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兩項美食入選四川省首批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

2020-12-24 騰訊網

有沒有一種傳承

讓你想起家鄉的模樣

有沒有一種傳統遺產

讓你想起家鄉的味道

12月21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了

《四川省首批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

共有112個縣(市、區)的165個項目入選

其中

青川的

酸菜豆花珍珍與酸菜攪團

榜上有名

一起來看看

酸菜豆花珍珍與酸菜攪團

有什麼特別之處吧~

酸菜豆花珍珍

一種將玉米磨成針尖大小的顆粒

配以本土酸菜及黃豆

精心製作而成的一種「食物」

在這個全民提倡粗糧的時代,它深受人們的喜愛……大到八九十的遲暮老人;小到一兩歲的孩子,他幾乎覆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人們,由此可見:珍珍飯在青川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多高!

酸菜攪團

攪團

青川人喜歡用大米或者玉米

通過堂灰浸泡後打磨成漿

加水後放到鍋裡,用木製擀麵杖使勁攪和

待熟後,再燒半鍋青川酸菜湯與「攪團」和在一起吃

其味道香而酸,再放上點辣椒、花椒水菜

其味道就更加麻辣酸香了

從手到口,從口到心

青川人延續著對世界和人生

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點起爐火,端起碗筷

每個平凡的人,都在某個瞬間

參與創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詩

在評論區和我們一起討論

您最喜歡的青川味道吧~

相關焦點

  • 南化公司永利廠入選首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本報記者 / 許將將近日,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首批名單正式公布,中國石化南化公司的前身永利錏廠入選。創建於1934年的永利錏廠開了中國制酸工業的先河,是中國化學工業的搖籃,此次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不僅有利於永利錏廠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更將有力促進其蘊含的「實業報國」精神發揚光大。
  • 「德州扒雞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德州齊魯網5月22日訊(記者 周樹茂 通訊員 孫連泉)5月22日,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在鳳冠假日酒店舉行德州扒雞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新聞發布會
  • 藏醫藥浴法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記錄著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劉罡 攝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圖(來源:中新網)    隨著藏醫藥浴法的列入,我國共有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其中32個項目列入代表作名錄,7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名錄,1個項目入選優秀實踐名冊。
  • 新會這項「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
    新會這項「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會陳皮炮製技藝入選傳統醫藥(中藥炮製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專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推薦申報的943個項目進行了評審。之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進行了審議,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西華胡辣湯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22日,記者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在官方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期20個工作日,時間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結束。其中,西華縣申報的胡辣湯製作技藝成功入選。  西華縣是胡辣湯的發祥地,起源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900年的歷史。胡辣湯揉合全國原產地的胡椒、桂皮、木香等近30味香料(中藥材)秘制而成,具有健脾開胃、祛風驅寒、養顏健體等功效,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風味名吃之一、全國首批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 南化公司入選我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看完南化的前世今生才知道!
    近日,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發布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中國石化南化公司的前身永利錏廠被列入首批公布的100個保護項目。為什麼南化公司會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 自貢恐龍博物館上榜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致敬百年建築經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公布暨新中國70年建築遺產傳承創新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公布了第四批98個建築遺產名錄,由中建西南院設計的「自貢恐龍博物館」榜上有名,也是本次四川唯一入選建築。
  • 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入選名錄發布!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始創,首批98個項目的名錄於2016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寶蘊樓公布;第二批100個項目的名錄於名錄增加的多個現代建築項目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的巨變,令這份名單更添時代感。 作為中國建築學科的起源地和重鎮,東南大學的前輩和校友已有數十項設計作品入選已頒布的「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 豆瓣、豆豉做得好,也能當上「四川省農村手工藝大師」!
    7月18日,四川省鄉村旅遊協會舉行「四川省第四屆農村手工藝大師」評選活動新聞通氣會,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的農村手工藝大師的評選重點將放到發掘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傳承大師方面,計劃評選手工藝大師60名,豆瓣、豆豉、牛肉乾等傳統美食民間技藝也在評選類別中。
  • 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入選國家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入選國家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2017-07-25 0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農曆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
  • 「送王船」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漳州三個申遺點...
    來源:臺海網漳州開發區「送王船」場面 許小燕 供圖臺海網12月19日訊 據漳州新聞網報導 12月17日,我國和馬來西亞聯合提名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經評審通過,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13處遺址入選!達州市首批巴遺址遺蹟名錄出爐
    渠縣城壩遺址、中河嘴遺址、清河壩遺址,宣漢縣羅家壩遺址、建設壩遺址、雞鳴石壩遺址,通川區萬家碥遺址,達川區鑼鼓塘遺址、陳家嶺遺址,開江縣李家山崖墓群,萬源市趙家嶺遺址、六塊田遺址,大竹縣鄰山遺址共計13處遺址入選為達州市第一批巴遺址遺蹟名錄
  • 河北楊氏太極拳等3項目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北楊氏太極拳等3項目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0-12-18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發布
    任福君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任福君回顧了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歷程,並介紹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的入選名單和入選標準,展望了工業遺產的價值與保護利用。石楠強調,最核心的是要通過工業遺產保護,推動整個城市經濟發展的轉型和升級。他從城市規劃專業的角度指出,工業是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工業遺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基因,如何做到基因傳承,是一個歷史性難題。在遺產活化利用過程中,要重視整體性、系統性的思維,從城市特色風貌入手,讓工業遺產融入當代生活,使其成為公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後,石楠呼籲社會各界共同探索,共同保護、利用好工業遺產。
  • 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入選首批「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封面新聞訊 (記者 曹菲)近日,四川省教育廳官方網站發布《四川省教育廳關於公布第一批省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的通知》,公布了首批40個命名省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個命名省級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的入選單位名單,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作為省民政廳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入選首批「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 珠算入世界非遺備選名錄 韓國泡菜日本和食同時入選
    2008年,珠算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近年來,自從有了計算器和計算機等計算工具的出現和普及,珠算便成了「古董」。2001年,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取消了珠算,理由是珠算的計算功能被計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學可減負。雖然全國取消了珠算教學,但是各地仍有堅持者。去年8月,江蘇開始把珠心算教育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驗內容,列入新一輪小學數學課程改革試驗。
  • 河南25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快看有恁家沒?
    11月9日,住建部官網發布《關於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基本情況的公示》,全國1602個村落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河南佔了25個。快看看有你們老家嗎?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傳統村落的主要特點是與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不相同的另一類遺產,它是一種生活生產中的遺產,同時又飽含著傳統的生產和生活。 傳統村落的建築不同於古建,古建屬於過去時,鄉土建築是現在時的。傳統村落不是「文保單位」,而是生產和生活的基地,是社會構成最基層的單位,是農村社區。
  • 湖東旱龍船、麵塑、獅舞等多項入選陸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陸豐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歷來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重視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實踐和探索。 特別是近些年,陸豐市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指示精神,切實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領導,制定政策法規,加大資金投入,創新保護機制,建立保護載體。
  • 東吳大學舊址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看蘇州專稿 文/陳夢嬌】近日,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布了「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名列其中!看蘇州記者了解到,此次共有98項(組群)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其中高校項目共10個。東吳大學舊址在天賜莊校區本部內,佔地約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2.1萬平方米,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