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銅鏡有「英文」 千百年來引猜想

2020-12-13 山西頻道

原標題:漢代銅鏡有「英文」 千百年來引猜想

  原標題:漢代銅鏡有「英文」 千百年來引猜想

  圖1:新莽時期鑲嵌綠松石 四神規矩鏡

  圖2:新莽時期鑲嵌綠松石

  新莽時期的四神規矩鏡,紋飾圖案內圓外方,無疑是古人「天圓地方」觀念的反映。但其中的「TLV」到底是什麼符號?有何象徵意義?一直以來,學術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富有藝術感的漢銅鏡

  王莽雖是陰謀家、野心家,但他對周朝的文化非常嚮往,對藝術創造充滿熱情。正因如此,在歷史上一閃而過的新莽時期,卻留下了一批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如人們所熟知的「金錯刀」、「契刀五百」等。銅鏡方面,該時期的四神規矩鏡,在中國銅鏡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四神規矩鏡,又稱四神博局鏡,因鏡背上有神秘的「TLV」紋而得名。這類鏡子,始見於西漢,新莽時期最流行。紋飾有繁有簡,有的有銘文,有的無銘文,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紋和「TLV」紋是其典型特徵。這種紋飾和外圓內方的布局,既反映了漢人的天地宇宙觀,也反映了漢人對吉祥如意的期盼和追求。

  紋飾類似英文符號 成千年謎團

  現在拿一件典型器來探討一下。這面銅鏡(如圖1),形體碩大,直徑達40餘釐米,重達6000克,採用特殊工藝鑄造,紋飾中的方框、「TLV」紋和鏡子邊緣的流雲紋均鑲嵌綠松石。之所以判斷它為新莽時期的典型器,是因其銘文開頭一句即為「新興闢雍建明堂」,表明此鏡是新莽時期官方為紀念建造「闢雍明堂」而鑄,詳細情況,分析銘文時再討論。

  銅鏡背面的紋飾布局,中央部位是鈕,有橫穿的孔,以便系帶、手持或懸掛。緊連鏡鈕的部分稱為鈕座,鈕區以外的主紋飾一般以內、外區來劃分,再往外便是銘文帶和鏡緣紋飾。這面鑲嵌綠松石四神規矩鏡,為半球形鈕,柿蒂形鈕座。內、外區紋飾以鑲嵌綠松石的方框為間隔,內區飾有十二乳丁間列十二地支文字,外區飾有「四神」、珍禽異獸、八乳丁、「TLV」紋等。緊接外區紋飾的是31字的銘文帶,銘文帶以外是一圈短線紋、一圈鋸齒紋以及鏡緣流雲紋。

  這種布局和紋飾有何含義?為何在距今兩千年的銅鏡上竟出現像大寫英文字母「TLV」符號?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想解開這個謎團。

  四神觀念源於天象

  內圓外方的布局,是古代中國人天地宇宙觀的體現,這種布局,不僅銅鏡有,銅錢和其他藝術品也很常見。成書於漢初的《淮南子·天文訓》稱:「天道曰圓,地道曰方。」表明天圓地方的觀念在漢初已很流行,而且古人認為天比地大,所以銅鏡紋飾中方框以內的部分比以外的部分小。方框以內的紋飾主要表現「地道」,鏡鈕可視為大地的中心,乳丁紋可能象徵高山,十二地支象徵四面八方,亥、子、醜代表北方,寅、卯、辰代表東方,巳、午、未代表南方,申、酉、戌代表西方。有學者認為,鈕孔一定要開在子午線上,以便分出南、北、東、西,同時還體現出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空間觀念。其實不一定要這樣開孔才能表達上述觀念,鈕孔既可以開在子午線上,也可以開在卯酉線(即東西線)上。而對方位的標示主要靠十二地支和四神的對應。

  四神中的青龍,是東方的象徵,所以與寅、卯、辰在同一邊;白虎象徵西方,與申、酉、戌在同一邊;朱雀象徵南方,與巳、午、未在同一邊;玄武與亥、子、醜在同一邊。值得注意的是,四神紋飾在外區,是象徵天上的星宿。事實上,四神觀念也源於天象。先哲在觀察星辰時,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坐標,東、南、西、北各有七宿,並把每組七宿連起來形成某種神獸的形象。四神與二十八宿的關係,在唐代的四神鏡中有直接表現(如圖7)。

  同時,銅鏡紋飾上的十二地支和四神,還體現了漢人的陰陽五行觀念。中央屬土,亥、子、醜和玄武屬水,寅、卯、辰和青龍屬木,巳、午、未和朱雀屬火,申、酉、戌和白虎屬金。在吉祥寓意方面,四神分別象徵天地四方的守護神。同時期其他銅鏡上的「左龍右虎闢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銘文,就直接表達了四神的吉祥功能。

