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嶺貳廠 受訪者供圖
北倉文創街區 受訪者供圖
喵兒石創藝特區 唐小堞 攝
五一假期,除了以洪崖洞、長江索道、李子壩輕軌站為代表的「網紅」景點成為全國遊客集中打卡地,鵝嶺貳廠、北倉等文創園區也成為「重慶必去景點」。據重慶文化委數據介紹,截至2017年,重慶已建文創園37個,在建文創園57個,共有15個市級特色文創園。除了鵝嶺貳廠、北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外,還有喵兒石、N18、京渝國際文創園、后街影視文化產業園等文創園,人氣高低不一。為什麼有些能成為「網紅」,有些卻尚在探索?文創園究竟應該怎麼打造呢?
現 狀
鵝嶺貳廠:文創與商業真正連接
據記者了解,鵝嶺貳廠和北倉作為重慶文創園的代表,五一期間人流量分別達到了日均1.2萬人次與5000人次,均創下歷史新高。實際上,前身為民國印鈔廠的鵝嶺貳廠,早在2016年,因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而名聲大噪。2017年6月正式營業後,各路打卡「文青」紛至沓來,人氣一路飆升。截至目前,已吸引87家商家入駐,成功躋身「重慶必到景點」之一,成為重慶人氣最高的文創園。
除了前期拍攝電影帶來的明星效應,貳廠的「火」也與其運營模式有關。貳廠廠長周迓昕告訴記者:「打造貳廠之前,我們通過調研發現,中國的商業受到購物廣場模式影響極大,很多人最關心的是餐飲比例、體驗式商業比例、零售業比例等,但這種模式套用在文創產業上是行不通的,不能解決文創與商業之間真正的連接問題。」
他指出,文創園的打造,應該是新零售、新商業,不應該有固定的業態配比,所有的業態應該是市場自身長出來的。因此,他對貳廠的定位是要做「雜貨鋪」,注重體驗參與,注重社群關係,能夠吸引來自於各個社群的人流。「招商的成功,首先是找人的成功,同樣是藝術咖啡店、重慶小面、義大利披薩店、書吧等業態,看起來是傳統業態,但因為經營者自身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內涵,就可以帶來商業模式的可能性。」
北倉:重視內容製造與輸出
除了鵝嶺貳廠,頻頻上榜「網紅」名單的,還有位於北城天街與九街兩大商業區中間的北倉文創街區。它由江北紡織倉庫老舊廠房改造而成,是重慶紡織產業僅存市區的工業遺產,曾經閒置十餘年。2016年10月開園以來,截至目前,已經吸引了30家商戶入駐,類型分布為餐飲、美學等。除節假期及周末,每日的人流量平均在1500人左右。
據介紹,按照規劃,北倉將分為三個街區開放,目前的一街區由一條街道,一座倉庫,一個花園,一棟社群大廈組成。打造了以城市文化圖書館、網際網路+文創體驗店為核心,為市民及創業者提供一個學習、交流、分享的公共平臺。
「北倉能『火』,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裡歷史底蘊深厚,前身是上世紀60年代建造的江北區紡織廠倉庫,具有工業時代遺留舊址的獨特魅力;第二,文創產業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整體發展環境較好;第三,北倉非常重視品牌內容的創造,經常舉辦畫展、攝影展、設計展等各類活動,發揚生活美學方式,累積了口碑,也吸引了關注;第四,抖音帶火重慶,也幫助我們提升了人氣。」北倉品牌策劃總監朱珠告訴記者。
與其他文創園不同,北倉文創街區更重視內容製造和輸出,也致力於為人們打造生活美學空間。2016年10月,北倉圖書館正式開放,是一座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城市公共書屋,被稱為「重慶最美圖書館」,以人文、藝術、設計類藏書為主。此外,北倉還定期舉辦各類活動,例如讀書會、攝影展等,提升人們對美學的認識。
「北倉文創街區以城市二次更新為示範目標,以老建築歷史文化為基石,保留了原有建築的結構及元素。在街區內,我們實踐網際網路+文創+線下體驗模式,打造人們對新的消費需求,形成新的品牌孵化與美好生活的體驗場景。」北倉的相關負責人說。
