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庫文選】影視劇裡的黑暗主題為何如此之多?

2020-12-16 參考消息

Why Are There So Many Dark Themes in TV and Movies?

影視劇裡的黑暗主題為何如此之多?

Molly Driscoll

莫莉·德裡斯科爾

Looking for a bright comedy or unambiguously good characters in a movie or TV show?

想找一部歡快的喜劇,或者是影視節目裡絕對的正面角色?

Such entertainment fare seems increasingly rare these days. Pop culture now favors dark, gloomy worlds filled with morally conflicted protagonists. For example, HBO's 「Game of Thrones」 takes place in a fantasy world where those who try to do the right thing are often punished, sexually assaulted, or killed for their actions. The 「Hunger Games」 film series, which takes place in a dystopian world where children are forced to fight to the death, is now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film franchises of all time.

這樣的娛樂節目現在似乎越來越少了。大眾文化如今青睞黑暗陰鬱的世界,裡面儘是存在道德衝突的主角。例如,HBO有線電視公司的《權力的遊戲》發生在幻想世界,想做好事的人往往因為他們的行為而遭到懲罰、性侵或殺害。系列電影《飢餓遊戲》發生在兒童被迫展開殊死搏鬥的反烏託邦世界,如今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系列電影之一。

Even Superman, the DC comic hero who was traditionally the prototype of a clean-cut do-gooder, is now ethically challenged: In the 2013 film 「Man of Steel,」 he shocked die-hard fans by brutally murdering the villain, General Zod.

DC漫畫英雄超人歷來是輪廓分明的行善者的典型代表,如今連他都有了道德欠缺:在2013年的影片《鋼鐵之軀》中,他殘忍殺死了反派角色佐德將軍,令鐵桿粉絲深感震驚。

Why are global audiences increasingly drawn to these dives into dark worlds populated by flawed and violent heroes — and are these tales helping to strengthen humanity's moral fiber or weakening it?

為什麼全球觀眾越來越痴迷於進入有瑕疵的暴力英雄生活的黑暗世界?這些故事強化還是削弱了人類的道德品行?

Jesse Klein, a sociologist a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says viewers are drawn to these themes in entertainment because they『re personally working through the disconnect they see between the ethically challenging world they live in and the moral guidelines and norms they've been taught.

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社會學家傑西·克萊因說,觀眾之所以痴迷於娛樂節目中的這些主題,是因為他們自身處於他們所生活的存在道德挑戰的世界與所學的道德準則和規範相脫節狀態。

Some say that Hollywood is attempting to fill a vacuum left by religious leaders, as US church and synagogue attendance drops. 「There's been the dramatic rise of the so-called nones — those who no longer subscribe to any religious tradition, and who include increasing numbers of those who label themselves atheists and agnostics. This diverse group now includes nearly 1 in 4 American adults and 35 percent of Millennials, researchers say,」 writes Harry Brunius for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有人說,隨著美國參加教堂和猶太會堂宗教活動的人數減少,好萊塢試圖填補宗教領袖留下的真空。哈裡·布呂紐斯為《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撰文寫道:「所謂的無宗教信仰者顯著增加,也就是不再遵從任何宗教傳統的人,還包括越來越多自稱是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的人。研究人員說,這個多樣化的群體如今包括將近1/4的美國成年人和35%的千禧一代。」

Some viewers simply see these entertainment properties with darker themes as inherently more authentic and sophisticated, says Junhow Wei, an instructor in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ike other observers, Wei says people want morally complex characters because viewers themselves may struggle with moral questions.

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系講師魏軍豪說,有些觀眾只不過認為這些有著較黑暗主題的娛樂產品本來就比較可信,也比較不落俗套。如同其他觀察家一樣,魏說,人們之所以需要道德複雜的角色,是因為觀眾自身可能受到了道德問題的困擾。

Most superhero films are now filled with moral shades of gray. For example, 「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 finds the Marvel team ponde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world-saving, as heroes consider questions such as collateral damage — bystanders being injured and killed when they take out villains. It's a subject that arises in the real world when drones are sent to assassinate suspected Al Qaeda or ISIS terrorists.

