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打黑:三次競選總統的杜威如何扳倒「教父」

2020-12-25 澎湃新聞

巴黎恐怖襲擊發生不久,沉寂多時的紐約黑手黨突然發表聲明,也要向ISIS宣戰。這則略帶諷刺的黑色新聞讓人既感錯愕,又覺新鮮。

紐約黑手黨曾興盛一時。在二三十年代的禁酒時期,黑幫組織急劇擴張,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在不遺餘力地打擊有組織犯罪。在與黑幫勢力的較量中,一些政治人物迅速崛起,其中就包括後來三次競選美國總統的託馬斯•杜威。他因主導三十年代的紐約反黑運動變身政治明星,而後逐漸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1935年,年僅33歲的杜威出任紐約特別檢察官,開始成名之路。

紐約往事

紐約黑幫的故事很早就開始了。根據赫伯特•阿斯伯裡的研究,遠在1855年,紐約就已有三萬多名幫派分子。他們大多隸屬於愛爾蘭黑幫,聚集在曼哈頓下城的貧民窟。內戰結束後,隨著大量新移民的湧入和紐約城市面積的擴大,黑幫勢力也開始迅速膨脹。到1920年,愛爾蘭黑幫已經控制了曼哈頓西區,猶太幫派和義大利幫派則盤踞在曼哈頓東區。

從1920年開始,美國施行禁酒令。私酒釀造和販賣忽然變成了非法行為。高風險背後是高回報。黑幫組織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阿諾德•羅斯坦、「幸運兒」盧西亞諾等黑幫頭領乘勢而起。他們控制了紐約城的私酒販賣,從中牟取暴利,建立了新型的犯罪帝國。執法人員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藉機收受黑幫賄賂,對其加以庇護。民眾對此深感不滿。

猶太黑幫首腦阿諾德•羅斯坦第一個意識到禁酒令帶來的商機,並首先用現代企業的經營模式來改造傳統黑幫。

1930年,檢察官查爾斯•塔特爾發現紐約地方法院普遍存在腐敗現象。隨後進一步的調查顯示,腐敗現象不僅存在法院系統,警察隊伍亦遭腐蝕。醜聞傳出,輿論譁然。時任紐約州州長羅斯福下令徹查,最終導致市長吉米•沃克的下臺。在一年後的選舉中,共和黨人拉瓜迪亞當選新任市長。

拉瓜迪亞之所以當選,很大原因在於他承諾將嚴厲打擊貪汙和有組織犯罪。因此,他上任後迅速對市政府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整飭公務員隊伍和警察局。他任命的新警察局局長瓦倫丁在其任內一共開除了244名腐敗警察。但對司法調查,拉瓜迪亞一時頗有無處下手之感。就在此時,新任紐約州州長赫伯特•萊曼給他送來了一名特別檢察官。

無名的杜威

22歲以前,託馬斯•杜威一直以為自己會成為一位歌唱家。他頗有音樂天賦,大學期間曾獲得全國歌唱比賽第三名。但在22歲生日,一次災難性的演出之後,杜威決定放棄歌唱事業。之後他過著與普通大學生無異的生活。努力學習,找工作,失業,重新找工作。為生計忙碌之餘,他也積極參加共和黨的活動,經營政治人脈。看樣子,他會成為一名平凡但熱心政治的律師,就此一生,直到他遇上喬治•梅達萊。

梅達萊是紐約成名已久的律師,也是共和黨的進步主義者,1931年開始擔任紐約南區聯邦檢察官。他看中處事認真的杜威,邀請其擔任首席助理。梅達萊為人廉潔而要求嚴謹,對紐約司法體系有極深刻的見解。他總結出對付有組織犯罪的幾個法門,包括大陪審團調查、利用稅法和控制證人,對杜威影響至為深遠。

梅達萊是杜威的伯樂,也是紐約反黑反腐運動的先驅。

杜威很快就嶄露頭角。1933年,通過分析兩百個銀行帳號的二十萬條存款記錄和近十萬條電話監聽記錄,他成功起訴瓦克西•戈登,使其獲罪十年監禁。戈登曾是阿諾德•羅斯坦的同夥,當時主要的私酒販賣商,與其他幫派頭領過從甚密。杜威因此案初次引起公眾的注意。