喵兒石:網際網路+文創3.0在路上
不過,並非所有的文創園都人流攢動,在保持各自「文藝範」和特色的同時,不少文創園在業態上不以餐飲、娛樂、零售等為主,而是入駐了眾多不同類型的文創企業。
2016年7月正式開園的喵兒石創藝特區,以大片的紅色樓房著稱。它的前身是上世紀70年代的白貓日化老廠,曾風靡重慶的白貓、蜀秀、鵝牌洗滌用品都出自該廠。經歷半個多世紀的生產後,廠區內原有的建築以及結構已經漸漸不能滿足大型現代化機械生產的需要,加上「環保改遷」政策,於2005年末搬遷。
值得一提的是,從建立之初,喵兒石就探尋重慶這座城市從傳統產業向文化創意產業跨越的途徑,聘請了世界十大創新設計師事務所之一的荷蘭MVRDV建築設計事務所進行設計,打造了令人深刻的紅房子。園區一期項目以文創內容為主,截至目前,已有來自全國各地近137家文化創意企業入駐。二期以創客公寓+劇場+美食一條街為主,將匯集全重慶創業創客及重慶各區縣美食、名特產品、民俗體驗店等。
「喵兒石創藝特區是一個以國際標準定義的『網際網路+文化產業+體驗式商業+創投空間』的第三代文創園範本,第一代文創園以北京798為代表,建築形態以舊作舊,經營內容主要為音樂、美術;第二代以臺北松山文創園為代表,其建築形態為舊建築加新建築,經營內容為文化加體驗式商業消費。我們融合了第一、二代文創園特點,集結文化藝術、創意孵化和體驗式生活美學的創意區,形成文化產業的綜合體。」喵兒石相關負責人介紹。
如何實現文創園發展的提升?他表示,對3.0階段的摸索不僅僅在於業態結構,更是對商家和園區經營模式的探索。「喵村2016年7月開園,至今招商率已經達到100%,而且這樣的招商情況建立在完全零投放的宣傳上。目前,園區的模式採取的是新穎的圈層經濟和矩陣經營。其中,圈層經濟是指建立社群,讓擁有共同愛好、話題、圈層的群體聚在一起。而矩陣是以圈層經濟為核心的模式,通過其他途徑來輔助圈層,例如線下活動、資源合作等。園區團隊也將這種新穎的圈層經濟推薦商家,讓商家在經營中能更好的建立自己的粉絲群,從而穩定經營。」
樣 本
最具影響力的文創園
這樣打造出來
貳廠文創公園2017年6月2日正式營業,截止到當年9月13日,項目運營了100餘天。從各方面看,貳廠項目已基本站穩腳跟。從100天的運營數據分析:
遊客數量:日均遊客5000~7000人,周末能達到1.2~1.7萬人次。
入駐商家:已有87戶
企業營收:餐飲企業日均達到3萬元,咖啡等輕餐達到8000~1萬元,對於體驗類的商家,日均顧客達到了30組。
項目比例:文化領域的畫廊、手工等商家,經營面積佔到約15%,住宿佔到約40%,餐飲佔比為20%,其它是體育項目,以及社群組織的辦公面積。
貳廠廠長周迓昕認為,一個不賺錢的文創項目會成為社會負擔。「招商環節,我的原則是降低租金門檻,整個2.4萬平米的園區,租金平均水平控制在每平方米30元,這是一個類似於園區寫字樓的優惠租金價格,物管費每平方米5元。希望商業夥伴們能夠一起把園區做起來,他們活下來,園區才有生命力。」
當然,光靠入駐企業的租金還不足以實現贏利,而貳廠項目內部,周迓昕設計了三個盈利渠道:一個是純租金收益,另外60%的項目周迓昕作為投資人參與了運營,項目開業後,將通過抽扣和聯營模式,獲取利潤。「隨著外地年輕遊客比例的不斷提高,以及各類文創活動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隨著客單價格的不斷提升,預計在2018年年底之前,項目能實現整體盈利。」
作為重慶最具影響力的文創項目,總結貳廠的建設、運營的經驗,周迓昕認為:「第一,好產品應該找準定位。對文創園來說,要思考兩個方面的問題,要做什麼樣的文創園區?如何找到當地最具文化影響力的商品,完成自身迭代?第二,人流量的問題。只有源源不斷的人流,才能保證項目,以及園區的平穩運營。第三,不斷提升格調。因為是文創項目,所以在園區改造方面,要充分提升其功能性和文化品位。第四,要能持續運營。深度為客戶解決好資金、品牌、傳播等問題,形成良好的,多層次的商業關係。第五、尋求政府的政策扶持。主動向政府的產業發展思路靠攏,為產業規劃出謀劃策,獲得信任與支持。」
政策支持
文化委:重點抓好七方面
