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中國人留學可謂是流浪地球?第一個留學目的地是……

2020-12-16 英倫學霸

大唐有王降敕封,欽差玄奘問禪宗。邊界遠遊多少國,雲山前度萬千重。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建立了持續的外交關係,也為和平外交奠定了基礎。鑑真曾六次前往東瀛,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極大地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使佛教更為廣泛的傳播。

玄奘西行求學的事跡一代代流傳下來,鼓舞並激勵了許多人。到了明代,還出現了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的壯舉。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看,真正意義上的留學教育,則是從清朝末年開始的。

那時候,留學是夢

作為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容閎,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近代中國第一位海歸。公元1841年,容閎進入馬禮遜學校讀書,主持校務的是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的美國傳教士布朗。1847年初,布朗牧師返回美國,離開時帶同容閎、黃寬及黃勝三人前往美國留學。1850年容閎考入耶魯大學,為首位在耶魯大學就讀的中國人。1854年,容閎以優異的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獲文學士畢業,還入籍美國,其後返回中國。

1868年容閎向清政府提出以選派幼童出洋留學為重點的四項條陳。此舉獲得曾國藩支持,並成立「幼童出洋肄業局」,從1872年到1874年這幾年間,每年政府派出30名。容閎負責孩子們在美國的教育,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學生為止。

留學,很快成為了當時中國青年的夢想。加之清廷廢除科舉,斷了傳統讀書人的上升途徑,留學成了新的前途出路甚至鍍金方式。歷史學家蔣廷黻在回憶錄中就曾經訴說過對剛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堂兄弟的羨慕,並發誓說將來一定要到西洋去念書。後來,他果然去到了美國留學。

季羨林也有一段類似的經歷。他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難找工作,幸而母校山東省立濟南高中邀請他回校任教,生活在當時算是自給自足。然而,「別人出國留學鍍金的消息,不時傳入自己耳中。一聽到這種消息,就像我看別人一樣,我也渾身發抖。我遙望歐山美水,看那些出國者如神仙中人」。

在辛亥革命覆亡清政府後,留學生們精神為之一振,目標更加明確起來。譬如外交家顧維鈞1912年被袁世凱政府聘為秘書,彼時他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為了效力新政府,他連夜趕寫畢業論文,以便早日回國。

留學需要用很大一筆錢。據統計,1934年左右,公私留學費用一年要2000萬元。要嘛是國家花錢,即申請選派的公費留學;要嘛就是自費,自費生若不是出身大富大貴之家,就捉襟見肘得多。所以出國留學最怕一臉茫然、一臉懵逼。

這時候,留學不再是夢

說來也巧,近代中國第一位留學生留學的居然是美國。今年恰逢中美建交40周年,從1978年年底第一批中國人公派到赴美學習的52人,到現在佔據總留學生人數33.2%的36萬多中國留學生,美國的大學以其高質量的教學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學子,包括來自中國的學生。

(圖片來源:www.iie.org)

雖然說目前可能受到美國一些政策的影響,也可能是因為美國的留學費用高昂,去美國留學的人數增幅有所下降,但絲毫不影響中國連續9年成為美國最大留學生源國

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國際學生人數最多的國家,也仍然是擁有眾多世界級名校的教育大國。即使費用高昂,更多人願意相信這是物有所值,申請熱度依舊不減。2019年,我們正式推出美國留學申請服務啦!讓你的留學美國不再是夢!

美國留學的好處

楊瀾認為她的留學之路很「辛苦」,一直貫穿著她的哥倫比亞大學整個學習生涯,但她也非常感激這段生活。她說:這讓我在國際政治、外交、經濟、傳媒等各個領域都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2014年3月22日,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在北大發表「留學改變人生「演講,她引用「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來鼓勵美國學生來到中國、中國學生走入美國,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修習雙方語言及文化。米歇爾表示,出國留學不僅在改變學生自己的人生,同時也在改變你們所遇到的每個人的人生。

(耶魯大學學生 圖來源:美聯社)

畢業於卡內基梅隴大學的李開復曾說過:今天我再回想一下,回答開始時提出的問題:如果我沒有去留學,如果我一直留在臺灣,我沒有得到上面的這些禮物,是否還能成為我今天成為的人?我想,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畢業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饒毅在回想其留學經歷時是這麼說的:在國外長年生活,到最後我覺得還是有歸屬感的問題。在留美十年之後我就已經想好:我不準備退休後才回國,而要在事業活躍時期對中國有所貢獻,其實在沒有完全回國時就可以做些事情;而如果要回國,就一定會是在50歲以前。

