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劉亦婷再遭質疑 靠關係走進哈佛?

2020-12-25 網易教育
哈佛女孩劉亦婷再遭質疑 靠關係走進哈佛?
2004年12月08日18:10:28 湖南紅網 

  1998年,十八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同時收到美國四所名校——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威爾斯利學院和蒙特豪裡尤克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2000年,其父母張欣武、劉衛華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以下簡稱「《哈佛女孩》」)。該書甫一出版,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目前已發行200萬冊。2004年初,他們又出版了堪稱續集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劉亦婷,已成為許多中國家長心目中的偶像,教育的偶像。

  2004年11月,一本意圖打破「哈佛女孩」神話的圖書——《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劉亦婷」真相》(以下簡稱「《真相》」)——闖入書市,對「劉亦婷模式」進行全面質疑。該書的面市,讓「哈佛女孩」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屢遭質疑的《哈佛女孩》

  「如果都用類似的『鐵人計劃』培養,會釀成很多悲劇。」《真相》作者蕭愚說。

  據蕭愚介紹,兩年前,他開始關注《哈佛女孩》這本書。他結合自己的實際,漸漸發現,用一個模板來教育孩子是件很糟糕的事情。「試卷考不到的,社會一定會考到。急功近利的學習者固然能獲得一時的成功,但長久看來,他們終會受到社會的懲罰。」他說。

  「基於以上的思考,我覺得,時隔多年之後,對於『劉亦婷』這個現象進行反思還是頗有現實意義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當她的家長還在不斷炮製「劉亦婷的培養細節」這類操作手冊性質的東西的時候,我覺得更加有必要把這個問題提出來。」

  《哈佛女孩》遭受質疑,已不是第一次。

  早在2001年12月,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趙忠心就曾撰文指出,儘管該書提到的家長有一些成功經驗。但經驗畢竟不是規律,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孩子。指望把某個家庭培養孩子的做法和經驗作為「萬應靈藥」或「絕招」,生搬硬套到每個家庭,「照著葫蘆畫瓢」,大多數家長是要失望的。

  2003年2月23日,本報也曾以《卡爾·威特的假戲該收場了——〈哈佛女孩劉亦婷〉涉嫌造假》為題對該書進行質疑。

  該文從對被《哈佛女孩》奉為《聖經》的著作《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的質疑著手,認為《哈佛女孩》並不可信,只是一種商業炒作,「哈佛女孩式」教育不是主流。

  2004年5月份,一封名為《致奉〈哈佛女孩〉為聖經的父母的一封公開信》的帖子在網絡上流傳。這個署名houzhenchun的作者認為《哈佛女孩劉亦婷》只是另一種「造神運動」的產物,「連毛主席都走下了神壇,連溫總理都要讓大家看見他斑白的雙鬢了,我不知道我們這些所謂的天才,所謂的成功人士還有什麼必要繼續不停地給自己臉上貼金。」

  記者了解,《真相》一書出版前,關於劉亦婷的爭議,在報端和網絡上也並不罕見。

  「哈佛女孩」靠關係走進哈佛?

  在《真相》中,蕭愚對劉亦婷進入哈佛的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書中認為,劉亦婷充分利用哈佛大學招收中國學生時存在的制度漏洞和缺陷進入哈佛,根本不是綜合素質教育的結果。

  蕭愚告訴記者,劉亦婷當年一共申請了11所大學,被其中4所大學錄取,被7所大學拒絕。錄取她的這四所大學中恰恰有兩所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威爾斯利學院)是其推薦人拉瑞建議劉亦婷申請的。拉瑞曾明確告訴過劉亦婷,他以前曾推薦過兩名學生,都成功了,並稱他的推薦在學校方面應該有點信用。

  拉瑞,據蕭愚介紹,是專門從事中美教育交流的美國人,在劉亦婷還在讀中學時曾帶劉亦婷去美國參加交流活動。拉瑞對劉亦婷表現出格外的欣賞,建議劉亦婷申請美國大學。

  「為什麼拉瑞介紹劉亦婷申請的大學成功率如此之高呢?而沒有拉瑞介紹的成功率卻如此之低呢?更何況,拉瑞親自為劉亦婷找到了哈佛大學面試她的人,這種面試能否做到公正?難道不值得質疑嗎?一個很簡單的常識是,面試人作為申請者的考官,要儘量做到客觀公正,要儘量迴避一些可能發生的主觀因素。在這個問題上,哈佛大學錄取委員會違反了程序上的公正。」蕭愚表示。

