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元素的概念

2020-12-14 翟姚說文化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之前小編就已經提出,對於服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併不是要復原與傳統一模一樣的原型,更多的是要將傳統民族服飾元素運用到現代服飾中,使得現代服飾充滿特色,通過現代的形式傳承傳統服飾文化。這裡就產生了一些相關概念,什麼是元素?什麼又是服飾元素?元素,對於這個詞的運用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時人們普遍將元素作為世界的主要組成來理解,如古巴比倫人和古埃及人就曾經把水、空氣、土作為萬物構成三元素,而古代中國人又把金、木、水、火、土五元素作為萬物之基本。

傳統民族服飾元素

總之,元素是事物存在、發展的動力,是其內在因素和成分。如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構成,又如某食品由一定的蛋白質、澱粉、脂肪、鐵、鎂等成分構成。我們這裡講的元素主要是針對設計運用而言,一般稱其為設計元素,它是構成視覺藝術作品的基礎單位或符號,我們常常在形、色、質三個主要方面來將其挖掘,「無論一個設計背後的靈感和理念是什麼,都有一些重要的元素在綜合完善設計的過程中是必須要考慮的。花點時間去考慮設計的形狀、形態、質地、色彩、肉體和情緒的衝擊力、功能、材料和工序,以確保你沒有錯失任何可以改善、提高和豐富你最終設計的有價值的機會」。設計元素對視覺藝術作品進行塑造時分為有形外在物象的視覺搭建和無形內在物象的內涵構成,這是具體與抽象的結合,這樣構成的物象具有多方位的真實效果,尤其是對視覺心理能產生很強的感染力。

構成視覺藝術作品

在服飾中元素的定義更廣,包括有服飾結構造型元素、色彩元素、圖案裝飾元素、服飾材質元素、工藝技法、穿著形式及功能、服飾內涵理念等,這些正是進行服飾設計所應考慮的各個方面。同時這些方面也可以再細分,如點、線、面元素排列組合的造型構成效果;色彩三原色元素,它們的混合與搭配可以獲得更多的顏色類別和色彩效果;用什麼樣的服飾材質元素和工藝方法進行服飾肌理質感和整體效果的體現;服飾中整體蘊含的設計理念和文化內涵;等等。這些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服飾元素也分有形與無形、具體與抽象,既有外在形象的組成部分,又涵蓋內在構建形式,它們構成了服飾的最終效果。

服飾結構造型元素

有形具體的服飾元素包括可見可觸的服裝款式造型、色彩圖案、材質肌理等,這是服飾外在形式效果,給人直接審美感受;而無形抽象的服飾元素則包括融入服飾中的工藝技法、製作過程、設計主題理念以及主導外在具體元素排列組合的構成形式和方法等,它們是構成服飾風格、服飾寓意必不可少的內涵因素,給人造成在服飾心理感受上的延伸。正是這些服飾中有形和無形元素的融合,我們才能更直接地感受服飾風格特徵,才能使服飾關於美的展現更加豐富多彩。以從服飾本身進行全面深入了解為前提關於服飾元素的挖掘應該是全方位的,挖掘力度越大就越全面而深入,其可以運用的素材就越多,設計適應面就越廣。

色彩圖案

對於服飾元素本身而言,其可挖掘的層面較多,既有關於視覺效果的層面,又包括其工藝製作過程的層面,以及相關設計理念層面,等等。因此我們在對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元素進行挖掘時應該從服飾造型、色彩、圖案、材質、工藝、設計思路等方面來對其進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收集更多相關服飾信息資料,才能最終把握服飾特色。我們除了挖掘服飾表象的層面效果外,還要注重內在層面形式。表象層面往往是我們在眼觀之際視覺感官下所能直接把控的效果,也是物象所直接呈現的效果,那麼這些效果呈現的方式是什麼?如何呈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呈現?這些是服飾內在的構成層面,它促使我們在對元素進行挖掘時能深入下去,這樣才能將服飾全方位真實展現。

服飾元素本身

在挖掘服飾元素的過程中,除了對服飾本身相關元素的挖掘外,還應該在某種程度上跳出服飾本身,到服飾的外圍去進行相關發現和探索。如民族美麗的神話傳說、民主生活習俗、居住環境、民族語言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服飾設計運用中的元素補充,使設計產生意想不到的創造性,同時也是民族傳統文化更全面展現的途徑之一。這和設計中的「跨界設計」運用相似。什麼是「跨界設計」?曾經有個經典笑話講道:「不想當個廚子的司機不是好裁縫」,其正是「跨界」的特點,它「應該是在新的設計概念引導下,突破形式(外觀)、技術、材料以及專業的限定,實現更好、更新的設計創意的成功」,其主要內容就是在具體設計類別中發揮和拓展非本設計類別的能力和價值,因為在藝術設計界始終有一個觀念一「藝術相通」,它揭示了藝術設計關於美的藝術價值本質。

