學的醫學預科主任華倫·愛科爾伯格博士,他和一些華德福學生一起工作過。他評論道:

我過去的三十年任教生涯毫無疑問地充滿了變化。在這樣活躍的動態中,價值觀受到衝擊,行為標準被挑戰,我的班上卻時時有一種獨特的穩定影響:華德福學校的畢業生。他們不同於其他人。毫無例外的,他們既是有愛心的人,又是有創造力的學生,有確定價值觀的個體,以及一開口就與眾不同的學生。

華德福的學生能理解深層的東西,別的學生則需要重複解釋。他們對從宏觀宇宙到微觀的細胞結構都有極強的興趣,但他們知道化學生物學和物理不能告訴他們愛的本質。我肯定華德福學生相信宇宙的有序,他們還相信人類智慧可以認識其規律並欣賞那份美麗。

另一個引言表明華德福的學生不只是在大學裡顯現出思維能力的光芒。在加州馬林郡,華德福學校只到八年級,然後學生轉入當地公立或私立高中完成學業。有的轉進馬林私立高中,那裡的歷史老師,詹姆斯·斯普門(1991)這麼描述這些學生:

我發現華德福孩子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們善於思考。對他們而言,思考是一個普通的可以參與的活動。我認為他們本能的知道思考和為考試記住正確答案之間的區別……他們好象很早就有了這樣一個概念:學習是畢生的事情。

這些軼事和評論揭示了華德福學生的一些品質。目前還沒有很多華德福教育的定量分析,但德國的一個的大型研究比較了華德福畢業生和普通大學預科得學生(德語Gymnasia)。波恩大學的教授比較了1460個華德福學生在十分激烈的大學入學考試Abitur中的成績。這項研究在他們和那些Gymnasia學生之間作比較。原本的預期是Gymnasia的學生分數更高,因為這種公立學校的教材設置是圍繞高考(Abitur)的。但事實正好相反。不僅華德福學生的成績比Gymnasia的學生高,而且學生在華德福越久,成績越好。儘管很難去判斷德國高考(Arbitur)是一個創造性思維的測試,這些結果也的確顯示了華德福教育對學生準備這類考試有幫助。

(作者美國人智學學會主席 JoanAlmond)

11月22日來自紐西蘭,曾協助臺灣、成都籌備華德福高中的Robin老師將舉辦為期1天「科學中的藝術——華德福高中的科學課」工作坊,在這個課程中Robin老師會向我們介紹華德福高中課程的設置特點以及各種科學課程設置背後的精神內涵,同時會與大家交流如何幫助孩子的在青春期構建自我?如何幫助孩子從客觀的角度認識這個世界?並會帶領大家體驗尺規幾何的魅力!此次課程我們除了希望有興趣了解華德福課程父母們的參加之外,我們更希望有更多其他學校的高中老師或將來有志於從事華德福教育的老師們參加,若為在校老師我們會有優惠價以示歡迎,報名時請告知。更多詳情請登陸立品圖書網站,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

立品圖書(微信號:tobebooks)致力於中國人的心靈成長與文化重建。

辛莊師範由立品圖書董事長黃明雨創辦,將華德福教育的精髓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致力「重建大人之學」。更多信息請登錄「辛莊師範新浪博客」