  「事實完全相反。」對此,劉亦婷的母親劉衛華辯解說,哈佛本科招生是由招生委員會集體投票決定,沒有任何人(包括本校教授或校方官員)在招生委員會中享有特權;誰有私人關係都沒用,因為誰都不可能買通所有的招生委員。何況作為劉亦婷推薦人的拉瑞在哈佛也不存在所謂的「人脈關係」和「很高的聲望」。

  「《真相》作者把拉瑞給哈佛『提供面談人線索』編造為『審查確定面談人』,以此暗示哈佛招生委員會徇私舞弊。這同樣是用想像編造謊言。事實上,哈佛多年來一直允許申請者提供面談人線索,但審查大權卻是在招生委員會手裡,不合格根本不會批准。」劉衛華強調。

  「劉亦婷在哈佛大學各方面的表現,說明哈佛招生委員會的選擇是公正和正確的。」劉亦婷父母在最近的一個聲明中說。

  「我書中一個章節的題目就是『蜀中無大將,亦婷當先鋒』。」

  對劉亦婷父母的以上說法,蕭愚回應稱:「劉亦婷申請留學的1998年,當時中國還很少有人知道高中生申請美國獎學金這回事。劉亦婷因為身處大城市,又有拉瑞這個熟知留學申請內情的人幫助,自然佔據了先機。而此後,本科生申請美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有「奧賽」金牌的學生被哈佛錄取都很困難,更別說類似劉亦婷這個乏善可陳的學生了。」

  就美國大學招收留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記者專門採訪了著名「文化打假鬥士」、《新語絲》網站負責人方舟子。

  方舟子對《外灘畫報》說:「美國大學在錄取時非常重視推薦信,推薦信和平時學習成績、入學考試分數、面試表現一樣,都被視為能夠反映申請者的能力和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

  「因此,如果能夠得到有名望的或與校方關係好的人的推薦,雖然不能保證就會被錄取,但在競爭中會有一定的優勢,不過這不應該簡單地視為中國式的靠關係、走後門。另外,申請者被錄取也有一定的偶然性,特別是國外的申請者更是如此。所以,如果有許多人同時申請哈佛而最終只有一人被錄取,並不足以說明被錄取者就一定各個方面都非常突出,他或她可能是在某個方面剛好被錄取者看中,或者不過是運氣比較好而已。以一兩個人為例是說明不了問題的。」

  素質教育,還是「偽素質教育」?

  在《哈佛女孩》第一部,有這樣一個副標題:素質教育紀實。

  那麼,劉亦婷的成才之路,是素質教育嗎?在《真相》中,蕭愚對此表示否定:劉亦婷的學習方法不僅根本談不上先進,而且是完完全全落後和過時的。在其家長於今年推出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也充滿了以偏概全、自我表揚、牽強附會、按圖索驥、堆砌神壇等諸多問題。

  「我分明看到,『劉亦婷培養模式』根本就不是什麼素質教育,而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蕭愚告訴《外灘畫報》說,「劉亦婷的培養模式完全是反素質教育的,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偽素質教育』。」

  對蕭愚的說法,劉衛華並不認可:「我們在書裡多次明確指出:我們的培養目標並不是考名校,而是培養『素質優秀,人格健全,有能力創建幸福生活』的人。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從十個方面『從無到有』地培養孩子的優秀素質體系,即:『身體好、頭腦靈、性格優、興趣多、情感美、知識廣、品德正、能力強、後勁足、發揮佳』。在劉亦婷成長過程中,我們堅持用『順應天性、積極引導、個性化培養、自主發展』的方法去激勵孩子,形成了『親情互動+理性導航=順利施教+健康成長』的培養模式,劉亦婷也成長為一個社會公認品學兼優、好學上進的出色青年……你說,世上有這樣的『應試教育』嗎?」

  而蕭愚則在給本報記者的郵件中否定了劉衛華上述說法:「劉亦婷從小有舞蹈的興趣,其家長卻認為從事舞蹈成功概率太低,便扼殺了這個愛好。同時,她的家長又不斷給她施加壓力,讓她讀重點、考大學、考名牌甚至要求她爭取當高考狀元,為了這個目標,劉亦婷跟同學聊天都被限制,每天抽出半小時打桌球的時間都沒有。」在蕭愚看來,「劉亦婷培養模式」這種包裹著素質教育外衣的應試教育模式,對學生和家長的誤導尤其嚴重。

  「劉亦婷在哈佛的表現恰恰很平庸」?