1935年7月,在梅達萊的舉薦下,年僅33歲的杜威被任命為專職打擊有組織犯罪的特別檢察官。這對雄心勃勃的杜威不啻天賜良機。他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說:「有組織犯罪已成尾大不掉之勢,連身處高位的法官和商人都認為不可能通過司法程序將其根除……這是國家面臨的最嚴重挑戰,也是律師大展拳腳的好機會。」 他躊躇滿志,決心做出一番事業來。

人民的英雄

然而杜威亦知反黑殊非易事。有組織犯罪已成氣候,並且隱藏極深,不易抓住把柄。此前在芝加哥,聯邦檢察官和律師花了整整三年時間調查取證,才以逃稅罪把著名黑幫頭領艾爾•卡彭繩之於法。

為了給反黑運動蓄力,杜威接連與紐約州州長萊曼、市長拉瓜迪亞和警察局局長瓦倫丁會面,爭得他們的支持,消除了政治後患。萊曼答應給杜威大筆預算、獨立的辦公室和個人團隊,拉瓜迪亞專門挑選了一批警官供杜威差遣。得此強援,杜威迅速組織了一支多達64人的隊伍。

沒有想到的是,由於執法部門長期聲譽不佳,民眾根本不信任新檢察官。杜威的辦公室開張以後,接到的全是家庭糾紛乃至遇到妖怪之類的報案。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黑幫組織的受害人,也會因為害怕報復而作偽證。幾個月下來,杜威只起訴了一個19歲的街頭小混混。原本對杜威抱有極高期待的公眾大失所望。有批評者諷刺說:「杜威的調查終於下了個蛋。」(意為失敗)

杜威必須要做點什麼來證明自己。他一度把注意力放在「荷蘭人」舒爾茨之上。舒爾茨是紐約臭名昭著的惡棍,以販賣私酒和收保護費發家,被胡佛稱為「第一號公敵」。擔任梅達萊助理期間,杜威曾以逃稅罪將其送上法庭。但舒爾茨卻成功逃脫了警方控制,並在坦慕尼協會的庇佑之下,逍遙法外一年之久。杜威聯合拉瓜迪亞對舒爾茨展開追捕,欲將其再次繩之於法。不料舒爾茨卻在紐華克的飯店中意外被殺。

據傳舒爾茨之死是因為他曾揚言要刺殺杜威,其他黑幫頭領擔心事情鬧大後殃及池魚,先下手幹掉了他。

目標再次落空,杜威壓力不減。他高昂的工資和預算都成為人們批評的焦點。幸好在10月,杜威及時辦了一件大案,成功起訴了27名放高利貸者。大蕭條餘波未了之時,放高利貸者是人們極為痛恨的對象。因此,消息傳出,輿論風向為之一變。連一向克制的《紐約時報》都稱讚杜威是「人民的救世主和英雄」。杜威長舒了一口氣,但他心知放高利貸者都是烏合之眾,要樹立個人威信,還得扳倒一個真正的黑幫老大才行。

「幸運兒」盧西亞諾

1936年1月,杜威安排大批探員,突擊搜查了紐約多家妓院。為了保密,他有意打亂警員編制,並把他們派到陌生的轄區,直到行動開始5分鐘之前才能打開存有行動指令的信封。這次行動一舉抓獲了上百名妓女、老鴇、保鏢和毒販。杜威把他們全部關押起來,立即展開馬拉松式審訊。不久,有人招供,該賣淫集團的首腦乃是「幸運兒」盧西亞諾。

盧西亞諾被捕時拍攝的存檔照片

盧西亞諾倉皇出逃至阿肯色州,後被引渡回紐約受審,最終被判30到50年監禁。他的支持者指責這是一次政治迫害。連杜威的主要助手索爾•蓋爾布都認為盧西亞諾不可能牽涉賣淫活動,直指杜威太瘋狂。外界對杜威的審訊手段多有批評,認為證人是受到威逼利誘才願意招供作證。杜威也承認,如果有證人坦白,關押條件會立即得到改善,不僅能讓親屬探望,還給他們買新衣服甚至帶他們去看電影。