★ 生命泉(微信號:shengmingquan123)立品書友會,更多精彩活動及課程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華德福教育:面向未來的三種關鍵能力培養!
    導讀2016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方案中,能力的培養被放在了重中之重。而在大陸流行了十多年的華德福教育也很注重孩子「頭、心、手」的培養,概括起來就是:思維能力、情感能力、行動能力這三種能力。教育面向未來,能力的培養將遠遠超越知識灌輸。
  • 華德福教育:體驗、想像,觀察與思考
    在教育上,它可以轉化成這樣一些基本的觀念:孩子是學習的中心,外部世界與之的作用應當以孩子的基本發展為依據。我們再轉化成方法論意義上,即為體驗與想像,觀察與思考。如康德所言,體驗,進而到經驗,是知識的基礎。在華德福教育中,體驗是學習最直接的方式。在低段教學中,老師大量運用體驗教學,比如四年級教書寫,老師會帶領孩子們從製作書寫工具——筆開始,到書寫和字體的演進過程。
  • 華德福教育的奧秘——高中教育
    第三,高中學校應該通過可選擇性的、能開發個體態度和興趣的課程計劃,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深造作出準備。  第四,高中學校應該通過學校和社區服務實踐,幫助全體學生履行他們的社會和公民義務。  這四個目標對於評價華德福高中優秀的教育方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參照目標。
  • 「創造性思維」培養 樂寧教育先人一步
    在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 2016年公布的《面向未來: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的報告中,「創造性與問題解決能力」被列為通用素養中的高階認知。基於此,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未來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那麼,什麼是創造性思維?
  • 華德福教育與公立教育的不同到底在哪裡?
    更妙的是,這些狀態之間,意志、情感、思考之間,它們有何關聯,又如何關聯到教育教學中去。比如一些「著名」的華德福之問:華德福幼兒園不教讀、寫、算,不是會輸在起跑線?華德福低年級早上唱唱跳跳,幾乎在玩啊!華德福做那麼多手工、木工幹什麼,又不是培養裁縫、木匠?要回答這些,就需要從上面提到的孩子的構成、機制、不同階段的心理動因出發去理解。
  • 華德福:新式教育的困惑,只有這樣做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現代教育作為一種社會資源分配製度、一種社會權力結構、一種知識傳承體制都有太多可以討論的內容,如今又加上了一個「生活方式」的維度。 ——姚勤奮 《人物》: 《小村裡來了華德福》一文刊發後引發了一些爭議和討論。教育、生育、婚姻是中國的真命題。
  • 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我贊同馬文的教育理念
    新中產的消費數據於是乎,我對前幾天看吳曉波頻道的《這個國家的新中產》中提到一個數據格外有記憶:不僅僅是80後,60後、70後和90後這些新中產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均以前所未有的投入程度在現代許多家庭中凸顯了出來。換句話說,佔據了國家經濟大部分載體的新中產們對教育問題是異常重視的。
  • 關於華德福,你想問的問題都在這裡
    據最新統計,目前世界上共有超過2000所華德福學校,遍布世界五大洲。德國有200多所華德福學校或叫魯道夫施泰納學校。亞洲成立華德福學校最早的國家是日本,在中國臺灣和成都也都在十年前成立了華德福學校和華德福幼兒園。以下20個問題是德國家長在選擇華德福學校時,最常提出的問題。為了幫助初次接觸華德福教育的人了解華德福學校,特整理出來幫助到你了解華德福教育和華德福學校的概況。
  • 國外教育系列:華德福教育好在哪?選學校家長必知的華德福模式
    並根據學生的發展階段,以學生的意志、感覺和思考的發展需求為目標,幫助學生的身體,心靈和精神平衡和諧的發展。最終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道德感和責任感的獨立思維的人。魯道夫·斯坦納的教育理念深受在19世紀末的主流教育理念赫爾巴特教育法的影響。
  • 如何激發孩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積極的想像力是培養孩子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最有價值的方法之一。如果我們展望未來,很可能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房屋、城市和車輛將會大不相同。我們的孩子們在教室裡度過了他們童年的大部分時光,如果運用得當,教室可以成為激發想像力的地方。我們必須警惕只教我們的孩子反省信息並記住問題以往的解決方案。教育的一個重要性在於培養學生在當下發展的基礎上產生新想法。許多問題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
  • 華德福高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和自由思考的人