作者:英萃教育專業顧問團隊優秀顧問 田麗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世界上也就只有中國人會帶著地球去流浪吧
    西方式科幻片的傳統價值觀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價值觀是對立的,這一點在原著中是有對比的,就是「地球派」和「飛船派」的兩種想法。在電影中變成了,「流浪地球計劃」和「火種計劃」。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跑路,末日便是希望的同義詞
    誠然,在本質上,《流浪地球》仍屬商業科幻電影範疇,但已明顯帶來了超出預期的驚喜;且在當前中國電影的時代大環境之下,其靠著獨有的匠心和瑰奇的想像力,打破藩籬,掙脫束縛,仿佛帶著與生俱來的驕傲使命,註定要以一己之力填補一個類型片的國內市場空白,這終將會是國產硬科幻電影的良好開始。
  • 新加坡留學|疫情之下,告別英美澳加,留學應選新加坡
    ——《流浪地球》從年初的澳洲山火,到全球抗疫情,2020年絕對是人類歷史上非同尋常的一年。這些災難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留學生們更是感觸頗深。從教育部發布的《2020年第1號留學預警》 ,到昨天外交部提醒在美中國留學生加強安全防範。
  •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怎麼評價流浪地球計劃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計劃,這個計劃的名稱起的太消極。流浪,指的是四處漂泊,居無定所。而人類終極目標是遷移到適合居住的地方,是有明確目的地的。為什麼不叫遷徙地球計劃、轉移地球計劃、新家園計劃、光年之旅計劃、重生地球計劃,為什麼偏偏叫流浪,電影名字可以這樣叫,但作為電影裡的聯合政府,讓地球流浪,這就太消極了。對比一下火種計劃,聽聽火種這個名字,充滿了重生的希望。流浪地球裡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為什麼流浪地球的名字讓人失去希望,人類失去希望,聯合政府起名字的能力要擔一半責任,誰起的。
  • 菲律賓,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平民家庭留學目的地
    留學性價比高,錄取門檻低,就業前景好,特別是對那些經濟條件一般,沒有考上好大學,或畢業於高職高專難就業的學生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最被嚴重低估、忽視的留學目的地!一提起留學,很多人就會想到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再不濟也是韓國、日本或新加坡,但去這些發達國家,留學門檻極高。
  • 「流浪地球」上的人們如何吃飯?
    一部科幻電影激起了科幻迷心中無數的漣漪,從這個角度來看《流浪地球》是相當成功的。今天小編也來湊個熱鬧,大膽猜想下在地球流浪的路上,人們如何解決吃飯的問題。自從人類誕生以來,農業生產便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石。沒有農業生產,人類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發展出人類文明。
  • 2021留學趨勢及目的地?最新Top 5留學大國優劣全解析
    也許你因為疫情被耽誤了一整年,也或許因為一些國家現在的入境政策而無法就學和入境,還有些國家在疫情的打擊下留學政策和移民政策也發生了改變…  隨著各國對疫情的控制力逐漸加強,世界各地的留學活動也將重新開放給中國學生。如何選擇2021年的留學目的地,也成為了現在留學生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 《流浪地球》理科生更愛「含京量」?文科生更有愛國情懷?
    《流浪地球》的熱映引起了全民討論,而吳京再一次登上了風口浪尖,這一次比之前更學術有內涵,廣大黑黝黝們全力抵制「含京量」,甚至不惜打一星差評來保護更多地人不受「含京量」荼毒,說實話我都為他們的良苦用心感動了,不能辜負!
  • 菲律賓,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平民家庭留學目的地(深度)
    留學性價比高,錄取門檻低,就業前景好,特別是對那些經濟條件一般,沒有考上好大學,或畢業於高職高專難就業的學生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最被嚴重低估、忽視的留學目的地!一提起留學,很多人就會想到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再不濟也是韓國、日本或新加坡,但去這些發達國家,留學門檻極高。
  • 地球還在的人沒了?別讓流浪地球的算術漏洞成真
    所以流浪地球不可能施行這樣的生育政策。流浪地球其實需要鼓勵生育那麼流浪地球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生育政策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原著中另一段有意思的情節:人們在悲劇心理的籠罩下,及時行樂,對待婚姻的觀念變得淡薄,甚至婚外戀也司空見慣。
