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很多人對蒙氏教育的「印象」
聽說蒙氏教育中的蒙氏數學不錯,孩子能在幼兒園階段就學到分數呢!」
「蒙氏班級裡的孩子,老師是會給孩子很大自由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孩子們在蒙氏幼兒園,每天都會做各種各樣的工作,可充實了」
「蒙氏幼兒園分班,是混齡,幾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在一起學習,能學好嗎?」
隨著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對教育方面的諮詢、方法、模式等,也更加關注了,尤其是80後90後的家長,對幼兒教育也更加重視起來,在選幼兒園時就會非常的慎重,逐漸的很多教育模式也進入了各位家長的視野當中,像「蒙特梭利教育」「高瞻High_Scope」「瑞吉歐」「華德福」等等,再加上國內很多優質的傳統幼兒園,可以說很多家長在擇園上,有些眼花繚亂了。
02我們都真心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作為一名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並非常有幸的成為了一名AMS國際認證的蒙氏老師,對蒙氏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作為家庭教育諮詢工作者,深知教育、尤其0-6歲這個階段,良好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之深遠,所以非常願意藉此平臺跟大家分享、與大家一起學習、討論有關育兒方面的內容。
我們都希望孩子們可以成為「世界公民」,希望TA們成為:
自由的終身學習者
敏捷的思考者
有創造力的問題解決者
有責任感的風險承擔者
有同理心的人
自信、有責任感、懂得尊敬的成人
卓越的交流者
......
昨天在我的百家號上發布了心的蒙氏教學視頻,有網友對視頻內容的一些細節非常感興趣,不得不說現在的網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非常關注,對一些教育問題和教育細節的看法和研究,也非常的認真。所以就這幾天網友,對一些教育方面和蒙氏教學方法方面的的反饋進行了梳理,這片文章,主要以蒙氏教育為主線,跟大家聊一聊,被「吹爆」的蒙氏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哪些在家裡也是可以運用的。
03淺談蒙氏教育之——混齡教育
蒙氏教育目前來說在咱們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純正的蒙氏教育學校(多以幼兒園為主),大多數還是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並且一所純正的蒙氏學校學費不菲,動戈每月幾千過萬,一般這樣的學習硬體和軟體都是非常不錯的,因著學費較高也被一些家長朋友們看作是「高端學校」。是不是高端學校,暫且不論,但不得不說,蒙氏的教育方法可以說很「高大上」了。在這裡要特別值得一說的是:教育的第一現場在家庭,而蒙氏教育的理念也可以很好的在家運用。
在蒙氏教育理念中,有太多的內容可以跟大家分享,今天以「混齡教育」為主題,看混齡教育在班級運用的背後意義是什麼,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做哪些參考呢?
混齡教育在大多數的家長看來,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與我們印象中的幼兒園模式不符,大家就有些疑問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在一個班能學到什麼呢?」梳理了一下幾點:
1.{區別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
其實,在蒙氏教室裡面老師在「教」孩子時,和傳統教育模式中集中上課、同一目標,是不一樣的,在蒙氏教室中,多以「一對一的個別化指導」「小組展示」「集體展示為主」,老師的角色是「幫助者」「引導者」「環境創設者」,簡單來說,因為每個孩子都存在個體差異性,無論是生理上、心理上、潛能方面、愛好方面,發展速度和學習節奏都各不相同,所以在蒙氏班級,班內的老師會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發展狀況,進行「教」學。家長完全不用擔心,年齡小的孩子,聽不懂大孩子學的內容;大孩子對小孩子學的內容,太過簡單或不感興趣。(還有學習內容方面,會再推其他的文,跟大家做介紹)
2. {提供真實的社交環境}
蒙特梭利博士的教育理念中,提出了「敏感期」的理論,其中在孩子2.5歲左右,就出現了社會交往的敏感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不在以自我為中心,開始有了社交需求,所以在這個年齡階段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年齡階段相仿的、適合的社交環境,有利於促進孩子的社會交往,比如最簡單的「禮貌用語的使用」「基本社交技巧的建立」「真實的不斷遞進的社會關係互動」等等。
舉個例子來說:班內小朋友在蒙氏工作時間,很多時候孩子們會自由自主的選擇操作的工作,有時候就會出現一種情況,一個小朋友(或幾個小朋友一起)正在做一個工作,另一個小朋友也想要做這個工作,或者想加入這個工作當中,那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社交互動。那當這種情況開始出現時,也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A:想加入的小朋友,不經允許,「爭搶」工作或是強行加入,結果大多不歡而散或產生矛盾。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孩子,沒有社交技巧不會說不知道怎麼表達、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可以提供幫助,所以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B:想加入工作的小朋友,詢問正在工作的小朋友「我可以跟你(或你們)一起工作嗎?」,這個時候工作的小朋友可能回答「好的」或「不可以」。那如果選擇一起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的問題,比如這個工作誰來主導?規則誰來制定等。如果得到不可以在一起工作的回答,那這個小朋友要學會接受這樣的回應,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請求都會得到回應,或是自己想要的結果。或者他可以選擇再多問幾次、或者等他們做完了再去拿取這個工作。
人的一生,無論在哪裡、與什麼人、有什麼關係,都是要「社交」的,所以千萬不能輕視,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在這樣的環境互動中,孩子們不僅僅學到了基本的禮貌用語,還逐漸懂得了真實的社交環境是什麼樣子,也了解接受了,在一個社會環境中要遵守的基本的規則等等。
3.{孩子個人能力的提升}
以大帶小是在蒙氏班級中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年齡大的孩子,幫助或是教年齡小的孩子。從技能和知識方面來說,論語種也說「溫故而知新」,孩子通過把已經學會的知識和技能,轉化成自己的內容,在運用自己的方法去交給其他的小朋友,不僅僅把已有知識得到了鞏固強化,而且還在這個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新技能,更加自信,獲得不一樣的成就感。
4.{特殊的學習方式——模仿}
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來說,學習方式更偏向於模仿。所以模仿大孩子學習,是更簡單更容易的。在模仿的這個過程中,孩子是自主自發的,TA需要通過仔細的觀察、通過自我主動的探索,來吸收這個內容。並且孩子在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感受到了來自環境的關愛、友愛、溫暖、TA都會吸收內化,學會感恩、感謝與幫助,在以後別的小朋友需要幫助時,TA也願意去幫助別人。
04混齡教育可以給家長朋友,提供哪些教育參考呢?
其實在家庭教育中,無論是幾口之家,都是有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社會背景、不同信念等差異組成的一個群體,也是一個天然的社交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成人要做到:
1.以身作則。那在這樣的家庭中,家長就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的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細微的表情、不經意的情緒變化,都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反覆得到這樣的信息和感受,就會進入他大腦的長期記憶庫(我有一篇寫性格文章,裡面都有提到人格的發展,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成為他的習慣,從而形成他的人格。
2.把孩子真正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因為只有這樣成人才會給予孩子真正的尊重,有尊重才有接納和認可,尊重接納孩子的想法、愛好、選擇、尊重孩子的學習節奏,尊重接納孩子的不同。同時也因為尊重,成人要知道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即使年齡還小,也要承擔家庭成員的責任。比如,同樣尊重家人、學習平等、學習感恩家人、學習照顧家人的感受、學習幫助家人等等。
雖然長篇大論一番,但也僅僅能說出混齡教育精髓的十之一二,蒙氏的理念中的每個小概念或者小理念,從來都不是單獨發展的,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後面還會跟大家分享更多有關蒙氏教育、家庭教育等的內容,敬請期待!
更多有趣好玩的育兒內容,等你解鎖!!感興趣的話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