    德國接受職業培訓或者大學教育的人都享受他們強大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中國不盡相同。學業競爭激烈。富人和窮人的在經濟上和教育上差異巨大。在社會地位的壓力下,收入水平和聲望舉足輕重。有條件的家庭的孩子不僅整天上課而且在晚上和周末還有其他課程。
  • 盧安克續談華德福教育
    ■學校是培養人腦的不是培養電腦的 盧安克說:「華德福教育的根本目的:一切從兒童的需要出發;培養獨立自治的精神。成人前的教育是呵護的教育,呵護的目的為了成人後的獨立和自治。」華德福學校設董事會不設校長,此舉,免於校長幹涉教師教學。
  • 對話張俐:華德福教育中國本土化15年
    對此,張俐認為,教育本身是多元化的,而華德福教育在中國,只是多元教育中的一支。 「不為教而教,教育是一個整體手段。」張俐強調。她常常接收到外界對於華德福教育的質疑:華德福幼兒園不教讀、寫、算,不是會輸在起跑線?讓孩子們跟著老師唱唱跳跳,這樣玩下去能學到什麼?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從孩子的情感、思維方式、身體發展所對應的不同階段心理動因出發去理解。
  • 對話| 張俐:華德福教育中國本土化15年
    「背道而馳」的國際教育打開成都華德福學校的官方主頁,可以找到關於華德福教育起源的精準解讀:華德福教育英文為「WALDORF EDUCATION」,發源於1919年的德國斯圖加特,是除各國主流教育外,全球非宗教教育的最大一支。
  • 成都華德福實踐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幾點啟示
    比如,成都華德福在中國踐行十五年的根基是什麼,如何在中國文化下深入理解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如何把華德福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在中國本土表達出來。這些問題不僅是華德福人要做的,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第二點感受是,希望華德福教育理念能夠在中國土地上生根開花。教育是一個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正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面對的正是現在以及未來在學校裡讀書的孩子。
  • 紀錄片推薦|華德福教育-與應試教育對立的全人教育改革:萬物皆有時
    答案是:有,今天我們就通過紀錄片來認識一下這個與應試教育有諸多不同甚至有所對立的教育方式——華德福教育擺脫應試,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快樂的,世界是一個整體而不是被割裂成的一個個學科,在自然和遊戲中接受全人教育,成為新時代的合格公民,這樣的教育不知道你敢讓孩子嘗試嗎?簡介
  • 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與成都華德福探索
    一方面,成都華德福學校在實踐中打造了大量選擇性的課程和活動,讓學生在類似於社會的空間裡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另一方面,成都華德福學校用健康、平衡、藝術化的教育方式將國家教學大綱中的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等核心課程教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社會道德責任感和實踐力的人。
  • 人民智庫|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與成都華德福探索
    一方面,成都華德福學校在實踐中打造了大量選擇性的課程和活動,讓學生在類似於社會的空間裡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另一方面,成都華德福學校用健康、平衡、藝術化的教育方式將國家教學大綱中的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等核心課程教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社會道德責任感和實踐力的人。
  • 華德福教育?——剖析育兒教育模式
    但是首先要探討的是課程模式的背後是什麼。第一、這些所謂的課程模式都是特定的兒童發展理論的延伸。比如蒙特梭利課程的理論基於「敏感期、有準備的環境、吸收性心智」等概念。比如華德福教育基於一個叫做魯道夫·斯坦納哲學家所主張的人智學。是這些理論的主張決定了實施在孩子身上的課程目標、內容及方法。比如瑞吉歐教學是基於皮亞傑和維果斯基的理論。
  • 「慢慢來」的華德福教育,為什麼會獲得家長的青睞?
    學校裡也並不十分重視知識的學習,反而更重視音樂、美術這些「副科」的培養。這種「慢慢來」的教育模式,似乎與主流教育趨勢背道而馳。也有一些家長質疑,華德福學校中培養出的孩子是否能適應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教育。但這種教育模式,也與創始人施泰納的理念相關,他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個性,培養出一個「全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