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墨譜》從畫稿設計到雕版印刷,前後共用了5 至6年時間,刊印初期作為墨錠圖樣的宣傳頁對各個進貨商家進行分發。在1588 年方氏美蔭堂又出了新的刻本,到1620 年時,黃氏刻工又重印出了精刊版本,今存的古籍本中大多是這兩種版本,其他的版本極少見。明代刊印的《方氏墨譜》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一時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案頭必備。
《方氏墨譜》收錄墨型共380 品,繪圖393 幅。圖畫繪刻精美,線條細如毫髮,極具美感。人物圖像多出自晚明人物畫大家丁雲鵬之手,山水、花鳥多出自吳廷羽之手。書法多出自一時名流以及方於魯父子,典雅雋秀。這些圖譜刻畫細膩、精緻,令人嘆為觀止。難怪時人錢允治言:「頃於百穀齋中見方於魯墨譜,不覺大叫,謂世固有此尤物哉!欲得之心,如飢如渴。」時人慾得之心,尚且如此,何況今人!
丁雲鵬,字南羽,安徽休寧人,生於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卒年不詳,著有《丁南羽集》,今雖不傳,但李維楨(1547-1626年)在丁氏晚年為其詩集所作序文見於《大泌山房集》。丁雲鵬篤信佛教,題畫多用聖華居士、南羽居士、佛弟子、奉佛弟子、佛子等居士號。丁雲鵬畫學極博,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能,尤善道釋人物、觀音羅漢。他善於著色,白描技法更見其長,陳繼儒《跋丁南羽畫羅漢》云:「獨丁南羽白描,酷似李龍眠,絲髮之間,而眉睫意態畢具,非筆端有神通者不能也。」
除了詩、畫精能以外,丁雲鵬還擅長制墨。制墨的同時,丁雲鵬也繪墨譜,著名的《方氏墨譜》《程氏墨苑》即主要由丁雲鵬、吳左千師徒繪製。除名動天下的兩部墨譜外,丁雲鵬可能也為其他制墨者設計過墨圖。. 丁雲鵬工書法,精繪畫,尤善線描,人物、山水、花卉、鳥獸、佛像等題材無不精妙,有「髮絲之間現意態,筆端之下有神通」之能.從墨譜刊出後的社會效應看,方於魯的規劃是成功的.《方氏墨譜》包含的385幅圖式表現出了豐富的種類性、視覺性和人文性,取得了應有的效應.
精良的圖式集中於六卷之內,是方於魯、丁雲鵬和黃守言共同探索如何吸引讀者以帶來良好社會效果的結果.圖式的集中與精細刊印便於讀者與商客的閱讀,以帶來身心愉悅和購墨之便.因墨錠有反正兩面而分式為對應的兩圖,圖式一般以一圖一文為主.這種版式上的安排,可使視覺類別清晰,便於轉景易感,分列書法與繪畫概念於反正之間.在圖式形制輪廓的安排上也是方、圓、幾何、自然形穿插交替出現,增加了視覺在形體感應上的豐富性,也反映著圖式內容與文字在社會地域內的文化積極性.這種技術上的細緻性、形制上的豐富性和文化上的積極性,在信息傳遞的內外導向上有著鮮明的加工性特點,增強著視覺藝術的強化性意象,更容易引起觀者的注意和閱讀欲望。
《方氏墨譜》其中樣式五大類:規、萭、挺、圭和雜佩。規是圓形,萭是方形,挺是取正直的意思,呈長方形。在這五類中,又分出許多細目,如璋形、笏形、玉佩形、牛舌形、圓壁形、蟬形、硯形、碑形、鼎形、錢幣形、塑像形、玉璽形、異獸形、果品形等。例:
(1)長方形墨 這是古墨的基本造型。它的長寬尺寸沒有定製,但要適宜於手握研磨。《墨法集要·樣制》中說:「墨之式樣,當取自於古人,無大小厚薄之限。蓋厚大利久,薄小利新;厚太難工,薄小易善,故墨工不喜為厚大。然太大不便於用,太小則難於有色。要之,厚大雖可貴,不若三四兩者得其中也。」長方形墨造型,有的鑲邊,有的無框;有的邊線挺刮,有的邊角搓圓;它的邊角有下方上圓,也有上方去角成碑形的;還有瓦稜形等,靈活多樣,不一而足。例如,康熙年間與曹素功齊名的吳守默,製作「黃山松液」墨,一共8枚,全是長方形體,無邊框。每枚重15克。每枚正面陰文「黃山松液」四金字,字體時有變化;背面鐫刻松石圖案,8枚圖案又各各不同。清秀雅致,古意悠遠。
(2)圓形墨 古人有時用「餅」作為墨的數量單位,實際上源於圓形墨。圓形墨像餅,數量、品種也多。《程氏墨苑》卷十著錄了不少圓形墨,有「太極圖」、「河圖」、「北鬥七星」、「龍鳳呈祥」、「天保九如」、「五老告河圖」、「文昌宮」等,可惜能留存世上的不多。圓形墨中也有在它的邊緣做成葉瓣形狀的。如傳世的明「赤水珠十二瓣形墨」。
(3)牛舌形墨 牛舌形墨實際上是長方形墨與圓形墨的結合,是拉長了的橢圓形,它的形狀很像牛舌。
(4)八邊形墨 如《方氏墨譜》上著錄有八邊形「九錫」墨、「水靈」墨、「磐鑑圖」墨、「觸邪」墨等。現在民間所見「觸邪」墨,如崇禎壬午年(1642)方景耀所珍藏者,正面陰文鐫有「觸邪」二字,反面是一種獸闢邪圖案。
(5)象生形墨 摹似動物、瓜果花卉的外形而製成的象形墨,如「蟠桃核」墨製成半片桃核的形狀;「玉虎符」墨,內有榫,可合二為一;還有「夔龍觖」、「玉魚佩」、「玉貂蟬」墨等,給墨增添了不少的藝術性和趣味性。在墨的眾多門類中,有集錦墨、彩墨等品種,它們的形制也無定式,方圓搭配,姿色紛呈。
感謝觀看,若對您有所幫助及提高,心生歡喜。感謝您的點讚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