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江南冬天的常客,溼冷的天氣「虐」得我們毫無招架之力。就像前幾天,雖然沒有凜冽寒風,但是陰雨綿綿中,室外氣溫也是一路走低。內熱外冷的溫差很容易讓汽車玻璃上出現霧氣,駕駛者坐在車裡,眼前一片模糊。
此時,如果停著車或者趁等紅燈的時間用抹布擦玻璃倒也無妨,但要是車正在行駛中,這樣做就很危險了。那麼,尋找一種簡單有效又易操作的除霧或者防霧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當然了,大家也可以花上幾十元到上百元去買專用的防霧劑,但如果有更省事、省錢的方法,你想不想試一試?
除霧篇
車玻璃起霧的原因是車內外有較大溫差,如果當車內的溫度接近車外溫度時,霧氣就會自行散去。所以當霧已經生成時,想要去除它的話,就要遵循這個原理了。
開窗讓空氣流通
推薦指數:★★★
打開車窗,讓空氣流通,很快車內外溫度就達到一致,霧氣自然就散了。
不過,在陰雨天裡,打開車窗會讓車裡的人淋到雨吹到風,在這樣的季節沒幾個人能吃得消。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這樣做還會增加油耗。
冷風吹玻璃
推薦指數:★★
開冷空調同樣也是為了平衡車內外的溫度。當空調冷風吹向擋風玻璃,不到1分鐘,霧氣果然就被「一掃而盡」。
雖然除霧快,但是大冬天還吹著冷風,司機坐在車裡凍得瑟瑟發抖,也就沒法正常開車了。關上空調沒過多久,車窗上的霧氣馬上又捲土重來。
熱風吹玻璃
推薦指數:★★★
打開熱風的一瞬間,前擋風玻璃上的霧氣變得更大了,因為此時內外溫差加大。但是過了一兩分鐘,車內的水汽被烘乾,倒也不起霧了。
這個方法似乎很適合在冬天使用,但是和前兩個方法相比,用熱風除霧的速度是最慢的,而且在霧散去前,會有一個霧加重的過程,這個時候視線受到阻擋,開車也很危險。
防霧篇
常用的這些除霧方法,駕駛經驗豐富一點的司機應該都已經用得得心應手了。那有沒有辦法在霧氣還沒有生成的時候,就有效地預防起來呢?近來網上盛傳了幾樣防霧法寶,據說效果立竿見影。大家或許想不到,這些法寶可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記者為大家一一進行了實驗,現在就來分享實驗結果。
實驗道具:私家車、食用油、白醋、洗潔精、肥皂、水壺、抹布、紙巾等。
實驗步驟:先將前擋風玻璃分成4個區域,每個區域塗抹上不同的液體。然後在駕駛座和副駕駛座上分別放兩隻打開蓋子的水壺,壺裡裝滿剛剛燒開的水,製造霧氣。接著就可以檢查4種液體的防霧效果了。
塗食用油
推薦指數:不推薦
先將食用油倒在紙巾上,然後均勻抹在擋風玻璃上。隨後,「造霧機」就位。很明顯,塗滿食用油的玻璃對霧氣沒有一點抵抗能力。而且當霧氣散去時,玻璃表面全是食用油,反而很難擦拭乾淨,影響視線。
塗肥皂水
推薦指數:★★★
用紙杯接半杯清水,然後將肥皂浸泡在裡面,10分鐘後用乾淨抹布蘸取肥皂水擦拭玻璃。水壺蓋打開後,開水散發出來的水蒸氣直衝玻璃,但是塗了肥皂水的玻璃並沒有起霧。為了確保水蒸氣源源不斷,15分鐘後,記者重新更換了水壺裡的開水。此時,肥皂水的抵擋能力也開始減弱,水蒸氣開始在玻璃表面凝結,形成了一層霧氣,並且越來越濃重。
看來塗肥皂水的防霧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但是持續時間不太長。
塗白醋
推薦指數:不推薦
用抹布蘸取白醋在擋風玻璃上擦拭,當水蒸氣上升時,塗過白醋的區域馬上布滿霧氣,沒起到絲毫防霧作用。
塗洗潔精
效果:★★★★★
將洗潔精用清水稀釋,用乾淨抹布蘸取後塗抹於擋風玻璃上。當水蒸氣接近玻璃時,並沒有對玻璃產生任何影響,玻璃依舊通透明亮。記者更換了兩次開水,在車內持續有水蒸氣的情況下,塗有洗潔精的玻璃表面始終沒有霧氣生成。看來這個辦法不僅能起到很好的防霧作用,而且持續時間很久。
結論篇
其實,在生活中,除了開車的司機會在陰冷的雨天遇到這樣的問題,戴眼鏡的朋友一定也非常有共鳴。冬天從寒冷的室外走進溫暖的屋內,或者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湯麵時,也會遇到眼鏡起霧的尷尬。同樣會起霧的,還有浴室裡的鏡子。
為什麼會起霧?最淺顯的解釋是,因為玻璃表面是冷的,而空中的水蒸氣是水的氣態,它遇冷就容易變成液態,於是就在玻璃上形成了霧。
用稀釋的洗潔精擦拭玻璃或者眼鏡表面防霧,既省錢又方便,而且還很有效。據專家解釋,這類清潔液和專業的防霧劑一樣,會在玻璃上形成一層類似膜的結構,使水汽無法附著於玻璃表面,從而達到防霧的效果。