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華德福教育?——剖析育兒教育模式

2021-02-19 道自然DAONATURE

如果你是一名家長,你不可避免地遇到或者提到以下這些問題。作為家長的我們,都想知道蒙氏、華德福這些理論怎麼回事?為什麼我的朋友選擇其中的一種?誰來告訴我們,我的孩子適合哪種呢?哪種理論更好呢?

我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利告訴大家哪種好,因為:

第一、沒有所謂好壞;

第二、選擇的權利永遠在孩子和家長那裡。但是面對家長的疑惑,我願意試圖從我作為一個基礎理論的學習者和大家探討這些課程模式的由來和特點。做這樣的介紹和探討,是希望理清部分家長面對林林總總的早期教育模式的凌亂感,就像把一簸箕的各種豆子揀出來,告訴大家這裡每個豆子的名稱和特點,了解之後,希望你們能明白你看到的課程模式是什麼、為什麼,然後做自己判斷。

(現關注親職教育Helen工作室微信平臺,發送「寶貝姓名+聯繫方式」致公眾號就有機會參加3月21日廣西氣象局參觀活動,名額有限趕緊開搶.)

我們來看看最常見的早期教育模式以及這些模式下家長的常見困惑

蒙特梭利課程

自從蒙氏教育之後,我的孩子整天說:「這是我的權利。」這到底好不好?會不會過於自由。蒙氏的教具很神奇,讓孩子操作能力棒棒的,但是回到家也沒有什麼進步。

華德福教育

信華德福的是不是都信教的?覺得很神秘的樣子。讀完華德福的幼兒園之後,怎麼銜接到傳統的小學?應該很困難吧?

多元智能課程

是不是這個理論之下,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我的孩子有哪些智能?怎麼測量出來?

瑞吉歐教學模式

瑞吉歐模式那麼強調和小區、家長的高度聯繫和配合,在我們這裡難以實現吧?一個主題學完之後,我的孩子到底學到了什麼東西。

以上是家長對每個不同教育模式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分類分內容,大致是:該模式的理念、內容、環境、效果。但是首先要探討的是課程模式的背後是什麼。

第一、這些所謂的課程模式都是特定的兒童發展理論的延伸。

比如蒙特梭利課程的理論基於「敏感期、有準備的環境、吸收性心智」等概念。比如華德福教育基於一個叫做魯道夫·斯坦納哲學家所主張的人智學。是這些理論的主張決定了實施在孩子身上的課程目標、內容及方法。比如瑞吉歐教學是基於皮亞傑和維果斯基的理論。


第二、多數的模式的產生是為了幫助當時社會中特別需要幫助的群體,而後才廣泛推崇並使用在各類兒童身上,並獲得一定的效果。

特定的理論產生於特定的時期和需求。比如蒙特梭利是義大利第一個女醫生,在工業時代的背景下,她為了滿足貧困孩童的需要,幫助他們學習生活技能而創辦兒童之家,強調秩序性、邏輯性。


第三、而每個理論本身不可能完美解決所有問題,所以局限性是每個課程模式都有的。

選擇蒙氏的秩序感、獨立性和恆心,可能在創造力和語言發展方面稍微缺乏;選擇華德福對自然的感受、藝術和想像,可能在認知和學習的具體要求稍微缺乏。遵從了瑞吉歐的教育,生成課程激發孩子最大的興趣,那麼可能不強調每個課程之間的體統和連續性。


第四、每個課程最初嚴格遵循理論而設計,後來都因為時代需求、文化差異等原因而產生或大或小的改變、延伸出不同的派別、做法,側重點都有所不同。比如最初要幫助貧困孩童的蒙特梭利課程現在服務的是中國富裕家庭的孩子,教具昂貴,而蒙氏教學對於有些老師而言就是一堆教具的使用。比如堅持非營利性道路的華德福教育以最快的成長速度遍布世界很多角落,其部分實施者摻入自己的理解和教學特色而形成各地的華德福教學。

