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某地民政局數據統計,自2009年以來,每年中高考結束後20天,辦理離婚登記的人都要比高考前20天的人要增多。
高考的結束意味著奮戰三年學子的解放,美好生活的開始。這時候不僅是對孩子,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種解放,因為他們終於不用在瞞下去了,也不用在演戲裝恩愛。
很多夫妻早已經沒有感情卻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恩愛依舊,甚至有些早已經私下離了婚,但是離婚不離家依然在一起生活...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他們會說「為了孩子」。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人,在大多數父母眼中,給孩子一個完整,即使是表面完整的家庭,也比離婚要強得多。
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幸福,日復一日的和一個早已經沒有感情的人演戲,長期壓抑著自己長達幾年或者十幾年,就是為了給孩子營造出一個「我的家庭很幸福」這種假象。聽上去確實很無私,但是當父母陷入自我感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其實比你們想像的要聰明呢?
其實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傻,再小的孩子對於父母的感情狀態都擁有敏銳的感知力。父母以為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天衣無縫,其實愛或者不愛,在相處細節上都會有明顯的改變,偽裝的再好,那種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演不出來的,所以父母是真恩愛還是勉強在一起,孩子都看的一清二楚。
如果你的孩子很懂事,他就算知道了也不會說出口,你們在演戲的同時他也在對你們演戲,他不敢去問也不敢去說,因為他不知道他說了之後,你們之間會變成什麼樣,所以他只能處於長期的自我壓抑當中。
所以,真的大可不必處心積慮為孩子編織一個完整的假象,他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理應對父母的關係擁有知情權。
很多夫妻都知道離婚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以為只要不離婚或者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就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卻忽視了如果父母天天吵架,孩子生活在長期爭吵打架的家庭環境中,對孩子的傷害會更大。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吵架讓他感受到的那種悲傷恐懼絕望是會伴隨他一生的,是揮之不去的噩夢。對於年紀大點的孩子來說,父母相處的這種模式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的婚姻觀,同時會加重他們的叛逆心理,所以長期在充滿爭吵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身心健康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會留下一生難以平復的創傷。
沒有哪個孩子不渴望在健全的家庭中成長,因為父母相愛就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如果父母之間沒有愛了呢?那就儘量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不是忍著不離婚,而是妥善的處理離婚這件事。
上面說到有些家庭經常會吵架,其實最為嚴重的是很多家庭還存在著「家庭暴力」。在我接觸的案例中,女性往往是受害者,聽到她們講訴遭遇家暴的過程,也看過一些她們當時受傷的照片,我都會很好奇到底是什麼讓她們願意在這種沒有尊嚴受盡虐待的婚姻中苦苦堅持著。
她們給我的答案幾乎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忍耐丈夫的種種惡行,這種母愛看起來很偉大,但是往往害了孩子的就是自己的這份忍耐。孩子不是一個不分對錯的傻瓜,他們會覺得是自己拖累了母親,自己就是加害者之一。長期處在這種負罪感中,會給孩子留下終身的心理陰影。
不要總以一副犧牲者的姿態去對孩子說:「我所做的所有都是因為你,你好我受再多罪都無所謂...」這樣會導致孩子的精神壓力變大,甚至最後會得抑鬱症。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生命中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兩個人,他真的不願意站在父母的哪一方聯合起來在去傷害另外一方,所以夫妻之間的問題不要牽扯到孩子,你們應該怎樣解決就去怎樣解決,孩子弱小的身軀就被強迫性的背負兩個人的人生,他逃不了只能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很多父母把離婚當做是天大的事情,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孩子有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有沒有在有愛的環境中成長。
我很不理解的就是為什麼有些夫妻願意為了孩子去強迫自己去演戲,每天辛苦的偽裝,這一裝就是幾年十幾年。在這段為了孩子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裡,難道沒有想過嘗試去修復你們的婚姻嗎?
不敢直面自己的內心是最自私的行為,人生面臨著許多種選擇,而愛情、婚姻和家庭,則是人生不可忽缺的重大選擇。如若婚姻中的雙方不懂得調整自己,努力去經營自己的婚姻,那麼無論怎樣的天作之合都會無可避免的遭遇離婚的結局。還是那句話,婚姻是夫妻之間的事情,你們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是分開的,孩子是希望父母能夠幸福的,如果有天你們真的走到離婚的地步,意識不到自身的問題,你們還是會走到分開這一步,這時候孩子又一次會遭受打擊。
如果真的到了那種非離婚不可得地步,就請給予孩子一個有愛的環境,離婚並不是什麼羞於啟齒的事情,讓孩子知道就算是離婚了爸爸媽媽也沒有變成仇人,爸爸媽媽依然愛著他,這比什麼都重要。
在家庭中,父母如果不快樂孩子也是無法快樂的,父母如果活在不幸中,孩子也沒有辦法得到幸福。對孩子好的唯一方式就是先愛自己再去愛孩子。
如果你現在正在面臨著情感困擾卻不知道如何解決,可以添加導師微信 (qinggan359)
359情感,為愛護航,讓愛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