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朋友們來看空空媽叨育兒,我們一起分享交流,做個「會養」的媽媽。
一說起育兒就不免提到幼兒園,一提幼兒園呢,不免提到現在幼兒教育最推行的就是蒙氏教育,身邊很多媽媽在給寶寶選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提到哪個幼兒園是施行蒙氏教育的,去那裡如何如何好。
我自己甚至也被朋友教育過好多次,說她女兒上的那個幼兒園也就是蒙氏教育,然後跟我說那裡的蒙氏教育如何如何好,那裡老師如何專業精攻蒙氏教育,給她女兒及其他小朋友安排的課程如何地有科學性,比如,中班已經開始學拼音,認字,甚至還有唐詩……完全不像其他幼兒園,只會帶小孩子玩,說是幼兒園其實就是高級點的保姆所。
這裡,我並不想說這個幼兒園的教學有問題,我想有可能是我這位朋友因為不了解而對蒙氏教育有誤讀。可能也有很多家長對蒙氏教育也是一點也不了解。
其實蒙氏教育全稱是蒙臺梭利(Montessori)教學法,是由義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傾其畢生經歷所創造的。其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
在蒙氏教室裡,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發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可以說蒙氏教育的主要特點就是通過老師們營造出來的「玩具」,讓孩子們在玩的時候,學會生活常識,數學知識,科學知識,並且讓他們的手腳,感官,以及語言能力都得到全方位的鍛鍊和發展!用我們的中國老話說就是寓教於玩。
蒙氏教育的真正意義是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學習,並且掌握如何自己去學習的辦法。而不是說老師讓他們學會了多少拼音,多少漢字,多少唐詩。還是用我們的老話說,就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也就是說它可能不會讓你的孩子在短時間內學會媽媽們期望的多高深的知識,因為蒙氏教育的真正核心不是把知識這一條條小魚直接塞給他們,而是把如何找到小魚,並且抓住小魚的辦法教給孩子們。
舉個最通俗的例子,就像我們教寶寶自己吃飯。放在蒙氏教學裡,它可能就會通過各種可愛的碗筷等等先吸引寶寶對飯碗的探知欲,加上大人吃飯本身就會引起寶寶的模仿欲望。這之後呢,可能還會讓寶寶先把玩碗具以及觀察大人的吃飯行為來讓寶寶自己摸索如何拿好碗具。再然後才是寶寶自己慢慢學會吃飯的過程。
當然,我們都知道,實際生活中,我們恨不得自己的娃三秒鐘就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並且還能不搞得滿地滿衣服都是飯粒菜肉。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直接把碗筷塞給娃,然後直接告訴他要怎麼拿,怎麼吃。甚至,為了避免漫長又繁瑣的收拾過程,很多家長都是寧願自己直接餵飯。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孩子,五六歲還不能自己好好吃飯。
所以,媽媽爸爸們看懂了蒙氏教育的真正內涵了嗎,它並不是我們想像中如何讓你我的娃比別人的娃如何更快更早的學會更多的東西。它的主旨是讓孩子們通過自身的探索掌握學習這個能力,孩子們在掌握這個能力後,再不斷地去學習更多的新事物。
其實說得再通俗一點,就是蒙氏教育倡導的是孩子主動求知的過程,而不是被動被老師灌輸知識的過程,一個是主動要,一個是等著被「餵」。
但是,也不能直接就把蒙氏教育等同於讓孩子亂玩,不是。蒙氏教育是有章法地引導孩子們玩。所以,不要看到一個幼兒園給孩子們提供了各種玩樂設施它就是蒙氏教育了,不是。也不要看到一個幼兒園天天給孩子們超前教什麼唐詩宋詞就是蒙氏教育了,更不是!
其實,說到底,蒙氏教學也好,其他教學也好,我想爸爸媽媽們多數是希望自己的娃不落後於別人就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古就是我們很多人的夙願,我只是希望家長們不要盲目地聽到蒙氏教育就往上湊,至少我們自己也先了解清楚一些,對自己如何更好教好自己的娃也是有好處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蒙氏教育的一些淺見之言,如果有誤,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