杜威最初對盧西亞諾究竟有多少了解,以及此次行動是否一開始目標就是盧西亞諾,至今已不得而知。但根據檔案記錄,自1935年秋開始,紐約警察確曾對盧西亞諾進行監控。杜威自己則始終堅稱,從未以盧西亞諾為首要目標,也從來沒有暗示證人,讓他們指證盧西亞諾。

為了證明行動的正當性,杜威把盧西亞諾描繪成紐約地下世界的領袖,自艾爾•卡彭以來最惡劣的罪犯。一時引起轟動。媒體紛紛跟進報導,對盧西亞諾的犯罪行為繪聲繪色,多有塗飾。傳說就此形成。時至今日,盧西亞諾已被廣泛認為是現代有組織犯罪之父。電影《教父》的第一代教父的原型就是他。

盧西亞諾在紐約黑幫中的確舉重若輕。他因猶太黑幫老大阿諾德•羅斯坦的支持而崛起,通過幹掉黑手黨元老馬塞利亞和馬蘭扎諾,成為紐約最重要的黑手黨首腦之一。但這並不能說明杜威的說法成立。瑪麗•施託爾貝格研究指出,當時紐約地下世界幫派林立,黑手黨只不過是其中一支。而且盧西亞諾在紐約犯罪圈子之外基本默默無聞,把他稱為全美國最大的黑幫頭子極為牽強。

不管如何,盧西亞諾的受審使杜威贏得了全國範圍的聲譽。所到之處,無不受到民眾的熱烈追捧。人們開始稱他為「黑幫剋星」。好萊塢甚至拍攝了多部以杜威反黑為故事原型的電影,均由亨弗萊•鮑嘉出演杜威。

以盧西亞諾案件為故事原型的好萊塢電影《豔窟淚痕》

反黑政治學

杜威緊接著把目標瞄準工會勒索,並在1937年把舒爾茨昔日的同夥送進監獄。此舉使得工會勒索和收受保護費等妨礙商業經營的犯罪行為大為減少。杜威再一次登上各大報紙頭條,得到人們的一片頌揚。

杜威登上1937年2月1日的新聞周刊封面。

州長萊曼和市長拉瓜迪亞眼見杜威一飛沖天,跟杜威的關係也日漸微妙起來。萊曼和拉瓜迪亞都曾以打擊犯罪為競選口號,吸引選民。論反黑功勞,兩人不比杜威小;論媒體曝光率,杜威則遠遠勝過。他們擔心,杜威借反黑積累政治名望,早晚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

他們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隨著政治威望的上升,杜威開始野心膨脹。1937年7月,拉瓜迪亞謀求連任市長。他的競選經理伯利問杜威是否願意接受紐約郡檢察官的提名,和拉瓜迪亞一起參加競選。根據伯利的描述,杜威開出的條件是:30萬競選經費,獨立競選的資格,並為其造勢三天。他還聲稱,若無他的支持,拉瓜迪亞選舉必敗。

拉瓜迪亞大為不滿,認為杜威目空一切,簡直想要當總統。但其他共和黨人知道,若沒有杜威助陣,選舉確有風險。最後在融合派的調和下,雙方達成一致。杜威接受提名,加入拉瓜迪亞的競選陣容;拉瓜迪亞也答應給予杜威充足的競選經費和獨立的競選活動。在杜威的幫助下,拉瓜迪亞成功連任,杜威也從特別檢察官變為紐約郡檢察官。

第二年,在青年共和黨人的擁護下,杜威決定參加紐約州州長選舉。此舉讓人大感意外,畢竟他才上任檢察官不到一年。杜威之所以參選,原因是時任州長萊曼已經宣布不會競逐連任。杜威及其團隊認為,憑著反黑積累下來的聲名,競選成功有望。

但沒有想到的是,在羅斯福力勸下,萊曼回心轉意,重新投入競選。羅斯福知道杜威人氣高企,紐約民主黨內無人敢攖其鋒芒,一旦當選,新政在紐約州前途不妙。這一下回馬槍讓杜威措手不及。儘管杜威一直宣揚其反黑成績,但萊曼一針見血地指出,杜威的職位就是他任命的。若沒有他在州議會推動各項反黑立法,杜威斷沒有如此成就。與經驗老到的萊曼相比,杜威年輕和缺乏經驗的弱點暴露無遺,最後不得不敗下陣來。

