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秘方,百天圓您媽媽夢」、「一次選擇,終生幸孕」、「治不孕不育,就到XX醫院!」……
不孕不育,一個在中國傳統中略顯禁忌的詞彙,總與電線桿上的老中醫廣告、無處不在的莆田系醫院和洗腦循環的公交廣告密不可分。
吐槽歸吐槽,在鋪天蓋地的小廣告亂象背後,不孕不育,已經是越來越多國人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
誰在不孕不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在不採取避孕措施的情況下,規律性生活嘗試懷孕超過12個月後未能實現妊娠,即為不孕不育。
通俗來說,就是懷不上孕,生不出孩子來。
在中國,不孕不育的夫妻正在增多。據媒體報導,中國人口協會的調查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者已經超過了4000萬,中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3%攀升到近年的15%左右。
如果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的不孕不育率依然處在較高的水平。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女性的不孕發病率為2705.66例/每十萬人。
在傳統中國,如果夫妻之間一直無法生育,多數情況下會把生不了的鍋甩給女方。然而不孕不育,可能是男性患有不育症,也有可能是男女雙方均有問題。
2017年,中國男性的不育發病率為879.32例/每十萬人,比女性略好,但也不樂觀。
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發生機率較高的,女性方面的有排卵障礙、輸卵管損傷、子宮內膜異位症等,而男性方面則有精索靜脈曲張、感染、射精障礙、抗體攻擊精子等。
孕育生命,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如果能找到原因,還可以對症下藥。然而不幸的是,還有大量的夫妻可能面臨找不到原因的情況,在美國,每五對夫妻中就有一對屬於「不明原因不孕/不育」,讓治療變得十分棘手。
流產和高齡產子,讓懷孕更難
關於不孕不育增多的原因,有很多說法。如環境汙染加重,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增大,不良的生活習慣等。
誰又更容易被不孕不育這隻「幽靈」纏上呢?在女性群體中,較年長的、實施過人工流產的女性首當其衝。
一般來說,女性在20多歲時,每個月有25%到30%的懷孕機會。自30歲起生育能力開始下降,35歲以後下降加速。至40歲時,懷孕的機率僅存5%左右。因此,35歲以上的懷孕婦女通常被稱為高齡產婦。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最近15年間,中國高齡產婦的生育率上漲明顯。35-49歲的育齡婦女生育率由2003年的10.98‰漲至2015年的21.08‰。
這與近年來逐漸放寬的生育政策有關,也和不斷推遲的生育年齡有關。
上海市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女性的初育年齡已推遲至29歲,高於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美國26.3歲,英國28.6歲,法國28.3歲)。
高齡產婦之所以受孕難,主要是由卵巢衰老和子宮功能減退導致的,還有可能因年齡增長導致患其它婦產科疾病的概率升高,間接影響生育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是總生育率的升高導致了高齡產婦生育率隨之升高。實際上,中國的總生育率持續走低,尤其是高齡產婦與20-29歲的育齡婦女生育率相比,更是形成了明顯的反差。20-24歲的育齡婦女生育率由122.67‰跳水至54.96‰,可謂是驚人的下滑。
2013年11月15日,鄭州,河南省人類精子庫,在等待治療的年輕人。/視覺中國
兩性歡娛之餘,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生孩子,很多人想要孩子而不得,還有不少人一不小心就意外懷上了孩子。
性學家李銀河曾表示,在其1989年的調查中發生婚前性行為的比例是15.5%,而2012年清華大學的數據是71%。
性知識的缺乏,讓很多女性缺少保護自己的意識。意外懷孕後,面臨的很可能是意外妊娠,要麼是人工流產、不孕。
電視劇裡常見的橋段陌生又熟悉,女方糾結打掉孩子還是生下來,男方願意負責還好,不願意的可能女方做人流都不會陪同前往。
一項為期8年的研究顯示,有流產史的不孕患者在全部不孕患者中佔25%。人工流產對女性生育能力的傷害可見一斑。
在過去,由於一胎化的生育政策,加上意外懷孕的青少年、未婚女子越來越多,中國的人工流產數一直居高不下。2008年後出現過一段時間下降,如今又回升至2016年的964萬。
冰冷的數字背後,是964萬個受傷的子宮。
供不應求的人類輔助生殖機構
誰也不希望不孕不育這一噩夢落在自己身上,可如果自己就是那個「萬一」呢?
電線桿老中醫當然是無稽之談,百度上搜出來的莆田系醫院也很嚇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才是正經去處。
截至2016年底,此類醫療機構共有451家,但依然供不應求。
按衛健委設定的兩類技術配置測算方法來看,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數量中,達標的省份不到四成,10個省市只滿足一類測算方法、8個省份兩類方法均不滿足。
人們可能對試管嬰兒更加熟悉,但其實,目前最為普遍的是夫精人工授精技術。它是指通過人工方式將精子輸送到女性體內受孕。供精人工授精技術與其相似,只不過供精的精子來源是第三方,而不是丈夫。
那人們常說的試管嬰兒是哪類呢?
