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動物園兩爬館「上新」,圓鼻巨蜥寶寶首次展出

2020-12-17 澎湃新聞

上海動物園兩爬館「上新」,圓鼻巨蜥寶寶首次展出

2020-05-27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閉館近4個月的上海動物園兩爬館已恢復開放,工作人員也趁著閉館期間,對館內做了些「小改變」。

前方高能劇透!

圓鼻巨蜥寶寶首次展出

圓鼻巨蜥寶寶

在兩爬館進門右邊圓鼻巨蜥展區可以看到今年自然孵化的小圓鼻巨蜥,目前小傢伙已經4個多月了。圓鼻巨蜥天生警惕性強,即使是在展區內活動也會小心翼翼,想要看到它們的身影需要耐心,目前圓鼻巨蜥已經連續兩年完成自然孵化,不過展區內還是首次展出圓鼻巨蜥的寶寶。

巨蜥爸爸的凝視

護蛋的巨蜥媽媽

圓鼻巨蜥的爸爸媽媽經常悠然自得地在展區內遊泳、挖沙、日曬、攀爬,偶爾也能見到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場景。近期飼養員發現巨蜥媽媽又產卵了,出現了挖洞、填埋、守護等行為,它的脾氣也大了很多,看見飼養員進入展區,會發出警告聲和用尾巴抽打。

最佳觀賞時間:早晨或者陽光充足的午後

不一樣的蘇卡達陸龜展區

申城入夏後,氣溫明顯上升,「坦克」般的蘇卡達陸龜也到室外場地享受陽光浴了。今年工作人員對蘇卡達陸龜室外場地進行了改建和維護,工作人員在場地內鋪設了排水設施,以避免場地出現積水問題。

為了給蘇卡達陸龜擴大活動範圍,工作人員敲去了冗餘的牆體,同時在場地內鋪設了乾淨的黃沙、大大小小的卵石以及枯木樁,模擬蘇卡達陸龜的半荒漠的野外生境。「大蘇蘇「搬出去後,後場小型的「蘇蘇」就可以進入到展箱內曬曬陽光。

「裝修」後的蘇卡達陸龜的外展區

為了讓綠鬣蜥們可以攀爬棲息,展區裡還用藤條建立了不少空中走廊,在地面鋪設了不少木樁。大家在展區內可以見到綠鬣蜥悠閒地「掛」在藤條上,好一幅懶散舒適的姿態,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都可以看見悠然自得的動物們。

綠鬣蜥攀爬在藤條上

曬太陽的蜥蜥們

兩棲動物「上新」啦

新增澤蛙&中華大蟾蜍展箱

除此之外,工作人員新開設了中華大蟾蜍和澤蛙混養的生態展示缸體,展示了中華大蟾蜍以及澤蛙的幼體和它們的蝌蚪,以及同生境裡的匙指蝦、食蚊魚、石田螺等小動物。

小小中華大蟾蜍

中華大蟾蜍蝌蚪

澤蛙蝌蚪

展缸模擬自然生境,種植了小型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浮水植物。遊客們可以觀察到缸內小蛙和其它生物。不僅如此,工作人員也對大樹蛙缸和貓眼珍珠蛙缸內的綠植重新進行了布置,不僅有綠油油的苔蘚,還有原生境的銅錢草。經過重新布置後蛙缸,內部的造景也更加飽滿。

大樹蛙新布景缸

霸氣的大鯢進食

兩棲動物可不止各種蛙類和蠑螈,展館內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別看中國大鯢平時一副憨厚、安靜的樣子,可一旦進食就顯現出它們不為人知、兇猛霸氣的一面。只見它們閃電般一個擺頭,一條魚一眨眼就不見了,想要目睹這樣精彩畫面的小夥伴,來兩棲館見證吧~

大鯢進食時間:每周四、六、日的上午10:00

蛇類精彩多多

由於蟒蛇展區以及揚子鱷生態館正在維護改建,目前大家還不能看到蟒蛇和揚子鱷,不過蛇展區還是有很多種類的蛇在展出,比如王錦蛇,眼鏡蛇,竹葉青,腹蛇等。

王錦蛇

王錦蛇屬於「三有保護動物」,它生性兇猛,行動敏捷,是無毒蛇中攻擊性較強的種類 ,受驚時會從肛門分泌臭味來禦敵,膽大的同學們千萬不要錯過觀摩哦。

館寵鎮樓

亞達伯拉象龜布置綠植

最後,可以看到兩爬館館寵——亞達伯拉象龜,工作人員為了模擬熱帶海島的環境,給亞達伯拉象龜的室內場增添了很多綠植,例如散尾葵、積水鳳梨、綠蘿等。不僅如此,在亞達伯拉象龜展區還有的講解,想了解象龜趣味知識的小夥伴可不要錯過。

