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刺繡紋樣的特點

2020-12-15 寒寒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寒寒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四千多年前就在黃河流域居住生活。他們勤勞勇敢,能歌善舞,能耕能織並能繡。貴州是苗族聚居區,同時也是苗族刺繡最豐富多彩的地方。在黔東南一帶,刺繡以花卉紋樣最聞名的有凱裡,臺江、雷山、劍河、黃平、施秉,麻江、丹寨等縣(市)。幾千年來,各地都有很大變化和發展,繡法多種多樣。大體上可分為平繡、縐繡、辮繡、絨繡、布貼、綾疊、編織、挑花等,體現在服裝的裝飾、被面、背帶、掛包、童帽、手帕、帶子、鞋幫和-些定情物上,圖案紋樣有龍、蝶、花、鳥、魚、獸及果木等。造型富於想像,手法誇張,形象生動,色彩和諧。這些紋樣的組織變化及色彩與人們的生活和自然環境有著密切關係,富有濃厚的生活意趣和濃鬱的鄉土氣息。

平繡手法

貴州清水江流域凱棠一帶的苗族刺繡和其他地區大同小異,這裡的圖案紋樣以花卉紋樣為主,幾何紋樣為輔。花卉紋樣採用的大多為花、鳥、獸、蝶、魚、蝦等自然形態。花紋布置非常嚴謹,以簡練誇張的表現手法,採取均衡對稱形式構成主紋,用花果小蟲、幾何圖形作為四周的陪襯,形成豐滿嚴謹的畫面。圖案紋樣的顏色以紅、綠、藍、紫、白為主,黃為點綴。衣飾上的圖案紋樣多以紅、綠兩色較常見。在配色方面,用色比較大膽,對比鮮明,有素有彩,素不簡,彩不繁。常見有以紫底起花,也有藍、黑、青底起花者。

花卉紋樣

服裝上圖案紋樣裝飾位置是:前襟、前領、後領、兩袖、兩肩,其主要紋樣在兩袖。衣角裙腳紋樣- -般以織為多見。也有加繡為點綴者。服裝上採用的圖案形式具有一定象徵意義,特別是蝴蝶及龍的紋樣,有很動人的傳說:古時候,楓香樹有一蝴蝶媽媽生了12個蛋,經鴝鵒3年的孵化,歷盡艱辛,才孵化出大自然的龍、雷公及人類的始祖一姜央。苗家姑娘把這個蝴蝶和鳥的形象刺繡在衣服上、帽子上和一些定情物上,表示對祖先的崇敬,蝶、龍、鳥是大自然的象徵,也是苗家兒女興旺發達的象徵。

在前襟的圖案裡、花卉以對稱圖案紋樣為主,延伸至前領,後領的圖案多為二方連續紋樣。也有在後領大綾疊圖案紋樣的,前領、前襟因為有銀飾裝飾,故紋樣略簡於其他地方,而在兩肩兩袖上就極為豐富了。花卉紋樣的構思、構圖、形態、線條、色彩都很精緻,構圖常運用對稱手法和二方連續形式。色彩以紫為底,紅綠間繡,用白統一全局肩上的圖案組成,主要紋樣有五塊(也有七塊或九塊等)。

蝴蝶刺繡

常見的五塊圖案紋樣,其中間一塊是其餘四塊的對稱軸,兩邊圖案相互對稱,常規多採用花卉紋樣,也有繡織幾何圖案的。 兩袖上的圖案紋樣布局極為講究。上 下共分三層(有的分上下兩層,下層以幾何紋樣裝點,菱形圖案多見),上方的一層有九個方塊圖案,中央大塊為中心軸,向兩邊延續發展,兩邊圖案以中心點相對稱,花卉是主要紋樣。中間層是一個左右對稱的圖案紋樣,中心軸有一蝶形的花卉,左右兩邊各繡一隻鳥,鳥的造型手法形似於繪畫中的「橫向轉移」,它大頭衝向中心,兩隻大翅膀,一上一下,兩腳兩尾都是並列安排,造型生動、樸實。鳥的後面及空白處,由各種不同的大小花卉組成,巧妙地利用空間。