不過,正因錯失了州長之位,杜威才得以重回曼哈頓,完成檢察官生涯的最後一件大案——徹底清算坦慕尼協會,並將老闆吉米•海因斯定罪。坦慕尼協會建立於1789年,原是一個慈善互助機構,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紐約最重要的政治組織。南北戰爭前後,坦慕尼協會控制了紐約民主黨,從此主宰了紐約的政治生活,其首領人稱「老闆」。坦慕尼協會治下的紐約以市政腐敗著稱。他們大肆收受商人賄賂,並培植和利用黑幫勢力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拉瓜迪亞和杜威的聯合夾擊下,坦慕尼協會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

坦慕尼大樓曾是坦慕尼政治機器的象徵,如今已改成劇院。

尾聲

杜威可以說是現代反黑運動的先驅。他使用的方法,包括運用稅法、多部門聯合調查、數罪併罰等,現在已成為檢察官的常規手段。杜威的成功也得益於當時的特殊環境。他的獨立程度、近乎無窮的預算,以及他毫無節制的電話監聽和長期關押證人,在今天都不可複製。

地下世界與地上世界往往互為鏡像。杜威一手辦理的三大案件映射的是整個社會的發展和轉型。盧西亞諾的入獄和出獄,開始了現代黑手黨的神話,人們從此對黑幫故事充滿浪漫的想像。工會勒索案反映出工會在30年代以及後來數十年間的國家政治中的複雜地位。坦慕尼協會案則表明,在現代都市政治中,傳統的政黨機器行將消亡。