  「我們寫《哈佛女孩》的動機,是盼望中國人一代更比一代強。古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劉衛華對記者說,由於知識結構和個人興趣的原因,他們對中華民族的國民競爭實力始終很關心。這促使他們把培養孩子當做業餘科研項目來做。

  「對有些人來說,『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民族傳統可能是既不時尚,也不流行了,以至於猜測我們寫書原因時,他們總是習慣於從『名利』二字去找動機。其實,在《哈佛女孩劉亦婷》出版之前,我們並沒有料到它會這麼暢銷,那時寫這種書還得準備自費出版呢。」

  劉衛華認為,《真相》作者以臆想代替事實,根本不採訪當事人,就憑空捏造劉亦婷是靠推薦人拉瑞的「人脈關係」進的哈佛。再在此基礎上扣上「劉亦婷平庸,是應試教育典型」的嚇人帽子,對劉亦婷在哈佛大學各方面的出色表現,《真相》作者更是故意避而不談。」

  「劉亦婷在哈佛的表現我認為恰恰很平庸,這從她在新書的自述裡就能看出來。」蕭愚對記者說,實際上他有機會採訪劉亦婷在哈佛和成都的同學,甚至她的老師,但是他放棄了這個機會。

  「我不想扒糞。我寫這本書不是想論證劉亦婷是個素質多麼差的女孩,這些跟我寫作的初衷無關。相反,我在書中不斷提到她是個聰明、懂事、聽話、勤奮的女孩。但是,不管她有多少優點,她不過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也有許多缺點和不足。而劉亦婷的家長在書中則在反覆告訴我們她的女兒如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何漂亮,三歲時測智商便『五萬人裡挑一』,刻意打造一個完美的女孩,完美的家庭教育過程。所以在本書中,我想盡力為讀者還原出一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形象。」蕭愚說。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一個認為自己是素質教育,一個堅決予以否認。那麼,《哈佛女孩》一書的教育方法到底是什麼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哈佛女孩劉亦婷》《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我看了,基本上是應試教育的東西,看不出來是素質教育。是用『素質教育』這個名稱,來美化自己而已。現在升學難,許多家長想為自己孩子尋找終南捷徑。《哈佛女孩》、《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正是迎合了家長們對『哈佛』兩個字的迷信。」北師大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趙忠心說,「我以為,蕭愚的《真相》一書說的是有道理的,雖然他對素質的理解也有一些不夠成熟的地方。他完全有權利質疑『哈佛女孩』。談談自己的看法嘛!這不是什麼『誣陷和誹謗』。」

  「目前市面上對子女教育的書籍,起誤導作用的非常多。」中國教育協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家庭教育雜誌社社長趙剛教授表達了類似觀點,「都是找到一個成功經驗,就忙著推而廣之。而家庭教育,一般都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蕭愚出的這本書,無可厚非。」

  「我一向反對炒作劉亦婷。即使劉亦婷是天才,也還是不可複製的。炒作該事件沒有意義。」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楊東平說。

  「中國家長中有一種不正常的『哈佛情結』、『名校情結』,以為能上哈佛這樣的名校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人生大事,甚至視為成功的標誌。」方舟子對《外灘畫報》說,「我也反對對小孩進行所謂天才教育,小小年紀就為了實現父母的天才夢被迫放棄兒童的天性,而去應付種種超常的教育訓練(不管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本文相關內容:相約留學』 『求學論壇』 『高考情報站』 『學習成績』 『大城市







