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結兩岸 · 服務兩岸 -
國家級備案眾創空間
福建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
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標兵
⬆️ 點擊藍色關注我們 ⬆️
---
9月1日,農曆七月十四,適逢鄭成功誕辰之日,兩岸百餘信眾相聚廈門,獻香茗唱頌歌,共同祭奠民族英雄鄭成功。
當天,在廈門美麗的鴻山之巔,悠揚古樂陣陣傳響。2020鄭成功文化節開幕式暨鄭成功頌典祀宴禮在廈門鴻山公園延平郡王祠廣場舉行,廈門鄭成功研究會會長鄭希遠、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任主祭官,率領由廈門市鄭成功研究會、廈門市延平郡王祠管委會、創新今天台灣青年創業輔導中心等團體組成的38位陪祭、同祭人,共同完成一場傳統頌典禮儀。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礙了兩岸同胞的便捷往來,卻阻擋不了兩岸信眾共同拜祭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熱忱。
典禮過程中,主辦機構播放了由臺灣會場特別攝製的《鄉親你好》短片,短片由2009年至2019年11年來參與兩岸鄭成功文化節的宮廟、宗親會、社團組織執事代表共同錄製,表達對往年參加鄭成功文化節的美好記憶和在疫情當下對鄭成功文化節及廈門朋友們的祝福,彰顯兩岸信眾的深厚情誼。
閩商書院的代表馬一鳴首次作為陪祭人參加此次鄭成功頌典祀宴禮,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鄭成功文化是「兩岸一家親」的重要紐帶,兩岸信眾同祭鄭成功,說明「神緣及民間交流的力量是根深蒂固、水乳交融、連綿不絕的」。
本屆文化節由廈門市思明區政府主辦。思明區副區長沈萍稱,鄭成功文化節生動訴說了兩岸深厚的同胞情緣和共同的文化根源,具有以文化凝聚兩岸情、傳承弘揚鄭成功文化的重要意義。
鄭成功文化節迄今已邁入第12個年頭,一屆屆的文化傳承讓這支牽繫兩岸的歷史文脈歷久彌新。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更多的臺灣同胞未能親臨廈門,同時、同地、同敘鄭成功情緣;而以「雲端」活動為主、廈門實地活動相輔,打破時空限制,通過搭建鄭成功文化節微信小程序專題頁將所有系列活動全景呈現。
當天,《思明記憶之廈門海洋歷史文化叢書》《廈門講古話本》新書首發儀式同步舉行,鄭成功文化論壇、鄭成功海商文化展等活動隨後也將相繼舉辦。
臺當局勞動事務主管部門1日發布臺灣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及大量解僱統計,目前實施無薪假總數有852家、19850人,一周內增加32家,人數則略減199人,小公司放無薪假有攀升情勢,以批發零售業家數增加最多,顯示小公司無薪假情勢仍嚴峻。今年7月有38家企業通報實施大量解僱,人數有1364人;各業中,以製造業665人、批發零售業429人最多。
臺當局勞動事務主管部門統計指出,7月無薪假家數和人數仍集中在製造業,現有336家、13484人,佔全體無薪假人數的68%。較上周期家數增3家,人數則減少484人。
該部門官員表示,製造業仍為實施無薪假最多的產業,顯見製造業持續受境外疫情管制等影響,訂單減少。
至於與製造業連動性高的批發零售業,目前有260家、3627人實施無薪假,一周內增加18家、210人。
另外,製造業大量解僱人數明顯攀高,和無薪假情勢似有同步現象,未來製造業就業市場走勢須密切觀察。
該部門統計顯示,7月臺灣實施大量解僱有38家、1364人,較6月34家、1302人,呈略增加之勢。其中,以製造業有14家、665人最多;與製造業連動性高的批發零售業以12家、429人次之,顯示製造業及批發業仍受到疫情及邊境管制衝擊致需求減少。
臺北市立動物園30日宣布,經過網際網路票選,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的第二隻幼崽正式命名為「圓寶」。
據園方介紹,給新生大熊貓取名的網際網路票選活動自8月17日開始到8月26日結束,共有2.6萬左右臺灣民眾參與,6個候選名字中,「圓寶」以8712票勝出。
大熊貓「圓圓」於6月28日順利產下雌性幼崽,這是它的第二胎。
「團團」和「圓圓」2008年12月赴臺,次年農曆大年初一首次與臺灣民眾見面。它們在2013年7月6日生下女兒「圓仔」。
臺北市立動物園30日還給「團團」和「圓圓」舉辦了16歲慶生會。由於「圓圓」還在哺乳期,與「圓寶」一起留在月子中心慶祝。「團團」由「圓仔」陪同與粉絲們一同慶生,享用特別定製的冰蛋糕。
30日凌晨,福建泉州深滬籍漁船「閩晉漁05119」在距平潭島正東45海裏海域沉沒,漁船上14人遇險,兩名船員被周邊作業漁船「閩晉漁05769」救起,另外12名船員失聯。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30日晚間通報,截至30日18時30分,12名船員仍處於失聯狀態。