服飾設計運用

不同類別對美的創造和批判,以及在設計過程中所運用的審美思維意識和設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互通和轉化的,它要求設計師將自我與生俱來的擁有不同於常人的創意思維發揮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不同內容的職能性偏重不同而已。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服飾都曾由另外的功能用途物品演變而來,這些物品原本不屬於服飾,但由於人們隨身攜帶,久而久之開始注重它在人體上的裝飾效果,形成了服飾美的一部分。如雲南少數民族中背小孩用的背篼,其為長方形造型結構,左右縫有長帶,方形布塊兜住小孩身體,長帶則為纏綁固定於背上之用。原本背篼的功能就是用來專門背小孩,當其從身上被解下來後,就不在身上任何地方出現。但是背篼其材料主要為布,並且和服一樣都進行刺繡裝飾,同時圖案紋樣也具有美好象徵寓意,因此後來它漸漸成為服飾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些講究的人們,將背篼的色彩、圖案紋樣以及裝飾形式等與服飾風格相配套,使其在使用時完全成為服飾。

因此我們與其在描述它時強調它的功能,不如深入分析它所具有的服飾效果。另外,我們對於服飾的運用也可以不僅僅只局限在服飾範圍中去考慮,它也可以被跨界運用,使其具有另一種功能形式。如「雲南十八怪」中有一怪被講作「草帽當鍋蓋」,在雲南不少地方,尤其是滇南一帶,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有一頂「草帽鍋蓋」。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草帽,而主要是指鍋蓋的形狀酷似草帽,一般為上尖下寬的圓錐體,用山茅草編織而成,採用了草帽的形和質,使得原本作為服飾的草帽造型被跨界運用到炊具用品範疇中,為平凡的炊具帶來創新,為人稱奇。因此我們之所以強調對元素挖掘的全面性,特別是要跳出原來本質來尋找外圍元素,這是一個能 讓服飾元素變得豐富而有特色的方式之一。