這些都是人們對自然有了更高的要求後,迫使人們去尋求創造比自然更美的造型規律和手段。下層紋樣的作用主要是修飾以上兩層,以達到美的和諧。它也是以蝶和花為主,向兩邊延伸並對稱,在這一組紋樣裡,所佔面積小於中間層的二分之一,雖然面積小,它所起的作用是和上面兩層是一致的。在三層之間,每層上下都有一個「邊飾」,它如同繪畫中的邊框一樣,起襯託裝飾的作用。

蝴蝶和鳥刺繡

在「邊飾」上所 花的工夫是相當可觀的,有的是織,有的用「綾疊」,然後繡上一些幾何紋樣,儘管是點綴主題,但同樣構思巧妙。整個花卉圖案的色彩以紅、綠兩色為主,紅色表現花卉,綠表現葉、藤。綠葉環繞或延伸,把所有的紅花串聯起來,形成圍繞中心的二方連續帶狀紋樣。

這些自然物經過繡花女們按其所共有的特徵規律總結出了今天這樣的紋樣。因為她們掌握了每一一個形象的普遍和特殊特徵,她們有著很敏銳的觀察能力,經過深入的研究、比較,從中找出了這些規律,並將其用刺繡揭示出來。花、鳥、龍、蝶不受約束,看上去似乎變形,但抓住了主要特徵加以誇張,用極其簡練、概括的手法將其表現出來,既樸實又引人人勝。

繡花女

刺繡中的幾何紋樣,多體現在一般便服和童裝上(在雲南、貴州西南部、湖北等地則以幾何紋樣為主),大多數為方形、三角形、菱形。三角形:它有一種穩中向,上的感覺,加上倒裝的三角形,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正方形,飽滿莊重。整個刺繡由無數的大小三角形組合而成,間繡花卉和三角形形成對比。形似於繪畫中的蔬密對比,這樣鹼掉了瑣碎機械的感覺,使整個圖案紋樣統一在一起。

在這種裝飾紋樣上,基本骨架是三角形。大三角形中套有無數小的三角形,為了統一,用一根軸串聯起來,其中還有用色彩組織的方形,色彩紅、綠見多。幾何圖裡套有花卉紋樣,有各種不同的花紋,這些花紋的造型形似於蝴蝶形,大多是對稱的,有紅底起花,也有青、藍、紫底起花的,這些極為豐富多彩的圖案紋樣給人們美的感受。

刺繡

一件苗族刺繡服裝的完成,是苗家姑娘歷經漫長時間的辛勤勞動,運用她們的智慧,花費許多心血結出來的碩果,是苗家刺繡的結晶。苗家姑娘為了能互相交流技術和展現自己的作品,往往要等到「吃新節」、「三月三」的爬山節,五月二十八的「龍船節」,還有各地的十月年、冬月年、春節等,身穿著自己親手繡織的衣服,佩戴各種圖案的銀花帽、手圈、項圈或銀衣,由不同地方匯集在一起,採用各種不同的社交形式進行交流。青年男女遊方,互相贈送禮物,妨往往將自己親手繡的、也是自己最滿意的禮品送給男方。這不但可以表示愛情、顯示手藝,同時也是傳播剌繡技術的一種渠道。

