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高中是無錫的老牌名校了
昨天數千名海內外校友雲集在此
共賀母校百歲華誕
先來看下宣傳片
↓↓↓
上午8點校友們陸續走進校園,在展板上簽名留念、參觀輔仁百年辦學成果展覽。據介紹,為了慶祝百年校慶、展現學校新面貌,於2009年建成的校史館從去年暑假開始進行完善工作,歷時半年之久。新改造的輔仁校史館由東館、西館和開放式的中廳三部分組成,全面展示了辦學歷史、傑出校友以及近來學校在德育品牌、隊伍建設、課程改革、教育科研、集體榮譽等成果。校慶日當天,100多幅由教職工、校友創作的書畫作品開放展覽,吸引參觀者駐足欣賞。
海內外校友參加慶祝大會
市領導參觀校史館
百年輔仁
校友們回來了
留下我們的紀念 回憶那些在學校的美好時光
來一碗生日面 料頭很足哦~
輔仁中學創辦於1918年,創辦者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無錫同學會,是一所中西合璧的新式學堂。"輔仁"二字取於《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校訓為「明道進德」。開學時,上海聖約翰大學校長、美國人卜舫濟先生出席典禮並講話,希望學生「Live to Learn, Learn to Live」(因生而學,因學而生)。學校即以此為英文校訓。輔仁實行中西文分科,因材施教,這種自由開合的教學風格,為輔仁宏大的教育格局揭開了序幕。
一個世紀以來,輔仁三易其址,四更其名。學校最早租書院弄劉撫院府宅作校舍。生源擴大後,在城東蘇家弄將軍橋購地自建校舍50間。1952年,輔仁中學由國家接辦,更名為「無錫市第二中學」。1982年,學校被確定為江蘇省重點中學。1991年,學校從東門原址搬遷至南門沁園新村。其後通過了國家級示範高中的省級驗收,後轉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2003年恢復老校名「輔仁」。2009年,整體搬遷至風景秀麗、生態宜居的蠡湖之濱,學校由此揭開嶄新的一頁。
輔仁學子對話鍾書
國學大師錢基博曾這樣解讀「輔仁」:「『輔』字從車從甫,存相互維繫之觀念;『仁』字從人從二,有二人相互之要素。須知社會人類必由人與人之互相友助,方成為仁……畢業諸君,此次出校,無論其為升學、為經商,均不能忘此『輔仁』二字,庶可永保母校之精神,存個人之人格。」輔仁先賢與後進相互砥礪,形成了「仁愛謹嚴」的校風,「務實拓新」的教風,「求真持恆」的學風。
輔仁學脈之上走出了大批名人,在人文、科技諸方面卓有建樹:原北大校長許智宏等12名兩院院士,「文化崑崙」錢鍾書,「太空衣之父」唐鑫源,原中宣部部長王忍之,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國光,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北大著名教授金開誠,實業家唐宏源,「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陳路……
1959屆校友、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回母校
在「輔仁」二字引領之下,學校在辦學諸方面,都以人文性的新穎為體、深刻為骨,以對人本價值的發掘與關愛為魂,兼收繼承傳統的篤實與銳意求新的膽識,使大氣之勢與淵博之質相得益彰,由此書寫了歷史的人文厚度。
「明道進德」這一建校之初確立的校訓,燭照著輔仁百年步履,輔仁始終將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作為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強調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自主價值選擇的統一;而「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校名內涵,潛移默化地催生出輔仁教育獨有的仁愛「溫度」,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富於溫度的輔仁德育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品牌特色。以「行走蠡湖」、「宜興社會實踐」為代表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以「輔仁朗讀者」為代表的讀書節系列活動、輔仁大講堂、生涯規劃大賽、紅五月歌會、十八歲成人儀式等,早已在社會上廣受稱道。
品牌德育活動——行走蠡湖
洋溢著「仁愛溫度」的校本教材堪稱輔仁式的教育「秘籍」。《啟明集》《明道進德》《<論語>新讀》等校本教材立足於學生的精神發育,將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植於學生的靈魂。《成功的軌跡》《職業生涯規劃》則為輔仁學子的未來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規劃路經。
「仁愛溫度」的形式繽紛多彩,但都以領悟主體性的「生命」為落腳點,賦予學生詩意的胸懷,引導學生在學業水平的「審智」之下兼顧行為規範的「審理」,進而深入情感維度的「審美」,從中凝視自我、發現自我、欣賞自我,進而塑造自我。
輔仁擁有名師立校的傳統,一貫選賢重才,在專業深度發展方面孜孜以求。如今,學校以這一傳統為依託,詮釋著輔仁教師隊伍的建設之道:名特優教師、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分層推進,和諧同行,抓住師德建設和素質提高兩個切入點,通過「職業規劃、梯隊建設、校本培訓、科研引領、共同體建設」五大舉措,通過開展讀書活動、推進青藍工程、名師工作室機制等措施,全力打造出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目前學校有江蘇省特級教師4人,正高級教師5人,市名教師2人,市學科帶頭人20人,市教學能手20人,市教學新秀45人,佔教師總數的49.2%。還有全國模範教師與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省優秀青年教師4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
輔仁代表隊榮獲「2014全球青少年領袖論壇無錫峰會」最佳團隊獎
「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已成為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成為提升辦學品位、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核心要素和第一推動力。輔仁教科研物化成果顯著,僅2017年,專任教師省級以上發表論文就達160篇,其中核心期刊22篇,發表和獲獎論文合計220篇。教師們把課題研究作為專業提升的載體,目前,正在研究的省市教育規劃課題、教研課題達12項。目前我校擁有6個名師工作室,數量位列全市第一。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品質的教研成果,共同驗證了教師專業的謹嚴深度。
輔仁的尚文傳統源自「輔仁以友,會友以文」的特有理念與文化使命。輔仁辦學伊始,已經呈現出辦學的開放性;至今仍強調學校文化的包容性、課程文化的豐富性、教學風格的多樣性,充分詮釋了課程的「多元寬度」。
輔仁課程的「寬度」,貫徹「活動即課程,課程即活動」的理念:以全員參與的閱讀、書法課程和學生生涯規劃課程作為校本課程中的必修課程,體現校本課程開設的基礎性原則;以「人文常識、團隊領導、實驗探究、語言表達、心理教育、創業設計、國際視角、審美創作、形體運動」等主題的校本選修課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選擇性;以「非遺」文化傳承課程,增強了學子的本土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以「智慧校園」體系化課程,增強學子對教育現代化的直觀理解,由此實現教學效益的質變式飛躍。
江蘇省「生物科學探究」課程基地
輔仁課程的「寬度」,還踐行著「學習即體驗,體驗即學習」的宗旨:江蘇省優秀課程基地——輔仁生物學科基地擁有一流的軟硬體設施,目前已經覆蓋了國家課程全部20個實驗教學類別,確保了人人都有動手實踐的機會。在每四年評審一次的江蘇省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生物基地《依託「生物科學探究基地」,著力促進學科教學變革》項目榮獲基礎教育類特等獎。
無錫又一所名校迎來百年
無錫的教育也將越來越好
(內容綜合:無錫博報、無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