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2019
《開學第一課》精彩回放
▼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打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歷史長卷,通過講述那些與五星紅旗緊緊相連的高光時刻與動人故事,帶來一堂恰逢其時的「開學第一課」。
相信許多同學在收看節目的同時,還要完成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那就是寫一篇《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那麼,如何寫《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呢?
在此,小編為大家呈上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的例文,希望能夠為孩子打開寫作的思路,讓孩子寫出有水平的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電視連續劇,或一個電視節目如《開學第一課》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文章。觀後感基本上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上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它必須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觀後感的表達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是從影視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可以是受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如何寫好觀後感?
梁衡先生概括出了「文章五訣」,即形、事、情、理、典五個要素,正好對應文章中不可少的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典故。
觀後感的寫法可以自由靈活,表達方式可以採用夾雜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但一般情況,離不開以下幾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事件+情感+總體感受
第二部分:簡要概括節目主要內容
第三部分:選取你印象最深刻的內容進行描寫或議論。
第四部分:升華主題 + 扣題
從格式上來說,觀後感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段:
第一段:把影視作品主要內容,加以概括,如《開學第一課》講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些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聯繫實際生活,把影視裡的內容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一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樣,我覺得應該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觀後感基本就寫出來了。當然 不一定就三段。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
但是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感」要聯繫生活實際,努力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小學段
9月1日晚上,吃過晚飯,我們全家照例一起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著新學年的第一課——《開學第一課》。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開學第一課》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與國旗有關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現了一面面「有故事」的國旗。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閃耀在月球背面的那一面「五星紅旗」!為了能完美地展現五星紅旗鮮豔的顏色,科學家們竟然進行了上百次的實驗,月球上的那一面紅旗,是科學家們精益求精、一往無前的精神染紅的。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愛護國旗,而我想,在和平年代,愛護國旗的最好方式就是將它所代表的精神在自己的生活中體現出來,把這些品質傳承下去。我不禁想起上學期剛看完電影《流浪地球》之後,我也想做一名太空人,於是就報名參加了學校的科技小組,興高採烈地加入了飛船模型製作小分隊。一開始,每次一到興趣小組活動的時間,我就像離弦的箭一樣衝向活動室,幹勁十足。可是過了幾個星期之後,我就不那麼積極了。每次打磨零件都要求與圖紙百分百地契合,多一兩毫米都不行,都必須重新製作,在反反覆覆的製作過程中,我漸漸地失去了耐心,直到學期末,也沒能完成作品。現在知道科學家們都是經過幾百次的實驗才成功的,我羞愧極了。新的學期,《開學第一課》提醒了我,作為祖國新一代的青年,我們要將五星紅旗的精神傳承下去。我要重新開始製作我的模型,為我的「航天夢」繼續努力,願不遠的將來,我可以把五星紅旗帶向宇宙更深處!這篇觀後感內容較為完整,既總結了節目的內容,也寫出了自己的領悟,同時還結合了親身經歷,過渡自然,行文流暢。小作者用詞較為生動,適當的採用了一些修辭手法,使得文章整體上嚴肅而不失活潑。但在敘述親身經歷時稍顯冗餘,適當精簡後,文章會更加精彩!《歌唱祖國》唱到:「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聽著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我就很激動。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60載風雨飄搖,幾度春秋,你至今鮮紅依舊,高揚如初。你的莊嚴升起,一次次迎著火紅的太陽。你總是以昂揚的姿態向世界宣告——中國的改革轟轟烈烈,風雨激蕩。看你那火紅的身姿,在湛藍的天空下自由的舒展,我激情澎湃……鮮豔的五星紅旗,獵獵飄揚著半個多世紀的輝煌,展示著神州風採!