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2017年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在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龍門小學召開。市教育局、東風教育分局、市直學校和各縣市區德育工作負責人近200人齊聚一堂,就我市2017年各地各校的德育品牌與亮點、創文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如何貫徹落實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進行交流和探討。
會上,龍門小學、茅箭區武當路小學、竹谿縣教育局等6家單位就各自德育工作的經驗做法作了典型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還現場觀摩了龍門小學開展的家長讀書會、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以及開發區實驗小學大課間、社團活動等特色德育活動。會議決定明年在全市開展 「十大特色德育品牌」評選活動,要求各校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一校一品」,百花齊放。
■記者鍾久山 通訊員王瀾 劉忠東
貫徹《指南》,構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會上,市教育局副局長劉榮就《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主要內容和特點進行了解讀。
今年8月,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指南》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結合中小學校德育工作實際,突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學段特色,很好地體現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根本性質,闡明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價值方向,總結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優秀經驗,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時代性和實踐針對性。《指南》明確了中小學德育工作要「做什麼」和「怎麼做」,將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為中小學開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一個基本原則,也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督導、評價中小學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劉榮指出,「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黨的十九大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明確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對中小學德育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市教育局要求我市各校要認真貫徹落實《指南》,紮實實施德育課程,優化教學效果;將德育貫穿各學科教學,加強學科滲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氛圍;豐富校內德育活動,確保活動效果;建好用足校外實踐平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等。下一步,全市各地各校德育工作將圍繞推動德育工作體系化、育人方式制度化、文化育人標準化、德育師資優質化、特色工作品牌化等展開,努力構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積累經驗,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會上,龍門小學、武當路小學、竹谿縣教育局等6家單位就各自德育工作的經驗做法作了交流發言。
近年來,我市各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為根本,積累了很多德育工作的經驗做法,為全面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我的願望是能夠代表學校參加一次比賽!」「我明白只要有一個人來和我競爭,我就會落選,但我不怕,因為我想為大家服務。」市廣東路小學的孩子們常常語出驚人
學生的改變源於該校提出的「班級管理民主化」理念。現在,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建立民主選舉、評議班幹部制度,形成班級自主運作機制等做法已在該校蔚然成風。
除了廣東路小學,市五堰小學在班級管理中也在踐行民主管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班級管理模式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控力,提高了班級凝聚力。
除了班級實行民主管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也為孩子們張揚個性提供了舞臺。如東風22小學已組建有國學、科技、藝術、體育四大類社團30多個,竹溪一中學生社團已達60餘個。
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開展德育的重要手段。現階段,我市各地高度重視青少年活動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宮及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通過活動育人、實踐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鄖陽區先後投資1500餘萬元用於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改擴建,可一次性接待500名學生同時參加活動;建成了19個鄉村學校少年宮;全區中小學建成「留守兒童之家」76個,架設親情電話357部,建設網際網路親情聊天室156個,配備專兼職服務教職工280名,在課餘、節假日免費向留守兒童開放。
除此之外,組建家長委員會、教師訪萬家、班級文化建設、德育課題研究、構建德育校本課程、開展德育主題教育活動等也正在我市各校深入推進。這些做法多方面、多層次地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科學性,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了和諧安全、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
不斷創新,打造更多特色德育品牌
2016年,茅箭區武當路小學立足學校實際,適時提出了構建「彩虹德育」這一核心生命德育理念。「彩虹德育」即將德育工作賦之以紅、橙、黃、綠、青、藍、紫形象貼切的色彩,以生命教育浸潤校園,讓校園煥發生命的氣息,讓學生綻放生命的精彩,讓德育工作充滿生機與活力,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德育之路。
現在,武當路小學不僅構建了「彩虹德育」課程理念,營造了「彩虹德育」課程文化,還探究了「彩虹德育」校本課程,開發了「彩虹德育」系列課程,為孩子們的幸福人生打造了亮麗的精神底色。不只是武當路小學,我市各校在踐行學生德育工作的過程中,也形成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德育品牌。
今年初,竹谿縣教育局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以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為契機,在全縣學校廣泛開展家規家訓進校園和慈孝文化建設。該縣將「國學大講堂」和「道德大講堂」辦成家風傳承的課堂和基地,重點講授竹溪慈孝家風文化,普及家規家訓家風知識;在全縣師生中廣泛開展「家規家訓」徵集評比活動,評選一批優秀的家規家訓,並以展板的形式進行宣傳展示;開展「模範典型」大評選,以「六一」國際兒童節為契機,在全縣廣泛開展美德少年、最美少年、孝心少年大評選活動。
現如今,我市各校已經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特色德育品牌,如市十六中的「青少年模擬法庭」、市實驗小學的「體驗式德育」、市柳林小學的「正面管教」、竹山縣張振武小學的「快樂德育」、房縣實驗小學「五心(星)德育」等。明年,我市將展開「十大特色德育品牌」評選活動,目的就是希望各校結合實際,努力打造出更多內涵豐富、極具地方特色的德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