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敲響警鐘,阿里健康上線心臟管理中心指導患者做好慢病管理

2020-12-20 品玩PingWest

「太突然了,剛剛還在正常工作,隨後就倒地不醒了。」醫院的同事李醫生談起猝死的陳醫生時,依然不敢相信是真的。據了解,猝死的外科主任陳醫生年僅49歲,平時心臟就不太好的他因為長期加班而忽視了對身體的管理,在上班時心肌炎突然發作,送醫後因醫治無效而去世。

報導顯示,猝死是人類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其中,心源性猝死比例較大,佔到了非事故性突發性死亡的80%,我國每年有超過50萬人因心臟病而猝死。而心源性猝死大多數也由慢性的心血管疾病引起,很多猝死者患有冠心病、心肌炎、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等器質性心臟病。並且,由於精神壓力大、缺乏鍛鍊、飲食不健康等因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風險也逐步年輕化,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也會面臨著由慢性病的危變帶來的猝死風險。

除了慢性病的猝死風險,對於慢性病的管理缺失和不合理用藥,也會導致疾病長期難以痊癒,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困擾。「我患有慢性心肌炎也很久了,平時也一直有吃藥。但是這類慢性病的可用藥物很繁多,像肌苷、複方丹參滴丸、心腦康膠囊、冠心舒通膠囊等等都可以用,所以有時候又容易弄錯藥,病情也是時好時壞。」地產公司的設計師肖小姐談起自己的病情時說到。

生活中,與肖小姐有著同樣苦惱的患者並不在少數,來自各大社交平臺的反饋信息顯示,很多心臟病患者都感覺自己缺乏科學的用藥指導和慢病管理,從而導致了病情的反反覆覆,進展緩慢。其實,不管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還是有著三高隱患的群體,都應該在慢性病的管理方面加強重視,並尋求相應舉措來做好慢病管理和科學用藥。

如今,隨著國內最大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阿里健康一系列慢性病管理舉措的推出,這些情況將得到有效的解決。9月29日,在世界心臟日當天,阿里健康正式上線了「心臟管理中心」。網紅心內科專家張之瀛、哈佛大學博士寧毅、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教授曾玫等心血管專家均已進駐平臺。

在阿里健康的心臟病慢病管理體系中,這些專家將通過在線諮詢、線上問診等方式為患者解決疾病問題,讓患者能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情況,並根據疾病現狀,給予科學的用藥指導,讓患者能做到吃對藥、吃好藥,大大提升對病情的防治水平。

除此之外,隨著心臟管理中心的成立,由阿里健康打造的新IP直播節目《健康多選題》也正式上線。在這檔節目中,阿里健康將通過快問快答、用戶自測等年輕人喜好的趣味方式為患者提供關於健康、疾病的各類科普知識,讓大眾在掌握更多健康知識的前提下,隨時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況進行自測和評估。

正是基於阿里集團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用戶還將獲得「30分鐘送藥上門」的購藥保障,讓大家就算面對新冠疫情這類不便出門的風險,也能足不出戶的輕鬆取藥,實現問診、購藥和用藥的閉環。

「慢性病其實挺折騰人的,不過現在阿里健康推出的這些服務,我感覺不僅對於患者的使用價值很高,各項藥品折扣也著實很惠民。」患有心肌炎的肖小姐回顧自己的切身體會。「像慢性心肌炎的一些如乏力、胸悶、氣促等症狀,我以前還挺擔心害怕的,現在通過平臺醫生的詳細講解,我就比較安心,然後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自己也知道如何應對,要及時的吃哪些藥調理。」

正如肖小姐所講到的,隨著阿里健康對慢病管理系統的打造,很多患者開始懂得了如何通過平臺管理好自己的慢性病和合理用藥,從而為慢病生活營造了更安全的環境。「我們期待的就是這樣科學權威、有品質保障、方便快捷的慢病管理平臺和購藥通路。」心臟病患者賈先生在留言區寫下了自己的心聲。