相關焦點

  • 揭密漢代神秘銅鏡:"英文字母"蘊含宇宙模式(圖)
    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不斷升溫,古銅鏡日漸受到收藏家和鑑賞家的重視,本報協辦、正在舉行的山東省文物精品大展上就有不少精美的古銅鏡藏品,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莫過於漢代四神規矩鏡。  銅鏡起源 傳說源於黃帝  中國在什麼時代開始鑄造和使用銅鏡,古史中記載了許多傳說。《軒轅黃帝傳》說:「帝因鑄鏡以像之,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
  • 銅鏡,銅鏡,如何才能看懂你
    青銅鑑是古代盛水的容器,古人也用它來映照自己。在商周時期的文字中,「監」與「鑑」同義,「監」的寫法就恰似一個人站在容器旁,自監其容。那人們又是如何從「用鑑」變為「用鏡」呢?關於這個問題說法不一,郭沫若先生就曾推斷說銅器如打磨得很潔淨,即使無水也可以照容,因此銅鏡是由銅水盆扁平化得來的。但是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在鑑出現之前的齊家文化中已經出土了銅鏡,因此絕對的演變關係可能並不成立。
  • 長沙伍家嶺出土神秘銅鏡,上有英文字母,專家最後揭秘它的用途
    在考古發現中,出土文物帶有文字或者符號,都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並不會讓專家們感到分外驚奇,但如果文物上出現了英文字母,那就會讓專家們感到不可思議了。比如湖南伍家嶺古墓,就出土了帶有英文字母的銅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銅鏡是古代青銅文化遺產的瑰寶 而這個地方卻是銅鏡的發源地
    一、西漢清白連弧紋銅鏡:直徑16釐米。圓形,圓鈕,十二連珠紋鈕座,鈕座外有三周短線紋及一圈凸弦紋帶,凸線紋外為內向八連弧紋,連弧間及頂部均有裝飾紋樣,外區兩斜線紋之間有銘文帶,銘文為:「潔而清白而事君,怨而汙之弇明,光玄錫之流而澤,恐而遠而日忘,美而外□思□□,承之可□而毋絕兮。」窄素緣。
  • 【精品推薦】明代鎏金銅鏡
    「黃白塗」、「金銀塗」等表明漢代對於鎏金銀工藝的稱謂,鎏金銅器發展到漢代已呈數量多、種類廣的趨勢,不僅局部鎏金,還多見整體鎏金。陳直先生在《兩漢經濟史料論叢》中關於金礦一章中便指出「現在漢宮遺址所發現的宮禁服用器物,無不塗金」,滿城漢墓所出銅壺、盆、勺、爐等頗多鎏金之器,乃至銅劍也存在刃部鎏金的情況。可見鎏金工藝作為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的延伸,至漢代已較發達。
  • 涼山寶藏(12)丨國家一級文物柿蒂八鳳紋銅鏡:從遙遠的東漢走來
    自己曾跳下墓室看過,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墓室由青磚拱成,兩邊有腰坑。1975年3月,正是油菜開花的時節,自己受生產隊安排外出養蜂,就不知道再次發現古墓的事了……安寧鎮今年95歲的老壽星趙開禮介紹,自己當時在喜德縣工作,1975年回鄉,聽說挖出了古墓出土了銅鏡,也去現場看了看。就在鐵路和公路之間,那個發現銅鏡的古墓只剩下一個墓道了,墓道兩側砌有波紋形的磚。
  • 唐代銅鏡:唐鏡種類繁多,裝飾紋樣的繁縟
    大家好,我是小榮,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唐代銅鏡。經過戰國、漢代兩個時代銅鏡的發展,到了唐代,銅鏡製作臻於全盛,無論工藝技術的先進、產品種類的豐富、裝飾紋樣的繁縟諸方面,都是前代所無法比擬的。唐代也沿用漢鏡之串枝蓮、卷葉花草等作為銅鏡的邊飾。另一類是人物故事、銘文、八卦紋鏡。人物故事題材廣泛,常見者有月宮、飛仙、狩獵、馬毯、真人飛霜、孔子問榮啟期鏡等。銘文鏡有萬字鏡、匠人王典鏡等。八卦鏡以八卦為主題紋飾,再配置其他圖像.此外,唐鏡中題詩兼畫、圖文並茂的裝飾也不少。從隋直至唐初高宗,主要流行四神鏡、十二時鏡、四神十二時鏡和瑞獸鏡。
  • 盜得綠釉陶壺一個、銅鏡一個、五銖錢七八個,判兩年!
    盜掘古墓葬犯罪事實及證據 2014年9月份的一天,苗峰峰、李某夥同孟紅林(另案處理)、趙永紅(在逃)經預謀後竄至永濟市蒲州鎮魯家村一農田,將該農田內的一墓穴用鐵鍁挖開,盜得綠釉陶壺一個、銅鏡一個、五銖錢七、八個,全部被孟紅林拿走,給了苗峰峰、李某、趙永紅每人1000元錢。案發後,追回被盜的綠釉陶壺。
  • 紋飾多樣,繁複精緻:戰國到西漢早期的龍紋銅鏡
    戰國是中國銅鏡史上第一個高峰,龍紋開始成為銅鏡重要紋飾。戰國龍紋銅鏡鑄工之精美,樣式變化之繁複,為後世所難及。戰國銅鏡之龍紋,多表現為3或4條相互分離的單體龍,於座外弦紋或凹面帶與鏡緣間的區面上繞鈕配置。
  • 在國博「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裡探個究竟
    11月24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這個「鏡子」專場,西漢「中國大寧」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等知名文物走出館藏與大家照面,這是國博第一次以館藏文物舉辦的主題展覽。 目前考古發現中國古代最早的銅鏡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延續使用至明清時期,幾乎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歷史。
  • 銅為鑑 以照行——黑龍江省博物館藏宋金銅鏡展