參考資料《中國苗族服飾文化》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鄧啟耀的《民族服飾:一種文化符號》一書中說: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以龍圖案作為服飾的主要裝飾紋樣。花紋圖案蝴蝶紋苗族刺繡的傳統紋樣,流行於貴州、湖南苗族地區。蝴蝶是苗族喜愛的形象,象徵幸福和美好。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花卉、植物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
    苗族服飾黔東型服飾,刺繡有平繡、辮繡、縐繡等手法。其服飾工藝以剌繡、挑花、蠟染、編織的運用較廣,圖案以動植物花紋為主。花帶紋樣層層花苗族傳統剌繡紋樣,流行於貴州臺江等地。紋樣剖其內部平面,將花瓣有規則地分層排列,四面均齊,使紋樣具有安定、整齊之美感。常作背帶花中心主花飾紋,為苗繡較古老的紋樣。
  • 中國傳統紋樣:古色古香,美不勝收!
    當閱盡繁華、千帆過盡、大浪淘沙後,只有屬於本國傳統文化的那部分記憶依然熠熠生輝!今天小編為您帶來「最中國」、真正能稱得上是古風的傳統中國紋樣!它們或是傳統服飾的元素,或出現在瓷器茶具等上面,但無一例外,都美的驚心動魄!
  • 中國傳統文化,絲綢織錦,北朝紋樣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北朝時期絲綢織錦出土自阿斯塔那古墓,是考古工作者再次發掘的北朝時期織錦。它不僅色澤豔麗,且圖案紋樣千姿百態,為世人所矚目。
  • 清華思客|賈璽增:工藝、生活與制度——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既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農業生產方式對自然環境的依賴和生活資料自給自足的特點,培養了中華民族樂天知命、追求和諧的民族性格。由農耕生活發展而來的「天人合一」的觀念,使中國古代服飾具有師法自然、人隨天道的品格特點。
  • 傳統文化:古代繡品中的花卉紋樣
    刺繡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一般用於裝飾服裝、被面、枕套、地毯、靠墊、裝飾畫等物品,是古代女性必備的手藝。上圖繡品繡有蝙蝠、團壽、雲紋、暗八仙(暗八仙指的是八仙使用的道家法寶分別是:葫蘆、團扇、魚鼓、寶劍、蓮花、花籃、橫笛和陰陽板,它們與八仙具有同樣的吉祥寓意,代表了中國道家追求的精神境界。)。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元素的概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之前小編就已經提出,對於服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併不是要復原與傳統一模一樣的原型,更多的是要將傳統民族服飾元素運用到現代服飾中,使得現代服飾充滿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維吾爾族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身材苗條的維吾爾族姑娘們喜歡穿紅、綠、黃、紫等鮮豔的衣裙,她們在跳舞時裙擺旋轉如盛開的花朵。這些美麗的花朵反映在服飾上,就是繡在領口、胸前、肩、褲腳等處的花團錦簇了。過去,刺繡是維吾爾族女孩必學的功課。維吾爾的刺繡技藝世代相傳,幾乎每一位維吾爾族婦女都是一個好繡工,她們喜歡在自己的衣服領口、胸前袖口、肩、褲腳等處繡花,也喜歡在男子的衣服上刺繡,於是,那些山野裡、田間地頭的花朵,如蒲公英、向日葵等,就飛到了襯衣和合領外衣的領口,胸前、袖口等處。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的裝飾紋樣: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 主體紋樣,另一類是 輔助紋樣。主要的裝飾紋樣有龍、鳳、蟠螭紋、八寶紋、八吉祥、暗八仙、蝙蝠、梅蘭竹菊、福壽紋、松鶴紋以及明清時期的官員服飾上的補子紋樣等。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佩飾文化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介紹苗族的配飾吧,它的種類很多。其質地也不同,有銀質的、剌繡的、毛織的,以及貝殼製作的。現分別介紹為下:銀項圈苗族婦女的頸飾。
  • 刺繡之繁盛——品鑑中國古代刺繡的美學及文化價值
    這說明當時已經用彩繪裝飾衣服,還用刺繡工藝來繡作紋樣。瑞典馬爾默博物館收藏的商代青銅上有黏附的菱形刺繡殘片得以佐證。 到春秋戰國,刺繡工藝品多為宮廷禮制所用,紋樣構圖多以鳳鳥圖騰為主,造型左右對稱,亦有龍鳳虎紋繡禪衣,漫草龍紋繡等出土繡品,這些精美繡品無不蘊涵豐富的象徵意義。