相關焦點

  • 哈佛女孩劉亦婷現狀
    於1999年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特招錄取,8月1日赴美國留學,2003年6月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她學的是應用數學與經濟專業。劉亦婷根據她「先就業,再深造」的計劃,於2003年10月應聘到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工作,同時也在準備讀研究生。畢業後劉亦婷在成都外國語學校設有「劉亦婷課外活動獎」專門為獎勵,激勵在學校課外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校友。
  • 十多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如今去了哪裡?
    18年前,成都外國語學校一個名叫劉亦婷的小姑娘以全額獎學金被哈佛大學錄取了,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熱議。不過,真正讓劉亦婷走上「神壇」的,是她的母親和繼父創作的這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
  • 如何評價「哈佛女孩」劉亦婷?
    首先,「哈佛女孩」劉亦婷是上個世紀的90年代,國內留學熱潮中「別人家的孩子」。在當年,某家國內媒體在報紙的頭版發布了篇署名文章,題目是《我要到哈佛學經濟》,新聞當中的內容寫的就是劉亦婷的事跡。原來,當年學習成績優異的劉亦婷被哈佛在內的四家國外名校同時錄取,並且還獲得了全額獎學金獎勵所有看到這條消息的人都瞪大了眼球,在驚嘆之餘也為這個優秀的女孩感到驕傲,劉亦婷也正式成為家長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 「哈佛女孩」劉亦婷:學霸不一定會成功
    這個名字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開啟了中國全民留學大潮,這個名字,叫劉亦婷。就讀成都外國語學校。以全額獎學金被哈佛大學錄取了,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熱議。不過,真正讓劉亦婷走上「神壇」的,是她的母親和繼父創作的這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
  • 18年前火遍全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現在怎麼樣了?
    不過,真正讓劉亦婷走上「神壇」的,是她的母親和繼父創作的這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在那個中國學生考美國名校還不那麼容易的年代,「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成功幾乎瞬間就抓住了無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的心,成為家家戶戶人手一本的「育兒寶書」。
  • 「哈佛女孩」劉亦婷們,你們回來了嗎?
    說道哈佛女孩劉亦婷,相信很多80、90後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是從父母口中知道的,那個年代別人家的孩子劉亦婷是所有孩子們的夢魘,父母買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沒事就在那看,邊看邊感慨—看看人家的孩子,怎麼就這麼優秀呢!誇劉亦婷的同時,還得說著自己的孩子,你怎麼就不學學人家。
  • 「哈佛女孩」劉亦婷,立志報國卻入美籍,現狀令人唏噓
    相信大家都被別人家的孩子「傷害過」,甚至不是一次兩次,一天兩天,有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成了父母口中的口頭禪:你看看人家某某某,你再看看你。今天我們要講的也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甚至讓一些別人家的孩子也自慚形穢。她就是「哈佛女孩」劉亦婷。她曾經立志報國,現在卻加入美籍,其現狀令人唏噓。
  • 「哈佛女孩」劉亦婷:誰說學霸就一定要成功?
    20年前,有一個「哈佛女孩」,發誓學成以後要回國效力,如今她怎麼樣了呢?《哈佛女孩劉亦婷》,教家長們培養孩子。二、全能型學霸不少人可能會質疑劉亦婷父母的「精英教育」,認為是否逼孩子太緊,讓她喪失了一個孩子應該有的童趣與天真。但不可否認,在這種模式下成長的劉亦婷成功了,長成了一個全能型的學霸!
  • 「哈佛女孩」劉亦婷:立志報國卻嫁美國人、入美籍,現狀如何?
    這個名字叫劉亦婷,書的名字則叫《哈佛女孩劉亦婷》。那時候的劉亦婷,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時間,劉亦婷成為「優秀」「成功」的代名詞,多少家長期待培養出第二個劉亦婷。但是20年後的今天,劉亦婷早已褪去光環,非但如此,她還陷入了很大的爭議中。
  • 17年前火遍全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現在怎麼樣了?
    >2000年8月,《哈佛女孩劉亦婷》(以下簡稱《哈佛女孩》,作者是劉亦婷的母親、繼父)橫空出世,創下近200萬冊的銷售紀錄。有哈佛夢指引,母親託關係送禮把閨女塞進劉亦婷讀過的高中。而同一年,「照亮」他前路的劉亦婷,6月從應用數學與經濟專業畢業,根據「先就業,再深造」的計劃,10 月應聘到波士頓諮詢集團工作,同時準備讀研究生。
  • 「哈佛女孩」劉亦婷,立志報國卻入美籍,現狀如何?網友:太打臉