對政治家而言,反黑是他們取之不盡的政治金礦。艾爾•史密斯做過,富蘭克林•羅斯福做過,萊曼也做過。與他們不一樣的是,杜威本沒有任何政治資本。他原來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律師、小助理,但通過反黑運動,他在短短幾年之內就站到了全國政治舞臺的中心。接下來,他將向總統寶座發起衝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紐約打黑:「教父」是怎麼被扳倒的?
    在與黑幫勢力的較量中,一些政治人物迅速崛起,其中就包括後來三次競選美國總統的託馬斯•杜威。他因主導三十年代的紐約反黑運動變身政治明星,而後逐漸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幸好在10月,杜威及時辦了一件大案,成功起訴了27名放高利貸者。大蕭條餘波未了之時,放高利貸者是人們極為痛恨的對象。因此,消息傳出,輿論風向為之一變。連一向克制的《紐約時報》都稱讚杜威是「人民的救世主和英雄」。杜威長舒了一口氣,但他心知放高利貸者都是烏合之眾,要樹立個人威信,還得扳倒一個真正的黑幫老大才行。
  • 如何扳倒五大家族第一教父盧西亞諾?杜威這樣回答,我要不擇手段
    黑哥寄語:這是一部關於美國黑手黨五大家族教父的真實史詩,也是一部關於如何成長為真正男人的現實史詩!第十六章將紐約黑手黨最強大的教父繩之以法,僅僅擁有自信是遠遠不夠的。自1930年代開始,盧西亞諾就將民主黨坦慕尼協會汙化成了紐約黑手黨的光源,在許多重大的政治集會上,盧西亞諾公開地與坦慕尼領導人交往,並藉此成功地將自己打造成了手持保護傘的備受尊重的上流社會體面人。但在獨立檢察官杜威眼中,這一切都是盧西亞諾脆弱的偽裝,這個臭名昭著的黑手黨教父有太多無法回答的問題。
  • 美國大選︱塔夫脫和杜威:兩個失敗者的平行人生
    兩條平行線託馬斯•杜威的前半生比塔夫脫還要輝煌。1935年,他33歲,是全國最年輕的地區檢察官,是「罪惡之城」紐約的反黑英雄;1938年,他36歲,首次競選紐約州州長,只以些微劣勢落選,被輿論認為雖敗猶榮。
  • 競選總統失利之後,美國華裔候選人楊安澤將參選紐約市長
    參選過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的華裔候選人楊安澤,被曝將參選紐約市長。據路透社12月24日報導,紐約市競選財務委員會透露,美籍華裔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已提交文件,準備以民主黨人身份參選明年的紐約市市長選舉。
  • 川普競選陣營起訴《紐約時報》:故意發布虛假信息誹謗總統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新媒稱,美國總統川普的競選陣營將起訴《紐約時報》公司,指責其聲稱川普陣營為擊敗希拉蕊與俄羅斯達成協議是在故意發布虛假和誹謗性聲明。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27日援引路透社報導稱,川普競選陣營2月26日發布的一份聲明說,這場針對美國最著名新聞機構《紐約時報》的訴訟,是讓該報紙「為故意發布針對川普總統競選活動的虛假陳述負責」。報導稱,該訴訟涉及馬克斯·弗蘭克爾在2019年3月27日發表的評論文章,弗蘭克爾在1986年至1994年擔任《紐約時報》的執行編輯。
  • 《紐約時報》(中文網)在總統競選期間對報導弗洛伊德事件的議程設置
    而種族平權議題,則是近年來關國總統大選的熱門議題之一,候選人對競選議題的主張與應對是爭取選民支持、實現競選目標的重要途徑。為了試圖了解在此次美國大選中,候選人將如何就民權議題進行輿論爭奪,進而營造一股對自己有利的競選氛圍。本文將對《紐約時報》(中文網)中關於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的報導進行探討。《紐約時報》是美國自由派第一大報,與保守派的《華爾街日報》分庭抗禮,尤其是自1956年的艾森豪總統以來,《紐約時報》從未支持過任何一位出身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
  • 侃爺退出美國總統競選 此次饒舌歌手當總統夢想破滅
    【侃爺退出美國總統競選】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歌手坎耶·維斯特「侃爺」決定退出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而此時距他首次參加競選還不到兩周時間。據美媒《紐約雜誌》報導,維斯特僱傭了競選工作人員,希望能在佛羅裡達州和其他幾個州將自己列為第三黨候選人,但他的競選團隊現在被告知競選已經結束。
  • 三次競選美國總統失敗,他與人爭論猿猴進化論,之後卻命不久矣
    眾所周知,美國的總統競選總是跟資本有著分不開的關係,如今的美國是這樣,而在美國發展的初期更是如此,美國曾經的國務卿布萊恩便經歷過三次總統競選,但是因為資本介入而失敗。在南北戰爭過後,美國的發展幾乎依賴著三個商業大鱷: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卡內基、金融巨鱷摩根。在那個壟斷被默認允許的時代,這三個人通過掌握各行業95%的生產運作,掠得了驚人的財富。
  • 盤點四大黑幫犯罪集團 黑手黨教父開三輪賣水果