實際上它包含了三類,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又稱「第一代試管嬰兒」)、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第二代試管嬰兒」)和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第三代試管嬰兒」)。
簡單來說,第一代試管嬰兒是人們常規理解的、使卵子與精子在體外受精後,再將胚胎移植回子宮內。第二代藉助了顯微操作完成這一過程。第三代則主要針對有遺傳風險的患者的胚胎進行檢測,可以有效預防有遺傳疾病患兒出生、提高人口質量。
2013年11月16日,鄭州,河南省人類精子庫,醫生在為患者做人工受精手術。/視覺中國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蘇仁特別強調,雖然俗稱它們為一、二、三代,但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不可用優劣、先進與否進行評價」。
目前,第一和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較為常見。但可提高生育質量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仍很「小眾」,僅有9%的醫療機構可以提供。
舉步維艱的精子和卵子
儘管輔助生殖技術是不孕不育家庭的福音,但也絕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最直接的原因是,在目前中國的法律範圍內,不孕不育的夫妻想孕育自己的孩子必須提供精子、卵子和子宮,缺一不可。如果男性缺精、女性無卵或者無法懷胎和分娩,即便有輔助生殖技術,也只能望洋興嘆。
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人類精子庫可以滿足部分男性缺乏精子的問題。
截至2016年底,經批准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共有23家,遍及21個省市。但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10個省市內(不含港澳臺),竟尋不見一家正規人類精子庫。
即便有人類精子庫,很有可能也是「一精難求」。
以上海市精子庫為例,近年來其捐精者的精子合格率持續走低,2013年時還有40%,次年跌至35%,到了2017年僅有25%合格。
不過,精子庫捐精合格率低下,並不意味著中國男性不行。因為從液化時間、精液量、密度、存活率、運動狀態和形態等多方面來看,精子庫中對精液的要求都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人類合格精液標準。
要求高,可過關的精子自然就少了。
但需要警惕的是,人類男性的精液質量可能真的在下滑。
世衛組織對合格精液的認定標準可以側面印證這一現象。在其出版的《人類精液處理和檢驗實驗室手冊》中,對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數量要求從第一版的6000萬降至第五版的1500萬。
精子有了,卵子呢?
遺憾的是,暫時無解。中國目前尚無真正的卵子庫。既沒有針對卵子庫的相應法規,也沒有經衛生部正式批准建立的任何卵子庫。
那麼冷凍自己的卵子是可行的嗎?辦法有是有,只是條件嚴苛。比如患有惡性腫瘤的婦女在放療和化療前,可以凍卵;或者患有不孕症的女性在取卵當日,男方不能及時提供精子的,需要將卵子凍起來短期保存,但很快就會用掉。
那藉助他人的卵子呢?很抱歉,機會渺茫。
首先是只能接受捐贈,購買卵子是明令禁止的。但贈卵者也「僅限於接受人類輔助生殖治療周期中取卵的婦女」。
換言之,只有一位在做試管嬰兒的婦女在相關手術後還有多餘的卵子,且她願意捐贈,才能獲得她的卵子。可等到這樣一顆小小的卵子,最長的要等上10年。
比卵子更糟糕的是子宮出問題。在治療難有成效的前提下,有人會轉向尋求代孕。但目前代孕在中國仍屬於法外之地,涉及到的法律、倫理問題更為嚴峻。
求子心切而又走投無路的家庭,與由卵子和代孕困境衍生出的地下產業、非法交易,相生相伴,緊密相聯,屢禁不止。
誰能想到,如今不想生孩子的人越來越多,很多想生的人,卻懷不上了。
參考資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fertility 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www.who.int/reproductivehealth/topics/infertility/definitions/en/
[2] Mayo Clinic: Male infertilit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ale-infertility/symptoms-causes/syc-20374773
[3] Mayo Clinic: Female infertilit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female-infertility/symptoms-causes/syc-20354308
[4] Fitzgerald C1, Zimon AE, Jones EE. (1998) Aging and reproductive potential in women [Electronic version]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0527364
[5] Sarah Buckley (2016) China's high-speed sexual revolution. BBC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35525566
[6] D. Trichopoulos, N. Handanos, J. Danezis, Anna Kalandidi, Victoria Kalapothaki (1976) Induced Abortion and Secondary Infertility. [Electronic version] 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s://obgyn.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1471-0528.1976.tb00904.x
[7] 李玲. 彭志新.女性流產與不孕不育的關係分析(2011)中國當代醫藥
[8] 陳蘇仁(2017)當生育成為難題,輔助生殖技術是否可以搞定一切?財新網. Retrieved from http://opinion.caixin.com/2017-04-21/101081280.html
[9] 陳憶. 許潔霜. 程利南(2005)中國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狀況及降低非意願妊娠方法探討.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誌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14號)——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健康委員會. Retrieved from http://www.nhc.gov.cn/zwgk/wlwl/200804/56c333396f3b4e2ab150491c33129f5a.shtml
[11] 上海精子庫捐精合格率已降至25%,哪些習慣影響精子健康?(2017) 澎湃新聞.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62501
[12] Resolve The National Infertility Association: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Retrieved fromhttps://resolve.org/infertility-101/medical-conditions/unexplained-infertility/
[13] Better Health: Age and fertilit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etterhealth.vic.gov.au/health/conditionsandtreatments/age-and-fertility
[14] 在中國冷凍卵子,處處是死循環 (2015) 網易新聞. Retrieved from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0804.html
[15] 大數據勾勒40年來變化 上海女性晚婚晚育已成趨勢但不婚比例低於京津渝(2018)上海市人民政府. Retrieved from 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5/nw5827/u21aw135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