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我最近超忙,除了要到房地產交易中心給房子評估,還要和一些中介聯繫,想趕緊租個房子。」市民肖先生一邊對記者說著,一邊從包裡掏出一個隨身攜帶的水果罐頭玻璃瓶喝了一口事先準備好的水。「看,為了兒子出國,我連個像樣的水杯都捨不得買,但儘管這樣,我也覺得值了。」肖先生說。
「留學」這個洋字眼目前已不再屬於「富裕」家庭的口頭禪了。近日,記者走訪了蘭州市區部分留學中介機構發現,隨著留學人數的增加,一些選擇賣房、貸款為孩子留學的工薪階層家庭已經佔到相當比例。不少家長則認為,「砸鍋賣鐵」讓孩子出國就是為了長見識,前景好。
據報載,2011年美國私立高中的中國留學生增至6725人,與2006年相比增加100倍,增長速度驚人。以美國私立高中學費估算,四年平均20萬美元,並非小數目,但仍有那麼多中國父母節衣縮食,送自己兒女去美國「鍍金」。
然而,飄洋過海,幾載苦讀,動輒花費幾十萬元,始終是留學過程中一項高風險的教育投資。不論是賣房還是貸款,其最終目的只是讓孩子將來有個好前景,但採訪中記者發現事與願違,目前有一些「海歸」反倒成了待業青年,對於未來就業卻是「走一步看一步」,絕大多數人也會選擇畢業後就回國。對此,專家建言,留學應該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深造,是為日後施展才能的一種儲備。
現象:家長很瘋狂——
賣房貸款送孩子出國
肖先生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兩人每月收入加起來不超過6000元。肖先生的兒子在蘭州省級示範高中讀高一。今年,看到身邊不少朋友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肖先生和妻子商量後,決定也把兒子送到國外去讀高中。「聽說在國外考大學更容易,加上國外的教育質量也很好,所以想趁早把孩子送出去。」肖先生說。出國留學的費用不是一筆小數目,但肖先生和妻子認為值得,「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們可以付出一切。」
肖先生一家三口居住在一棟70多平方米的房子裡,夫妻倆平時格外省吃儉用。到國外留學需提供家庭收入證明,肖先生把家庭情況對留學機構的顧問介紹後,顧問表示拒絕。「我把房子賣了也不行?」肖先生不死心。但顧問回答是:孩子的留學時間太長,即便賣了房子也不夠整個留學階段的花費。肖先生仍不氣餒,「我朋友在銀行工作,我可以請他幫我想辦法貸款,我絕不會耽誤孩子學費。」肖先生和留學顧問商議著。
據一名資深留學顧問告訴記者,每年會送很多學生去國外,但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現在砸鍋賣鐵送孩子出國的畢竟是極少數。」但讓人感嘆的是現在的家長真的「很瘋狂」。在國外讀高中每年學費加生活費最少不會低於20萬元人民幣。肖先生如果只是賣了房子,最多也只能供孩子讀完高中。考上大學後那三四年怎麼辦?「建議像肖先生的兒子這種案例還是將來到國外讀本科。」
現實:為了留學夢想——
銀行、中介紛紛「挖金」
要實現在海外讀書的夢想,需要艱辛的學習和準備,更需要金錢「鋪路」。需要投資的不僅有學費、語言培訓費等「顯性費用」,還有環境、人脈、經歷、視野等「隱性投資」。
但高成本擋不住國內家長的熱情。這些年,我省的留學人群在變化,留學家庭也在變化——從標準的「富人」到較為富裕的家庭,再到一般工薪家庭。為此,用盡積蓄的家庭不在少
數,還有家長稱,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出國。
「一流名師大集結,帶你迎戰雅思高分。」「美國,等你來。」……每年暑假期間,都是留學市場的黃金時期,各種有關留學的廣告、海報等都會時不時地躍入市民眼中,不少留學中介機構也趁熱打鐵,積極開展各類留學諮詢、培訓等,現場肯定少不了家長的參與。
為了迎合留學家庭的「口味」,中介機構則將留學國家分為高中低三個消費檔次。「經濟狀況一般的家庭大多選擇讓孩子留學日韓,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則會選擇美國、歐洲等國家。」中介機構工作人員稱。
除此之外,銀行也想在留學市場挖一桶金。在市區部分銀行,同樣會有不少家長為孩子前來辦理出國留學手續。「留學生出國之前都要來銀行辦理存款證明,從辦理這項業務的情況來看,今年要比去年同期翻番。」市區一家銀行工作人員稱。而不少銀行打出為留學家庭當「金融管家」,從辦理存款證明、留學貸款、購匯到預訂國際酒店、辦理信用卡等,為留學家庭提供各種金融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