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享受國際化的教育已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時尚,而出國留學不單只看孩子的素質和學習能力等,還需要衡量家庭是否有條件能夠支持孩子留學。那該是什麼樣的家庭和條件呢?
條件1:留學家庭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家庭群體背景日趨多樣化
a. 高產家庭(年收入百萬以上),在留學生群體的佔比逐漸減小。這個階層的留學孩子基本不用擔心怎麼出國的問題,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出國。
b. 中產家庭(年收入30—50萬),正在逐漸成為留學群體的主力。留學費用基本可以完全自費,不用考慮其他渠道,留學孩子在國外也會過得比較輕鬆點,基本不會有太大的經濟壓力。c. 工薪家庭(年收入10—30萬),在留學生群體的佔比逐漸變大。但他們選擇去英、美、澳、加這些國家,如果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這個階層基本屬於交了學費就沒有生活費,需要靠孩子打工解決。
d. 家境不好(年收入10以內),也能出國。在以前這樣的家境被認為出國基本不可能,除非成績足夠優秀被公派留學。但是現在出國也是可以的,一種是通過選擇不同的留學國家,或者是靠獎學金、貸款,先工作自己攢錢出國。
條件2:做合格的家長,具備開放的視野、思維、引導和培養能力
a. 要孩子出國留學,家長首先必須有開放的視野和思維,能夠接受新鮮事物,能夠與孩子共同成長。出國留學學習的重要一方面就是國外的新觀點和視野,必然接觸到不同的人文化、思維和視野,影響到孩子的世界觀和思維模式。如果一個孩子在外面學習的新理論、新思維、新觀點,回國後家長無法接受或非常排斥,這無異於否定孩子的留學付出成果和留學成績。
b. 國外留學的孩子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家長要重視其心理教育,鼓勵和引導孩子積極地面對和解決問題。比如讓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孩子,在國外儘快平穩著地,找到一份內心的安全感,儘快適應當地學習和生活人文環境。家長也要通過關注各種留學資訊,盡最大可能發掘孩子的潛力。比如國外很多學校偏重於文科教育,偏重於寫作和閱讀,很多數學不太好的孩子出國後最大的感慨是:「老師居然表揚我數學好!」其劣勢反而變成了優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c. 家長從小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多項特長,如果孩子有體育、音樂或其他天賦和愛好,最好儘早出國留學。這樣既能讓孩子堅持自己的愛好,又能在將來考上好大學。國內大學的錄取機制導致了中國孩子很難把這些特長一直堅持到初中和高中,很多有體育和音樂天賦的孩子,被迫放棄擅長的項目,專攻文化課分數,這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教育一直無法改變的事實。
條件3:讓孩子成為優秀留學生,家長要有狠心苦心及耐心信心,付出的努力不比國內少
a. 孩子出國留學,意味著孩子在未來幾年將基本一個人面對陌生的世界,獨立扛起所有的困難和挫折,孩子學業要靠自己約束,生活要自己照顧,矛盾要自己化解,未來要自己把握。因此,面對孩子出國留學時,父母往往會心比較軟,做出這個決定總是比較難。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為了孩子未來更好的發展,需要父母下狠心。
b. 孩子出國留學會遇到很多困難,這對孩子的能力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有社交能力、學習能力、生活適應能力和一定的理財能力。尤其是初中生,剛剛離開祖國,會時常出現想家或者其他的煩躁情緒。但是從孩子發展的角度看,這也是孩子成長最快的時候,所以家長自己就要穩定住情緒,對孩子耐心勸解和安撫,孩子最終會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的。
c. 一部分在國外留學歸來的孩子,回國後因找不到工作而尷尬,需要對孩子有信心和耐心。有些單位不願意招收這些有過國外經歷但對中國沒有任何了解的學生,這時家長需要放平心態,鼓勵和激勵孩子。同時家長也要明白,孩子出國留學後,理想的選擇就是讓孩子在國外一段時間,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後,再回到中國發展,這時孩子就會成為很多用人單位的搶手貨。
條件4:凡事都有利與弊,留學未必是孩子成才的最佳選擇,家長要有留學失敗的準備
a. 無法適應國外生活,不能完成學業而提前歸國。面對海外孤身一人的環境,很多承受能力較差的孩子會無法融入新的環境,無法綜合提升能力素質和適應能力,結交新的朋友,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心理抑鬱。
b. 孩子走向極端,變成香蕉人。孩子在初中畢業後自己走出國門,沒有家長的監督,會隨著國外的環境的變化,越來越脫離中國的教育模式,在思想上全盤西化,甚至與父母越來越疏遠。所以選擇初中畢業後讓孩子出國留學,建議由父母陪讀,否則不建議讓孩子單獨出國。
c. 因為父母的幹涉出國,因困難一蹶不振,自暴自棄。本身就沒有很強的出國意願,不太想出國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往往會歸因於父母為自己選擇的錯誤道路,更容易抱怨別人而不是自己努力去面對,最終失敗而歸。
總之,留學千萬種,家庭萬萬千,根據自己的實際作出最佳選擇,不盲從,是每個留學家庭必須懂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