每當抬頭看見你,我就肅然起敬。你那高聳的雄姿,仿佛在告訴世界: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挺直的,你的頭顱必將驕傲的昂立世界民族之林。無論是高山哨所,還是海防前線;無論是鄉鎮還是都市——你總是迎風招展,高高飄揚。你義無反顧地堅守著自己飄揚的高度。迎著美麗的朝陽,我虔誠的目光默默深情地仰望、仰望。注視你,我詩性蕩漾,熱血湧動,心海如潮,一種難於駕馭的情感在心中升騰。美麗富饒、神奇古老的960萬平方公裡的神州大地,隨處都有你的身影。透過惺忪睡眼,我看見了渣滓洞裡江姐們一針一線地繡著你;看見了大慶油田高高的井架上,王進喜爺爺閃亮的汗滴,他為你抹去貧油國的汙漬;看見了奧運場上,中華健兒奮勇拼搏;看見了太空人叔叔走出飛船艙,在太空漫遊;看見了南極考察船破冰前行;看見你在世界第一高峰舞動。即使在那暗無天日、血雨腥風的歲月,你也依然保持著燦爛的本色,指引真理前進的方向。數以萬計的勇士們用熱血浸紅了你那曲曲折折的歷史,筆直的旗杆以挺拔的姿勢高擎著人民紅紅火火的信念!哦!你的鮮豔奪目,是因為你擁有自己的沃土;哦!你的光輝燦爛,是因為你擁有自己的哲思;哦!你的隨風飄揚響亮悅耳,是因為你擁有自己的特色;哦! 你永遠高懸輝煌的理想,是因為你擁有自己的主義。面對五星紅旗,我想告訴中華兒女,只要有五星紅旗的牽引,腳下就永遠是寬闊的坦途;只要心中有五星紅旗,就沒有無法戰勝的風波和困難。一首歌,觸動了這位小朋友的心;一篇文,觸動了眾多讀者的心。文章通過一首歌表達了整個節目的主題,並且小作者通過各種事例表達出自己對「熱愛祖國」的見解;其中排比句式的運用,突出了小作者的愛國情懷,讓讀者深陷其中。本文結構合理,邏輯清晰,語言流暢,不失為一篇佳作。回首祖國70周年變化
從1949年10月1日至今,時間已經過去70年了。這70年的時間真的讓我們祖國的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回首這70年,中國人民走得每一步都是步履蹣跚的,每走出一步都是突破了巨大的阻礙才能踏出去的。看完這期的《開學第一課》後,我不僅對我們祖國在這70年以來讓中國人民的衣食住行變化而感到自豪,我更為我們中國現在在外交方面的變化而感到驕傲!"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這一條條血一樣的教訓折射出了我們中國當年所受到的屈辱,轉換至今日,中國已經強大到不容他國輕易欺負了,中國話不會再被忽視,中國在世界上已經佔有一定的地位了,這70年來的成長讓中國看到了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全文採用靈活的敘事手法,回憶了70年的時間祖國的巨變,角度新穎獨特!語言流暢。結構層次清晰明了,通過"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事例深入刻畫了主題。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季《開學第一課》的節目內容是關於我們祖國從建國到今天這70年間的成長。每次從口中說出中國這兩個字的時候,我們的心情總是激動而自豪的,遙想當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的城樓上莊嚴地宣布了「中國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了」,直至今天,已經過去70年了。在這70年裡,我們中國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國家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中國崛起了,躋身成為了世界強國,我們現在擁有的幸福和光明都是我們黨國所帶來的。感恩我們的祖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美好,感恩祖國給予了我們現在的安穩生活,更感恩我們的祖國,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更好的期盼。我愛你,我的祖國,對你的愛意,勝過昨日,不如明天。這篇觀後感字裡行間都體現出了愛國情懷,同時也回顧了祖國從建國到今天這70年間的成長,過渡自然,行文流暢。文章立意較深,作者能看到故事背後的一面。同時想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前人的奉獻,引人深思,最後以「感恩祖國」收尾,凸顯作者愛國情懷。初中段
學會感恩,懂得奉獻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時代不同,地域不同,職業不同,性別不同……但夢想相同——都在為編織「中國夢」而不懈奮鬥,這次《開學第一課》的國旗故事,格外感人。感觸最深的便是要時刻銘記他們的付出,學會感恩,並懂得奉獻。
當95歲高齡的郭德賢奶奶講1949年在重慶白公館製作五星紅旗的故事時,讓我不由得想起了《紅巖》中江姐,她在渣滓洞受盡了折磨,面對毒刑,她守口如瓶,視死如歸;面對敵人,她橫眉冷對,不屈不撓,為的是那一方紅旗,正如郭德賢奶奶所說:「想起我們多少同志流血犧牲,就是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紅旗能夠永遠飄揚……」而這樣的英雄有太多太多,李大釗、孫中山、周恩來、張學良、梁啓超、毛澤東……每一個名字都讓人肅然起敬並刻骨銘心,我想說:「謝謝你們,如果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
戳人淚點的是那位叫嚴冬的爸爸,名字聽起來很寒冷,卻溫暖著十四億人。他有一個家,叫做「中華神盾」,入列14年來,海口艦「身披」五星紅旗走過34萬海裡,足跡遍布亞洲、非洲和美洲,多次擊退武裝海盜。
2018年,中宣部授予海口艦「時代楷模」的稱號。這位「時代楷模」在向自己的女兒敬禮時,我不禁潸然淚下,五年間,嚴冬爸爸與妻子兒女相見竟只有十二次,而我們天天可以跟父母待在一起,沒有人不想跟家人團聚,而他「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捍衛祖國的尊嚴和榮光是一種責任。想起那五星紅旗飄揚在萬裡之外的海上時,我內心由衷地自豪。還有那些在巍巍崑崙挺拔屹立,在遠海礁島堅持榮譽,在邊防哨所寫就壯志的戰士們,你們的奉獻值得每個人的感恩。
郭德賢奶奶,嚴冬爸爸,是一個代表,是一個縮影,在這背後,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為紅旗貢獻自己,犧牲自己的英雄。而我們作為新生一代,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那些為了我們美好生活做出貢獻的英雄,也要懂得奉獻,當國家、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一定義不容辭!
