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身材苗條的維吾爾族姑娘們喜歡穿紅、綠、黃、紫等鮮豔的衣裙,她們在跳舞時裙擺旋轉如盛開的花朵。維吾爾族是一個愛花的民族,在他們的庭院裡,葡萄藤爬滿院牆,色彩豔麗的各種花卉開滿庭院,主要有牡丹、玫瑰芍藥、百合等。這些美麗的花朵反映在服飾上,就是繡在領口、胸前、肩、褲腳等處的花團錦簇了。過去,刺繡是維吾爾族女孩必學的功課。維吾爾的刺繡技藝世代相傳,幾乎每一位維吾爾族婦女都是一個好繡工,她們喜歡在自己的衣服領口、胸前袖口、肩、褲腳等處繡花,也喜歡在男子的衣服上刺繡,於是,那些山野裡、田間地頭的花朵,如蒲公英、向日葵等,就飛到了襯衣和合領外衣的領口,胸前、袖口等處。

為了把自己打扮得更靚麗,維吾爾婦女別出心裁,從植物中提取純天然化妝品。她們採摘野生植物奧斯曼草,用其汁液描眉,使眉毛又黑又濃密。她們在庭院栽種「海娜花」,把指甲染成紅紅的顏色。每逢節日盛會,走親訪友,結婚盛典,維吾爾婦女都會穿上鮮豔的衣裙,佩戴閃亮奪目的首飾,把自己打扮得比盛開的鮮花還靚麗。維吾爾服飾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居住在和田地區的于田、民豐、且末一帶的婦女,有一種被稱作「塔裡帕克」的小帽和「箭服」的服飾獨具特色。

穿著這種服飾的婦女頭披白紗巾,戴一頂「塔裡帕克「的小帽,這種帽子口大頂小,用黑色羊羔皮製作,戴在頭頂如一隻倒扣的小碗,遠看似一朵花,別有一番情趣。「箭服"是用黑色布料製作的長外衣,衣服胸襟兩邊各有七條依次排列、尖頭相對稱的藍色綢條圖案,領子、大衣底部鑲有同樣顏色的綢邊。此外內穿一件配套的合領半開口的套頭襯衣,襯衣右側依次排列九條呈扇面形、繡成寬條形的圖案,圓領口處有一條寬邊,底口繡有羊角紋和碎花紋,領中部有兩條相同顏色的繩帶。

相對於婦女服飾的豔麗多彩,變化多端,維吾爾族男裝較為簡單。被稱為「袷袢」的無領、無扣、對襟的長外衣是維吾爾族男子喜愛的服飾。現在棉、毛、絲、綢緞各種布料都有,且有單、棉袷袢之分。老年人的單袷袢多為白色,棉袷袢多為青色黑色、深褐色等布料裁製,顯得古樸大方。襯衣多為白色布料,不開胸,長及膝部、臀部。穿長袷袢的老年人,下身多配青色、黑色長褲,蓋及腳面。長褲也有講究,褲腳邊繡著花邊,花邊多是植物的莖、蔓枝藤組成連續性紋飾,既雅致又美觀大方。

相比老年人服裝的古樸大方,青年男裝則顯得朝氣勃勃。青年人的袷袢色彩較為鮮豔,多條格花紋,一般為紅、綠底色套白、黃黑長條紋。這身裝束淡雅、涼爽,穿著便利,洋溢著濃鬱的民族服飾特色,更顯維吾爾青年人的青春活力與健美。維吾爾族男子穿著袷袢,一般腰間要系一條長腰巾,腰巾可以起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可以攜帶食品和其他一些零星物件,隨用隨取,十分方便。腰巾多為黑、棕、藍等深色,腰巾有長有短,長的可達兩米多。也有方形腰巾,方形腰巾系法特別,系時要在腰間露出一個角,顯得俏皮而活潑。平常穿袷袢,腰巾不怎麼講究,節日系的腰巾一般十分鮮豔,有印花也有繡花的,和現代西裝配領帶相似,是身份的象徵,也是心情的體現。

維吾爾族的褲子褲腳窄一點。現在,大多數維吾爾人男性都穿西褲。因此,在花帽的樣式、顏色、花紋和圖案上也具有明顯的地方特徵:維吾爾花帽不僅選料精良,且工藝精湛,這是一種稜 角突起富有立體感的四稜花帽,帽面繡,其紋樣姿態豐富多樣,多是黑底白花,色彩對比強烈、莊重。吐魯番、鄯善、託克遜地區流行的花帽花色對比強烈,火紅的花紋配以翠綠的圖案,極為熱烈奪目,宛如一朵絢麗的牡丹映襯在碧綠的花葉上,有富貴之感,更像熊熊燃燒的火焰,一看就知道來自火焰山腳下。

如果說吐魯番的花帽是衣著華麗的貴婦人,那麼伊犁的花帽則是樸素典雅的大家閨秀,姑娘的花帽多使用紅色為底色,花紋纖細,帽子較小,紋樣比較簡單。寒冷的冬季,維吾爾人多用羊皮製作的皮帽禦寒,也用狐狸皮兔皮、旱獺皮、水獺皮、貂皮等製作。中老年男性和宗教人士更喜歡「賽爾皮切吐瑪克",它更顯得成熟和莊重,用平絨或絲絨製成,沿邊較細,用貂皮或其他獸皮做帽簷。他們的先祖曾經是戈壁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為適應新疆寒冷的氣候,也為了便於騎馬放牧,維吾爾人養成了穿皮靴的習俗。
維吾爾族男女都喜歡穿一種叫「玉吐克」的皮靴 ,這種皮靴多用牛皮、羊皮等材料製作,女式靴子上繡上玫瑰、百合等花卉圖案,或者三葉草、葡萄藤等植物圖案;男士靴子則以抽象幾何紋飾為主,漂亮又精美。
參考資料《中國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