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的名字聽上去如此熟悉,但是距離我們卻如此遙遠,近期清華錄取通知書爆紅網絡。
為什麼要進名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清華大學前段時間推出的一部宣傳片《從一到無窮大》。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2018年,30年間清華大學一共招收了5萬多名本科生。
其中走出了許許多多的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各行各業許多優秀的頂尖人才。
這五萬多學生中無一不是一紙通知書,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
就比如今天要講的主人公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他的一生足夠你驚訝!
簡介:
薛其坤,1963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材料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二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此時是頂尖科學家的他,以前卻是草地上一個放牛娃。對於家裡出現了唯一一個大學生,家裡是樂開了花。
走出了農村,步入了清華學堂,接觸了世界的科技前沿。
他不負老天的重望,此後二十多年裡,他每天工作15個小時,終於帶領團隊率先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取得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並在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而且,在清華任教,培育出了許多優秀的國家棟梁。
從當初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全球頂端」,當之無愧的為自己交上了一份合格的試卷!
這,就是名校的魅力,不論出身、不論貴賤,只要你足夠努力,就可以為你創造價值,從無到有。
就像罕見的翡翠,被砂石包裹著,看不出它的光芒,但是如果放在懂行的手裡,就會綻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學生,就是最大的例子。伯樂與千裡馬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
所以說,接受教育固然重要,但真正影響一個人高度的,是他在哪裡接受教育。
名校和普通學校的區別
王媽媽是賣菜的,因為沒有上過學,所以就不願讓女兒去上學,感覺上學還得花錢,不如直接幫自己掙錢,早工作早掙錢的心理。
而開超市的李媽媽經常勸王媽媽,女兒算錢這麼好怎麼不讓她去上學,將來說不定出人頭地,王媽媽聽了李媽媽的話讓女兒去上學了,但是讓女兒以蔬菜攤為重。
而李媽媽卻讓孩子以學習為重,經常給孩子報重點學習班上重點學校;
就這樣,王媽媽的女兒多年以後繼承了媽媽的菜攤,繼續賣菜,而開超市李媽媽的兒子考上了重點大學,功成名就!
眼界有多寬,你的格局才會有多大。
我有一個朋友,本科在一個二類的政法院校讀的英語專業,政法和英語的搭配,讓人覺得很彆扭。
朋友大學前兩年,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混」過來的,除了應付考試,幾乎沒去過圖書館。
一切都在她大三時發生了轉變。
有一次,朋友去了對外經貿大學,在那裡,她被深深震撼了。
同樣是英語專業,外經貿的老師所舉的是上周《經濟學人》的案例,外經貿的學長學姐動輒就是業餘翻譯界的大神。
人才為政事之本,而學校尤為人才之本也。
一張文憑或許並不能保證一個人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但多數情況下,能讓你不至於跌落谷底。
當然,名校出身並不是萬能保險,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人也大有人在,可是這不是我們看低名校的理由。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在名校裡鍛造了遠見卓識、培養了學習能力、積聚了人脈資源的人,離成功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