老師點評:
文章中心明確,層次分明。開篇簡潔明了,由夢想的殊途同歸引出自己的感悟,後面分別選取郭德賢奶奶和嚴冬爸爸兩個感人至深的事例進行論述,從他們的事例中讓我們學會感恩,並懂得奉獻。
文章立意較深,作者能看到故事背後的一面,同時想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前人的奉獻,引人深思,最後以「義不容辭」收尾,凸顯作者為國效力的決心與豪氣,很有號召力。
語言字從句順,多用駢體,對偶,排比,語感很好。但同時措辭再多潤色一些,增加文採。
高中段
九月開學,十月國慶,我們的開學第一課,祖國的崢嶸七十年!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紅旗下的演講者講了五個故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生生不息的信念,是永不止步的進取,是捨我其誰的犧牲,是孤獨堅韌的守望……回望來路,沒有人可以否定,1949年天安門廣場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刻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分水嶺。這一年,城下之盟——《南京條約》墨跡未乾,老牌帝國依然做著天朝美夢,意識到晚景悽涼,還需要很長時間。這一年,廣東府番禺縣,鄧永昌出生,其名寓意家業永遠興隆昌盛;然而,國運不振、世事艱辛,欲求永昌,何其難哉,後改「永」為「世」。在觀看《開學第一課》的時候,很自然想起了他——鄧世昌!這是一個和「致遠號」捆綁在一起的名字。1889年,鄧世昌成為致遠號正式管帶,這一年他40歲。鄧世昌是大清海軍中少有的「西學湛深」「精於訓練」的專業人才,早幾年正是他從英國接回了致遠號,一起回來的還有其他三艘「遠」字號的先進軍艦。北洋水師一時傲視亞洲,風頭無兩……後來的故事,家喻戶曉——甲午風雲突變,黃海一役,鄧公和全艦官兵英勇殉國,山雨欲來之時,鄧世昌常對官兵說:「誰人不死,但願死得其所。」「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偉哉!然而回顧彼時彼刻,國人所咀嚼的,除了悲壯,恐怕還有屈辱、遺恨、不甘等太多東西。何惜一死報家國,出師未捷實堪哀!2014年,甲午,中國水下考古隊在黃海丹東海域發現致遠號殘骸,並組織了打撈。120年了,中國政府、中國海軍從未停止叩問歷史,「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為了致敬,為了銘記,或許也為了雪恥。2019年,中國海軍將迎來70華誕。70年砥礪前行,中國海軍正無限接近一代代海軍人的強軍夢想。在《開學第一課》講述「神盾」故事的是171艦副政委嚴冬。他的女兒團團和圓圓不清楚爸爸的工作究竟是什麼,於是爸爸講述了在萬裡之外護衛商船、抗擊海盜的故事……一個溫情脈脈的年輕爸爸,一個頑強堅毅的老兵!節目中隆重登場的「海口艦」,是中國軍事工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孕育的傑作,相比於老一代驅逐艦,「海口艦」充滿了現代感,它擁有強大的防禦能力,因此得到「中華神盾」的美譽。其實,「神盾」是一個包含好幾個型號(171屬於051C系列,更先進的051D系列也已大量列裝)的強大家族,「海口艦」只是家族的代表。據介紹,入列14年來,海口艦「身披」五星紅旗走過34萬海裡,足跡遍布亞洲、非洲和美洲。2018年,中宣部授予海口艦「時代楷模」的稱號。令人無比動容的是,這一次在《開學第一課》同臺,竟是嚴冬5年來與家人的第12次相聚……我想,從1949到2019,紅旗下可歌可泣的故事當有千千萬,正是有了故事主角們的信念、守望、傳承,才會有我們來時的路,才會有更好的中國!全文採用靈活的敘事手法,再現北洋水師致遠號的歷史,與新時代中國海軍的颯爽英姿形成對比,角度新穎獨特!語言流暢。結構層次清晰明了,不僅通過鄧世昌的英雄事跡印證了主題,還結合自己的所觀所感,深入刻畫了主題。文中多次採用古詩句,使文章增加了文採,更從精神上鼓舞振奮了人心,真是一箭雙鵰,很贊!全文還有一個亮點是開頭直接點明主題,與結尾的深化強調交相輝映,使讀者再一次感受到了「我為紅旗驕傲,我為祖國自豪」的主旨,並且決心好好理解節目中的信念、守望、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努力拼搏!看完《開學第一課》
您有哪些感觸?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學生聽書
即可每天免費收聽兒童故事、
中小學生必讀名著、必背古詩詞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查看更多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