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什麼樣的國——法治中國

2020-12-16 中國訪談

嘉賓: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超英,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周光權,原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厲莉,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劉紅宇.

中國網:2014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這是我們黨歷史上首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會議提出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啟了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徵程。

    重慶市雲陽縣人民法院第三法庭的法官們來到雲安鎮大院壩社區,就居民林某訴鄰居顧某因修建擋水牆造成的採光權糾紛進行弄堂審判,同住一個巷子的50多戶居民參加旁聽。   攝影  饒國君


全國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長  張蘇軍: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法治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就是說我們從改革開放初期無法可依的狀況到我們已經建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馬一德:建設法治中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是為了這個國家的長治久安,也是為了這個國家能在世界舞臺上提高競爭力、話語權,也就是我們講的「四個自信」。

中國網: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國舉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成就最豐碩、最顯著的五年,開闢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論和實踐新境界。從實施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破解「民告官」難題,到編纂民法典保障人民權利;從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方便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到構建中國特色輕罪訴訟制度體系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民意民聲在哪裡,立法就跟進到哪裡。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許安標:到2018年的2月底,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 25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後,一屆制定的新法又增加了25部,這是很大的成績。修改的法律是127件次,通過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和重大問題的決定46件,做出法律解釋9件,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總共達到了263部。有一個總體的判斷,就是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 周光權:最近這五年,我感覺全國人大及各專門委員會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我覺得(這五年)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確保改革於法有據方面,人大在它的職權範圍內做了應該做的工作。另外在保障民生立法方面,我覺得這一屆人大的成績單特別的可圈可點。

中國網: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鮮明地提出「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回望司法體制改革歷程,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試點,再到全國推廣,一系列舉措密集出臺,只為了一個目標,就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全國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長  張蘇軍:我覺得讓人民群眾感覺到公平正義,有這麼幾個方面:首先是權利公平,第二是機會公平,第三是規則公平,第四是結果公平。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馬一德: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第一,領導幹部首先要做奉法守法的踐行者。第二,政府要依法行政,要為老百姓辦實事。第三,我國要科學立法,而這個法律一定要制定的有可操作性、更接地氣、更惠及老百姓。第四,我們要用更加全球化的視野、更加全球化的理念來一起推動法治環境的進步。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 厲莉:法治就是讓人民法官具備了另外一雙慧眼,我們要讓看得見的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也要讓我們的肉眼視線以外的人民群眾來感受到公平正義。作為人民法院,作為一名裁判者,我們要給原被告雙方以公平和正義。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王超英:五年來,大家都知道,司法體制改革取得了非常重大的進展,大家可能情況也都比較熟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員額制,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非法證據排除等等。司法體制改革的進展對於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確實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網:如今,法治中國建設每前進一步,公平正義都更加可感可見。「法治」二字深深紮根在人民心中,全社會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日漸濃厚。

全國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長  張蘇軍:我們要改進全民普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斷地在提高我們全民普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的興起,使得我們在法治宣傳手段要現代化,比如說通過網絡,通過「三微一端」以及現在正在興起的智慧法律服務,用人工智慧的方式,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能夠提高我們法治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 劉紅宇: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全民參與到守法的過程中去,這個才是最核心的。像今年老百姓熱議的,有人扒著高鐵的門喊「老公我等你」。其實這是一種違法行為,甚至是一種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如果把這一類的案例通過處理了之後,廣泛的宣傳,其實這對老百姓的積極參與和守法是一個極大的影響。

中國網: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時代,新徵程,下一步法治中國建設該如何發力呢?

全國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長  張蘇軍:在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使我們法治中國的建設為十九大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來服務。要想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要有好的治理體系,就是我們要有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現代化的治理能力,把國家治理的水平不斷地提高,才能夠保證現代化強國的目標的實現。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 厲莉:要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培養一種法治信念,對法律的信任、對法治的信仰,讓依法治國和法治觀念深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人心,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讓法治在治國理政當中,發揮更加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馬一德:中國在法治建設上要拿出中國方案,講出中國故事,來推動世界的法治建設,尤其是對正在發展中的國家的法治建設,我們要提供可操作的模塊、樣板。因為我們是個大國。

中國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一部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法規,正構築起全面依法治國的堅固基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越來越完善。法治中國建設,不但是中國歷史進程中的裡程碑,也必將為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提供中國經驗,貢獻中國力量!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裴希婷;記者:段冰;攝像:齊銳;後期:李凱馨;技術支持:董超;主編:鄭海濱)



