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具最初是給一些智力上比較低下的孩子用的,當時蒙臺梭利為了讓那些貧民窟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有所進步,所以發明了一些教具,尤其在數學思維方面的教具對孩子的成長確實影響很大。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具的推廣也應用到了正常孩子的身上,各種打著蒙氏旗幟的幼兒園都推崇教具的操作,到底效果怎麼樣?
很多人總是感慨蒙氏幼兒園的孩子如何如何的認真操作教具,其實不是教具多麼神秘,而是蒙氏幼兒園教室裡只是擺放一些教具,其他玩具很少,可供選擇的東西很少,不是說教具多麼吸引孩子,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每個孩子的家裡會有很多吸引人的玩具,孩子會因為吸引而去反覆的擺弄那個玩具,但是教具是不同的,感官教具孩子可以當成玩具的那樣去操作,但是數學教具,需要動用邏輯和思維,很多幼兒園其實只是掛著蒙氏的旗幟,因為很多家長不會天天關注孩子的教學情況,很多家長也不懂數學教具的操作,具體孩子學習到什麼程度,也不得而知。
一種教學方法需要的是推動和提升,但不是照搬過來,蒙氏教具用到智力低下的孩子身上,我們就這樣照搬到正常孩子身上嗎?國內的所謂的推廣專家和機構,其實只是熱衷照搬,真正懂教具的人也很少。正常的孩子對很多東西理解很快,比如感官圓柱插座,會很快的就操作熟練,孩子真的能天天反覆操作嗎?有多少人說真話?一個教室裡的那麼多教具,孩子是真的是沉浸在教具裡,還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還是因為迫於老師的壓力而去被動操作,內心的主動和喜歡的因素有多少?一個老師就是機械的給孩子走教案流程,讓孩子就是機械的操作,老師對每個個體孩子的差異你觀察到了嗎?傳統蒙氏太強調了這種機械性,對於智力低下的孩子可以這樣,但是正常的孩子思維更活躍,興趣更廣泛,本來數學是來自生活,數學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難道數學的訓練就只剩下機械的操作教具了嗎?為什麼課堂上就不把教具和生活結合起來,多用一些生活的例子來結合教具,這樣效果不是更好嗎?為什麼國內打破模仿的思維這麼難?專家是滿天飛,張口就說自己是專業老師,你真的很專業嗎?
生活就是教育,我們把活生生的生活引入教學,結合教具,效果會更好,而且更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中國人喜歡照搬,但是真正思考教育真相的人很少,一種教育理念從國外搬過來,除了複製就是膜拜,蒙臺梭利也是人,她不是神,她也不是開悟的神,她用到智力低下的孩子身上,我們用到正常孩子的身上,教學模式能一樣嗎?鮮活有趣的數學教學難道就變得那麼枯燥嗎?
關於教具,只要適合孩子用的都是可以的,非得成人的思維貼上標籤,這是專業的,那是不專業的,路邊的幾根樹枝,幾個石子,能用到數學教學上,這也是教具,而且更專業。現在很多家庭版本教具,靈活性更強,數學邏輯的東西更多,針對性比幼兒園的更強。幼兒園的教具是很大,數棒一米多高,但是你能讓孩子操作合成分解嗎,孩子能靈靈活的操作嗎?教具的操作不是搬運活動,不是越大越好,大了你如何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這不是購買商品越大越沾光,你要考慮教學的。家庭教學靈活性更強,家長對孩子的掌握情況更加有數,家長可以多結合生活的例子,把教具和生活聯繫起來,教具只是搭建生活和數學的一個工具,這個聯繫的過程還是必須有的,任何教學如果脫離了生活,都會是枯燥的,都會是讓孩子厭倦的。
數學方面就是量的認識,數的認識,量和數的結合,以及量的運算,數的運算,幾何形狀的認識,立體空間訓練以及邏輯思維訓練。量我們要多用生活中的物品,讓孩子進行點數,然後再可以結合教具的量進行訓練。數是量的表示,數是抽象的符號,當量的概念熟悉了,我們就可以進入數的概念,訓練孩子數和量的對應,這種訓練生活中都可以進行的。家庭教學的好處就是家長可以分解開教學,可以把教學穿插到生活中去,再有難度的東西,只要是分解開,一點點的進行,都不會真正是難題。家庭更能觀察孩子,更能照顧到個體的成長,幼兒園的老師有多少真正會觀察孩子的?有多少是真正關注個體差異的?
只要是想引導訓練孩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家長就必須要用心,購買教具不等於你真正堅持下去,很多家長只是浮躁,只是追求一種安全感,教具可以很容易的購買到,但是真要是讓家長用心去研究教具和教學,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逃避,一套教具就是那些操作方式,你真正的用心體驗過多少次?真的那麼難嗎?最多是二年級數學的難度,真的難倒家長了嗎?你把教具扔給孩子,感官教具孩子可以當玩具去操作幾下,但是數學教具家長必須要引導的,必須結合生活,結合教具,結合孩子的能力,這樣才會真正出效果。
很多家長充滿了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和迷茫,選擇教具也只是填充內心的那種安全感,真要是讓家長行動研究教學,家長又開始退縮,不是教學多麼難,是家長就從來沒有真正邁出第一步。有人會說孩子怎麼不學,不是孩子的問題,是你對生活的理解不夠,你沒有把生活和教具結合起來,是家長你總是想省事。
很多家長習慣給孩子要成績,說孩子如何如何的不努力,說孩子的各種缺點和不足,動嘴的家長很多,真正用心引導孩子的很少很少,尤其上了小學後,家長需要引導的更多,因為孩子面對的功課很多,孩子也會感覺到吃力和困難,我們家長不能只是抱怨應試教育的不公平,畢竟孩子還是要面對學習的,超越來自面對,而不是抱怨生活。
關於教具的分類我簡單說說,教具分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數學邏輯教具,語言文化教具,科學教具。生活才是最好的訓練,都是鮮活的,衣食住行的點點滴滴的生活,你不用去找木頭教具,很多家長喜歡找生活教具,難道你的沒有在生活中嗎?語言文化教具,難道木頭教具真能表達語言文化嗎?帶著孩子多閱讀,多交流,這才是根本。科學也不是搞幾個拼圖的問題,科學的範疇更廣泛,不要被木頭教具的局限限制了你。感官教具是為了數學教具而準備的,我們結合生活,把感官和數學教具利用起來就可以了,孩子的數學邏輯能力會很好。
任何東西都是必須用心,家長必須回歸淡定的心態,想從邏輯思維方面訓練孩子,你就必須耐心的先自己搞懂教學,然後結合孩子的情況靈活的引導,學會把有難度的教學分解開,一點點的進行,多融入到生活中,天才的孩子很少,在智力訓練方面,我們大人還是必須要付出去引領孩子的,走出動嘴的誤區,多行動起來吧。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做自己,家長首先要做自己,做為教師也要做自己,任何教育理念都是需要人去推動的,而不是在停留在因循守舊的層面,不是停留在膜拜權威迷信權威的層面,做自己你才會完成推動,你才會看到更深的東西,真正的教育才會出現!
中國蒙特梭利教育www.mengtesuoli.com
微信公眾號montessori-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