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頻道 現在,正值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熱門國家的中學招生旺季,不少學校和機構都在近期來華招生。但不少家長在幫孩子規劃何時出國留學的時候都有一個困惑:花了一大筆錢讓孩子中學就出國讀書,那今後孩子在報讀國外大學的時候是否真的比直接在國內讀完高中再申請國外大學有優勢呢?把孩子送出去了,又是不是真的比在國內更有發展?少年時就到國外歷練,對孩子的一生到底有多大益處?
爭論焦點1 初中留學會不會太早?
以前,不少學生會選擇大學畢業後出國深造,而最近這些年,更多的家長開始考慮讓自己的孩子高中甚至初中時就出國留學。這種做法常常被周遭的親戚朋友「敲警鐘」:孩子年齡小,社會閱歷少,孩子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是問題。
李先生的女兒今年20歲,正在準備報考藝術院校,他說自己也曾經想把女兒送出國,但最終還是決定等她大學畢業以後再自己選擇未來的出路。「初中的孩子在國內受的教育還不夠,思想也不夠成熟。家長一定要想到,在國外感受親情很難,沒有朋友,這種寂寞對一個孩子內心而言是很難受的。」李先生說,當初孩子上中學的時候,學校有中德教育班,雙語教學,國內上兩年,國外上一年,其實對家長和孩子還挺有吸引力的,但他還是決定讓女兒在國內讀完大學。「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是出去了又想回來,因為國外的生活不習慣。對孩子更是如此,所以等她成人以後再出國深造,可能對她更有幫助。」
王先生也持類似的觀點,他也很想把兒子送出國,但並不選擇在初中時,因為孩子去了會無所適從,因為他從小受的就是中國的教育,文化上會有一種隔閡,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今年50歲的胡大姐其實在「什麼時候把孩子送出去」的問題上也很糾結,她本來是想在高考之後再把女兒送出國,「畢竟高考是學生的一大經歷。」但後來因為女兒強烈要求,胡大姐去年8月把女兒送到了美國,當時讀高三。雖然是在被動的情況下把孩子送走,但胡大姐說現在的結果卻讓她很高興。「女兒本來在實驗中學上學,條件各方面都不錯,今年1月上了大學以後,有一次她突然跟我說『現在真是在為自己而學習』,這讓我很欣慰。同時,她的生活能力提高了,知道節省了。」
目前自己做生意的張先生本身就有留學經歷,所以他現在讓女兒傑西卡從小學開始就在紐西蘭讀書,至於原因,他表示,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可以融入那邊的環境,「我是大學畢業來紐西蘭上學,雖然語言各方面都不是問題,但人的思維模式、人際關係和行為習慣都已經很難改了,因而在很多方面很難適應,當地人也不容易接受你。」在他看來,今年剛7歲的女兒已經很適應國外的生活,也越來越像外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的基礎教育很好,中國的孩子到了外國都是拔尖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也是有好處的,因為出色可以讓孩子更有自信心。」所以只要能解決好孩子在國外的生活問題,他覺得初中甚至更早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是完全正確的。當然他也承認,孩子在國外生活,會有親情的缺失,有時會感覺孤獨,這就需要家長做得更多。
有在日本留學經歷的王梓今年26歲,雖然他沒能在日本完成學業,但他堅持認為,無論什麼時候把孩子送出去都是有好處的,至少可以見見世面。
■專家觀點:天津青少年教育12355心理專家熱線的首席專家東玉林老師對記者表示,這個問題是因人而異的,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孩子的基礎,以及孩子出國所具備的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孩子的生活條件、留學監護人等,這些保障對孩子求學的成功是非常關鍵的。「說白了,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有足夠的了解,性格、能力、學習方式等等,是不是適應國外的生活和環境。誰都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其實成年人也一樣,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也需要適應,更何況孩子呢。」東老師說,現在願意把孩子早送出國的不少,不能說不對,但未必都能成功。
爭論焦點2 送孩子留學因為什麼?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在不少送孩子出國的家長中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孩子本身在國內的教育體系下很難獲得好的結果,比如成績一般、高考無望等,所以乾脆把孩子送到國外;也有一部分家長是看中國外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陸先生身邊有不少朋友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和他的兒子同歲,在匈牙利出生,現在每次回北京,都會有很多不習慣。「比如他在公交車看到有人不給女士讓座,就非常不解,會直接質問對方。」正是這樣的情況,讓陸先生下定決心要把孩子送出去,目的是為了讓他得到真正的教育。「我所說的教育,其實更多是一個人的成長方面,我理解的教育,不該是單純的智力教育,而是人格的教育。」陸先生說,他之所以想把16歲的兒子送出去留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讓他建立自信,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他一定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到自信,而不是靠單一的學校成績來衡量每個人。
對於很多家長擔心適應了國外的生活,孩子再回到國內會很不習慣,陸先生覺得有些多餘,「其實還是取決於孩子自己,有些時候用簡單的思想去面對複雜的社會,效果反而更好。」至於孩子未來的發展,陸先生的期待也非常簡單——孩子是不是快樂,他覺得這遠比成績優異、事業成功更重要。
「孩子出國未必就一定要留在那,更多是對自己的一種歷練。」胡大姐這麼解釋送孩子出國的原因,「中國的孩子高中畢業進大學,感覺徹底放鬆了,隨之而來就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談戀愛。而如果出國上學,可以把你的精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同時還增加了自己的閱歷。」胡大姐說,她不要求孩子未來有什麼樣的成功,而且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幸福觀,即便是自己做小生意,只要孩子是幸福的就夠了。
在媒體工作的李女士承認,有不少家長是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而選擇出國留學,但也有不少是因為孩子確實在國內的學習不是很好,最多能考個二本,送出去讓孩子鍛鍊鍛鍊也好。「我有個朋友,家庭條件還算不錯,但孩子在那邊沒事就找家裡要錢。最後家裡賣了房子供孩子,自己住在招待所,但孩子畢業後的工作很一般,發展也不是特別好。」
■專家觀點:東玉林認為,大部分家長現在把孩子送出去的目的都很明確,就是要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要在做選擇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個準備包括對國家、學校的了解。我之前也聽說過,有些家長選了某所學校,但學校的實際條件沒有承諾的那麼好,甚至有的半途就停辦了,這種情況對孩子的影響就太大了。」
同時,東老師強調,家長還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要思考明白一個問題——到底是誰想出國?在他看來,現在很多家長是因為自己認可出國讀書的方式,不管孩子自己是否願意。而真把孩子送出去了,家長又開始擔心孩子在那邊的各種情況。「很多家長在孩子出國以後,睡不好覺,每天半夜給那邊打電話,這種中國式的關心其實會讓出國讀書的效果打折扣。我知道一個案例,天津一個女孩兒被家長送到馬來西亞讀初中,之後又送到美國讀高中、大學,後來上了研究生。但在這些年裡,女孩兒的媽媽幾乎每天打電話,任何生活的細節都要過問,最後因為女兒在那邊談戀愛的問題,父母硬是把她從美國帶回國。現在這個孩子回國3年了,每天把自己關在屋裡,和父母對抗,完全不能正常生活。」東老師說,這個案例雖然很極端,但卻能說明一些問題。(完)
來源: 每日新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