另據阿里健康負責人介紹,隨著慢病管理體系的進一步成熟,除了此前的「阿里健康合理用藥肝病專業委員會」、「阿里健康心臟管理中心」等的建設推進,阿里健康還將在慢病管理領域繼續探索,不斷優化頂層設計並推出更多樣化、全維度的服務體系,以為患者們帶來更好的健康生活。

相關焦點

  • 高以翔猝死 中國的心源性猝死發病率如何?
    11月27日,節目組官方對外宣稱,高以翔死因繫心源性猝死。這是近幾年又一起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的公眾人物「心源性猝死」事件。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中披露,我國每年死於心臟性猝死(SCD)的人數估計為54.4萬人。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 (急診頻道)之(高以翔專題)--(心源性猝死的篩查)
    ○【什麼是心臟性梗死?】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又叫做心臟性猝死,根據《ESC2015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臟猝死的預防管理指南》的定義;「猝死: 明顯健康的個體,症狀發作1 h 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致命事件; 如果死亡未被見證,而事件前24 h 受害者健康狀況良好,則適合該定義。
  • 為什麼年輕人會出現心源性猝死
    前兩天演員高以翔參加節目錄製在奔跑中突然暈厥倒地,未能搶救成功導致不幸身亡,死因為心源性猝死。一些正值青壯年的青中年人發生猝死的病例屢見報端,引起公眾關注。 那麼什麼是心源性猝死,青年人猝死有哪些常見原因,該怎麼預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下。
  • 心源性猝死值得警醒 專家:年輕人更不能大意!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趙映驥 文 市急救中心供圖 近日,重慶一年輕女性在值班時突然心源性疾病去世,讓人們扼腕痛惜。事實上年輕人發生心源性猝死並不少見,今年7月,浙江嘉興一名27歲年輕男子打籃球時突然倒地不起,最後也是心源性猝死。
  • 山一大二附院急診醫學科成功搶救一名心源性猝死患者
    入急診重症監護室後,EICU值班醫師趙雲來及護理團隊立即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中心靜脈壓及動態血壓監測、多巴酚丁胺聯合去甲腎上腺素微量泵泵入、冰毯機亞低溫保護腦功能、改善心肌供血等綜合治療,但患者仍呈深昏迷狀態,尿少,雖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物應用仍難以維持血壓。為進一步做好救治工作,科室組織了多學科聯合會診。
  • 京東健康糖尿病中心上線 創新線上線下一體化慢病管理模式
    因此,如何參與患者全程管理,實時獲取患者數據和報告,在短時間內製定或修改醫療方案,一直是困擾內分泌科臨床醫生的難題。近些年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提出了解決方案,越來越多的數位化應用服務於慢病管理全流程。基於此,京東健康糖尿病中心與全國醫院、內分泌科室和醫生展開合作,共建糖尿病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 美年大健康推物聯網創新體檢 攜橙意打造慢病AI智能管理
    11月23日,美年大健康應邀參加了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舉辦的「物聯網技術在睡眠慢病管理的應用」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睡眠產業分會執行會長汪光亮到場祝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呼吸障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美國睡眠科學院委員郭兮恆、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COO林琳、橙意家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CEO張丹等嘉賓參會,並圍繞慢病管理、智慧醫療、體檢升級等話題,進行了一場學術與行業前沿論道。
  • 35歲藝人高以翔離世,心源性猝死離我們並不遠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01 定義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係指由於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
  • 速效救心丸可有效救治心源性猝死?假的​!
    近年來,中青年猝死的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由心臟驟停引發的心源性猝死,時常發生在有些平時看起來身體不錯的人身上。所以,很多人為了防範於未然,會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覺得在關鍵時刻,服用速效救心丸就能有效的救治心源性猝死。那麼,這樣的急救方式真的有效嗎?
  • 如何遠離心源性猝死? | 新華醫院專題講座明日開講
    為了讓廣大群眾進一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基本防治知識,尤其是心源性猝死的基本常識和注意事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血管二科將舉辦「世界心臟日」主題科普宣教活動。此次活動將以健康講座和現場互動的形式向公眾普及「心源性猝死的識別與防治」知識,歡迎大家前來參加。
  • 我國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呈上升趨勢 專家呼籲:心律失常需要防治
    中國網財經9月21日訊 近年來我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日前在「『停不下來的心動』心律失常防與控的公眾健康教育」科普活動上,專家們呼籲:心律失常需要防治,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識,加強檢查和預防;其次,提倡科學治療,合理利用醫療科技手段。