科普講解時間:每周一、周三、周六13:30

素材來源:上海動物園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

《》

《》

《莫糾結,垃圾分類有邏輯!》

《權威發布丨拒絕收運!對不符合分類質量標準的生活垃圾拒絕收運》

原標題:《上海動物園兩爬館「上新」,圓鼻巨蜥寶寶首次展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動物園將再添一座兩棲爬行館 佔地一萬平米模擬熱帶雨林等多樣...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9月7日報導:為提升動物福利並優化兩爬動物的展出方式,打造不同類型的展出空間,上海動物園擬在原大象表演場新建兩棲爬行動物二館,工程總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 目前,兩棲爬行動物二館的建設已經提上日程。屆時,一些大型兩棲爬行動物或將搬入新家,原展區將成為歷史。
  • 上海動物園要大變樣啦!擬建10000㎡新場館!儂想去看看伐?
    童年時代春秋遊的必打卡點~如今上海動物園要大變樣啦!好消息!上海動物園擬建10000㎡新場館!為提升動物福利並優化遊客遊園體驗,打造不同類型的動物展出空間,上海動物園擬在原大象表演場,新建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兩棲爬行動物二館」。
  • 上海動物園小「黑龍」寶寶4個月大啦!它們不僅會賣萌,還會大口吃肉
    上海動物園小「黑龍」寶寶4個月大啦!網紋蟒是世界上最長的蛇,同時也是性情兇猛的伏擊型「獵手」,攀巖、爬樹、遊泳、躲避、伏擊等技能它們樣樣精通。在上海動物園兩爬館新蟒蛇展區裡,人工圈養的網紋蟒在展區內「大顯身手」,全盤展示它們的野外生存技能。
  • 上海動物園的揚子鱷寶寶1歲了,國慶期間正式展出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國慶期間,上海動物園出生一年多的揚子鱷寶寶正式展出了!這也是繼1994年兩棲爬行館落成後首次展出幼鱷。去年9月2日,12條揚子鱷寶寶陸續出殼。出生時,它們才巴掌大。圖說:上海動物園揚子鱷寶寶共有12條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而1周歲後,揚子鱷寶寶原先黃黑夾雜的環形條帶斑紋,黃色變成了白色,斑紋也越來越淡。出生時,揚子鱷的體重約32克左右,體長23釐米左右,如今重的有600克,輕的也有250克至400克不等,體長達到三四十釐米,表皮也愈加堅硬起來,就連眼神也感覺犀利了很多。
  • 消解「住房難」燃眉之急 上海動物園兩爬館後場新增 「陽光房」
    上海動物園兩爬館的後場,由於建築面積限制,行走過道較為狹窄,同時常常面臨「居住」動物數量龐大的窘境。由於今年疫情的緣故,上海加大了對保護動物的行動力度,各地收容來的動物都「塞」到了上海動物園裡來,原本不寬敞的後場顯得更加擁擠不堪。
  • 無錫動物園·太湖歡樂園開園十周年 暨「阿熊樂園」盛大開園
    國慶中秋雙節 兩爬館、小熊貓幼崽首亮相除了期盼已久的「阿熊樂園」,無錫動物園還為此次國慶中秋雙節獻上了不同的旅遊大餐。新建兩棲爬行館開館、小熊貓幼崽首亮相。 在萌寵樂園內新建了「兩棲爬行館」,一個神秘的兩爬世界。館內展出珍稀兩爬動物60餘種,產地遍及世界各地。
  • 上海動物園將再添一座兩棲爬行館
    圖說:現有蟒蛇展區 上海動物園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上海動物園的兩棲爬行動物,將有新家了。記者從園方獲悉,動物園將再建造一座兩棲動物爬行館,預計年底完成初步方案設計。場館完工後,將提升動物福利並優化兩爬動物的展出方式,打造不同類型的展出空間。據悉,該場館擬在原大象表演場新建,工程總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屆時,一些大型兩棲爬行動物或將搬入新家,原展區將成為歷史。
  • 來上海動物園看「萌寶少女」和「醜萌大叔」:小河馬滿月 傑氏狨首...