  • 《流浪地球》在國外遇字幕難題!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懂英語?
    最近《流浪地球》在國內破了40億票房,而該片在北美上映11天,喜獲382萬美元票房,也破了五年來中國電影在北美票房的最高紀錄。國內外好評如潮,可是外國人在看電影時卻普遍感到英文字幕難以理解。在美國上映的《流浪地球》中,這部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讓大家印象深刻也是特效,同時還有不同於好萊塢式的中國文化。普通美國人雖然品嘗過美國的中餐,看過包括唐人街風格的美國電影,但是對中國文化了解很少。很多看了《流浪地球》的美國人對特效讚不絕口,也對各國英雄團結起來,而非個人英雄拯救地球的方式感到耳目一新。故事的情節方面,美國人可以通過人物、場景變化而產生聯想。
  • 流浪地球在國外遇字幕難題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懂英語
    全網追蹤】   最近《流浪地球》在國內破了40億票房,而該片在北美上映11天,喜獲382萬美元票房,也破了五年來中國電影在北美票房的最高紀錄。國內外好評如潮,可是外國人在看電影時卻普遍感到英文字幕難以理解。
  • 中東:你可能沒想到的留學目的地
    留學中東 條件誘人最近,「你問我為什麼到中東留學」和「我考慮去沙特留學了!」兩篇博文,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一下子讓人注意到了一個「非主流」留學目的地——中東。中國人鮮有耳聞的一些學校的名稱,也進入人們的視線。
  • 2020最佳留學目的地,竟然不是它?牛劍兒低齡留學乾貨分享
    1.英國作為擁有著世界上最著名的基礎教育體系之一的英國,在2020年最新的數據顯示,英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了中國學生首選的留學目的地。英國的貴族教育以「歷史悠久、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聞名於世界。在這一方面,英國有著上千年的寄宿傳統,是全世界最久的。這也就是說英國的私立中小學在學生寄宿方面,特別是國際生寄宿方面是十分專業且有保障的。孩子們在英國私校的生活中也會有專門的老師負責管理,並且會合理地安排學生的課餘時間,比如說體育課外活動、講座、學習輔導等等,也會有各個寄宿學院之間的趣味競賽。這點比其他一些留學目的地來說都要豐富了不少。
  • 《流浪地球》《三體》的共同目的地,為何半人馬座α星這麼火
    《流浪地球》《三體》的共同目的地,為何半人馬座α星這麼火《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說起劉慈欣,熟悉他的朋友們肯定還看過他的另一部成名作《三體》,他也正是憑著《三體》這部作品才獲得了科幻文學大獎雨果獎
  • 關於《流浪地球》的50件事
    劇組的氛圍就像《流浪地球》的故事,沒有壞人沒有太多勾心鬥角,大家只想著一件事:拍成《流浪地球》。   編劇嚴東旭說,「我們這個民族特別渴望看到國家和民族崛起的一天,在當下今天,對民族地位還是有信心不足,放在科幻電影上信心更是不足。所以在解決語境問題上,我們花的時間最長。比如世界發生空前的災難,為什麼拯救地球的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我們要通過劇本讓大家相信,我們選了中國人,這麼一幫人怎麼化解這個世界性的災難。」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啟德發布《中國留學市場盤點與展望》:英國躍居首選留學目的地
    啟德教育留學事業部副總裁郭蓓低齡留學下降近半,本、碩留學時間推遲啟德教育調研數據顯示,在疫情及國際環境的共同影響下,出於對安全問題的擔憂,低齡留學降溫明顯而對本科和碩士階段的留學而言,大部分意向留學生並不打算放棄留學,而主要是推遲了留學計劃。
  • 《流浪地球》中帶著地球去流浪,現實生活中可行嗎?原因是啥?
    在2019年的春節檔,國產電影可謂是火了一把,而其中的兩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與《瘋狂的外星人》更是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特別是《流浪地球》更是成為了春節電影檔中的黑馬,拿下了春節檔中的票房冠軍。而觀眾們對《流浪地球》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這部電影可謂是名利雙收。
  • 留學最新動向丨疫情後留學目的地國分流,新加坡將成熱門留學國家
    除了留學意願下降,學生申請目的地學校不再集中於傳統歐美院校。「留學申請目的地國分流的趨勢早已顯現,即便沒有疫情,今年也會出現分流的趨勢,只是疫情加快了分流的速度。」自疫情暴發以來,美國留學政策持續收緊,以至於北交大威海校區一些原本計劃要去美國的學生,也正在將目光轉向更安全、整治環境更穩定的國家或地區。如澳大利亞、新加坡、荷蘭、瑞典等國家也成為學生選擇的目的地之一。那為什麼要留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