每個理論探討的方面、側重點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每個課程模式成熟之後都帶著很濃厚的自身風格特點。


瑞吉歐課程模式特點:主題(方案)教學是該課程的核心概念。主題教學法通常以小組形式進行,使兒童可以對一個概念或話題進行深入探索。這些主題可以是孩子「生成」的。比如有一個孩子特別喜歡玩水,身邊的孩子也一起討論起水來。於是,可能老師會圍繞這個主題來進行討論、繪畫和思考以及玩水活動,再回到教室來畫畫,活動持續時間為一個多月。老師的角色是「資源、支持者、合作夥伴」。


華德福教育:這個模式面向孩子的各個方面,包括身體、智力和精神等多個維度。華德福堅持由內而外地保有興趣、激發內在動機。大量的自由遊戲時間;對生活節奏的強調;通過歌謠、詩歌、運動活動及故事來進行教育。世界各地華德福會採納本土文化的經典神話、傳說和故事來講給孩子聽。「華德福學校承認和尊重兒童感受自然和自然材料的需要(association of Waldorf Schools of North America,2008)」,所以你會在華德福學校裡看到蜂蠟、布娃娃和木頭玩具。


蒙特梭利課程:蒙氏課程所獨有的教具在教室裡條理擺放,兒童隨手可取的教具具有有教導作用和自我校正性;不同教具分別歸入課程中的三個區域:日常生活區、感覺區、概念區;出於對兒童個別化的尊重,混齡相處的兒童可以自由參與自己喜歡的任何活動;孩子會學習到一些生活和學習的技能,以此走向獨立。教師的參與是非強加性的,教師是觀察者或者演示者。

我的想法

1.「信仰」導致對教育的狹隘性。

「你這樣的做法很不華德福。」「我這樣做,是不是違背了蒙特梭利的主張」……腦子裡滿是某個某個主張,時時檢驗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這不是信仰就是走火入魔。其實,理論是所謂「片面的深刻」,理論本身就基於某種程度上否定之前理論而形成。所以,最終某個理論解決某個問題,沒有任何理論解決所有問題,所以,不要用一個模式套所有事情。虔誠地排他地信仰和遵從一種模式,那只能導致對教育理解和操作層面的狹隘性。

2.基礎理論的了解和學習才是理解孩子的王道。

在幸福種子的教師培訓中,我強調的是基礎理論學習,我認為這才是理解孩子的王道,而且這樣的學習持續不斷。我們的老師去受華德福培訓的時候,一位老師總問我這不是我們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裡的知識嗎?我們不是華德福出來的,我們不也正在這樣做嗎?正是如此,對孩子做最基本的了解,把握最基本的關於孩子的認知、社會性發展、語言發展的理論和知識才是關鍵,其實瑞吉歐和華德福都有使用皮亞傑理論。維果斯基的理論應用也是相當廣泛。

3.把握教育根本原則即可。

基於人性的教育必定遵從認知的規律、人性的完善和人格形成與發展。所以,尊重、自由、規則,這些關鍵概念所代表的根本原則作為父母和老師遵守以及拿捏好程度即可。並非因為某個理論要求,而是親子關係存在,孩子的世界裡本身需要最基本的看待。所以,我所創辦的幸福種子,推廣閱讀、分享育兒理念,但是從不需要偏倚某個理論而作為旗號來吶喊。回到教育和生活的本原,這是我和我的老師的根本原則。

4.任何課程的模式,最終能否按照最初堅持的目標來影響孩子,教師是關鍵橋梁。

同是使用主題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千差萬別,老師的角色是控制的主導的還是合作的支持的,這是關鍵;同是華德福,兩個學校的做法也可能互不同意,原因是對華德福理解有不同,做法就自然有差異;蒙氏教學在世界各地明顯地體現了各種各樣的形式,傳統的、後期改進的等等,各地教師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教師是否愛孩子,是否理解教育最高原則,是否有責任心這些比他們掌握各種理論來說,實在和必要得多。