    據說銅鏡是軒轅黃帝創製的。《軒轅內傳》:帝會王母於王屋山,鑄鏡十二,隨月用之,此鏡之始也。它萌芽於夏,興起於戰國,盛行於漢唐。自唐末以來,銅鏡開始衰落,北宋略有復興,南宋繼續衰落。然而,與南宋對峙的金代積極吸收漢地文化,在銅鏡製作上異軍突起,雖有不少仿唐宋之作,但也有創新的內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常見的金代銅鏡有雙魚鏡,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瑞獸鏡,瑞花鏡等等,其中與雙魚鏡,童子攀枝鏡最為流行。雙魚紋在金代銅鏡紋飾中最為常見。以魚紋銅鏡圖案,最早見於漢代,金代最為盛行。
  • 銅鏡劇情是什麼梗 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
    銅鏡劇情是什麼梗 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時間:2020-06-14 06:46   來源:壹教程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銅鏡劇情是什麼梗 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 銅鏡劇情是什麼梗 銅鏡劇情意思梗內涵用法介紹 銅鏡劇情是什麼梗?銅鏡劇情是什麼意思?
  • 講座︱佳人已逝,佳境猶存:中國古代的銅鏡如何使用
    南宋《雲麓漫鈔》引李清照《投內翰綦公(崇禮)啟》:「身幾欲死,非玉鏡架亦安知?」其大量出現則是在明清時期的歷史文獻中。「臺」的本義是指高於地面而上平的物體,亦指作為底座用的物體。鏡臺,即是以金屬、木質或其他材料構成的器具,下部以分量較重的固定底座作為支撐的臺子,上部可以放置銅鏡。特點是懸掛銅鏡較為穩定,卻無法摺疊。
  • 唐鏡觀大唐——宣城市博物館館藏唐代銅鏡賞析
    作者:侯蓓製作:童達清銅鏡,亦稱「銅鑑」「照子」。正面光亮,清晰可 鑑,可正衣冠,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銅鏡背面多有花紋或銘文,折射出時代特徵與審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以及藝術價值。從最早有考古發現的齊家文化到清末40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銅鏡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金 屬器物中沿用時間最長、使用範圍最廣、產生影響最普遍的實用器,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的銅鏡數量豐富且成序列,現藏有戰國至清代的銅鏡475面,琳琅大觀,美不勝收。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社會多元開放。
  • 漢代畫像石中的羽人與關於風鳥的傳說是怎麼樣的?
    在漢代墓葬藝術中,羽人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藝術形象。羽人寄託的是人們希望像仙人一樣靈魂永生、長生不老。不想像現實生活中那樣,雖然真實存在,但是要經歷生老病死。羽人形象的表現,從形式和內容之豐富而言,以漢畫像石為最。漢代追求長生不死、生命永恆及羽化升仙,應景而生,漢代畫像石上出現了許多肩生雙翼的仙人形象,我們將這一類藝術形象稱之為「羽人」。
  • 瓦當——低調有內涵的中國美,千百年為我國遮風擋雨
    瓦片,低調有內涵的中國美,千百年來為家遮風擋雨說起我國古代的建築物,除了木質結構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瓦片,相信大家對於此都不陌生。比如說在我們的故宮當中,有很多就是瓦片對接而成。而且瓦片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必不可少的房屋建築。它不僅僅承擔的是一個蓋房子的工序。
  • 漢代許阿瞿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有多嗨?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漢代的娛樂活動—— 百戲 。這要從漢代一位叫許阿瞿小朋友說起。阿瞿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許爸爸和許媽媽的喪子之痛難以平復,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依然能快樂無憂,於是讓工匠為阿瞿刻畫一個過生日的場景。
  • 鸞鳳和鳴——由一枚銅鏡引起的神鳥性別思考.
    他叫鸞鳳和鳴,是一名銅鏡老者,明代出生。 生了四五百歲,照鑑了四五百年。 歲數大了,總還是要老的。一個沒留神,臉上生鏽,眉眼不清了。年    代古人說:字的好壞,面試的成敗。四字行書——寫得真不賴,似無聲之音,無形之相,是不是有點宋元書家的筆意?
  • 漢代許阿瞿小朋友的生日party有多嗨?
    漢代許阿瞿小朋友的生日party有多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漢代的娛樂活動——百戲。這要從漢代一位叫許阿瞿小朋友的生日party說起。不幸的阿瞿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許爸爸和許媽媽的喪子之痛難以平復,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依然能快樂無憂,於是讓工匠把阿瞿生前過生日的場景刻在畫像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