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哈佛女孩劉亦婷,相信很多80、90後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是從父母口中知道的,那個年代別人家的孩子劉亦婷是所有孩子們的夢魘,父母買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沒事就在那看,邊看邊感慨—看看人家的孩子,怎麼就這麼優秀呢!誇劉亦婷的同時,還得說著自己的孩子,你怎麼就不學學人家。諸如此類,巴拉巴拉的。
當年《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據說印發了超過260萬本,可謂是現象級的銷量了。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學校專門用了一下午的時間,讓學生們去了階梯教室,講了整整三個小時劉亦婷,讓學生們學習劉亦婷精神。用現在的話來說簡直就是頂級流量明星了。
《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神書,當初家裡也買了一本,我有幸拜讀了一下。書裡有個橋段,過了這麼多年,依然記憶猶新,說的是劉亦婷的媽媽為了鍛鍊劉亦婷的意志,讓年幼的她用手捏住一個冰塊,堅持了幾分鐘,直到她感覺「有小針在手心上跳舞」,如今看這基本屬於虐待兒童的範疇了,但是當時卻被很多家長奉為教育典範,集教育之大成。
劉亦婷能被哈佛錄取不僅因其優異的學習成績,也因她所寫的哈佛申請書。在申請書中,她深切表達了想要通過努力學習,在學成之後回到祖國,為祖國建設奮鬥終生的心願。這篇感人肺腑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哈佛,使其最終能如願以償,哈佛大學曾在劉亦婷的錄取通知書上回覆:「我相信你會對哈佛和中國都做出貢獻」。然而順利進入哈佛大學的劉亦婷卻並沒有走當初給眾人所說的人生道路,這位曾揚言願意將自己一生奉獻給祖國的「有志之士」在畢業之後並沒有回到祖國,而是嫁給了一名白人律師,再也沒有回過國。
其實,有的時候捫心自問一下,如果我要是像劉亦婷一樣,去了全世界最好的學府哈佛大學留學的話,我會不會回國發展呢?答案是肯定的。倒不是我這個人有著多麼崇高的理想,而是我這個人比較害怕孤獨,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在國內,一個人在國外生活我肯定不會適應,再有就是我比較喜歡國內的妹子。
咳咳,有點扯遠了。很多人知道當年的劉亦婷沒有像她當初說的那樣,畢業之後回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都表示很氣憤。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份子吧,畢竟當年劉亦婷在我的眼裡就是那種學習好,有理想,愛國的好孩子,算是一種信仰吧。可是二十年後信仰崩塌,可想而知那是一種什麼感覺。
但是,我們又不能過分的苛責劉亦婷,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不管劉亦婷在別人心目中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她畢竟要有自己的人生。所以她選擇留在美國也是無可厚非的(大部分的人之所以氣憤,主要應該還是當年她的申請書中寫的天花亂墜,最後沒有兌現才生氣的吧),畢竟那個時候的美國確實是比中國要好上不少。
時至今日,我想對如今的「劉亦婷」們說的是,放心大膽地回來吧,回到我們親愛的國家。如今的祖國強大了,它不會虧待任何一個為了這個國家奉獻的人,它會記得每一個為了這個地方付出的人。只要你用你的知識回來報效這個國家,你就可以找到富足的生活,偉大的理想和對自我價值的實現。
喜歡的朋友點個讚加個關注 更多精彩等著你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