    「哈佛女孩」劉亦婷,立志報國卻入美籍,現狀如何?網友:太打臉哈佛女孩劉亦婷曾經紅極一時,曾經立下豪言壯志,要報效祖國,最後卻加入美國國籍,那麼她現狀如何呢?第2年名為《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一書出版。他的媽媽劉衛華在這本書中以自述的方式講述了自己培養劉亦婷的經過。在當時成功教育為主流的情況下,此書一經問世,便在民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可以說是名噪一時。
  • 20年前的「哈佛女孩」劉亦婷,放棄國籍嫁老外,如今過得怎樣了?
    劉亦婷,很多人都不陌生。20年前,她以全額獎學金的身份被哈佛大學錄取,當時這件事引起了廣泛關注,隨後,她的母親寫下《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成為很多父母望子成龍的育兒寶典。如今,20年過去了,這位當初承諾要報效祖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如今過得怎樣呢?
  • 哈佛女孩劉亦婷曾經是一代人的偶像,不知忽悠了多少家長
    1998年,18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被美國4所名牌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威爾斯利學院和蒙特豪裡尤克學院同時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劉亦婷的父母劉衛華、張欣武寫出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一書,火爆異常。
  • 「哈佛女孩」劉亦婷,曾立志報國,卻成美國中產,如今怎樣了?
    劉亦婷就是出國留學潮中的一個,哈佛大學是世界排名很靠前的學校,在如今想去哈佛讀書也是非常不容易,而劉亦婷當時卻被哈佛還有其他四個知名學校主動錄取,因而也有了「哈佛女孩」劉亦婷之稱,而劉亦婷並不是天資綽約,和她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而如今她身在美國,曾經說過的話和如今的境遇引起了很大爭議。
  • 10多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如今怎麼樣呢?
    說起劉亦婷,她之所以這麼出名,是她的母親和繼父創作的那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她的母親劉衛華對她的教育代表著一個時代教育的「特性」,這讓她很受嚴重矚目。在那個中國學生考美國名校還不那麼容易的年代,「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成功幾乎瞬間就抓住了無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的心,成為家家戶戶人手一本的「育兒寶書」。記得當年,劉亦婷是所有老師都要求我們努力的榜樣,為此當時幾乎人手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
  • 名噪一時的「哈佛女孩」劉亦婷銷聲匿跡,她的人生就是失敗的嗎?
    翌年,一本名為《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的書出版,劉亦婷的媽媽劉衛華在這本書中,以自述的方式講述了劉亦婷的經歷和事跡,一度在坊間引起巨大反響,以200萬冊的銷量成為了當時的都市父母教育孩子的標本,為無數青少年的夢想做過注釋;更有無數的家長希望通過《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來複製成功。
  • 20年前火爆全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現在過得怎樣了?
    20年前,《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風靡一時,相信不少父母和孩子當年都有聽說過,或者手邊也都有這本書,一部分父母還將這本書,當成教育範本。劉亦婷曾經信誓旦旦承諾,從哈佛畢業後,就會回國報效祖國,那麼20年過去了,她有沒有完成這個承諾呢?現在她又過得怎樣呢?
  • 前有哈佛女孩劉亦婷,後有貸款百萬上哈佛的農家女,留學這麼香?
    關於去哈佛留學的學生中,比較出名的就是當年因為考上哈佛,被稱為「哈佛女孩」的劉亦婷;還有就是拒絕北京大學的錄取,後來選擇去香港中文大學就讀,又貸款百萬到哈佛大學深造的詹青雲。談及「哈佛女孩」,不少人就會直接想到劉亦婷,這位當年獲得全額獎學金考上哈佛大學,稱得上家喻戶曉的女孩。
  • 十多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如今怎麼樣了...
    說起劉亦婷,她之所以這麼出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的母親對她的教育代表著一個時代教育的「特性」,這讓她很受嚴重矚目。記得當年,劉亦婷是所有老師都要求我們努力的榜樣,為此當時幾乎人手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
  • 劉亦婷,曾是成都外語學院高中生,1999年因為被哈佛大學錄取而名躁...
    23歲的劉亦婷無疑是幸運的,無論她當年進入哈佛憑藉的是自己的能力還是關係,但是要想從哈佛畢業肯定是需要強大的實力,這是鐵板釘釘的,絲毫也摻不了假;劉衛華也是幸運的,憑藉媒體的瘋狂熱炒,一本名叫《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小冊子已經熱賣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四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不知道那些以《哈佛女孩》作為育兒寶典的家長和孩子們,現在又是如何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