    和其他「教父」相比,奧佩迪薩諾有點倒黴,畢竟他在位子上幹了還不到1年。他的前任莫拉比託管理「光榮會」時間長達12年。至於其他黑手黨教父,如「我們的事業」的薩爾瓦託雷·裡納,幹了近10年,他的繼任者貝爾納多·普羅文扎諾幹了13年。  1.沒有人可以直接向我們的朋友介紹他自己,必須由第三者來做。  2.不要盯著朋友的妻子。
  • 星巴克掌門人辭職,考慮競選美國總統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舒爾茨還承認他可能會考慮在未來參選美國總統。據《華盛頓郵報》,美國最大的連鎖百貨商店之一的J.C.Penney前董事長兼CEO麥倫厄爾曼(Myron E.Ullman)被任命舒爾茨的繼任者,芝加哥投資管理公司Ariel Investments的總裁梅洛迪霍布森(Mellody Hobson)將被任命為星巴克的副董事長。
  • 「超新星」楊安澤的美國總統競選逆襲戰
    下一站,總統辯論!」在捐款人數達到辯論門檻當天,正第九次訪問艾奧瓦州的楊安澤在推特上興奮地說道。六個月前,他信心滿滿地向支持者們描述著這一即將發生的場景,「想像一下,拜登(前美國副總統)、桑德斯(前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沃倫(資深民主黨參議員)和楊安澤將同臺進行總統競選辯論!我們創造了歷史!」轉變似乎在一夜間發生。
  • 2024年全家競選總統!川普:除了她,誰都不夠格當總統
    文/貓頭鷹茄子隨著在2020年大選中的全面落敗,即將卸任的川普成為了十幾年來首位競選連任失敗的總統,這讓號稱要當三屆總統的他十分尷尬。不過自己輸了不要緊,因為就在最近,他的女兒伊萬卡·川普也開始了自己的"從政之路",並且準備向2024年的總統大選發起衝擊。
  • 萬象國際丨美國知名嘻哈歌手肯伊威斯特宣布競選總統
    美國知名嘻哈歌手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他將競選美國總統。據報導,43歲的威斯特當地時間周六(7月4日)在推特貼文說,「現在,我們必須通過信任上帝、團結我們的願景和建設我們的未來,來實現美國的承諾。
  • 杜威的情事
    杜威的哲學思想影響深遠,美國保守派的《人事》雜誌,曾將他的《民主與教育》列入「19和20世紀最有害的10本書」第五名,僅次於《共產黨宣言》《我的奮鬥》《毛澤東語錄》和《金賽報告》。篤信道德絕對主義與敬畏上帝的杜威一向是以清教徒形象示人的,然而一戰期間,杜威的感情生活卻一度陷入危機。
  • 史上第一次,兩個滴酒不沾的老頭競選美國總統
    總統候選人第一次辯論期間,人們在拉斯維加斯一家酒吧觀看辯論實況(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昨天披露一樁人們不太注意的事實,讀來有趣:美國現代史上首次出現兩黨總統候選人都滴酒不沾的場景
  • 他曾是競選美國總統的華人,出生在美國以黃皮膚為恥,她現狀如何
    而在美國的總統選舉更是一個非常受人們關注的事件,每一次的美國大選都能引發出很多很多的新聞熱點。我們也都知道,在2020年的今年,美國又要進行大選了。我們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他是競選2020年美國總統的華人,出生在美國卻以黃皮膚為恥,現如今怎麼樣了呢?一、楊安澤這個要參加2020美國總統競選的華人,名叫做楊安澤。
  • 巨石強森競選總統
    加上巨石強森演的電影深入人心,平時的人緣和口碑也很好,所以有很多人都覺得他有資格競選總統,但是強森對此卻很謙虛,他知道做總統和做演員不一樣,如果做總統,那麼需要自己了解並且懂得更多的事情,可是現在的自己尚且存在缺失,很多地方都需要努力和提升,他認為現在的自己沒有那個資格。 巨石強森覺得自己沒有經驗,而且現在也不是好時機,想在其他方面繼續更好的提升自己。
  • 美國明星掀起「競選總統熱」
    繼美國嘻哈歌手「侃爺」坎耶·韋斯特(Kanye West)7月4日在推特上宣布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社交網站上掀起了「競選總統熱」,多位明星紛紛宣布參選。7月5日,曾經主演《平民天后》的美國女演員、歌手希拉蕊·達芙(Hilary Duff)在Instagram上分享了自己對新冠肺炎大流行如何影響美國的看法,批評疫情成為了政黨表達政治立場的工具。「好像美國人就是不在乎彼此,這場大流行已經變成了不同政黨的政治立場,這是個頭疼事兒。」
  • 如何看待川普2024年或再次競選美總統?哈裡斯憋不住笑了
    來源:環球網視頻截圖「哈哈哈哈哈……」當被問及如何看待「川普可能於2024年再次競選美國總統」時,拜登的搭檔哈裡斯笑了。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當地時間28日,美國當選副總統哈裡斯及其丈夫戴著口罩在華盛頓特區一個市場購物,以示支持疫情下的小企業。期間,他們被不少媒體記者尾隨並接受採訪。
  • gay小鮮肉黯然離場,比川普富十倍的超級大富豪要來競選總統了……
    由此來看,美國民主黨黨內保守勢力的三個候選人兩個棄選,是為了全力支持右翼保守派·富人的好朋友·前副總統喬拜登不管他們之中誰最後成為了美國總統,他們都將是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比剛上位時的川普還要老8年…比如這一次參加民主黨初選的,除了布隆伯格這個紐約市長,還有布隆伯格的繼任Bill de Blasio(雖然很快被刷下去了)。而布隆伯格的前任朱利安尼市長,現在則是川普總統的私人律師。前前後後三個紐約市長在今年都在忙美國總統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