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帶娃在樓下玩,遇到了幾個媽媽,聊天中,一個媽媽發愁地說「我家閨女3歲多了,現在還只吃糊糊,肉要剁成細細的肉末,蘋果要吃果泥,就連麵條都要搗爛之後才吃。」她話音剛落,另外幾個媽媽也點頭回應到,自己家的娃也有類似的問題,孩子都挺大了,就是不喜歡咀嚼,不愛吃硬東西。
其實這樣的情況,我家哥哥也遇到過。哥哥小時候,我對他的輔食製作非常上心,生怕他嬌嫩的腸胃消化不了,所以每次都做得非常軟爛,連水果都要切成小塊、小片給他吃。
上幼兒園了之後老師和我說,他不吃肉,說自己「嚼不動」。
直到有一次,帶娃去做牙齒檢查,醫生告訴我,孩子的牙齒發育以及牙齒咬合都有問題,原因竟然就是「輔食吃錯了」。
孩子太習慣吃軟爛的食物,導致牙齒咀嚼無力,孩子不願意嚼東西,牙齒得不到鍛鍊,就會引起後牙發育不良,出現牙齒發育變形,甚至會導致面部骨骼發育變形。
我聽完之後非常後悔,但是孩子養成了習慣,很難控制,雖然哥哥現在10歲了,因為幼兒時期養成的錯誤習慣,導致他的後牙變形很嚴重,只能等到換牙之後,做矯正調節改善。
有了前車之鑑,在弟弟的餵養上,我就特別注意,嚴格按照輔食書,按照月齡給娃正常添加偏硬的食物。吃蘋果,也不再切片,切小塊,而是直接給他一個大的,讓他慢慢啃。
所以我家弟弟的小牙就特別有勁兒,吃東西毫不費力,也並沒有因為吃偏硬的食物出現消化的問題。
!
餵養的誤區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其實在孩子的餵養中,很多家長都會有類似的誤區,認為寶寶太小,咬不動太硬的食物,寶寶腸胃太嬌嫩,太硬的食物會導致消化不良。
所以家長就長時間給孩子吃偏軟的食物,然而隨著孩子牙齒的萌出,如果孩子一直吃軟食物,就會導致孩子的牙齒缺乏運動,缺乏鍛鍊,長期下去會導致牙齒的咀嚼功能下降,導致乳牙和恆牙發育不良,從而出現牙齒變形和牙齒齲壞。
而牙齒變形比如咬合問題,都會影響到面部骨骼的發育,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經常用一側牙齒吃東西,就會導致臉一邊大一邊小。道理是一樣的,孩子牙齒得不到鍛鍊,他的面部骨骼就會變形。
所以嬰幼兒時期的飲食,是最關鍵的。
寶寶的牙齒發育離不開輔食的刺激
!
孩子的輔食到底應該如何添加呢?
輔食添加的原則一般來說,寶寶長到6個月以後,就需要開始漸漸的添加輔食,而輔食添加有著非常重要的原則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練習吞咽功能、由細到粗:泥----末----碎,練習咀嚼功能、由一種到多種:
按月齡添加發育正常的寶寶會在6至10個月開始長牙,首選輔食一般都是糊狀食物,量不能太多還要注重營養搭配,從單一的一種食物變成多種食物;
等孩子7、8個月大的時候,要開始練習寶寶的吞咽能力,從糊狀的輔食改變為顆粒狀的食物,從中再添加一些稍微硬一點的食物,慢慢地鍛鍊寶寶的牙齒咀嚼能力。
等到第9個月到第10個月,就可以添加一些塊兒狀的食物,選擇稍硬的食物,幫助孩子更好地培養咀嚼的能力,但要注意不能吃太硬的東西;
孩子1歲大,就可以開始向成人飲食模式過渡了,寶寶的飲食習慣逐漸養成,可以和家長一起吃飯了。
在輔食的添加上,不但要注重孩子的營養,也要注意鍛鍊寶寶咀嚼和吞咽的能力,促進寶寶的牙齒生長。
本文章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最近,微信更改了推送規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推文
如果不點『在看』或沒有『星標』,就看不到我們的推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