5.以上課程模式幾乎沒有可比性,但「對各類兒童均有一定的意義(Evans 1982)」。

看完了所有內容之後,請別問我,「到底哪種好」的問題。因為沒有多大的可比性,課程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側重點的不同,關鍵在於你對孩子的教育期待。你如果希望孩子多學識字看書算術等實質的知識,可能很自然地你是不會選擇華德福的;如果你希望孩子保有毫無束縛的藝術感和想像力創造力,可能蒙特梭利課程裡不太能提供這樣的機會。

但是以上所提到的課程模式已經在全世界實踐過,幫助過非常多的孩子獲得成長和教育。我們欣賞每個課程對孩子的關注和愛,踐行者和家長們,請用包容和多元角度看待這些課程模式。

一切在於你對孩子的愛和理解。


親職教育Helen工作室

父母成長課堂

育兒沙龍

教師培訓

親子活動

繪本閱讀系列課程

Helen介紹

早期閱讀推廣人

西南大學學前教育學碩士研究生

親職教育Helen工作室創辦人

廣西首家專業兒童圖書館創辦人

致力於繪本館相關培訓工作

致力於繪本教育系列課程的研發和實施工作

致力於兒童心理發展暨家長育兒問題諮詢工作

Parents know,chlldren grow!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相關焦點

