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一碗湯圓是滿又滿三毛錢買一碗,湯圓湯圓賣湯圓,湯圓一樣可以飯」······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賣湯圓》,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此歌就大為流行,此歌被曾被陸、港、臺多位不同的歌手演繹。
《賣湯圓》一般認為是一首臺灣民謠,實際上這是一首創作歌曲,由20世紀中國出色的詞曲作家陳蝶衣和姚敏創作,由方靜音首唱,是電影《風雨桃花村》的插曲。感受和體驗歌曲所帶來的幽默、詼諧的愉快情緒,並將此情緒貫穿於整首歌曲中。
《賣湯圓》簡譜:
歌曲分析:
《賣湯圓》是我國民族調式。是加進清角偏音的六聲商調式。 簡譜習慣記法6為主音,調式音階為 6 7 1 2 3 5 6 商 角 清角 徵 羽 宮 商 音階中有一處小二度 7和1,為什麼確定7為正音是角 音,而1音是偏音清角音?
依據有四條: (1)全曲7音共岀現八次,而1音共岀現五次,7比1多岀現三次。 (2)7音有一拍的長音,而1音最長音只有半拍。 (3)歌曲的第一樂段沒出現1音,是五聲的6商調式。第二樂段岀出現1音,但沒有7角音作用大。 (4)7作為正音岀現在旋律的重要支點上。如第二小節的 6 7 3 的7音,倒數第二小節的 3 7 l 6 - ,這個7音不但佔-拍時值,而且在全終止主音的前面,這個位置相當重要。再看1音都不在重要的旋侓位置上,它以經過音或輔助音形式對旋律起裝飾作用。 綜上分析,7音比1音作用大,所以7是正音角音,而1音是偏音清角音。因此《賣湯圓》是六聲商調式民歌。
人間月半,天上月圓,元宵佳節,一元復始,春回大地,彩燈高掛,共品湯圓,合家團圓,家富人壽,喜氣洋洋,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