大多數超級英雄電影如今充滿了灰色的道德陰影。例如,在《美國隊長:內戰》中,這個漫威團隊在思索他們拯救世界的後果:英雄們思考附帶損失等問題,也就是他們消滅反派時傷及和殺害的旁觀者。這是現實世界中當無人機被派去刺殺「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組織恐怖分子嫌疑人時會出現的話題。

While some observers say there may be value in the moral wrestling or self-examination prompted by these portrayals, that's not why filmmakers or TV execs make them. This is a business, and controversy draws attention, especially in social media. 「If you have more complex, maybe dark shows with complex and morally ambiguous characters, that maybe is one way to cause more conversation,」 Wei says.

有些觀察家說,這些展現方式激發的道德鬥爭或自我審視可能是有價值的,但那不是影片攝製者和電視劇製作者的初衷。這是一門生意,爭議能吸引關注,在社交媒體上尤其如此。魏說:「如果劇情比較複雜,或許比較黑暗,角色性格複雜,道德上模稜兩可,那或許是一種製造更多談資的方式。」(葛雪蕾譯自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6月30日文章)

下一頁:【媒庫文選】取得政治成功的關鍵是什麼?當麥霸

相關焦點

  • 【媒庫文選】政治人物剽竊簡史
    所以,當梅拉尼婭·川普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講部分抄襲米歇爾·歐巴馬在2008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演講時,她就躋身一眾被指剽竊的政治人物之列了。以下是政治人物剽竊的簡史:拜登副總統(1987年)現任副總統的拜登在1987年競選總統時似乎從英國工黨領袖尼爾·金諾克的演講中抄襲了一段。
  • 【媒庫文選】千禧一代為何要創辦全遠程辦公企業
    數十載以來,「辦公室」一直乃美國職場之根本。它一直是品牌的具象體現,是所有員工、主管和客戶的聚集之所,也是完成重大交易和擴張等業務的基地。但情況正開始改變。辦公室漸漸不再是聚集人員的必備之需。畢竟,即刻聯絡到某人的方法多種多樣,無論他們身在何地。而且既然有如此多的企業都做到了虛擬經營,也就不需要有實體的「基地」來實現擴張。
  • 【媒庫文選】一記臭不可聞的猛撲
    地獄裡的惡鳥,全都沒有倖免?什麼!我所有可愛的小雞雛和他們的母親,一記兇狠的猛撲就全沒了嗎?」「Fell」是一個古語,意思是「兇猛的」或「致命的」,只在這個短語和「felon(重罪犯)」一詞當中還保留著這個意思。
  • 【媒庫文選】矽谷初創公司術語字典問世
    如果一家初創企業採用「破解增長」和「病毒循環」之道,有朝一日會不會成為「十角獸」?另一方面,如果這家公司不「吃狗糧」,它會不會變成「人才收購」(的對象)乃至「獨角屍」?矽谷的語言中行話之多足以成為出這樣一本面向不諳此道者的詞典的理由。正如作者所言:「這一地區獨特的商業文化似乎造就了一批新詞——時髦、怪異、有時莫名其妙的詞。」所有這些新詞往往起到了創造「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氛圍」的作用。The book grew out of Ms.
  • 【媒庫文選】答題試牛津,你的聰明夠不夠?
    彭布羅克學院的史蒂芬·塔克解釋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對錯之分,但他希望學生能解釋他們想弄清哪類問題。他說:「與伊莉莎白一世或者溫斯敦·邱吉爾『面對面』雖然令人興奮,但是,如果考生想弄清他們的領導風格,可能最好向廷臣或者戰時內閣成員提問。」
  • 【媒庫文選】乞題(以假定作為論據來辯論)
    (下·李鳳芹譯自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0月18日文章)下一頁:【媒庫文選】一記臭不可聞的猛撲
  • 【媒庫文選】閱讀的必要性
    她會給他打電話,問他學校裡的事或日常情況。他會簡短回答:很好,沒什麼,不是。有一天,她問他在讀什麼書。他那時剛開始看《飢餓遊戲》,這是蘇珊·柯林斯寫的一系列反烏託邦青少年小說。奶奶決定讀讀第一部,這樣下次通電話時她可以跟孫子聊聊這本書。她不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什麼,但剛讀了幾頁就迷上了。
  • 【媒庫文選】社交媒體讓詞語變短
    「Jomo」意為「錯過之樂」,通常在一個人決定放棄應邀參加聚會而一點不擔心錯過盛況時使用。據信這是柯林斯的榜單上首次包含一個縮寫詞。柯林斯從2012年開始發布這一榜單,褒揚一些使用頻率大大增加的詞語。這個榜單還延續了去年的主題,反映了許多人現在努力追求關注自身幸福的明智生活方式。專家們說,自去年以來,「舒心」——創造舒適親切氛圍的理念——的使用頻率幾乎翻了一番。