相關焦點

  • 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思考
    十八屆四中全會又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不僅是對法治中國建設成功經驗的深刻總結,更是對未來中國法治建設的科學定位。 一、建設法治中國的必要性和面臨的挑戰 (一)建設法治中國的必要性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們黨在新時期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 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中國建設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黨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法治中國建設邁入系統協同推進新階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作出專門部署,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更加彰顯。   ——法治工作隊伍堅強有力  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大大提升,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從什麼樣的實際出發?
  • 今日言論|加強法治建設 築牢法治中國根基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綱要》),對法治觀念宣介、制度規範完善、權利保護、社會治理和網絡治理等方面工作進行了部署。
  • 黨領導人民建設法治中國的思想指引
    ,將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推向了新的高度,為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治國方略論  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如何治好國理好政、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政權、管理國家、治理社會、發展經濟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大課題。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此作出全面部署。
  • 中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價值基礎
    因此,明確法治政府建設的價值目標、培育正確的價值取向,也是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針對當下中國價值多樣化和複雜性的突出現實,在法治政府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制定使各方面都能適應的社會總體治理體系,另一方面要強化政府各方面工作的價值引領,以推動社會健康良性發展。第二,法治政府建設的價值目標追求。
  • 傳承皋陶文化 建設法治中國
    傳承皋陶文化 建設法治中國——皋陶法治思想與法治中國建設研討會內容摘要  本期主題  皋陶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由光明日報社、安徽省社科院主辦的皋陶法治思想與法治中國建設研討會日前在皋陶封地——安徽六安舉行。六安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雲飛發表致辭,安徽省社科院院長朱士群主持會議,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李春林作總結髮言。
  • 國內頂尖法學院院長齊聚北師大 共商「法治中國建設」
    「法治中國建設」高端論壇現場(圖片來源: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王藝錠)26日下午,「法治中國建設」高端論壇暨北師大法學院建院十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舉行。來自中國法學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多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就如何加強法治中國建設的議題建言獻策,展開了深入交流。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的發言主要圍繞「中國法治新常態」展開,他說,儘管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總體上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保障的需求。「特別是在人權保障和產權保護兩個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短板。
  • 以「五大體系」為重要抓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黃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大體系」層次分明、邏輯嚴密、重點突出且相輔相成,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五大體系」為重要抓手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 《 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2019)》要點
    《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2019)》共12部分,分為:前言、關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工作和監督工作、關於政法領域改革、關於依法行政、關於審判檢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關於人權法治保障、關於智慧財產權保護、關於生態文明法治建設、關於法治宣傳、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關於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結束語和附錄。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 馬懷德: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和重要的實踐價值,對於發展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期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 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
    五、建設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切實加強對立法、執法、司法工作的監督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抓緊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規範立法、執法、司法機關權力行使,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法治監督體系。   (十四)推進對法治工作的全面監督。
  • 青平: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
    「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為保障人民幸福、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社會各界特別是政法系統引發熱烈反響。(《人民日報》2021年1月10日 )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 東坪鎮中心學校:以教學競賽貫徹建設法治中國精神
    道德融入生活,法治滲透教育。11月17日上午,東坪鎮中心學校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競賽活動在東坪鎮閔家完小科教樓多功能教室舉行,來自東坪鎮五所小學的教師代表參加此次教學比武活動。東坪鎮中心學校以教學競賽為行動,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思想引領法治中國建設」重要講話精神,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每位教師要理直氣壯上好道德與法治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在課堂上養成與培育學生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突出講政治,有追求、反應快、高人格。
  • 【重磅】《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來了!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為統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各項工作,制定本規劃。,為在新的起點上建設法治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 2012年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發布
    正義網北京6月25日電(記者劉文暉)經中央政法委員會批准,由中國法學會組織撰寫的《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2012)》今天公布。這是中國法學會連續第五年發布關於中國法治建設的年度報告。  報告全文共約3.4萬字,系統全面地反映了2012年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踐和取得的成就。
  • 法治文化與法治中國論壇
    ,中國的法治建設已經取得重大成就。推進行政改革已經成為現階段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在法治建設的進程中,也面臨再塑行政文化的任務。行政文化具有路徑依賴性,也有社會適應性。行政文化轉變是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行政文化能否適時順勢轉變是關係法治政府建設,乃至依法治國的重要問題。中國已穩步步入法治建設的新階段,法律會成為中國社會公民生活問題解決的一種主要方式。
  • 深化校地合作 助推法治政府建設——南充市與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
    11月25日,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專題研討會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行。市政府副秘書長王英明,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教授趙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詹承豫,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助理教授崔俊傑等參加會議。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任潔平主持會議。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社會建設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12月7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下稱《綱要》),對2025年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作出了宏觀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該綱要的出臺必將有力推動法治社會建設,進而推動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黨的領導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根本保證。
  • 法治央企制度建設 中國電科不辱使命
    國務院國資委從中央企業法治工作實際出發,在順利完成第三個法制工作三年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的要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下文簡稱「中國電科」)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及國資委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要求,制定了關於中國電科全面推進依法治企的意見,著力探索依法治企的有效管控體系,並在法律糾紛案件管理方面,總結經驗教訓,健全管理制度,使法治央企的精神和制度可以在中國電科良好執行與發展。
  • 中共中央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主要內容如下。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