  • 漢代服飾紋樣,動感的節奏與韻律
    漢代服飾紋樣動感的節奏與韻律漢代,是服飾發展繼往開來的時期,上承秦古樸之風下開唐華麗之河,以質樸的風格自成一體,在中國古代女子服飾史上具有較高的審美和歷史文化價值。漢代國力強盛,經濟穩定,人們對服飾美的要求便越來越高,其圖案紋樣的使用紛繁多樣,主要可分為動植物紋樣、天文現象紋樣,幾何紋樣等。動植物紋樣動植物圖案為漢代人們很喜愛的服飾紋樣。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川黔滇等型服飾特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川黔滇型服飾部位有衣袖、套袖、衣背、盤肩、衣襟、披領、後擺。披領其圖案多為幾何紋、波浪紋、團花紋等,也有渦紋,這是西部苗族服飾所少見的紋樣。工藝以鑲補為主,輔以刺繡,構圖嚴謹,層次分明。後擺擺長至膝彎處,垂於裙外,綴有一尺多寬的繡花段,頗象一面繡花的後圍腰。後擺有的為雙層,兩側有形似蝴蝶翅膀的雙層鑲花飾片。有的後擺兩側,各綴一塊三角形長飾片,其紋飾雅觀而富於情趣。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塔吉克族服飾
    塔吉克服飾與他們生活的環境有密切的關係,他們的服裝主要以棉、皮衣和袷衣為主,沒有明顯的四季服裝,由於那裡的交通閉塞,與外界接觸較少,所以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獨特的服飾。代表了塔吉克族一個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具有較深的文化內涵。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美學思想的基本特徵
    (《虞書益稷》)這些記載說明,中華民族的服飾從一開始就與大自然有著密切的聯繫,不僅製作服飾的材料取之於自然,裁製的款式、選用的色彩、裝飾的紋樣等等也都與人們不斷觀察自然,利用自然有關。服飾在滿足人們使用目的的同時,也產生了同大自然一樣多姿多彩的美學效果。這種以自然為美的服飾追求,始終貫穿於中國古代服飾美學效果的各個方面。
  • 古老民族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古裝
    本文乃作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苗族服飾是苗族藝術的結晶,它熔蠟染、刺繡、挑花、織錦、織帶等多種傳統工藝於一爐。在服飾本體之外另行製作的蠟染、刺繡、挑花、織錦、織帶等圖案對於服飾有相對的獨立性。根據服飾不同部位需要製作不同的花色裝飾,並根據不同季節更換應時的新作,往往在主要用一種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各種工藝手法,挑中有繡、織中有繡、染中有繡、或挑或織、挑織相兼,使服飾圖案花團錦簇,變化萬端,溢彩流光,更顯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 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有哪些?
    1、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 中國十大傳統手工刺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你能說出幾種來?
    京繡又稱宮繡,是一門古老的中國傳統刺繡工藝,明清時期開始大為興盛,多用於宮廷裝飾、服飾,用料講究、技術精湛、格調風雅,民間高檔的宮繡大都與皇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創造力的結晶,京繡中最好的為針工中的「平金打籽」繡,2014年11月11日,京繡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英國時尚品牌鍾情中國非遺文化符號
    近日,B&H中國文化創意中心和英國高端皮具品牌阿斯皮納爾(Aspinal)正式啟動合作,二者將共同開發中國非遺文化元素,將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紋樣和刺繡工藝融入英國時尚設計,把中國非遺文化符號推向世界舞臺。
  • 中國傳統紋樣,美得驚心動魄!
    中國傳統紋樣,美得驚心動魄! 從古老的青銅器,到精美的玉器,從獨一無二的青花,到繁複莊重的服飾, 從建築上的雕琢,到古門上的老鎖......來自東方的想像力, 全都凝聚在那纖細又曲折迂迴的紋路裡, 貫穿人們生活的始終, 反映不同時期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