  • 蒙氏?瑞吉歐?華德福?哪個更有優勢(下)| MoreCare育兒百科
    MoreCare育兒寶典《中圖百科之MoreCare育兒寶典》是中圖外文書店與MoreCare茂楷合作推出的系列精品育兒短視頻,每周二周四準時更新。現在,本節目已在柚寶寶APP和百度寶寶知道APP同步上線。歡迎大家定時收看!
  • 國外三大幼兒教育體系大pk,蒙氏、華德福、瑞吉歐究竟哪個好?
    這三種模式有很多共同點:1、他們的教育願景都是幫助和激發兒童實現自己在智力、創造力和社會中人的所有潛力。2、在教育過程中,兒童都被視為自身發展的創作者,他們的發展過程是自然的、充滿活力的,自我導向的。3、這三種模式對教師的專業性要求都非常高,他們提供教學幫助給兒童,並且非常尊重兒童的選擇。4、家庭教育和家校聯繫在這三種模式中都非常受到重視。5、兒童的學習評估是以非考試模式來進行的。
  • 四大主流兒童教育理念pk:蒙氏、瑞吉歐、華德福、高瞻深度解讀
    幼兒教育位於整個教育鏈條的最前端,這一時期也是孩子智力發育的「超黃金」階段。幼兒園作為這一時期與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的學校教育的承擔者,也擔起了開發孩子的潛能的重任。那麼說到當下的國際幼教體系,就不得不提到四大國際主流兒童教育理念:蒙特梭利(蒙氏)、瑞吉歐、華德福和高瞻。
  • 幼兒園乾貨:蒙氏、華德福、瑞吉歐哪個好?課程設置分別是什麼?
    ▲蒙氏園·圖片來源於溪水幼兒園02華德福,獨創人智學華德福起源於德國,創始人是奧地利人——魯道夫·史代納,他信奉精神世界,研究歌德,是神智學協會領導者,第一所學校創立於1919年。據了解,目前成都華德福幼兒園學位也是一位難求。▲圖片來源於成都華德福學校03瑞吉歐,構建心理學瑞吉歐·艾米裡亞教育體系是繼蒙特梭利之後,義大利又一個著名的教育理念。
  • 「教育」聊聊閨女的幼兒園4-我眼中的華德福教育
    理念是理論層面的,比較務虛的部分,但又是直接決定教育方向的。所以這部分內容關於奧茲實際情況的描述不多,主要是我個人基於對華德福理解的一點想法,不代表奧茲的觀點。奧茲好像沒有非常明確地對外宣稱自己是某某類型的幼兒園,但實際教學偏重華德福。據說以前是蒙氏,後來轉型華德福。
  • 幼兒園老師:蒙氏、瑞吉歐、華德福、高瞻是個啥?家長一定要清楚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幼兒園的哪些教育理念吧~01四大教育理念現在各城市的幼兒園實際上魚龍混雜,水很深,各家有說自己有獨特的教育模式。但實際上,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教育理念只有四個。即:蒙氏教育(蒙特梭利)、華德福、瑞吉歐、高瞻。最近今年國學也比較火,但尚算小眾,在成都,真正以國學為標準開設的幼兒園並不多。蒙氏、華德福、瑞吉歐、高瞻這四種教育理念已經發展多年,且已經範圍運用到各國幼兒園中。
  • 頭疼,幼兒教育三大理念:蒙氏、華德福、瑞吉歐到底教孩子什麼
    最近在給女兒挑選幼兒園,開始接觸到蒙氏、華德福、瑞吉歐等教育概念。本著專研精神,我把這三種國外盛行的幼兒教育法研究了一番。與傳統教育對立的理念蒙氏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簡稱,是英國皇室家的孩子選擇的教育方法。國內主打蒙特梭利教育的幼兒園已經非常多。華德福、瑞吉歐最近幾年也很火。他們之所以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育界認可,是因為他們打破常規,關注兒童的獨立性和感官教育。
  • 淺談蒙氏教育之「混齡教育」,提供真實情景,培養多方面能力!
    隨著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對教育方面的諮詢、方法、模式等,也更加關注了,尤其是80後90後的家長,對幼兒教育也更加重視起來,在選幼兒園時就會非常的慎重,逐漸的很多教育模式也進入了各位家長的視野當中,像「蒙特梭利教育」「高瞻High_Scope」「瑞吉歐」「華德福」等等,再加上國內很多優質的傳統幼兒園,可以說很多家長在擇園上,有些眼花繚亂了。
  • 巧智博仁與加丁戰略合作 線上線下玩轉幼兒蒙氏教育
    線上,加丁學院將為巧智博仁家長提供專業的蒙臺梭利線上課程,推動蒙氏教育理念在家長中的普及和推廣,深入貫徹蒙氏教育理念;線下,巧智博仁教育集團所有園區,將作為合作的落地載體,讓家長可以親身學習、實踐、感受蒙氏教育。所有線下活動均由巧智博仁教育集團持有AMI/AMS/MCI等國際知名蒙臺梭利培訓機構證書的主教教師進行示範指導,為家長了解蒙氏理念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加直觀的窗口。
  • 蒙氏,華德福,瑞吉歐背後的秘密!
    其次,關於傳統幼兒園和先進理念幼兒園國外三大幼兒教育體系分別為:蒙氏、華德福和瑞吉歐。蒙氏教育是以義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教育方法。最開始是以治療問題兒童為初衷的。