  • 預防心源性猝死,要從這些小事做起→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最常見的類型,約佔到80%。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約54萬人,每天有近1500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在全球排第一。「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有些人從未確診與猝死相關的疾病,卻猝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的小事卻是猝死的可怕誘因。
  • 預防心源性猝死,要從這些小事做起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最常見的類型,約佔到80%。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約54萬人,每天有近1500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在全球排第一。「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有些人從未確診與猝死相關的疾病,卻猝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的小事卻是猝死的可怕誘因。
  •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什麼?禍根找到了,多和3個因素離不開關係
    生活中,有不少人出現了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指的是急性症狀發作後一小時內出現的意識突然喪失,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現象。在發病的時候會有一些特點,例如死亡出乎意料、死亡速度非常快,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這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特徵。如果有這種情況存在,意味著本身心臟可能已經受到損傷。那麼,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呢?
  • 心源性猝死並非全無徵兆 預防需規律生活少熬夜
    南國都市報11月薪8日訊  (記者 王洪旭文/圖) 11月27日凌晨,35歲的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節目時發生心源性猝死,令人心痛。對此,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主任、主任醫師郭照軍表示,心源性猝死是在短時間內突發的意想不到的心臟驟停死亡,更容易發生於本身就有心臟病的人,且以中老年人較為多見,預防需從健康生活方式開始。
  • 濱州醫學院院長猝死 專家:心源性猝死是突發死亡中最為急速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心血管副主任郭萬剛告訴記者,心源性猝死由於發病突然,且搶救難度大,導致死亡率較高,而過度疲勞、心情壓抑等因素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見誘因,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嚴重室性心率失常、以及心臟射血分數過低的患者是心源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提高警惕。「心源性猝死是心腦血管患者突發死亡中最為急速的一種。」
  • 心肺復甦成功率低 應高度重視對心源性猝死的預防
    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徐軍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即使在患者倒地的第一時間就進行心肺復甦,能完全搶救成功(指患者有良好的神經學預後)的機率也不是非常高,院前心肺復甦的自主循環恢復率為25%-40%,而我國心源性猝死患者最終能被搶救回來並完全恢復的概率只有2%左右。
  • 這個病例為人們敲響警鐘!醫生:猝死是可以預防的
    「這個病例為人們尤其是合併冠心病、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敲響了警鐘。患者出院後必須嚴格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避免情緒劇烈波動,遵醫囑用藥,戒菸、限酒、減重,避免熬夜和過勞,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回院複診,如有不適要及時就醫。」山一大二附院心血管內科三病區主任靳鳳琳主任醫師說。
  • 京東健康糖尿病中心上線,為1.1億「糖友」提供全流程健康管理
    龐大的市場消費並沒有真正帶來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率的提升,在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缺失。為助力解決國人糖尿病防治相關問題,日前,京東健康糖尿病中心上線。因此,如何參與患者全程管理,實時獲取患者數據和報告,在短時間內製定或修改醫療方案,一直是困擾內分泌科臨床醫生的難題。近些年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提出了解決方案,越來越多的數位化應用服務於慢病管理全流程。基於此,京東健康糖尿病中心與全國醫院、內分泌科室和醫生展開合作,共建糖尿病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 「心源性猝死」低齡化,身體上並非沒有徵兆,該怎樣預防?
    而絕大部分的猝死都屬於心源性猝死,而心源性猝死大多是外表健康無徵兆的人,少數伴有胸痛史,或者家族猝死史。年輕人的身體素質比較好,心血管年輕有活力,為什麼還會出現心源性猝死呢?其實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