據中新網報導,兩名獲救人員由「閩晉漁05769」安全帶回。目前,搜救行動仍在緊張進行中。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披露,該中心調派泉州海事局海事巡邏船「海巡0806」、東海救助局專業救助船「東海救116」、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海監8001」和「海監8002」趕赴事發海域;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附近17艘漁船參與搜救;30日9時55分,東海救助局第二救助飛行隊救助直升機「B—7345」從福州長樂機場起飛前往參與搜尋救助。
同時,臺灣海巡部門派遣臺北艦抵達通報海域搜尋,淡水隊3572艇、新竹隊3580及3536艇也陸續抵達現場,臺灣防務部門也出動直升機協尋。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經查,「閩晉漁05119」疑似與賴比瑞亞籍貨輪碰撞,該貨輪朝東北航行,參與搜救的臺海巡部門臺北艦以無線電要求配合調查但均無響應。
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逐漸逼近或是此次搜尋救助的不利因素。福建省氣象局預測,颱風「美莎克」將於31日起對福建省閩外漁場、閩東漁場中東部和釣魚島海域帶來明顯風浪影響。目前,福建已啟動了防颱風Ⅳ級應急響應。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近日在高雄舉行。這項連續舉辦11年的兩岸少兒美術盛會,在兩岸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在兩岸都實現了線下展覽。
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2009年發起於廈門,過去10年累計收到兩岸、港澳及海外華僑華人少兒畫作逾20萬份,展出50場次,觀展人數超過百萬。
該展每年9月起徵集作品,經過評比、優選,通常於次年春天開始在兩岸多個城市巡迴展出。該展策展人周櫻表示,第十一屆大展的主題是「給明天的禮物」,有感於各地奮力抗擊疫情的努力,該展在1月補充徵集抗疫主題作品,並呈現在展覽中。最終,大展共收到兩岸、港澳及海外投稿近3萬幅。
周櫻說,疫情打亂了許多計劃。優秀作品評選從線下轉到線上,原本計劃4月在臺北、6月在北京舉辦的巡迴展覽不得不暫停。徵集了這麼多作品,如果沒有好好辦展覽,感覺「對不起孩子們」。於是,在疫情緩解後,周櫻帶領團隊爭分奪秒籌備,6月19日在福州舉辦了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首展。
「原本我以為不會有太多人來,沒想到觀眾非常熱情,家長和孩子們冒著酷暑來觀展,展期因而延長兩周。」周櫻說,臺灣的邀請方也持續與她溝通,雖然大陸居民至今無法赴臺,但兩岸貨運通道恢復之後,展覽作品得以及時運抵高雄。
據介紹,高雄已連續3年邀請該展參加當地最受學生歡迎的暑期大型活動「2020高雄瘋藝夏」,此次在高雄悅誠廣場展出精選作品近百幅。開幕式上,高雄市兒童美術教育學會理事長王彥巖表示,期待未來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動,寄語兩岸少兒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在高雄展覽現場,兩位來自高雄的獲獎小畫家張家蓁、郭庭籥也分別找到了自己的作品《無汙之樹》和《石虎新聞臺》,他們希望以自己的畫作提醒大家關注生態危機和環境問題,團結向前,共創綠色未來。
周櫻說,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積累了11年,已經成為兩岸、港澳及海外華僑華人文化交流的平臺,從參展的孩子們到兩岸的策展人,都因此結下了深厚友誼。她認為,這個展覽在疫情背景下仍能在兩岸實地展出,說明這項兩岸少兒藝術交流活動廣受認同與期待。
「以往我每年都會去臺灣,今年是第一次缺席,非常遺憾。臺灣朋友們聚會時經常拍照發給我,問我什麼時候能再與他們相聚。」周櫻說,「我很想在今年秋天到臺北補辦一場展覽,希望那時我可以到現場去。」
「宅」經濟崛起!臺灣外送平臺第2季度訂單年增近7倍
新冠肺炎疫情拉抬「宅」經濟,許多民眾改用外賣服務,臺灣外賣龍頭之一的Foodpanda今年第2季度訂單年增近7倍。
根據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臺灣民眾在疫情期間每次平均外賣金額約345元新臺幣。至於使用動機,在可複選的狀況下,有50.4%民眾表示「省去外出與排隊時間」,「減少外出接觸人群的機會」是一大誘因,「天氣不佳、不想出門」、「餐點多元」也都是民眾選擇外送原因。
針對臺灣市場表現,foodpanda指出,自今年疫情爆發以來,透過補助項目助餐飲店家維持業績、推動無接觸送餐助民眾安心抗疫等,帶動今年第2季度訂單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將近7倍。
除外賣平臺,臺灣面板生產等行業也受惠於「宅」生活。日前有報導指,「宅」使得筆記本電腦等設備需求劇增,推動面板等配件價格走高,有望助力連續虧損7季度的臺灣面板生產企業2個月內開始盈利。
----
我們是廈門北站臺灣青年雙創基地
我們專注孵化兩岸青年
這裡是你們在路上的家
我們一直都在
歡迎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