  • 每月學費上萬的蒙氏、華德福……這麼貴的幼兒園到底在教些什麼?
    「樂他樂康」是安安教育倡導的自閉症康復教育模式
  • 國外教育系列:華德福教育好在哪?選學校家長必知的華德福模式
    昨天,考拉細細地跟大家分享了蒙臺梭利教育法的一些歷史沿革、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想必家長朋友們對蒙臺梭利教育法都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按照我們的國外教育專題分享系列,今天考拉會重點聊一聊和蒙臺梭利教育法有著大致相同的歷史的「華德福教育」。
  • 蒙氏、瑞吉歐、IB教育什麼區別?深圳5種熱門教育體系出爐
    各位家長對哪類教育體系更認可呢?5大教學體系概況目前國內主流的幼兒園教育體系基本分為這幾大類:蒙特梭利教育體系、瑞吉歐教育體系、華德福教育體系、高瞻、IB教育體系。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教育體系思想,如森林教育。蒙特梭利蒙氏是大眾最為熟悉的教育理念,現在很多幼兒園都以這個做招牌,是家長們討論熱度最高的一種教育理念。
  • 蒙氏教育=優質教育?可別再被忽悠了
    相信家裡有孩子的父母,一定都聽說過「蒙特梭利育兒法」。最近有不少媽媽都在問我,蒙特梭利育兒法到底適不適合中國孩子。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蒙特梭利育兒法」。所謂「蒙特梭利育兒法」是指,由義大利著名教育學家瑪莉亞·蒙特梭利獨創的一套教學法。
  • 都在推崇蒙氏教育,但蒙氏教育的真正意義你知多少?
    一說起育兒就不免提到幼兒園,一提幼兒園呢,不免提到現在幼兒教育最推行的就是蒙氏教育,身邊很多媽媽在給寶寶選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提到哪個幼兒園是施行蒙氏教育的,去那裡如何如何好。我自己甚至也被朋友教育過好多次,說她女兒上的那個幼兒園也就是蒙氏教育,然後跟我說那裡的蒙氏教育如何如何好,那裡老師如何專業精攻蒙氏教育,給她女兒及其他小朋友安排的課程如何地有科學性,比如,中班已經開始學拼音,認字,甚至還有唐詩……完全不像其他幼兒園,只會帶小孩子玩,說是幼兒園其實就是高級點的保姆所。
  • 蒙氏教育,讓每個孩子都精彩
    在色彩繽紛的六月,在激情火熱的盛夏,一場關於教育的發布會,一場關於愛的專題盛宴,在美麗的軒轅故裡—遷安隆重開幕。6月29日上午八點整,弘毅二幼蒙氏教育發布會暨《讓每個孩子都精彩》大型公益講座在錦江飯店大會廳準時召開。
  • 華德福教育與瑞吉歐教育之教師觀比較研究
    在華德福與瑞吉歐教育模式中,教師擁有相似的目標,即做兒童的養育者、夥伴和人生的嚮導。他們強調教學環境的「審美性」與「舒適性」,強調教學工具的準備以及對兒童的尊重,同時,教師和家長的夥伴關係在兩種教育模式中都具有較高的重要性。然而,兩種教育模式對兒童成長發展的看法不同,對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角色認定也存在一定差異。
  • 華德福教育的奧秘——高中教育
    他正在唱歌劇,我當時被他的天才表現打動了,因為他極具運動能力還有獨特的藝術敏感。我自忖:「在美國,有多少名教練擁有一名優秀的左撇子接球手,還能夠在日暮時歌唱莫扎特的名劇《唐·喬凡尼》呢?」 這次經歷為我更能清晰地理解華德福教育的價值所在提供了另外一種理解這種教育的契機,這位年輕人就是這種「三維範式」教育的具體化身。
  • 在蒙氏教育中,ami就真的比ams好嗎?
    在蒙氏教育中,很多人都覺得ami好像比ams更純正一些,甚至有的學完ami的老師會說,ami是皇帝的角色,ams是乞丐的身份!我也不知道為什麼ami的老師,那麼看不上ams的老師!Nancy McCormick Rambusch受AMI的委任,帶領美國的蒙氏追隨者們創辦的,當時馬裡奧,也就是蒙臺梭利的兒子,因為Nancy在美國做了一些調整,跟美國的文化更相符,也就是將ami變成了接地氣的ams,所以馬裡奧就覺得不行,不可以,後來也就分家了!
  • 德國華德福教育的特色
    華德福教育的現狀華德福是全球成長最快的教育體系,目前全世界約有一千所華德福學校、一千四百所華德福幼兒園分布在八十三個國家,並持續增加中。角落常見的布置是「季節桌」,鋪有棉布的小桌子,上頭可能放著當季蔬果、木工手偶,或者只是孩子信手撿回的石頭與花草。隨著華德福教育在臺灣的能見度愈來愈高,對師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華德福有自己的一套師資培訓系統,目前國內有三個地方開辦師培課程:宜蘭人智學教育基金會、新竹教育大學、臺中豐樂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