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子記得非常清楚,80年代的時候,基本上國內在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通還是很費周折的,滿大街車子也很稀少,大家還在穿的確良的襯衣;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人也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物質也開始逐漸豐富起來,西餐都能吃上了。曾經,家裡能有塊巧克力那是得有多稀罕啊!而現如今,東南亞遊抬腳就去了,往返泰國、韓國的航班要多便宜有多便宜了,真真是地球村啊。
據統計,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達到了60.84萬人,比2016年增長了11.74%,有逐年上升趨勢。
面對出國留學,根據學生的年齡可以分為三個群體:
一是,低齡出國學生群體,這種情況下需要給孩子在該國居住地找一位監護人,每年需要額外支付給這位監護人監護費,英美國家不同地區有較大差異,大概從5-20萬元不等。低齡留學生群體最近幾年呈現上升趨勢。家長們考慮出發點是,畢竟孩子在國外上初中、高中,語言掌握的會更好,也會更適應該國的教育和生活,還能有個融入的朋友圈子。但是,枚子也要提醒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一般這種孩子,因為很小就生活在國外,所以會和國內的家人比較疏離,親情濃度差很多,而且大學畢業後,80%以上都選擇了移民。所以,家長真得考慮好,這麼小的孩子獨自到國外求學讀書,吃不少苦頭,沒有父母的陪伴,遠離故土,最終成為華人身份,真的就好嗎?
二是,出國讀本科的學生群體,這些孩子有很多途徑來到留學目的國。可以選擇在國內讀國際學校,通過上國際學校的A-level、IB、AP課程出國;也有部分學生是參加SAT、託福、雅思考試,利用國內高中成績申請學校。這個年齡出國的學生群體佔比更多些,由於學生們大概都18歲了,生活自理能力強,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都好很多。本科出國留學的學生群體有較大部分會選擇繼續讀碩士深造,少部分回國就業求職或留在國外工作。
三是,出國讀碩博的學生群體,這些學生普遍都會在出國之前多方對比分析,自己選擇和申請留學學校,更有主見,也更有能力,一般在這個年紀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所選讀的國外學校排名都比較不錯。當然國內大學裡還有一種「2+2」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即國內2年,國外2年。這種以全日制統招學生身份入讀這種項目的學生,會在大學期間到國外項目合作學校交換讀2年。枚子更推薦優秀的學生們選擇這種方式。既可以為家裡省2年的花費,在國內有同學圈子,有利於未來回國發展,還可以有機會出國深造,提升自己開闊眼界。之後是否選擇讀研,那就要根據個人和家庭情況了。
家長們劃分為三種群體:一種情況是,家庭經濟基礎不好,根本不考慮。面對國外留學每年多達10-30萬元不等的費用,本科出國的花費將達到120萬元之多。一般家庭確實會有很大的經濟壓力。一種情況是,家裡經濟條件還可以,而父母對國外教育不太了解,比較猶豫,感覺國內學校也能讀個不錯的學校,出國不一定更好。這種家長會比較被動。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們早早就做好了規劃,也許是送孩子就讀國際學校,也許是提前備考語言,選好留學的目標學校和專業。
枚子還是認為,孩子的胎教、早教、各種特長班都學了,而關於孩子的學業規劃更是關乎孩子一輩子的大事,家長們更應該早做考慮和籌劃,特別是出國留學這件事情。正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歡迎有問題的朋友們留言交流。
本文系枚子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