據了解,我市從2016年起就開始謀劃出臺關於推進文化產業特色集聚區建設的指導意見,探索通過採取盤活存量商業房產、辦公用房、廢舊廠房等措施和手段,解決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建設用地貴、空間不足的問題,引導各區縣打造一批文化產業特色集聚區。
據文化委產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集中建成了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區。目前,我市已經建成的文化產業特色集聚區大致主要包括5種類型:第一類是政府主導型,如巴國城、磁器口古鎮、南濱路文化產業長廊等;第二類是市場主導型,包括貳廠文創園、喵兒石文創園等;第三種類型是校地融合型,如虎溪公社、川美創谷等;第四類是技術密集型,如兩江的數字出版基地、出版傳媒創意產業區、豬八戒花果雲這一類;第五類是開發商主導的、商業運作的文創園。
「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抓好頂層設計。推動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文化產業在財稅、用地、人才培育的綜合性文化產業經濟政策。二是繼續抓好重點項目。三是繼續抓好企業扶持。繼續實施成長型文化企業培育計劃,全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最具影響的本土文化企業力爭成為行業『龍頭』,扶持一批民營文化『小巨人』。四是繼續抓好集聚發展。力爭出臺《關於特色集聚區建設的指導意見》,盤活存量房產、廢舊廠房,打造一批文化產業特色集聚區。五是繼續抓好新興文化產業發展。六是不斷深化文化惠民活動。七是繼續擴大品牌影響。藉助深博會、西博會等重量級文化產業項目交流合作平臺作用,為全市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廣闊平臺支撐。」該負責人介紹。
專家建議
完善配套 促進產品市場化
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駱東奇教授認為,文創園的建設不管是產品硬設計,還是軟文化,都需要融入文化和時代特徵。目前各地都在選擇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如何打造和建設好,有幾點建議:
1.選好地址 應當選擇有明顯地域文化特色,有極強時代特徵或歷史文化要素的地方作為園區地址進行建設,如舊廠區、老街區、老村宅、舊校區等。選址時,還需考慮文化創意園邊支撐度,如人才、市場打造、配套等要素。
2.選好業態 文化創意產業是創作型、還是服務型,需要與產業、區域等融合,選擇什麼產業的文創,選擇什麼地域特徵的融合都很重要。
3.要做好培育和引子 任何一個文創都有一個培育過程,要通過項目策劃,文創成果展示、相關研討等,擴大影響,積聚同行,匯積市場,形成影響,做出品牌。
4.要形成完善的配套 按照不同主題文創園發展需求,建設好創作區、製作區、培訓區、展示區、研討區、交易區等,既保持文創園的文化特質性,又能促進文創產品的市場化。
5.要做好人才服務 根據文創人的特點,在吃住行創等方面提供服務,吸引優秀人才集聚,只有留住了人才,才能把文創園建設好、發展好。
打造上融入網際網路+的概念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於輝表示:類似於工業園區,文創園也是一種服務園區。
1.各個園區的內在聯繫要加強。某一個成功的文創園區並不能支撐重慶整體文創產業的創新與復興,需要從整體入手,加強互動與布局。
2.本土的設計能力還需要加強。
3.應該加強線上的傳播能力。未來是年輕人的時代,文創園應該以年輕人為主導,在文創的打造上融入網際網路+的概念,並且重視線上的反饋和表達。
4.文創園應該完善相關的扶持機制,在資金、運營、推廣等方面對文創創業者進行支持,滿足創新創業的需求。
5.利用好明星效應,做好新媒體的傳播工作。
上遊財經·重慶商報記者 唐小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