  • 【媒庫文選】男性能如何在STEM領域幫助女性
    類似地,據美國商務部經濟統計局統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崗位僅24%由女性佔據,像工程這類學科的性別偏見還要嚴重得多。還有大量文獻反映STEM領域對女性的偏見,影響著學術界的方方面面,包括錄用、發表論文、論文引用次數以及教學。
  • 【媒庫文選】誘人麵條風靡寮國
    那就讓我們徑直走向風景如畫的琅勃拉邦的一家麵館,來一趟這種越來越受歡迎的文化碰撞之旅吧。The process begins with tangy fermented soybean paste, the critical element that can be hard to find outside Southeast Asia.
  • 【媒庫文選】為何"未婚夫"一詞不再流行
    在訂婚的一年時間裡,我沒有哪次能在說這個詞的時候不感覺自己像個神經病。And I am not alone.隨著這個國家裡婚姻的特有定義發生變化,不管是異性還是同性伴侶都正以一種玩笑的態度對待婚姻的專門術語,例如選擇用「伴侶」這個詞取代表明性別的丈夫和妻子說法。所以,毫不奇怪,「未婚夫」(或者未婚妻)也正面臨著同樣的命運。
  • 【媒庫文選】美式英語缺失「U」的來龍去脈
    當我的美國編輯讓我研究一下為什麼英國人拼寫的單詞多了那麼多「u」時,我立刻意識到,他完全搞錯了。作為一名英國記者,我認為我們的拼寫顯然是正確的,是美國人的拼寫在演化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元音字母。實際上,據說在莎士比亞戲劇集的前3個對開本版本中,這兩種拼寫出現的次數一樣多。But by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both the US and the UK started to solidify their preferences,and did so differently.
  • 【媒庫文選】帕裡斯要讀成巴黎嗎?(二)
    (中·塗頎譯自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月12日文章)下一頁:【媒庫文選】帕裡斯要讀成巴黎嗎(一)
  • 【媒庫文選】機器人恐慌言過其實
    (劉白雲譯自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8月17日文章)下一頁:【媒庫文選】誰在網際網路大戰中落敗?
  • 【媒庫文選】你或許未曾聽聞的全世界最盛大購物日
    在某些行業,事實也的確如此,比如在飛機製造方面,中國可能仍落後10年。But in other high-tech areas, China is surprisingly advanced - such as DNA sequencing, mobile advertising and e-commerce.
  • 【媒庫文選】帕裡斯要讀成巴黎嗎(一)
    (塗頎譯自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月12日文章)下一頁:【媒庫文選】網際網路如何改變答讀者問專欄
  • 【媒庫文選】「嗯」「啊」,繞不開就掌控它
    巴爾的摩大學傳播學副教授史蒂文·科恩說,填充語「出現在各種語言各種文化裡」。比如,英語裡的「嗯」在韓語(eum)和法語(euh)裡都有對等詞。科恩還說,世界各地的人都經常使用填充語,把這變成一種「普遍的習慣」。儘管如此,填充語通常名聲不佳。比如,過度使用「好像」給人的既定印象是傻裡傻氣,而「嗯嗯啊啊」則讓對方覺得你猶豫、沒把握或者不自信。
  • 【媒庫文選】網際網路如何改變答讀者問專欄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答讀者問專欄的典型模式是這樣的:給報紙寫信,然後等著一個權威人物回答你的提問。通常所有專欄都有同樣一種等級觀念——這裡是一個知名人物,幫助人們遵從某種關於美好生活的理念。Today, the advice-column field feels both more populated and more intimate.
  • 【媒庫文選】宇宙是平的——接下來呢?
    但是,這個看似簡單的聲明中充滿了許多耐人尋味之處。對於一個三維物體來說「平的」意味著什麼?說到底,我們如何測定宇宙的形狀?既然宇宙是平的,那麼就……這樣了?還有任何其他值得玩味的東西嗎?First, we need to define what we mean by flat.
  • 【媒庫文選】你可能用錯了的5個常見英語俗語
    那麼我們為何會頻頻用錯這其中一些短語呢?以下是莫名其妙迷失在轉換過程中的5個最常見俗語。(上·李鳳芹譯自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0月18日文章)下一頁:【媒庫文選】為何"未婚夫"一詞不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