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當在國內傳統幼兒的教育觀念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的時候。那些,舶來品的意義就超乎了人們的想像。以洪水猛獸般的速度迅速佔領原本擁擠不堪的幼兒教育資源。
首先,最出名的莫過於蒙氏教育。即蒙臺梭利教育的簡稱。創始人是瑪利亞•蒙臺梭利。
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對兒童的創造性潛力、兒童的學習動機以及作為一個人的權利及信念的基礎之上。蒙氏教育以兒童為中心,是混齡教育,跟隨兒童發展,鼓勵兒童專注,體腦和諧並重,環境布置多元化,注重培養獨立,鼓勵孩子發現錯誤,注重真實體驗,師生個別互動。
蒙臺梭利的初級教學法適用於3~6歲的兒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運動教育
讓幼兒通過坐、起、走、穿衣、脫衣、取物、照料動植物等行為得到良好的體育練習外,還發明了種種器具,如螺旋梯、搖椅等等,幫助幼兒進行訓練,還編制了體操乃至於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別練習。
感官教育
蒙臺梭利認為,感官訓練既為兒童將來的實際生活作準備,又是兒童接受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基礎。
知識教育
結合感官訓練,提早讓兒童接受讀、寫、算、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同時,通過談話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
實際生活練習
如穿衣、個人衛生、室內整理等,使兒童不需別人幫助而能自己處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項,培養其獨立性。
傳統的幼兒園教育。傳統幼教以教師為中心,以年齡區分年級,學習相同內容,學習時間有限,腦力體力分離,教師統一安排,教師評定打分,依靠記憶學習,教師集中授課。
蒙氏園特別強調兒童的獨立性,要求教育者順應兒童成長的自然規律,而不是強行給孩子灌輸知識。所以也有人認為蒙氏教育就是「強調自由、不教的教育」。其實對也不對,孩子雖然獨立完成探索,大部分時候老師是從旁觀察孩子們的行為,但老師也會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指導,也會組織小組活動等。
蒙氏園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混齡教學。大孩子可以作為老師的小助手照顧小一點的孩子,小孩子也很容易模仿、學習大孩子。這對孩子們培養同理心,人際交往都有好處。
而普通幼兒園小孩比較遵守紀律,很多事情第一考慮是老師讓不讓做,會不會遭到批評,不太敢做事。
一般蒙氏幼兒園出來的小孩在1-2年級可能都不是突出,因為1-2年級,老師需要聽話的小孩。而到了3年級,教學任務重了,老師對小孩看重不再是聽話了。這時蒙氏幼兒園出來的小孩優勢就突出了。因為他們比較專注,做事知道規則,不用老師操心。同時綜合能力強,學習優勢突出。
至於小孩上完幼兒園後,小孩在上小學時,會不會成為異類,不太「聽話」,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我們想小孩成為怎樣的人呢?一個取悅老師的人,還是一個知道規則,自由有主見的人呢?
另一方面由於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起步晚,加之網絡時代,信息碎片化嚴重,很多人對蒙氏教育,尤其是蒙氏家庭教育一知半解,甚至存在很多誤解。
誤解 1
蒙臺梭利教育是舶來品,只適合國外家庭。
蒙臺梭利教育雖然起源於歐洲,但是在全世界都已開花結果。無論是在北美和西歐的發達國家,還是在非洲和印度的偏遠地區,在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我們都能發現很多在家實踐蒙氏教育的父母。蒙臺梭利家庭教育完全不受地域、文化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全世界父母都可以將其輕輕鬆鬆帶回家,讓孩子受益。
誤解 2
蒙臺梭利教育是一百年前創設的,是否能適用當今時代?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與其他很多教育理念都不相同,它不僅僅是一種教育哲學。蒙氏教育的幾大核心理念已經得到了最新神經生物學和發展心理學的科學驗證,是真正的科學教育法之一。而且蒙臺梭利博士本人就有很深厚的科學背景,更重要的是,她常年在育兒一線進行觀察、研究,兩者結合才使她創設了直至今日都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方法。
誤解 3
孩子只能在蒙氏學校才能接受純正的蒙氏教育。
在很多家長的觀念中,蒙氏教育實際上只參與兒童的早期教育,意味著蒙氏教育是安慰的工具,甚至是退出貴族教育的代名詞 ,但實際上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教育概念裡有教和育兩個部分,教是啟發性的信息的培養,育是兒童心性的培養,如果只有信息輸入沒有心性的培養,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如果離開父母的親身示範和孩子的互動,這種愛的連接性失去的話,教育是不完整的。
誤解 4
只有那些生活優渥,不需要加班、做家務的父母才有可能在家實踐蒙氏教育。
很多中國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平時那麼忙,哪有時間和精力實踐這套蒙臺梭利家庭方案?其實這套方案,不論是從睡眠、進餐,還是從護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來講,提出的都是科學、高效的育兒建議。也許剛開始實踐起來不是那麼容易,但是大家很快就能體會到科學育兒的好處。
蒙臺梭利認為幹涉兒童自由行動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強制性的,懲罰成了教育的同義詞。她強調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她特製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兒童進行感官練習。
蒙氏思想的精髓,讓我們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就會覺得有據可依,不會方寸大亂沒有方向,從而被繁雜的教育理念亂了頭腦。孩子們生來有自發的生命力,他們的心智本身就有吸收力的傾向,而不是一張白紙,家長的任務就是追隨孩子的個性和變化,把握孩子的關鍵時期提供相應的最適合孩子個性的學習環境,培養自尊自信的孩子,大概可以作為蒙氏理念的總結。
不難看出,蒙臺梭利上述做法對於幼兒教育來說有許多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