參考資料《中國服飾》

相關焦點

  • 雲南民族文化行:哈尼族彝族傳統民族服飾
    哈尼族婦女傳統服飾  標籤:雲南民族文化行    哈尼族婦女傳統服飾  標籤:雲南民族文化行    彝族(阿細)女子傳統服飾  標籤:雲南民族文化行    彝族(黑)女子傳統服飾  標籤:雲南民族文化行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它的種類繁多
    苗族服飾究竟有多少種,先人們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並留下了不少寶貴的資料。如清代《黔苗圖說》曾畫過82種、大型文化書畫圖冊《百苗圖》畫過100種。《百苗圖》是苗族歷史文化演藝發展難得的文物佐證,是研究我國苗族服飾文化及民族風貌的重要古籍,亦是研究我國清代西南少數民族的重要史料。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維吾爾族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身材苗條的維吾爾族姑娘們喜歡穿紅、綠、黃、紫等鮮豔的衣裙,她們在跳舞時裙擺旋轉如盛開的花朵。維吾爾服飾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居住在和田地區的于田、民豐、且末一帶的婦女,有一種被稱作「塔裡帕克」的小帽和「箭服」的服飾獨具特色。
  • 「衣以載道,禮傳古今」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展走進義大利
    核心提示:由北京市政協主辦、北京服裝學院參與承辦的「衣以載道,禮傳古今」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展,於義大利當地時間11月26日下午在米蘭但丁街14號舉行開幕儀式。 本次展覽圍繞中國傳統文化,展品由新中裝、中華傳統手工藝和中式首飾三部分組成。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 弘揚傳統服飾之美—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國風服飾研創中心成立
    服飾就像錦上之花,使中國歷史顯得更加異彩紛呈,充滿活力;又像是一條貫穿古今的五色彩帶,為我們展示著一副5000年的風俗畫卷。國風服飾,即中國風格的服飾,是建立在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的獨特中國文化基礎上,蘊含著大量中國元素並有著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服飾風格。國風服飾以中國傳統服飾作為靈感來源,同時融合傳統文化元素,表現出不同凡響的生命力。
  • 中國傳統文化,古典服飾藝術論,喪服的民俗意味
    本文乃作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可以想見,中國傳統服飾藝術中的民俗是非常豐富的,這些民俗的存在,使最初處於單純意義上的服飾行為,最終變得不再那麼單純,社會的意義、文化的意義經意不經意地被融入到了日常的服飾安排中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哈尼族衣著文化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哈尼支系服飾紅河縣的哈尼族哈尼支系,自稱「哈尼」,他稱「哈尼」,主要分布於甲寅鄉雖同為一個支系,但因地域分布不同,服飾也有所差異。下面以甲寅鄉甲寅村哈尼支系服飾為例進行重點介紹,其他地區的不再一介紹。居於甲寅鄉甲寅村哈尼族哈尼支系婦女服裝式樣為長衣長褲型。主體顏色為黑色或藏青色,是紅河縣哈尼族古老的服飾之一,這套服飾受清朝滿式服的影響較大,女子穿上這套服飾別有一番韻味。上衣內著白色或藍色布質內衣,外穿黑色或青藍色無領斜襟長衫。腰部較寬,外衣長約90釐米,寬約60釐米。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川黔滇等型服飾特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川黔滇型服飾部位有衣袖、套袖、衣背、盤肩、衣襟、披領、後擺。黔西北一帶服飾我說說海南型服飾吧,它部位有衣領、衣袖、下擺。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服飾中的歷史情結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雲南元陽縣,哈尼族送葬女歌手搓厄厄瑪為人送葬時,要佩戴一種叫「吳芭」的頭飾。左起(下同)第一個紅色三角形,代表哈尼族祖先在「石七」(今雲南石屏縣)分成若干支隊伍南進哀牢山區,開闢草萊,徵服其他一些小部落的過程,紅色代表著徵討和開創。第二個三角形有紅、白、藍、綠色,這是代表哈尼族在「石七」與「蒲尼」民族大戰的時代。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美學思想的基本特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的觀察也日益發展,向著廣度和深度展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這種建立在等級制度基礎上的「威儀」,與注重自然美的服飾傳統相結合,便形成了中國古代服飾既井然有序又色彩紛呈的獨特風格。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元明時期藏族服飾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自13世紀始,各地藏區與中原的聯繫更加緊密,這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體現。然而,元明時期藏族服飾的具體面貌如何,諸藏漢史籍仍語焉不詳。因此,我們只能從元明中央朝廷已對各藏區實行統轄的歷史前提出發,以元明時期服飾狀況為背景,聯繫這一時期為數不多的記載,並參考清代以後至今藏族服飾的特徵,來推測元明時期藏族服飾所發生的變化。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古典服飾結構及改良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無論是長袖還是短袖袍服,通過測量和結構復原的考據和我國歷史袍服結構形制對照,可得一個基本結論,即它們保持著傳統固有的「十
  • 客家人的服飾文化
    客家服飾,顧名思義就是客家人的服飾。客家服飾是以中原文化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是對客家人勤勞、樸實生活的詮釋客家服飾的種類繁多。客家人稱衣服為「衫褲」。「衫」指上衣,褲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著大襠褲」是客家人最常見的衣著打扮。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古典服飾結構
    結構整一性是重縫紉輕裁剪的產物華服結構的整一性有 其相當複雜的傳統文化背景,因此這種獨一無二的結構樣式能夠延續綿延幾千年不是偶然的。更重要的是,通過考據和結構的復原,發現傳統華服結構整一性其實還是一個物理學上的命題。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花披肩
    本文乃作劉雲溪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覺得苗族喜披的花披肩,愛穿的百褶裙,據說亦與苗族的先民蚩龍部落有關。披肩、百褶裙是苗族的古裝,也可能是遠古的遺制,在中國56個民族中幾乎皆有之。可是苗族的蠟染百褶裙及披肩更具有獨特的內涵。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花卉、植物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苗族由水鄉之地向西南。中南等地不斷地遷徒,苗歌中唱著:「日月向西走,江河往東行。我們的祖先啊!順著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來西方。西方萬重山,山峰頂著天,好地方就在山那邊。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佩飾文化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介紹苗族的配飾吧,它的種類很多。其質地也不同,有銀質的、剌繡的、毛織的,以及貝殼製作的。現分別介紹為下:銀項圈苗族婦女的頸飾。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宋代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從戰國末的楚江陵到西漢初的漢長沙,馬山楚墓和馬王堆出土袍服都應該是深衣的快速流變過程中的一個剪影。馬王堆出土袍服遠在周代,絲路上就有貿易往來。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鄧啟耀的《民族服飾:一種文化符號》一書中說: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以龍圖案作為服飾的主要裝飾紋樣。以水利化農業佔主導地位的民族,總要尋找一個文化象徵或崇拜徽記,不管它是牛龍還是蛇龍,或是別的什麼。它們一旦被某一群體所認同,便具有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凝固、現身在祭壇、神殿、文字、圖像、服飾等一切可以保存、傳達這一信息的文化符號之中。
  • 清朝服飾,旗袍文化,款式多變
    這個是必然的結果,我們只是把它當作時裝,留下了剪裁修身的優勢,剩下了重要的元素。清兵入關時,清朝男子身穿長袍馬褂。婦女也是滿族服飾、漢族服飾都在穿,整體服飾風格以長袍為主。到清後期很多滿族人也效仿漢族的穿著,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記載。而在貴族中的漢人也效仿滿族的衣著風格,各種各樣的服飾,如裙子、圍巾、大衣、雲肩、腰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