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高考已經告一段落,專業選擇與志願填報成為高三學子與家長口中越來越常被提及的話題。專業認知心中有數,志願填報才能心裡有底,為此,清華招生陸續推出「2020清華招生看點」系列文章,以相關專業學子的親身經歷與體驗為依託,幫助大家深入了解各專業亮點及變化,以做出最符合自身發展方向的選擇。今日為大家帶來的,是全球環境國際班學子謝璨陽的分享。
作者簡介
謝璨陽
全球環境國際班2017級學子,曾參加第9屆亞太地區3R論壇,參加第68屆聯合國公益組織大會並作為清華代表發言。
如何順利通過高考的考驗自然是最重要的話題,但高考之後何去何從也許關乎我們一生的發展。在高中繁重的課業壓力下,人很難有充足的時間思考自己的未來。於是大多數人將未來的選擇延遲到了高考出分到填報志願的短短幾天之內,最終在還不了解自我和外界時,草草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選擇什麼樣的專業,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在我看來,選擇專業既要考慮我們發展志趣是什麼,又要考慮我們的個人特質適合什麼,還要有摒棄傳統觀念、堅持本心的定力。2015年的紀錄片《穹頂之下》讓當時高一的我深受震撼:沒有霧霾的藍天竟成為了奢侈品,那時我的心中便埋下了學習環境專業的種子;高中三年,我力求全面發展,積極參加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因此我認為,一個培養全方位領導力的外向型專業契合我的特質。
無比幸運的是,清華全球環境國際班複合型全球環境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交叉的培養方案和多元化的交流資源,讓我對它「一見鍾情」。於是在填報志願時,我放棄了錄取分數更高的其他專業,而是選擇進入環境學院就讀。在大一學年的努力下,我通過大類分流成功進入全球環境國際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進入全球環境國際班的我,一切需要從頭開始。最重要的當然是努力學好頗具挑戰性的專業課程。複合交叉的培養方案塑造了我基於環境學科的全方位專業競爭力。除此之外,探索個人發展方向也十分重要。國際班想要培養國際舞臺上的環境管理人才,但我該如何進入國際舞臺?成為「環境管理人才」又需要什麼樣的核心競爭力?諸多問題需要我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全球環境國際班同學參加3R論壇(右一為謝璨陽)
幸運的是,全球環境國際班和學校提供的多方面資源,讓我有機會在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和環境相關實踐的過程中認真思考我的發展路徑。在國際班支持下,我參加了第9屆亞太地區3R論壇,有幸作為青年代表共話亞太地區循環經濟構建。初次參加高級別國際環境論壇令我興奮,但在與亞太各國的學者討論中,我意識到,要成為國際舞臺上的環境管理人才,專業素養是行走四方的核心競爭力。
謝璨陽在第68屆聯合國公益組織大會發表演講
在學校支持下,我參加了第68屆聯合國公益組織大會,作為清華代表向來自全球的五千餘名代表介紹了清華學生的環境實踐成果。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全球轉型的緊迫性,更加堅定了我走上國際舞臺從事相關工作的決心。此外,我在國際班支持下前往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進行實習,分別參與了政府部門的研究工作和國際組織的事務工作,感受了二者的工作氛圍和差異。
謝璨陽與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實習導師姜克雋研究員合影
我很感謝國際班為我提供的眾多資源和機會。在國際班的各位老師和同學的支持下,我決定在本科之後計劃繼續攻讀學院的全球環境勝任力碩士項目,深入培養專業能力,並在未來努力進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或環境類智庫,從事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一份力量。
我想說的是,清華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全面而豐富的,但如何遴選其中對個人發展最有益的資源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實現個人發展目標則更難。在我看來,資源信息爆炸的時代下的我們,難免會在通往目標的路上被噪音幹擾,讓我們停止、遲疑、焦慮乃至退縮。但始終堅持本心,為自己認定的事業不懈奮鬥,才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圖文 | 謝璨陽
封圖 | 康帥
編輯 | 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