    小河馬剛滿月。傑氏絨首次露面(下圖)。受訪者供圖  據《青年報》報導,上海動物園最近又有新萌物出現,從巴西遠道而來的萌猴傑氏狨將首次在上海展出,新誕生的河馬寶寶也將與市民見面。  萌猴傑氏狨首次展出  7月,上海動物園裡新來了一群萌寶,它們是原產於巴西的傑氏狨。傑氏狨面部一圈厚厚的白毛,因此也稱為白面狨,它們還有著胖乎乎的身體和長長的尾巴。這是上海動物園首次展出傑氏狨,在全國動物園範圍內也極少見的。  傑氏狨生性機警,連飼養員進去餵食的時候,它們也會小心翼翼地躲起來,在角落裡警惕地張望。
  • 滄州新動物園試運營,看新動物園六宗「最」
    呆萌的小熊貓、酷酷的大蟒蛇、刺激的遊樂園項目……5月26日,人們翹首以盼的新動物園試開園了,一時間刷爆朋友圈。新動物園面積大、顏值高,想全方位體驗,還得親臨現場。還沒時間去的市民們,可以看看本報帶來的「踩點」報導,看看這幾宗「最」,有沒有萌到你。
  • 揚州動物園兩棲爬行館開館 30多種珍奇稀有動物亮相
    兩棲爬行館室內佔地800餘平方米,由5大區域組成,分別是爬行動物天地、海洋動物區域、水母館、熱帶魚鱘魚館和大型灣鱷館。A蟒蛇類成年可長到7米長的黃金蟒兩棲爬行館有兩條黃金蟒。李小麗介紹,暗影巨蜥最大的特點就是身體細長且有暗影;綠鬣蜥是比較受歡迎的爬蟲寵物,一隻成年的綠鬣蜥體長可達2米,體重可達8公斤;阿根廷黑白泰加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受歡迎的泰加蜥,「幼體頭部和身體呈綠和石灰色,成年個體呈黑色和白色」;水巨蜥最大的體長可達3米,體重可達30千克,是我國蜥蜴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也是全世界較大的蜥蜴類之一。
  • 上海動物園兩棲動物搬新家 「蛙兒子」們在等你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5月31日報導:從上海動物園傳來好消息:兩爬館的新展區——兩棲動物展區目前正式開放。新展區在兩爬館二樓蘇卡達象龜展區旁,現入住的有角蛙、貓眼珍珠蛙、老爺樹蛙、大樹蛙、虎皮蠑螈、秉志肥螈等動物。
  • 上海野生動物園狐猴島上居住著上百隻狐猴,是園內最高的展區之一
    上海野生動物園狐猴島上居住著上百隻狐猴,是園內關注度最高的展區之一。幽美的環境,獨特的浸入式的展出方式,伶俐的猴兒們,可以跟它們無障礙親密接觸。大食蟻獸是體溫最低的哺乳動物,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因此在上海野生動物園,冬夏兩季,大食蟻獸都生活在空調房中。
  • 上海動物園兩棲爬行動物館恢復開放 閉館115天裡發生了什麼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5月19日報導:從上海動物園傳來好消息,兩棲爬行動物館於5月19日恢復開放。目前,兩爬館除由施工原因暫不開放的蝴蝶館和蟒蛇展區,其他展廳已經全部開放。在閉館115天的時間裡,兩爬館的動物們還好嗎?
  • 足不出"滬"享受假日時光 上海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迎大客流
    昨天,上海動物園和上海野生動物園均迎來大客流。市民遊客多是 「全家總動員」,帶上食物、玩具等來場假日親子遊。兩大動物園各處景點、動物籠舍前都圍滿了人,熱鬧不已。上海動物園昨天入園客流比前一天增加約1萬人次,達到2.5萬人次。除了逛逛看看,孩子們還可以觀賞動物們是怎麼過「粽子節」的。
  • 通訊:東京上野動物園的大熊貓情緣
    早在1972年,上野動物園就與大熊貓結下不解之緣。上野動物園前園長土居利光告訴新華社記者,上野動物園的第一對大熊貓「康康」和「蘭蘭」是中國政府在1972年10月贈送給日本和日本人民的。「當時日本颳起了一股『中國熱』。」土居利光回憶道,對上野動物園來說,「康康」和「蘭蘭」的加入可以稱得上是歷史性時刻。
  • 除了和平公園,以前上海還有這些公園有動物園……
    西郊公園始建於1954年,當時是中國第二大城市動物園,是地地道道的禽獸大觀園。每次都在大象館那裡逗留時間最長,兩頭印度送的老象百看不厭,一雙雙小手把拔來的青草舉在石欄邊,老象踱來,用長鼻一卷送進嘴裡,我們樂此不疲,再去拔把草來。猴山關著的山魈,天藍面孔血紅屁股,印象尤其深。70年代,看了紀錄片《捕象記》,又專程去看了捉來的小象版納。
  • 上海動物園收容981隻野生動物 承擔上海九成動物收容救護任務
    承擔上海90%左右動物收容救護任務的上海動物園,今年以來收容的野生動物為史上最多,達到近千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